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书短札]旧时大学的“双语教学”
作者:王雪峰

《读书》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兴起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双语教学”因受本科教学评估的影响在大学当中颇受重视。近读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得知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大学当中其实就已经实行“双语教学”。
       何兆武先生在书中提到,当时西南联大数学系的姜立夫先生讲微积分都是用英文授课,物理系的周培源先生讲力学也是如此。因为教科书和参考书都是英文的,所以用英文比中文更方便。还有很多老师则是中西合璧,如化学系的曾昭抡先生,凡遇到术语都用英文。而且,英文版教科书给何先生留下的印象非常好。有几本教科书他都是通读的,并做了笔记,记忆深刻。
       阅读中得知,当时大学中的所谓“双语教学”都非刻意为之,并不存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鼓励或者要求。许多教师受西学的长期熏陶,运用英语毫无障碍,加之所教授内容本身就是西学,用英语教,更加地道。
       在这里,值得思索的并非是今天我们对“双语教学”的重新重视,而是当年这种传统为什么没有得到延续。其中的原因当然十分复杂,呼喊学术“本土化”或“中国化”口号者,或许从中看出了些许“殖民主义”的味道,当年的“双语教学”有些可能也确实属于无奈之举。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西学东渐的赓续。在许多学科尚不得不“师夷长技”的情况下,以西方的语言学习西方的学术,似乎是合理的选择。不承认这个前提,一相情愿地主张“本土化”,即不免导致文化上的隔膜,陷入“牛体”不能为“马用”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