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长阶梯]拓展给你第三力量
作者:冯玥 汤澄涟

《青年文摘(红版)》 199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站在离地7米的空中,脚下是一块40厘米宽,一米左右长的木板,在我前方一臂以外的空中,悬着一根单杠,风过时,单杠随风微微地晃动。我要做的,就是从木板上凌空跃起,抓住那根单杠。
       尽管腰间拴着能承重一吨的安全保护绳,尽管我知道自己一定有抓住它的能力,但是,踩在那块窄窄的木板上,眼角的余光不由自主地瞟向地面,我的腿有些发软,我的手心在湿漉漉地冒汗。我犹豫着不敢马上跳出去……
       请别以为这和杂技表演有什么关系,这是我们参加北京拓展训练学校时的一个场面,这个叫“空中单杠”的项目,只是我们在3天的时间里经历的众多类似项目之一。
       拓展训练,主要是在户外自然的环境中,借助一定器械,通过特意设计的活动,锻炼人的勇气、意志及团队精神。它缘起于本世纪40年代的英国,当时许多英国军舰在遭到德国潜艇袭击后沉没了,大批水兵因此丧生,但总有少数人能在灾难中幸存下来。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幸存者并不是体能最好的人,而是求生意志最强的人。他们顽强抗争,不坚持到最后一刻决不放弃,正因如此,他们终于活到了获救的那一刻。于是,人们创办了这种生存训练学校。战争结束后,人们觉得这种训练应保持到和平时代,训练目标也扩展到了管理、心理及人格训练等多方面。
       目前全世界已有拓展训练学校40多所,遍及5大洲。北京拓展训练学校位于北京房山,是第一家由中国人办起的类似学校。从1995年正式成立至今,参训人员已有2000多人次,参训单位涉及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三资企业、民办高科技企业等近百家。
       别说自己什么都行,也别说自己什么都不行
       初到这里,面对10多米的岩壁,粗圆木搭起的天梯,由3条悬在空中的软绳组成的缅甸桥,还有空中单杠、断桥等项目,人的反应可以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一种是:这些算什么,我肯定没问题;另一种则是:天啊,这怎么做得了!
       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感受和体会可能就不大相同了。认为自己“没问题”的人,在面对具体项目时,有时也不由得腿发软,手出汗;而那些认为自己“一定做不了”的人,也许在犹犹豫豫、战战兢兢中,却把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项目一个个都攻克了。
       如果平时有人问你能否一步迈过1.1米的距离,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好笑,那有什么难?但是,试想一下把这个距离放到9.4米高空,你脚下踩的是一块只有30厘米宽、1米左右长的木板,要迈向另一块同样细长的木板,两者距离还是1.1米,你能保证自己心里一点儿也不打鼓吗?断桥就是让你在高空迈过这一步。
       走下断桥,辛放的第一句话是:“下面看着没什么,上去了真害怕。”这个身高将近1米80的小伙子,在断桥上迈出第一步前,犹豫了十几分钟。拓展学校的老师说,这不算长,有人在上面站了1小时40分钟,才最终迈出了这一步。
       拓展训练的项目,大部基于这种设计;对人的体能要求并不大,更多的心理挑战。像空中单杠和断桥这样的项目,如果放在平地,任何健全的正常人都可以完成。但将这些你本来绝对有能力做到的事,变换位置和环境,你是否依然能相信自己、把握自己,并且发挥出自己原有的能力?拓展训练,正是给你创造了一种非常态的情景,让你从这样的情景中发现自身平时意识不到的欠缺、盲点和潜力。
       跃出去就是100分
       拓展训练的项目中,评分标准有些与众不同。
       比如说空中单杠,抓没抓住单杠没有关系,只要你从台子上跳出去,就是100分,哪怕你没碰到单杠,哪怕单杠脱手你被狼狈地倒挂在半空。
       刘力校长说:“我们反复强调,我们搞的不是技能训练,能不能抓到那是技术,敢不敢跳则是心态,我们强调的是后者。就好像生活中的很多事,你做了不一定做成,这很正常;但你不做呢,什么都没有。而且很可能你原来是可以做成的,结果你没做,那多遗憾。”
       当我自己站在空中单杠的高台上犹豫时,教练的一句话给了我最终跃出去的勇气。当时,他在我身后说:“那根单杠就是你的目标,你现在要想的就是跃出去、抓住它!”10米高台上的那一跃,每个人在瞬间考虑的都是奋力抓住那根悬在空中的单杠,那是一样盯住一个目标竭尽全力的体验,内心的怯懦和顾虑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中,面临一种选择、一种机遇时,如果你有太多的“万一”,如果你总是站在原地考虑所有的利弊,那么,机遇可不会像单杠一样在那里等你。
       不少人回想起在拓展学校里做过的那些项目,依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居然真的完成了?周青梅说,如果不是集训,她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去尝试那些项目,因为她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胆量。“可是”,她说,“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做任何事之前,首先不要轻易否定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往往要作出许多抉择,而某些抉择是需要勇气的。你要成功就需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人有勇气才能敢想,敢想才能敢干,敢干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你敢不敢直躺下去?
       若说空中单杠、断桥要考验人的勇气,攀岩要借助人手指的力量和身体的柔韧与灵活,那么,“背摔”几乎不需要你任何体力上的付出,在这个项目中,所要你做的,就是站在约1.6米高的台子上,合起双手,向后直倒下去,下面会有同伴们的手臂将你接住,从这个角度说,背摔应该是非常容易的一个项目。然而,奇怪的是,有不少对断桥,空中单杠不在话下的人,却觉得背摔最恐怖,因为它的不可把握性。
       背摔又叫“信任跌”,顾名思义,它是一项考验对他人信任度,训练人换位思考意识的项目。这项活动看似容易,做起来却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既要克服自己心理的障碍,又要对下面的队员完完全全地信任。人在失重状态下,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收缩身体,人的体重集中在臀部,受力的只是相应位置的几个队员。相反,身体越平,体重就越平均地分配到众多队员的手臂上,上面的队员更安全,下面的队员也更容易接。在下面看的人总觉得上面的人应该很容易做,可真到自己上去,很多人并不能完全做得像自己原来想的那样好。新华社的谭新木在拓展体会中写到:“我走上台阶,慢慢向背摔的地方走去,心里却突然慌乱起来,再也找不到在台下的从容和勇气,犹豫和恐惧袭上心头,我的双腿微微地颤抖起来……”王宏自己在下面接人时,就不明白怎么好多人总是臀部先着“地”,结果轮到自己时也一样。他说如果自己没有上去摔一次,就很难理解别人的做法。他说:“引申到日常工作中,有人总是习惯于指责,认为别人都很容易做,正如台下看台上那样,给别人挑毛病总是容易的。可真到自己做又如何呢?所以,从我做起,对别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大家共同承担责任和义务才能使集体更具有凝聚力。”
       团队力量超过个人力量之和
       拓展训练的项目大体分两类,一种是训练人向自我挑战,一种是训练团队的协作精神。现代社会给予个人价值以充分的尊重,同时也更强调人际间的互助与合作,一个不会与人合作的人,在现代社会也很难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在拓展训练中,有相当部分的集体项目,比如天梯、罐头鞋、钻电网、爬太阳山,等等,都是需要小组里的部分成员或全部成员,在统筹安排、人尽其用的前提下,互相配合协作才可能完成的。
       天梯是个晃晃悠悠的庞然大物,实如其名,6根长3米,直径10厘米的圆木,用两根钢缆连接,悬在9米高的铁架上,最低的一根圆木距地面约1米,每根圆木间的距离大约在1.5米——1.6米之间。要求两个人合作,不许借助钢缆,唯一可利用的是拴在圆木中间的一根软绳。
       这家伙,谁敢说心里不犯怵?它的难处还不仅在此,按规定,必须两人同时到顶才能算满分。这可不是你自己咬牙使劲就一定能做到的,还要看你和同伴的配合怎样,分组是随机的,如果正好是两个身体条件不特别好的人碰到一起,看着这么个庞然大物,真有“高山仰止”的心思。这不,来自中央电视台的女孩贾和来自天津某广告公司的小伙子李正骑坐在天梯的第三根木头上喘气。瞅着第四根圆木,贾先站起,举双手抱住圆木,想像前两次那样,先踩在李的腿上或肩膀上借力翻上去,然后再探下身拉李一把。可是,当贾气喘吁吁爬上第四根圆木时,发现这两根木头之间的距离要比前几根都大。她坐在上面要保持住自己的平衡,就根本没法再伸手去帮李。而几乎一人高的距离,李自己是不可能上去的。两人一上一下,面露难色。这时,坐在底下的其他队员中有人喊:“贾,把脚勾成圈让李踩着上”贾应声而为,李却有些犹豫,他试探着蹬了两下,贾的身体和木头一起晃了起来。“没事,上吧。”贾鼓励他说。看看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李说了声“准备”,抬起一只脚踩在贾的两脚上,一只手拉住绳子,使劲一蹬,好,大半身已经在木头上了,身子再一弹,他终于上去了。由于用力,李的头发也散了,眼镜也歪了。尽管模样有些狼狈,可毕竟是上来了!两人拉着绳子缓缓站起。和下面的队友一齐欢呼。那时的感觉,比登上世界屋脊也不差呢。
       集体的力量不仅是表现在这些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中,即使是一些个人项目,也离不开大家的鼓励和支持。陈小春在攀岩时两次从岩壁上落下,被保护绳吊在半空,当他央求教练放他下去时,底下的队友们一起给他加油,“不要放弃”,“再试一次,就差一点了,你肯定行”……最后,他终于拍到了那条100分的红线。他说:“我曾得过许多100分,但这100分尤其珍贵,它是我精神和体能的结合,是我用勇气和毅力换来的,是集体的力量激发出来的。”
       有了MBA,我们还缺什么?
       新华社从1995年开始,每年新入社的记者都要首先来“拓展”,“拓展”已成为大学生人社教育的重要内容。新华社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吴劲秋说,一个人的一生不仅是工作的一生,也是学习的一生;对单位来讲,员工是工作的员工,也是学习的员工。社会和单位都有责任为其成员的终生学习和受教育创造条件。新闻职业是具有很强挑战性的职业,优秀的记者都是勇于接受挑战、心理素质非常好的人。近几年入社的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生活一帆风顺,在拓展训练中,他们对自己、对即将从事的职业都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民族文化宫的胡建生副主任,去年率领本单位30余名中层领导干部参加了一期4天的训练班,当时他已53岁。胡主任说,机关工作,平时各守一摊,交流的机会不多。参加这种培训,不仅让大部分已进入中年的干部们对自身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大家吃住在一起,几天摸爬滚打下来,更能建立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关系,去之前他还担心有人坚持不下来,或对有些项目抵触不去做,但没想到在那种环境下大家都很认真,而且表现出明显的凝聚力和团结互助精神,培训结束时,胡主任激动地说:“我没有想到我们有这么好的员工。”
       “拓展训练并非体育与娱乐,而是对现行教育模式的一种补充。”刘力校长认为,说到教育,说到提高人的素质,人们大都只想到以传授智慧成果为主的学校教育和以专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训练。大家都忙着去考MBA,去拿各种证书,智慧和技能固然重要,然而,这只是现代人成功的两翼,要想真正在事业的天空中翱翔,还要有驾驭两翼的第三力量——这就是人格的力量。现代社会已不是离群的天马独来独往的天空,也不是意志薄弱者倘佯哀怨的田园,而是一个人际高度互动的社会,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搏击场。在这里,没有与人互助的真诚,没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没有坚定顽强的意志,没有宁静平和的心态,就不可能使这两翼充分地发挥其本身所具备的力量。
       拓展训练,就是这样一种直指人心、直面自己,让你在亲身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逐渐感悟的现代培训方式。
       一个航行在大海上的水手,如何能自由地驰骋在波涛之上而不被吞没?
       我们可能无法把握风云突变的自然环境,但若能有精湛的航海技艺,完善的物质装备,再加上同舟共济的伙伴,可靠性就增强了许多。然而,这一切如果没有积极的精神、顽强的意志来牵引和驾驭,便不可能发挥效用,拓展训练带给你的,不是具体的航海技能,而是一颗面对风浪镇定自若的心。
       (马寅摘自1997年5月23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