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谁让教授“下课”了?
作者:林少华

《读书》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曾有媒体报道,某大学将五十四名正副教授“正式解聘”,并对这一所谓教授“下课”事件欢欣鼓舞,理由是我国实质上的“终身教授”制度形同大锅饭,一来“导致高校冗员众多”,二来致使教授不思进取,抑制竞争和创新。笔者不想对此事做是非判断,只想就此谈谈相关话题。
       教授是学校的主人还是雇员?不言而喻,解聘的对象应是雇员而非主人,而教授则是学校的主人而非雇员。据五月八日《文汇报》报道,美国著名华裔教育家刘全生教授接受该报采访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九五○年前后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即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一次请该校物理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拉比(Rabi)讲演,他在开场白中客气地说:“在众多雇员里,你能够获得那么重要的奖项,学校以此为荣。”拉比回敬道:“尊敬的校长,我是这个学校的教授,你才是学校的雇员。”刘全生认为“这就是美国大学的观念”。留美的陈丹青教授大概受此影响,一次回答网友提问时也曾表示:教授是大学的主人,不是雇员。就笔者任职的中国海洋大学来说,原校长管华诗院士在新学期开学大会上几乎每次都强调教师是学校的主人公,没有教师就无所谓学校。那么,大学教授作为大学教师队伍的核心存在,理应是大学的形象、品格、地位和影响力的象征。一所大学的精神也是由该大学的教授、尤其有真才实学和崇高道德的教授彰显的。对此我想不会有人怀疑。这是事情的前提,所以问题首先是:谁来解聘?
       也就是说,解聘教授的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相应级别的学术委员会?若是前者,即为行政权力主导,教授成了学校行政系统的雇员;若是后者,即为学术权力主导,乃学术系统或教授主体自我净化的行为,至少逻辑是正当的。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别看教授是大学教师系列的最高“军衔”,其实他们在大学当今体制内处于弱势地位。至少,没有哪个精神正常的教授敢像拉比那样对校长或党委书记说“你才是学校的雇员”。因为并无相应的法规、制度和规定保障他们的尊严和权利。相反,眼下大学“官场化”、“衙门化”渐呈星火燎原之势,俨然等级森严的准政府机关。真正说了算的不是教授群体,而是行政管理部门和当了“领导”的、在某种程度上被官本位异化了的教授们(有人称之为“学官”)。甚至出现了按官位大小瓜分学术资源、社会兼职和获奖等级的可悲态势。无官无职的教授破城突围谈何容易!即使拿了项目有了成果获了奖,其等级也要由行政部门和“领导”们——而不是由非官教授占一定比例且民主推选产生的学术委员会或教授委员会——考核和认定。考核和认定的标准当然也是由他们一手制定的。仅这些就足以让教授们焦头烂额了,倘若再面临随时有可能被行政系统解聘的危险,岂不更加惶惶不可终日!外界或许不知,大学行政系统的运作程序也是相当复杂而微妙的,若再赋予其教授解聘权,那么,不但对教授的主体地位和精神状态、日常生计构成险恶的威胁,甚至会进一步改变大学作为教育和学术研究机关的性质,导致大学精神、大学灵魂的沦丧。说起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大多数教授都是终身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保证教授在没有后顾之忧、在不必看长官和行政当局脸色的情况下专心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进而保证教授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这难道不是中国的大学所更需要的吗?有必要把一小部分教授“不思进取”看得那么重吗?
       该解聘谁?说来也怪,虽说大学里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但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又想方设法向专业队伍靠拢。试问,哪所大学的专职处长副处长们没有教授或研究员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就连脑袋略略开窍的膳食科长都能弄个副教授当当。至于此类教授的专业含金量或学术成色,那可真是天晓得了。而今又有新进展,开始纷纷抢博士帽扣在自己头上。而且抢得似乎十分顺手,简直如探囊取物:几乎不用听课,几乎不用亲自考试,甚至论文都不亲自动手。这公平吗?专业人员有此特权吗?要解聘要整肃,也该解聘、整肃此类“教授”才是正路,让行政回归行政本位,别两头占便宜。当然,不容否认,专业教授队伍近年来确因迅速扩大变得良莠不齐。尽管如此,“导致高校冗员众多”的也不是教授,而明显是非教学人员。首先需要解聘或改变的不是教授,而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要拿教授开刀!何况教授这一学衔主要是对某人在某一时间段所达到的学术水平的认可,说彼时够水平此时不够水平,恐怕说不通。或以田径运动员比之,过去跑得快得了冠军奖杯,现在因跑不了那么快了就把奖杯收回,这说得过去吗?所以,对待教授“下课”之类事态,务必慎之又慎,切不可视之为“破冰”而迅速跟进。教育、教师、教授,实乃国之根本所系,非同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