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短长书]我们即媒体
作者:苏克军 赵 彬

《读书》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每逢大变革,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这句话总能成为该时代最好的注脚。在我们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不断有神话产生,令人心往,随后往往有人马上指出这是一个泡沫,令人半信半疑,最终大多沦为垃圾,令人懊丧不已。从门户网站、.COM创业到网站的手机短信业务,一个一个的神话,一个一个的泡沫,一个一个的垃圾,“乱花渐欲迷人眼”,如今又有被看做草根的胜利的Web2.0“浅草才能没马蹄”,一时成为热点。
       享有盛誉的美国硅谷《圣何塞水星报》(the San Jose Mercury News)记者、香港大学传媒中心客座教授、美国网络新闻学创始人、著名科技专栏作家、科技新闻记者丹·吉尔默(Dan Gillmor)在他的书中宣称,“个人电脑的出现、BBS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人们被动接受新闻的状态。而Blog兴起,真正开启了新闻的‘开源’运动”。这无疑为Web2.0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理论化、系统化的理解和阐释,令草根们倍感理直气壮。
       丹·吉尔默的著作《我们即媒体: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被网络文化最敏感的预言家之一霍华德·莱茵戈德称做二○○四年“最重要的书籍,我希望它在富有影响力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的崛起中扮演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个幽灵,Web2.0的幽灵在网络上空游荡,一下子将网络闹了个天翻地覆。二○○五年,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概念推动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Web2.0概念的出现标志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进入新阶段。在其被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催生出了一系列社会化的新事物,比如Blog,(博客,亦称“网络日志”或“网络日记”。Blog是按时间顺序组织的,既方便查阅,也能真实地记录Bloger的思想轨迹。)另外:还有RSS(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聚合新闻,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例如Blog)、Podcasting(播客,源于美国,它是数字广播技术的一种。Podcasting录制的是网络广播或类似的网络声讯节目,网友可将网上的广播节目下载到自己的便携式数码声讯播放器中随时收听,不必端坐电脑前,享受随时随地的自由)、SNS(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交友网络)、Wiki(是集中网民的集体智慧来建构网络公共知识库的应用。目前,Wiki主要用在建构网络百科全书上)、Social BOOkmark(社会化书签,用来搜藏网站并与他人共享,体现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精神)等等。
       对此,有人戏称之为“大狗小狗一齐叫”,意谓Web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万马奔腾。
       早在一九六四年,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媒介通论——人的延伸》一书中提出了惊世骇俗的神谕般的论点:“媒介即信息”,认为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感知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创造出新的社会行为类型。丹·吉尔默在整整四十年后则提出“我们即媒介”,新闻传播已进入“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时代的观点,认为运用一定的科技手段,并拥有信息源,人人都可以当记者,而且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传统媒体,他认为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无疑是对“媒介即信息”观点的新世纪的诠释,揭示了草根博客们将会给传统新闻业带来巨大影响。
       如今的互联网在诞生时就被设计为无政府无中心亦为边缘的“共产主义公社”性质的东西,伴随着互联网的技术和用户的飞速成长,亿万网民也快速地走过了被启蒙时代,网络的平权思想便在张扬个性、标榜自我、潮流推动下急速地膨胀起来,欲争夺网络话语权和控制权。当以网站为主导的server/client模式的Webl.0无法满足这种自下而上的强烈诉求时,一场新的网络革命的发生就在意料之中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几千年前陈胜他老人家的声音犹在耳边回响。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传播时代必将来临,以星火燎原之势,将红旗插遍全互联网,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草根的世界。
       “草根”阶层应该自人类进入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但“草根”这个名词却是近年方有的舶来品,它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草根一说,始于十九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草根”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有人认为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同政府或决策者相对的势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含义有群众的,基层的;乡村地区的;基础的;根本的等。在如今的全球化的政治意识形态语境下,“草根”大致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顽强。应该是代表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广泛。遍布每一个角落。以Web2.0观之,每一个参与互动的网民都是草根。互联网除其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外,还应该体现为一种草根文化,他能传达出那些过去被埋没的压抑的忽略的非主流、非正统、非专业、异端的、另类的、少数派的甚至纯然出自民间草泽的人所构成的群体的声音,而区别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
       草根的力量是强大的,草根的数量是庞大的。从媒体的角度看博客,它的读者总数正在快速增加。尽管每一个单独的博客都很弱小,但它们的读者再少,也一定会有最忠实的。整个博客圈的读者绝对是个可以跟任何媒体相抗衡的数字。更重要的,它是“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当你感到某些东西是“我们的”,你就会加倍地喜爱并热心地去支持、维护,尽管它可能不完美,当依旧会是你的最爱,最根本的原因是它是“我们的”。
       除此之外,以博客为代表的Web2.0似乎更能体现互联网的本质:Web2.0的本质是去中心化;Web2.0的核心是用户交互;Web2.0的特色是专一功能,是分众化小众化个性化传播;Web2.0的表现是开放服务;Web2.0的宣言就是“永远beta”的,意谓不断创新,总在进行时……
       “民治民享的草根新闻”将改变本世纪的媒体格局。《我们即媒体》频频出现这样的论断:我的读者知道得比我多,读者也可以是新闻的生产者;对自上而下集中式的传统媒体而言,共享媒体为他们敲响了警钟,但也是机会;对于职业记者来说,草根新闻对他们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应对挑战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先成为博客……
       作者甚至宣称:“我们正在开启一个新闻业的黄金时代,但是这个新闻业不是我们通常熟知的新闻业。媒体未来学家已经预言,到二○二一年,50%的新闻将由公众提供,主流新闻媒体不得不逐步采纳和实践这种全新的形式。”
       此著作的核心内涵即是:传播领域将再也不是过去的由少数“把关人”传播者所控制的自上而下的“广播”过程(broadcast),而越来越成为一种无受众亦无传播者、传播者即受众,受众即传播者的互动的多元交叉性的网状的“互播”过程(intercast)。一句话:未来人人都可以是记者。
       十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曾在其所著《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中预言:“真正的个人化时代已经来临了。”未来的线上新闻允许读者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和消息来源,他将此称为我的日报(The Daffy Me)。十年前这些听来偏激、甚至有些耸人听闻的预见,如今已经部分地变成了现实。
       而如今,以博客为代表的草根新闻将以我们的报纸(The Daffy We)取代我的日报(The Daffy Me)了,并最终可能动摇“传统媒体的哲学根基”。
       全世界草根们,上网博客去,草根们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是接收被动信息的“万恶”的旧网络时代(Webl.0),他们获得的将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网络时代(We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