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青年一代]妈妈,请原谅我
作者:辛 毅

《青年文摘(红版)》 199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妈妈,请原谅我,几要去西藏工作。
       妈妈,儿对不起您,我让您一生心血付诸流水,我使您满腔希望变成忧伤和惆怅。
       妈妈,我怎么会不知道?咱们家历经磨难饱尝艰辛,多亏您忍辱负重力挽狂澜,才走过了这风风雨雨坑坑洼洼的28年。在农村落户时,您节衣缩食含辛茹苦,起早摸黑勤恳劳作,为的是攒点钱供我们兄妹读书;回到城里后,您因经济上入不敷出而被迫让勤劳聪慧成绩优秀的妹妹中断了她的高中学业,为的是“舍车保帅”全力支持我考大学;当您积劳成疾病魔缠身痛苦至极时,当我极为疼爱的小妹在病房里与死神搏斗时,您却来信说家中一切安好,为的是使我安心于学业;在单位破产您下岗后,为了源源不断地供给我学习和生活费用,您在万般无奈中卖掉了咱们家唯一的资本——房子,还强忍住泪水东挪西借了几万元债务。
       妈妈,您无怨无悔地做这一切,只是为了在艰难时世中把我这个看起来很孝顺的儿子培养成一个有志气有出息的人。您把一切理想、期盼和价值都倾注在我的生命里,您用一生的心血铸就了我,可是,妈妈,我让您失望了。
       我所在系明年只有7个毕业生(包括本科生),而目前来系要人的单位已有10多个了。面对着发达的城市、优厚的待遇、诱人的职业,同学们都兴奋不已。有人愿去特区做大学教师,有人愿去都市做报社编辑,有人愿去外企做白领职员,更多的人则想留在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杭州。他们虽心态各异,却在择业上有一个共识:不去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利、环境不优美、信息不灵通的城市就业,为此宁愿放弃一些非常有利于个人专业发展的工作岗位。
       妈妈,这些工作单位多么令人眼馋心动呵!我多么想做一个“识时务者”和“孝顺儿子”,依照您的心意,在一个令许多人向往的城市,择一份能显示“政治身份”和“经济地位”的职业,让您圆了那个“望子成龙”的梦。有时我又萌生出一切向“钱”看的念头: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不管专业对不对口,不论为谁做马做狗,等挣足钱后为您在家乡买套房子,让您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我甚至还有异想天开的时候:先打工攒点钱,再开公司自己做老板,有朝一日成了富翁后为家乡建一所现代化的艺术馆和敬老院……
       可最终,我选择了同学们都不愿去的西藏——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吃苦受罪的地方,对我却是一个能做专业之梦的天堂。这一扶择令老师和同学们大为惊诧,他们以为我是一时冲动,感情用事。纷纷来开导我。老师说:“毕业分配是终生大事,影响到很多方面,开不得玩笑,你可要考虑清楚哦,你母亲同意吗?”同学甲说:“你去送死呀?那么冷,又缺氧,连水都烧不开,凭你这副身架——三根骨头四根柴、月月去把医生拜,怎么受得了高原反应?”同学乙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交通邮政不方便,医疗条件也不好,工资低收入少生活又单调,你究竟为的是哪一桩?”同学丙说:“那里与内地之间差异不小,语言饮食信仰习俗……各个方面都要花大力气去学习去适应,即使你穷毕生之精力尝千万种酸苦,达到了做艺术家和藏学家的目标,甚至成了这方面的权威,又有什么用?谁希罕你?得不偿失呵!”同学丁比较干脆:“你个人去哪里干什么都无所谓,可你总得替你母亲想想嘛,她没有房子没有养老金没有医疗保险没有稳定收
       摄影于云天入,一旦有个三长两短,怎么办?一个人连父母的恩德都报答不了,那报效祖国的豪言壮语岂不是一句空话?”
       妈妈,同学们为我个人考虑合情合理,我无法反驳也无法回答他们。但我心里清楚:作为一名全国重点艺术学院的公费毕业生,我放弃令许多人羡慕的城市和职业,自愿进藏工作,并非出于“狂热的革命激情”,也不是因得罪了某领导而被“流放边疆”,更不是以“支边”的名义去捞点政治资本,我只是为了尊重我的专业,因为我热爱我的专业并有着我的专业梦想。我进藏只是为了实现我的专业价值和人生理想,我舍不得我那“清贫”的专业,也放不下我那“清高”的价值取向。
       妈妈,中国之所以越来越富强,就是因为尊重自己专业的人越来越多了。假如每个国民都能把敬业精神当作生命的核心支柱,那么社会的发展速度将超乎人们的预料,理想的人类生活将不再是神话。只有敬重自己所学专业的人才有资格以主人公的姿态进人21世纪。这是一股不可遏阻的历史洪流,否则只能做碌碌无为的“跟屁虫”和摇尾乞怜的“哈叭狗”。
       妈妈,我尊重我的专业,就像尊敬您一样。我向专业表达敬意的最好方式是:找出该门学科中研究得较薄弱的领域和一般人因畏惧艰难患得患失而不敢或不愿深入研究的课题,然后深入实地集中精力攻克难关。即使耗尽一生心血,放弃许多本可拥有的鲜花掌声名誉地位金钱福利和安逸享乐,我也心甘情愿。
       为了深入藏地研究藏艺术,以弥补藏学和中国艺术学研究的某些不足,我进藏后的第一个计划便是用若干年时间学习藏语、考察藏艺术史迹、研究藏艺术文化、创作一批有西藏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时,向国内外宣介西藏艺术和艺术家,向藏民介绍中外艺术的历史和现状以促进西藏现代艺术创作的繁荣和发展。我想这也是每个和我有相同理想和志趣的人应该肩负的历史使命。
       当然,计划是理想的,也许是幼稚的,它有待于实践的碰撞与检验。而个人,无论有多大本领,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只不过是浪花中的一滴小水珠罢了。况且,西藏本土已有一些造诣很高的艺术理论家和艺术活动家,域外也有一些成就卓著声名显赫的藏学家,我这个年方而立的青年人,目前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在他们的旗下呐喊而已。
       妈妈,您知道吗?西藏有善良好客的牧民、纯真质朴的风俗、优美如画的雪域、动人心弦的山歌、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神秘精奥的喇嘛教、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寺庙壁画和佛教雕塑……在西藏,人可以放松呼吸纵情歌唱,可以恣意舒展自己的歌喉……而这一切,能激起我强烈的艺术创作欲望和学术研究欲望,也许我的真正生命,便在这种欲望里罢。
       妈妈,我渴望成为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可是我不愿呆在都市里做一个“书斋里的学者”,写一些连自己都不愿看也看不懂的诗文论著来吓唬读者;也不愿在市场经济的包围圈里,做一些颇具“炸弹效应”的所谓“现代艺术”来调戏观众。对我来说,做一些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艺术知识的推广普及工作和具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学术研究,创作一批富有文化内涵和生活情趣、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艺术作品,也许更有意义。这也是我选择西藏的理由之一。
       每次我逛书店,都会看到一些不学无术的文抄公和写画工炮制的一本本“垃圾”。我非常心痛,痛心的不仅是这些“垃圾生”在浪费油墨纸张的同时戏谑、误导了一大批求知心切的青年人,更是他们在获得稿酬和职称的同时败坏了学风艺德,他们使人类最后一片圣洁的天空受到了污染。造成这种局面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垃圾生”没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学识修养和严谨治学的勇气。而我,在走进西藏接受拉萨河水的洗礼后,也许会去掉一些做“垃圾生”的可能性。
       妈妈,多年的求学生涯我已把“寒窗”受够,为了进藏寻梦,我肯定会再吃很多苦头,但我不在乎,因为年青的心和艺术创作的激情可以化苦为乐,以苦为乐。然而令我担忧的是,我无法面对世俗环境给您的压力和伤害:一旦我分配到西藏工作,您周围的人们会以为您的儿子很差劲、没出息,一些嘲笑和鄙夷的眼光会让您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衣锦荣归”、“光宗耀祖”的场面在您的有生之年恐怕只是黄粱一梦。至于为您买房子让您安度余生的承诺也许永无兑现之日。我无法想象您未来的生活会是怎样的艰难……
       妈妈,家乡有句俗语“养儿为防老”。可您的儿子为了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竟不能按他真正的心意来报答您对他的养育扶助之恩,这是不是一种“罪过”呢?
       妈妈,请原谅我。
       (吕扬摘自《大学生》199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