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汤阴行]再读岳飞等
作者:蒋子龙 何 安 徐 刚 蒋元明 王燕生

《人民文学》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再读岳飞
       蒋子龙
       应该说,岳飞是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华夏子孙对他的故事大多耳熟能详,岳母刺字、朱仙镇大捷、十二道金牌、被秦桧毒害……最突出的感觉就是忠肝烈胆,冤魂不屈!可是,不久前我去岳飞的故里汤阴,在岳飞庙正殿两侧最突出的位置,看到的是清同治年间榜眼出身的翰林院编修何金寿的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第一功名不爱钱。”据说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有许多人对此联不以为然,上联抄的是文天祥的句子,下联也太过直白,一如大实话,没有表达出岳飞的主要功绩,尽忠呀,报国呀,浩气呀,威灵呀等等,显然分量不够,为什么却要摆在这么显著的位置?何金寿解释说,他思虑了很长时间,觉得只有这两句话,才能最准确地概括岳飞的一生,最能代表岳飞的精神。
       在岳飞屡屡大败金兵,光复建康等故地,让南宋小朝廷有了立足之地,宋高宗也得以喘息的时候,曾相当倚重岳飞,要为他建造府第,岳飞当即辞谢:“强虏未灭,臣何以家为?”高宗便也跟着打官腔:是呀,‘天下确乎不太平!岳飞随即进言:“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何金寿认为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智慧,虽平朴简括,却直道出一个至理,古今亦然!眼下被曝光了那么多贪官,不也证明了岳飞的话仍然适用。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岁月,“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依旧是“天下太平”的保证。难怪古往今来,大将军无数,能有几人像岳飞这般留给后人如此丰厚的遗产?历经无数个世纪,其精魂依然熠熠生辉,成为历史的一种骄傲。
       中华民族自立国以来,汉唐最为强盛,两宋最为衰弱,亡国也最为悲惨,而民族英雄的慷慨壮烈又远过于其他朝代。就比如岳飞,连编纂《宋史》的元朝儒生也为其愤愤不平:“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者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岳)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
       文中提到的岳飞“自为表答诏”,是指朱仙镇一战岳飞以五百“背嵬骑兵”大败金兵十万之众,金兵主帅金兀术仓皇遁入汴京,而岳飞大军追至距汴京仅四十多里。此时多名金将来降,父老百姓争相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岳飞义气昂扬,谢绝端到眼前的酒,高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就在此时宋高宗赵构下诏令其班师,岳飞惊骇,立马自写奏章:“金人锐气沮丧,尽失辎重,疾走渡河。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臣日夜料之熟矣,惟陛下图之。”然而,高宗在一日之中竟连下十二道催命金牌,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最终把功莫大焉的岳飞送上了黄泉路。
       朝廷既想杀他,自然就要为他罗织罪名,由御史中丞何铸主审。岳飞上得堂来,见满院衙役,举座高官,未发一言先撕开自己身上的衣服,露出背上深入肌肤的刺字:“尽忠报国”!这是在他第三次从戎投军时,其母姚氏夫人请“针笔匠”刺下的。在宋代延续了唐末五代的习俗,在兵士的脸或手臂上刺上军号,以防逃跑。后来演变成自愿在身上刺些花木鸟兽,抗金将领王彦的士兵,都在脸上刺了“誓杀金贼”的字样。岳母送给儿子的这四个字,也便成了岳飞的宿命。岳飞既然死心要“尽忠报国”,为什么当时的一国之君宋高宗还非要置他于死地?
       这就要先从宋朝的基本国策说起。其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出身武夫,得天下后吸取了唐末国擅于将,将擅于兵,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的教训,制定了治国的大政方针: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经过北宋王朝百余年的贯彻执行,重文轻武的国策已经演变成一种社会风气,乃至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的地步。讲一件小事,可见一斑。一一二七年靖康之变时,秦桧与徽、钦二帝一起为金人北掳,金王将他赐予金朝左监军完颜昌(挞懒)为奴,他很快叛变钻营成功,竟被提拔做了完颜昌的参谋,以后又升为随军转运使。在完颜昌进攻楚州时,派他们潜回南宋做内应,路上因装束怪异,又是从北面来,被宋兵捉住,疑是金人奸细,要杀之邀赏。他情急哀告:“我乃御史中丞秦桧,你们这儿有读书人吗?唤来一问便知。”在那个兵慌马乱的年月,大兵杀个人跟切根黄瓜差不多,可他一喊叫自己是读书人,大兵们真就不敢下手了,将路边搭棚卖酒的王安道喊过来辨认。王安道曾中秀才,但并不知秦桧之名,出于“救人一命”的善意,上前拱手道:“秦中丞辛苦!”就是这落魄秀才的一句话,竟比军令还好使,大兵们立马把秦桧两口子给放了,连士兵对读书人都敬重到这般程度。就是他们这么随意地一放,却等于是要了岳元帅的命!待以后轮到读过书的秦桧要杀功高盖世的岳飞时,竟连他的老婆都能插嘴出主意。一日秦桧独居书房,吃完柑橘后把玩其皮,以指甲在上面划来划去,若有所思……其妻王氏窥见,笑曰:“老汉何以无决耶?抓虎易,放虎难!”这个女人,阴险狠辣竟出乎其夫之上。秦桧掣然心动,写了张纸条送入大狱,当晚岳飞就遇害了。
       君既重文,臣必轻武。文治固然可以制内变,然不足以抵御外侮,所以宋朝长期积弱不振,国力最是衰败。大文人倒是出了不少,范仲淹、朱熹、司马光、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等,武将也都有极高的文学修为,岳飞的一曲《满江红》,成千古绝唱,其书法也大气磅礴,笔力千钧。稍后的文天祥,本来是状元出身,一带兵打仗便倒了血霉,注定死路一条。但他的《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却惊天地而泣鬼神,是为不朽。封建时代讲究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岳飞光说“尽忠报国”,要尽谁的“忠”,报谁的“国”?岳飞忠的当然是“大宋朝”,保的是整个“大宋江山”,这恰恰是赵构心中恼恨。
       靖康二年,宋徽宗和宋钦宗同被金人掳走,当时被掳走的还有宗室、后妃、文武臣僚等共计三千多人,称“靖康之耻”。宋徽宗有儿子三十一个,已有六人早亡,其余除赵构都被金人掳到北国去了,皇上的龙袍自然而然就穿到了他的身上。也可以说是国家的大灾大难成全了他,自此南宋开始,北宋结束。而岳飞的大忠是要一雪靖康之耻,直捣金人老巢,迎回“二圣”。倘允许他乘胜一路打下去,直到把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都接回来,那宋高宗赵构又往哪儿摆呢?岳飞的“尽忠报国”岂不要弄得他皇帝当不成了?所以岳飞越是胜利在望,越要把他调回。光是把岳飞调回来也不安全,他的大军已深孚众望,被百姓称做“岳家军”……只要岳飞还活着,赵构的皇上就当不安稳,不杀不足以去心病。自古都是“君疑臣,臣必死”。甚至当秦桧及其爪牙万俟离等,实在凑不出更多罪证,写奏章准备放岳飞的长子岳云一条生路时,宋高宗竟然朱笔一点,将勇冠三军、
       功不可没的岳云和张宪也一并处斩,以绝后患。足见其狠毒,也证明杀岳飞并非巨奸秦桧所独为,赵构才是幕后主使。
       其时为公元一一四一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晚,大理寺监狱得密令,佯称请岳飞沐浴,拥其入密室。突然从两旁蹿出大力军士,用棍棒猛击岳飞身体两侧的软肋……谓之“拉肋而死”。用如此下作的残暴手段,虐杀了南宋最大的功臣岳飞之后,赵构和秦桧才商议了一套“说词”,向天下宣示。这就是说先秘密行刑,然后才下判决书。
       岳飞当时只有三十九岁。为了刺激他,生前曾特意安排让他见到了披枷戴锁、满身血污的爱子岳云,和爱将张宪,其状惨不忍睹。岳飞目眦皆裂,悲愤难抑,拿起狱卒为他准备写自诬状的笔,蘸墨在狱案上写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不错,“天日”终有“昭昭”之时。在国运垂危之际,奸帝奸臣合谋残杀国之栋梁,极大地刺激和调动了朝野上下和广大百姓的复杂情感,这里面有憎恶、义愤、悲怆、惋惜、不平等等,所有这一切又都化为对岳飞的同情和敬慕。同情产生亲近,亲近推动流传,流传催生神话……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被神化的人物,大多没有太圆满的结局。耶稣被叛徒出卖钉死在十字架上;生前不甚得意,颠沛流离“若丧家之犬”的孔子,死后却渐渐成了圣人;英雄一世,最后却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打了大败仗,竟连自己的脑袋都被人偷走了的关羽,却一步步地成了“武圣人”、“武财神”;还有六出祁山终未成功的诸葛亮,也被演绎得神乎其神的完美……岳飞却不一样,在他死后宋高宗授意秦桧销毁大量史实记载,尽力抹杀岳飞的功绩。所以在后人对岳飞的颂扬中,不仅没有夸大和神化,相反还需要把朝廷涂改和抹杀的史实加以搜集和挖掘。尽管如此,在岳飞被害死的那一刻,也波澜壮阔地登上了他生命的巅峰,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将千秋万代接受民族的崇敬。
       是岳飞,强烈而鲜明地提升和区分了中国式的忠奸文化。中国有无以计数的各式各样的庙,只有在各地的岳飞庙前,才塑有奸臣、叛徒和小人的跪像。而且民间传说击桧之头,永不头痛;击桧之心,永不心痛。在永远跪着的群丑两侧,有这样一副联:“蓬头垢面跪阶前,想想当年宰相;端冕垂旒临座上,看看今日将军。”让历史,让民族的良知,让古今百姓,山一口胸中恶气,大快人心。
       然而岳飞的遗产却不仅仅是这些。他生前可以说什么都没有留下,甚至被害时堪称“死无葬身之地”,是狱卒隗顺冒灭门之险将其遗体偷出来,葬于密处。二十一年后岳飞平反昭雪,由隗顺的儿子献出岳飞遗体,朝廷重新将其葬于临安栖霞岭下。至今,岳飞葬在杭州,他的祖父母和父亲葬在原籍河南汤阴,他的母亲和妻子却葬在当年他驻过军的江西九江卧虎舔尾山,更不要说他的后人,过世的葬于哪里的都有,在世的遍布中国各地,乃至东南亚和世界其他一些地方。可见岳飞生前死后都属于这个民族,献身于这个民族。他的故事也还在继续……
       雕像的背后
       何 安
       立于庙堂中的人物雕塑,是供人瞻仰、膜拜的,故都塑得高大、雄伟,有慑心夺魄之势,令人感到自身的渺小。那俯视万物的神佛、帝王,由于没有血肉而不朽,也由于跪拜者伏于足下而愈显高大。可在汤阴的岳飞庙,我却领略了两种不同的雕像。
       其一是塑于正殿的岳武穆像,虽然像高三点三米,称得上魁伟、壮硕,但其平视、远眺的目光,以及他与平民的血肉之情却让人有了距离丧失的亲近感。只见他挺胸端坐,头戴兜鍪,目光炯炯,紫袍金甲,左手握剑柄,右手扶膝,似乎仍旧在大气凛然之中指挥若定,收复破败的江山,拯救黎民于水火。
       其二是施全祠下所祷的秦桧、王氏、万俟离、张俊、王俊长跪于岳飞庙前的铁像,那是让人俯视、唾弃,承受污秽和击打的形象。像为铁铸,该象征着铁定的民意,让奸邪长跪并频遭千百年的敲打和蔑视而不解万民之恨。这是世俗化并饱含着人们强烈的憎爱之情的雕像,让人生出“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锁侫臣”的慨叹。
       在汤阴古称瞻淇门里的岳庙街,我是胸怀虔敬之心来拜谒这位民族英雄的。在我的意念里,岳飞该是高大俊朗,浓眉大眼、玉树临风、英气逼人的伟男子,庙里的塑像,大抵也印证了我的想象。可当我看到宋人刘松年的岳飞画像,却是另一种模样——中等身材,和身旁的侍卫相比,岳飞的头颅有他两个之大,前额突出,方面大耳,眉宇开阔,眉毛细短,双目小而有神,生得颇为壮实,躯体蓄满力量,自然,并不失神勇的气概。
       就宋人所绘画像而言,岳飞颇具憨实、忠勇之态。诚然,他不是我想象中的美男子,却不愧为伟丈夫,他那“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天下当太平”的名言,镌刻在碑石之上,堪称整个岳飞庙的灵魂,至今有着醒世的震聋发聩的意义。
       为英雄树碑立传、塑身建庙,是中国的传统,与岳飞相关的遗址纪念地,在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宜兰在内,计有四十三处,可见其影响之众,被爱戴之广。
       汤阴岳飞故里的岳飞庙,始建于明代景泰元年十一月,为勅建“精忠庙”。五十一年后,明孝宗朱祐堂又赐额“宋岳忠武王庙”,建起碧瓦覆盖、飞檐翠角的庑殿式屋顶的牌楼,并有墨线大点金法彩绘于跷翅式斗棋、屋梁之上。现已移为庙前右侧,称“棂星门”。
       与百姓自发兴建的寒酸的岳庙相比,勅建的庙堂金碧辉煌,瑰丽壮观,牌楼两侧的护壁阳镌左“忠”右“孝”两个大字,自有其深意。自然,无论是黎民百姓或是帝王,对岳飞英勇抗金,收复失地,百战无一败的战功,均感佩之至,可百姓盼的是免于生灵涂炭,而皇家为的是偏安一隅的一己之私。
       历代帝王对岳飞的尊崇,为顺应民意,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更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树“愚忠”的典范;另则边境不宁,需骁勇忠心的武将镇守。想明代后金的国势日益强大,满族作为女真人的后裔虎视中原,因而建抗金英雄岳飞庙,也是必然。
       对岳飞“愚忠”的渲染和虚构,莫过于清乾隆皇帝了。他称赞岳飞“知有君而不知有身,知有君命而不知惜己命,知班师必为秦桧所搏,而君命在身,不敢久握重权于封疆之外”。据《精忠庙志》载,清乾隆十五年秋,弘历南巡返京途中,停辇祭庙,曾写下《七律》一首。而今读这庙中的诗碑,看其“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的诗句,不知这位女真人的后人盛赞之下是否会有更为复杂的心绪。
       诚然,在宋代,对国家、民族与朝廷之忠诚恐怕很难分开。金兵抢掠烧杀,屠城之惨,逼宋人为奴之众,靖康徽、钦二帝被掳之耻,以及高宗向金俯首称臣,割地赔银之辱等,稍有血性者都难以抑制悲愤之情,会与之厮拼。只言岳飞对皇帝的所谓“愚忠”,见于艺术虚构,如《说岳全传》中,描写岳飞死到临头,仍对宋高宗感恩戴德,忠心不二,他亲自捆缚企图造反的岳云和张宪,并引颈受戮,却是杜撰。
       宋人肯定岳飞,并未将其视为忠君道
       德的楷模。正如朱熹所言,其“骄横”,“若论数将之才,则岳飞为胜,然飞亦横”。他又称岳飞“恃才不自晦”,锋芒毕露,不行韬晦保身之计。
       其实,岳飞曾是宋高宗最为赏识、器重的爱将,为保皇位,他屡屡破格升迁岳飞,并曾授予全宋大部分兵力的指挥权。在为岳飞加官进爵的诏书中,曾赞扬他“料敌出奇,洞识韬钤之奥;摧锋决胜,身先矢石之危”。“千里行师,见秋毫之无犯;百城接堵,闻犬吠之不惊”。“江湖之间,尤所欣赖,儿童识其姓字,草木闻其威声”。
       邓州大捷之后,岳飞以三十二岁的年龄升为清远军节度使,与已建节的大将刘光世、韩世宗、张俊和吴玢骤然平列,其时绝无仅有。当龙虎红缯门旗两面,白虎红缯旌一面,红丝作旄的节一杆,麾枪两枝,豹尾两枝,全套旌节共五类八件授予岳飞,他已获得武人升迁中最重要、最为荣耀的虚衔。也正在建节之后不久。岳飞写下了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满江红》。
       正如朱熹所言,岳飞有激进冒犯之处,无韬晦保身之心。绍兴七年,当高宗取消兼统淮西行营左护军的成命,岳飞即愤而辞职,未经高宗许可,便径自回江州庐山东林寺,给亡母“持余服”守孝。这种近于惊世骇俗的“抗上”行为,令高宗十分恼怒,称岳飞骄横跋扈。岳飞遂成为皇帝最为猜忌,深怀戒备之心的武人,而高宗于谈话之中,已隐隐露出杀机。更有甚者,岳飞无所顾忌地上密奏,请高宗确定赵瑗的皇储地位,致使皇帝更为疑忌,称“卿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与也”。闻此言,岳飞神情颓丧,面如死灰。
       宋代颇重视知识分子。宋太祖曾勒石立碑,“誓不杀士人”,并传为家规。赵宋以文制武,由文官枢密使统管军政,并视武将为粗人,常常严加防范。南宋初年,迫于形势,高宗不得不让将帅居高位、掌重兵,但且用且疑。待以战促和、稍得偏安,便思将各支大军分割、缩编,使其兵分势弱,他方能高枕无忧。于是,便有了后来仿效太祖的第二次“杯酒释兵权”。
       秦桧独相后,曾向高宗“乘间密奏”,说各行营护军目前号称张家军、韩家军等,表明“诸军但知有将军,不知有天子,跋扈有盟,不可不虑”。而岳飞的仁义之师深得民心,家家户户悬挂岳飞的画像,奉若神明,尚有建生祠跪拜,闻之名皆感泣不已者。军民如此爱戴,正如王夫之在《宋论》中所言,其“历数战不折之威,又为敌惮,则天下且忘临其上者之有天子”。而在廷在野,岳飞又以恤民下士之大美被竞相推诩,军务之暇,“峨冠褒衣”,修儒者之容。并“垂意文艺”,以诗文抒其悲壮,极喜延揽文士,所谓“食客所至常满,商论古今”。“于是浮华之士,闻声而附,诗歌咏叹,洋溢中外,流风所被,里巷亦竟起而播为歌谣”。这般受群言赞颂,军归之,民归之,游士、墨客、清流、名宿莫不归之,遂使“主忌益深”,“其定交盛矣,而徒不能定天子之交”,故王船山称,誉岳侯者杀岳侯也,“悠悠之歌颂,毒于谤讻”,因而岳飞之死,是“进无以效成劳于国,而退不自保其身。遇秦桧之奸而不免,即不遇秦桧之奸而抑难乎其免矣”。
       岳飞是被王俊、秦桧诬为谋反而被赵构所杀。曾在狱中任狱卒百般拷问,他始终沉默不语,也决不呻吟呐喊,最后则拒进饮食,惟求速死,他对高宗已不抱任何幻想。其时,一名狱子的高论对其死说得甚为透彻,使其感慨万端。狱子言——
       “君臣不可疑,疑则为乱,故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若臣疑于君而不反,复为君疑而诛之;若君疑于臣而不诛,则复疑于君而必反。君今疑臣矣,故送下棘寺,岂有复出之理!死固无疑矣。”
       岳飞从遇害到平反,历时二十一年。宋孝宗为岳飞昭雪后,其三子岳霖着手整理父亲的传记,可因故将遗卒丧亡殆尽,幕僚故人亦多逝世,尽管如此,岳飞孙岳珂最后整理的《鄂国金佗粹编、续编》一书,仍然是研究、理解岳飞的重要史籍,恢复了一些历史真相。由于岳飞是在赵宋政权之下恢复名誉的,岳珂只能说宋高宗与岳飞的亲密无间,只因秦桧从中作祟,才发生了悲剧。岳珂本看过高宗亲批杀岳飞,并将岳云从徒刑改为死刑的狱案文本,却仍引用《野史》,说秦桧写一纸条交付狱官,就轻易地杀害了岳飞。这种苦心掩饰,却成为后世戏剧、小说虚构岳飞的“愚忠”之源。
       岳飞数次北伐,满腔热血,然壮志难酬。论神勇,他不满二十岁时已经挽弓三百斤,用腰部开弩八石。宋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艺超群,可见岳飞武功已达登峰造极之境。另外,岳飞又深懂兵法、严于治军,屡战屡胜,即使孤军深入仍建奇功。然而,他毕竟孤掌难鸣,南宋几支大军皆各自为营,张俊、刘光世从中阻挠,韩世忠等又岂能折节归其麾下?如此,即使志逸、气柔的高宗无疑畏之私,岳飞直捣黄龙府的志向恐也难以实现。难怪患有眼病的岳侯常常头疼。且岳家军扩军后兵力已达十万,连同随军家眷计几十万人,“月用钱五十六万缗,米七万余石”,兵食事常使岳飞“乱其方寸”,若孤军北伐,战线拉长,粮草亦难支撑。
       岳飞被害前,已遭闲废,退隐山林,已感美梦破碎,处境凄凉。其间所写《小重山》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是其心境真实的写照,与“怒发冲冠”、“踏破贺兰山阙”的豪情壮志相较,已是曲终人散,无可奈何了,而“弦断”,恐已预示了这场悲剧的结局。
       写到此,我忽然想起了数年前去哈尔滨参加冰雪节的一幕——在晚会上,当幕布拉开,映入眼帘的是金兵装束、挥舞刀片的舞蹈,令我的心一动,继而想起了岳飞。随后,参观阿城市的“金故都博物馆”,看那头插雉翎、戴兽皮帽的几代帝王的塑像,锐利的兵器,出土的陶罐、箭镞等,亦让我若有所思。那让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依兰古井,是宋人之耻,却是金人之荣,想来看历史的角度不同,想法亦不同。今天看来,或许宋、金之争只是中华民族的内战,而元、明之后,作为金人后裔的满清入主中原,又经历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与化合。而以一家之私统治天下的帝王,谁也难以千秋万代。随之,我又想起了自己。我的母亲是满人,父亲是汉人,而宋、金之争,该是父亲的先祖和母亲的先祖在打仗吧。想到此,我有些抑郁。
       可无论作何想,岳飞毕竟是伟大的。他收复大片失地,连结河朔,缔建一支严纪律、明号令的铁军,以及“尽忠报国”的一生,对后人的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颇为罕见。
       在岳飞庙,刻于壁上的书诸葛武侯《前后出师表》,以及“还我河山”等,经考证,并非岳飞真迹,是别人假其名所书。岳珂曾在《金佗粹编》中提到其先祖书为“仿苏体”,从上海图书馆所藏《凤墅帖》中亦可看出,岳飞的笔迹确为浑厚端庄,韧力分明的东坡体,从中亦能看出有王羲之的影响。其假托冒名之书仍得以流传,亦看得出后人对岳飞的景仰与爱戴。
       《邶风》印象
       徐 刚
       《邶风》,邶国之风也。周灭殷商后,周
       武王“以商治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今汤阴县城邶城村,号邶国。《诗经》中的《邶风》即为产生、采集、流传于邶国大地的古老而至今仍荡人心弦的诗篇。我以邶风指代汤阴,除开地望相属外,另外一个原因却是对《诗经》的怀恋,以及少小时被《邶风》的诗句迷惑而又不解其意的漫长记忆。
       在崇明岛西北角的一所乡村小学能读到《诗经》,纯属偶然。记得小学六年级的语文课本第一篇是一首诗:《时光老人的礼物》,作者袁鹰。我的语文老师张其文先生讲解了这篇课文后,又布置课外作业,以“时光”为题写一首诗。同学们先是愕然后来哗然:“张老师,诗怎么写?”回答是:“袁鹰怎么写,你也怎么写。”
       我的内心里却多少有点冲动,但,诗歌对于我来说毕竟太陌生了,在这之前,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上还读过一首艾青的《春姑娘》,以及几首古诗,如“大雪满弓刀”、“门泊东吴万里船”等。不过,无论如何,少小年代的时光对我来说是难忘的,我便分行写去,开头四行还约略记得:父亲在我出生二百天时就死了/把我留给母亲留给光阴/我总想让光阴还我父亲/看见的却是母亲种花地的劳苦身影……
       张老师激赏,除了在学校里板报上发表外,还送给我一本《诗经》,一本《唐诗三百首》。
       这就是我和艾青、袁鹰的相遇,也是我和汤阴、《邶风》的相遇。
       现在,我来到汤阴了,来到了《邶风》的发生地,这是二〇〇七年的春天,汤阴大地上一望无际的麦田晃动着绿色,铺陈着厚德载物的天地之大美,我不由得心生感慨:带着少小年代的困惑,对《邶风》不解其意的冥思苦想,当我偶然地踏上这片几千年前吟唱者的故土时,花去了整整五十年的光阴,从村野顽童到一头白发,对《邶风》虽然仍不解其意,但我已经感到了这片土地——中原大地的深厚。我知道我只能再一次地缩小自己——在历史面前、在土地面前。愚笨如我读了半个世纪也读不懂《诗经》中的几首诗,可是当我在汤阴听到自豪而深情地诵读“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时,我怦然心动了,这就是产生诗的土地和性灵的热烈,因而可以成为“风”,无处不往,无所不在的风,绵延不绝而无视人间兴亡的风。
       《诗经》中的“风”,无论《邶风》、《鄘风》、《卫风》、《陈风》,充盈着阴柔之美,是中原大地上阴柔对着阳刚的诉说与期盼及展示,如《邶风》中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等。而《陈风》中的歌舞场面至今还流传在周口淮阳,即“担担经”,女子挑花篮而舞,妖艳而又夸张。如《陈风》所言:“子之荡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渭河流域,黄河流域,那是我们生生不息的伟大民族的源泉之地啊!
       汤阴的独特也许在于:这一块土地产生了《邶风》这样的以阴柔为主旋律的爱与诗的经典,还哺育了岳飞及他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这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不仅以驰骋沙场著名,而且还以这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书写着尽忠报国的壮烈人生。
       《邶风》,还有岳飞,都是汤阴这块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土生土长是一种最普通而又最神奇的生长,是真正可以不朽的可持续的生长,只要土还在,那生长便绵绵无期,不可阻挡。
       我去拜谒岳飞先茔。
       南周流村距县城十二公里,汤河于村北流过。岳飞的先茔简单而整洁,有农民正在这里拔草。讲解员告诉我们,当地农民视岳飞的先茔为一处值得他们永远自豪的风水宝地。他们在这里义务劳动、义务守陵,捐献维修茔陵的钱,而他们所有的经济收入便是这地里种的麦子,家里养的几只鸡鸭、一头猪。
       几株古柏,一堆坟茔,远远谈不上香火鼎盛,金碧辉煌。置身其间,就是置身于土地、麦苗和农民之中,因昼夜更替四时往复,鸡鸣狗叫,都是人间烟火啊!我刚刚步入岳飞先茔之地时的凄凉一扫而尽,或许这一切正是岳飞先人及土地和农人的本色:淡泊、平静、小心翼翼地远离辉煌,得到的是亘久,亘久如土地之深厚,若黄河之奔流,农人们从不宣示,岁月不能使之剥落的爱。
       为什么多少英雄共有一个J惨烈的结局?
       当汤阴以岳飞为自豪时,我以汤阴为自豪,我以一个曾经在汤阴的土地上,春光明媚下的《邶风》的行吟者自豪。在这集体遗忘言必及利的年代里,我何其幸运不是一个数典忘祖者。
       从汤阴而殷墟,历史在田野上的叙述既有风的吹拂,又有地底下考古文化的明证:当中原大地进入夏商周时代,社会发展加快了,文明进步的各种表现之一,便是战争和屠杀,以及血腥的祭祀,殷墟出土的青铜鼎里还残留着煮熟的人头,以及身首分离的奴隶或者是战俘的尸骸。
       按照摩尔根对历史时代的划分,殷商时的社会已经由旧石器时的蒙昧时代,新石器时的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了。
       文明是由血污伴生的,文明时代也是血腥时代。
       或者我们还有理由这样说:文明不是旦夕之作,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在人猿揖别时便出现于地平线上,但那曙光肯定并不明丽,且与暗夜交织,轻而易举地被人忽略了。
       文明之路是原始人逐水草以石器开劈的。
       没有信史可以证明《邶风》的诞生年代,但同在中原的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以天鹅腿骨制作而成的五孔、七孔骨笛可以作证,在距今八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上,已经有笛声悠悠地吹响,呼唤着天地神灵了。
       我的推想是有笛声便有歌者、舞者,那歌便是最早的风,《邶风》、《陈风》的萌芽。风啊风……
       谁还在守护岳飞
       蒋元明
       去了一趟河南汤阴,我突然省悟:即使岳飞全部收复河山,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也难免一死。
       1
       少年时看小人书、听评书,就知道岳飞的故事,十分崇拜这位民族英雄,为他的奇冤鸣不平。那时就想,有朝一日去杭州,看看岳坟,与这位武艺高强、尽忠报国的大英雄零距离接触,那将是人生的一大幸事。后从军青海,东进北京,直到当了记者去杭州才遂了愿,并写了一篇《雨后岳王庙》的散文,总算把心中的那份追慕情怀倾吐出来。
       以后又想去汤阴岳飞故里,想看看那个诞生英雄时屋顶上飞过一只大鹏的农舍、襁褓中的岳鹏举在滔滔洪水上躺过的那只大木盆。可一想到许多历史名人的故里,已无处可寻、坟头杂草丛生、荒凉破败的景象,又怕坏了心境。
       曾看到一篇文章说,一九五二年十一月一日,毛主席视察河南回京途中,在火车上提出路过汤阴时要去岳飞庙看看。当时汤阴火车站离县城里的岳飞庙有五里地,一条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的路,仅有一辆公用马车。无奈,再伟大的领袖也只好在火车站上细读“岳忠武王故里”碑和询问“岳庙都有啥子建筑”来解渴。临走前,听说县里拿出三千斤小米的费用在维修岳庙,领袖十分赞赏说:“岳飞是个大好人,你们办了一件好事。”“还要凑些钱,把
       坏了的地方修修,要保持古庙的静穆,不要到里边开会。”可国家初定,百废待兴,哪里顾得上你一个破庙?何况又过了半个多世纪,谁知又破成什么样? “岳飞是个大好人”。这分明是“英雄惜英雄”的意思。想当年,一个农民的儿子,只因国破山河碎,毅然从军,奔赴杀敌的前线,从一个士兵到统领无敌的“岳家军”,经大小数百战,收复大片失地,眼看就要直捣黄龙府,成功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还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成千古奇冤。而毛泽东当年,率领红军突破重围,北上抗日,东渡黄河,开赴抗战前线,在“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路线下,顶着“叛党叛军”的罪名所遭的那份难,吃的那个苦,更是前无古人。相距八百年,两人的境遇何其相似!但毛泽东主宰了自己的命运,岳飞不能,历史注定他必然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所以毛泽东对岳飞有一种特别的心灵相通。他没有像历代帝王那样封什么“岳王”的虚号,而是给了一个“大好人”的评价。历史证明:好人不易,好人难当,历史的“大好人”更难得!
       2
       今年五月,和蒋子龙兄等一干作家走进了汤阴,第一站就是县城里的岳飞庙,第二站是县城东去十六公里的程岗村“岳飞故里”,第三站是离县城东十二公里的南周流村“岳飞先茔”。让作家们没有想到的是,尽管这里路不是十分好走,三处纪念地也不宏大,但却让人感到岳飞不寂寞,岳飞不死,有一种寻“根”的感觉。
       城里的岳飞庙算是最阔气的了,带有“官方”性质,这座岳庙建于明景泰初年,于今已六百多年。其实应当说是改建或者搬迁。当时旧庙在县南关外,明钦差徐有贞视察汤阴,奏请改建城内,并赐额“精忠”。
       这改建的“精忠庙”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一是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二是徐有贞这个政治投机分子的需要。徐有贞可是有来历,他是当年杀害岳飞一样的忠良于谦的凶手,可与秦桧一比。“今佥都御史徐有贞,以翰林侍讲假节出镇汤阴间,以立庙意讽其士庶”(《汤阴县志》)。摇身一变,他竟成了忠义之士。可秦桧等奸贼就没他运气了。一进庙门,右边正对山门的是一字排开的秦桧、王氏、万俟离、张俊、王俊五铸铁跪像,他们身后是施全祠。施全,高举斩妖剑,怒视群奸,旁边还有隗顺。当时盖庙时设计的并没有秦桧等跪像和施全祠,是庙成之后人们意犹未尽,觉得应当让秦桧一伙永远受到惩罚,才补了几个跪像,以后又加上施全举剑斩妖、隗顺一旁助威的场面。“秦桧与其妻长跪于下,观者争击之,堆积砖石不下百余斗。”这后加的“民间创作”才是真正的民意!
       施全祠的斜对面,也就是山门东侧,有一通乾隆碑。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弘历皇帝南巡回京途中到此祭庙。据说,这位大清皇帝刚要进庙,一阵风吹,庙门很快关上了。乾隆认为这是岳飞不欢迎他,记恨他的祖先,让他很尴尬。满族是南宋时的金国后裔,当初金国元帅完颜兀术要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岳飞是议和投降的主要障碍。可以说,岳飞是金兀术与秦桧、赵构合谋杀害的。老祖宗有罪,乾隆当然明白。但乾隆毕竟是乾隆,他给自己找了个台阶,随口诌了一首《七律》,末了来一句“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意思是说,现在家乡人这么纪念你,你还有什么可恨的呢,要恨就恨下十二道金牌的你的混蛋昏君吧。他替自己和老祖宗开脱了一下。乾隆的诗刻在碑上,立在庙的神道中间,还盖了一个巍峨的大亭,有点霸道。清王朝被推翻后,老百姓就把它“请”到山门外一旁去了。这个插曲加上施全祠,是岳飞庙的精彩部分,全属“民间创作”,很耐人寻味。
       县东十六公里的程岗村“岳飞故里”,实际就是一座村级岳庙。
       这里原叫双凤岗。岳飞出生在这里。当他发出第一声啼哭时,一只大鹏鸟正好飞过屋顶,他老爸就给他取名飞,字鹏举,寄予厚望。他在这里上私塾读书,跟名师习武,并从双凤岗走向抗金前线,成为一代英雄,万世楷模。当年岳飞被害,家遭洗劫,百姓四逃,村子荒芜。后来明太祖朱元璋移民,有程姓人家从山西迁来,遂改名程岗村。汤阴县城里的岳飞庙建成后,岳飞后代和家乡人感念先贤,集资建起这座庙宇,称“宋岳武穆王故宅”,而人们习惯称为“程岗岳庙”。
       讲解员是个女孩,她说,这里的老百姓管岳飞叫“岳爷爷”,把他当神灵来祭祀。老乡生活一般都不富裕,可一说要修缮岳庙,东家拿几个鸡蛋,西家出几升米,你扛几根木料,我来干几天活儿,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全凭一份心意。她还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说有个不远地方的大娘,生了重病,快奄奄一息了,忽然有人托梦,说到岳庙去拜岳爷病就会好的,就让女儿陪着来到程岗,住进岳庙,每天扶着病体,扫地,除草,结果身体一天天好起来,饭量一天天大起来,一个多月后竟然好了。从此后,每年她都要来这里住一两月,为岳爷爷打扫清洁。不管这样的故事有多少传奇,但故乡人千百年来对英雄的那份情不变,像守护神灵一样守护先贤,还是令人感动的。
       南周流村,与程岗村相距几里路,是岳飞曾祖、祖父们和父亲的安息地。
       岳家祖坟与普通的坟没有什么特别处,只是规整一些,有一些古柏,比较清静。我们一行人参观时,有几个当地老农主动跟着,他们黑瘦沧桑的脸上流露出和善,为有幸成为岳家乡邻感到自豪,对我们有问必答。我问他们,这地方叫什么,一个说叫周流村,另一个纠正说叫南周流村,河的对面叫北周流村。问他来这里参观的人多吗,回答说不多,但总有人来。
       坟地前面有祠堂,里边有塑像。这又属官方的,又与那个徐有贞有关。“景泰初,学士徐有贞出使彰德,因遗迹王先茔而扫祭焉,时有大鸟翔集之异,遂议建祠。”(《汤阴精忠庙志》)
       3
       徐有贞,原名徐(王呈)。一四四九年,明英宗不顾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反对,在权臣王振的挟持下率五十万人西征来犯的蒙古也先,土木堡一战,全军覆没,英宗被俘。于是京师震动,朝野混乱。皇太后急命英宗之弟朱祁钰监国,代总国政。当时的侍讲徐理跳出来大嚷:“天命已去,唯南迁可以纾难。”立刻遭到于谦的痛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请速召勤王兵,誓以死守。”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全面主持京都保守卫战,又拥英宗之弟朱祁钰为景帝,以绝敌方之念。当也先押着英宗来攻北京时,遭到坚决抵抗,大败而逃。京师解围,英宗也被放回来。徐(王呈)因为主张南逃遭到批判,景帝很讨厌他,见到他的名字就烦,这家伙于是改名有贞,想说明自己是有贞节、贞操之士。“土木之变”与宋朝“靖康之变”有相似之处,所以当时对岳飞的尽忠志节的宣传一浪高一浪,于谦的威望和权力也越来越高。改名徐有贞的徐理见风使舵,想捞政治资本,就向景帝上奏改建汤阴的岳飞庙和为岳飞祖茔修祠。如果单看汤阴县志和《汤阴精忠庙志》,人们会误以为姓徐的是
       一个正面形象,岳飞精神的传播者。然而,过几年,一四五七年,景帝痛重,“善奇策”的徐有贞一伙突然发动政变,拉着已当太上皇的英宗夜夺宫门,复辟帝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夺门之变”。
       英宗复辟,第一件事就是杀害保卫大明朝江山的大功臣于谦!“其罪名为意欲迎外藩入继大统”。这“意欲”也就是“莫须有”,凭空捏造的胡说八道。一个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受命抗敢保全国家的忠良硬是被加上卖国通敌的罪名给杀害了!又一个岳飞,“朝野冤之”。所有跟随于谦共赴国难的忠勇之士全部受到迫害,这一切“皆徐有贞主之”。可笑的是,直到万历年间于谦才被平反昭雪,谥“忠肃”,简直就是“忠穆”岳飞的翻版,可叹!
       可见,徐有贞完全是秦桧一路,但却没有跪在于谦的坟前,反而出现在《汤阴精忠庙志》上,这是何等的历史讽刺!过去,我们总觉得岳飞是千古奇冤,现在看来,于谦更冤。岳飞当年因为赵构、秦桧的投降,最终没能尽雪“靖康耻”,迎回徽、钦二帝,而于谦却是成功地保卫为了大明江山,使英宗得以生还。这是多么大的功劳啊!可结果还是落得岳飞一样的下场。由此可以推断,就算岳飞当年全部收复失地,救出两个落难的皇帝,立下盖世之功,难道就不会成为又一个于谦?!在统治者眼里,忠良不过是他们利用的工具,用得着的时候说你“忠”,用不着了就加个“莫须有”,再过多少年平反追认个“忠”,哪有个准儿?
       真正心里有杆秤的,是有良知的志士和普通百姓,他们没有功利,更不势利。于谦被害,都督同知陈达感谦忠义,收其遗骸殡之,后其女婿将于谦归葬杭州,与岳飞一同安息西子湖畔。两位命运相同的历史忠烈相会西湖,成为民族之魂,精神之光!
       岳飞,汤阴人心中的神
       樵 夫
       汤水淙淙,几千年来,滋润着汤阴这片古老的土地。古老的汤阴九百多年前诞生了一个人,这个人以三十九岁的短暂生命,金戈铁马,驰骋抗金战场,屈死风波亭中,谱写了一曲正气之歌,这个人的名字叫岳飞。汤河孕育了汤阴,汤阴又以岳飞这位彪炳史册、千古不朽的英雄而知名于海内外。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读臧老的诗我似感受到,臧老在写《有的人》这首不朽诗篇时一定想到了岳飞。是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岳飞得到了不朽,在人们的心中,岳飞得到了永生。
       对一个人的景仰、崇拜,莫过于把他神化,建庙修祠,塑造金身,顶礼膜拜,四季香火祭祀。孔子如是,关公如是……岳飞也如是。一个人物,见证着一段历史,领一个地区的风骚。早在明初汤阴人就在县城修建了精忠祠,纪念岳飞这位旷古一见的大英雄。岳飞至此开始走上神坛,享受乡人祭祀、供奉。明中叶,瓦刺入侵,经土木堡之变,明皇帝急需凝聚全国士气,构筑一道心灵的万里长城,派大学士到汤阴,官民合建,将精忠祠移之县城中心,修起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岳飞庙,供世人瞻仰、朝拜。经历代修葺,今日的岳飞庙巍巍壮观,成了汤阴人一张最珍贵的名片。
       村老野夫,芸芸众生,对神对宗教的信仰,既是精神的麻醉,亦是心灵的寄托。在汤阴,香火最盛,被祭祀最勤的当是岳飞庙;在汤阴,岳飞取代了神,取代了仙,成了主宰汤阴人精神世界的岳王爷。人们有疑难、期求,都会到岳庙叩头、烧香、许愿,期冀岳王爷的保佑、庇护。
       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要祭天,祭神,可汤阴不祭天,不祭神,祭拜的却是岳王爷。岳飞庙内,烧香祭拜者如织,一年顺心者拜,一年不顺心者也拜,有心者拜,无心者也拜,祭者是那样的虔诚,拜者是那样的恭敬。清乾隆皇帝在民族问题上还算是一个有胸襟的皇帝,作为女真人后裔,南巡返京在汤阴也不忘朝拜岳飞庙。也巧,乾隆到岳飞庙时,突如其来一阵大风,关住了岳飞庙的大门,难道是岳王爷显灵了?不欢迎乾隆?陪同的地方官员叩头谢罪,担心喜怒无常的乾隆皇帝龙颜大怒,降罪于己。可这阵大风,却没有触怒龙颜。乾隆对岳王爷的祭拜更虔诚。集风流才子皇帝于一身的他,题诗盛赞岳飞:“翠柏红垣见葆祠,羔豚命祭复过之;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振一时;道济长城谁自坏,临安一木幸犹支;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乾隆题写此诗时恐又想起了那阵大风,想起被风关住的岳飞庙门,“故乡俎豆夫何恨,恨是金牌太促期”,岳王爷啊,故乡人几百年来都当神样的祭拜您,您还有什么遗恨的呢?即使有遗恨,这笔账也算不到乾隆我的头上,只能怨您的高宗皇帝的十二道无情金牌。题诗也就罢了,许是地方官吏的溜须拍马,又许是秉乾隆之圣意,在岳飞庙大殿前,盖起了御碑亭,将乾隆的诗刻于御碑亭中。这块诗碑于大殿岳飞神像与前边跪着的秦桧、王氏五奸像之中,给人一错觉,秦桧、王氏五奸跪拜的不是岳飞,而是乾隆御碑。汤阴人怪不满意,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可又有什么办法,人家是皇帝嘛。辛亥革命,让汤阴人振奋,皇帝都推翻了,皇帝的碑也就该靠边站了。人们就将乾隆御碑移到了庙内一隅,恢复了五奸跪岳飞的历史面目。
       抗战期间,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汤阴县城,将炸弹投进了岳飞庙内孝娥祠边,又是冥冥之中的天意,炸弹竟没有炸,成了一颗臭弹。汤阴人自豪,岳王爷显灵了,岳姑姑(岳飞之女)显灵啦,你小日本的炸弹又能如何?
       二〇〇三年,是岳飞诞辰九百周年,纪念岳飞,这是百年一遇的大事,汤阴人要筹办这一将载入汤阴史册的百年大祭。纪念活动既有盛大的祭祀活动,又有岳飞纪念邮票的面世,再有国内著名演员荟萃的文艺演出,纪念内容可谓恢宏,纪念规模可谓空前。一时四方佳宾集汤阴,万人一心祭英灵。农历二月已步入春天,纪念活动开始的前一天,却气温骤降,一场罕见的大雪飘了一天,飘了一夜,洁白的雪覆盖了一切,大地银装素裹。苍天有情,为英雄落泪;大地有义,为英雄献白;万物有声,为英雄披孝。冤哉岳王爷,屈哉风波亭!用汤阴人的话讲,岳王爷的忠魂感动了苍天,感动了大地,感动了万物。在大雪中,在泥泞中,人们在岳飞塑像前祷告,盼望祭祀活动能雪过天晴,如愿进行。第二天,盛大祭祀活动开始前,大雪骤然而止,真是雪过天晴,万里无一丝云彩。自然的巧合,可在汤阴人的心中,亦然是,岳王爷真灵。
       历史,翻过了近千年,许多领一代风骚者,销声匿迹了;一些开创了一个朝代者,也在渐渐地为世人所遗忘,可岳飞却横贯时空,长存于历史长河。汤阴人对岳飞神样的情结,整个华人圈又何尝不是!岳飞不仅是汤阴的,也是整个民族的。他的爱国精神,他的精忠铁魂,是中华民族的铮铮脊梁。大陆如是,汤阴岳王庙,杭州岳王庙,朱仙镇岳王庙,国内还有着众多的祠堂,也神样地供奉着岳飞。海峡彼岸台湾亦如是,笔者一九九九年有幸获台湾宜兰县岳王庙邀请,参加了他们举行的岳飞诞辰和建庙百年纪念活动。宜兰县岳王庙,又叫碧霞宫,是台湾最大的岳王庙,始
       建于台湾沦陷时期,为避日本侵略军耳目,才叫碧霞宫。在整个祭祀活动中,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两岸的文化,同根同脉,更多国粹的文化在他们的纪念活动中得到了体现,不管行政高官,文化名流,还是一般人士,年迈的,年轻的,都跪拜得是那样的执着,那样的忘我,我深深地被他们感动啦!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是爱国精神的认同。听台湾朋友讲,台湾大大小小的岳飞庙有几十座,到日月潭游览文武庙,文圣为孔子,武圣却是两尊,一为关公,一为岳飞。
       岳飞,您不仅是长存于汤阴人心中的神,也是长存于整个民族心中的神。这样的神,是造不出来的。您得到了整个民族的认同,得到了绵绵千年历史的认同,而且这种认同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将更清晰,更灿烂,更永恒。
       在汤阴
       王燕生
       汤河并不是一条浩浩荡荡的大河
       恕我眼拙
       一条为汤阴命名的母亲河
       我险些误读成小溪
       瘦是瘦了一些
       肥却肥了两岸土地
       何止是庄稼长得精神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
       每一处都长得幽深茂密
       在“岳家军”酒面前,我甘愿败下阵来
       灭辽。灭北宋。把疆域拓展到
       鄂霍次克海的女真人
       没人敢说他是吃素的
       可硬是没能越过岳飞的枪刺
       完颜兀术不谓不剽悍骁勇
       “拐子马”“铁浮图”
       这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在岳家军面前变成了纸老虎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这句话不是拿来吓唬人的
       不要怪汤河常发脾气
       哪次决堤溃坝
       不是因为久疏治理
       不信请看《乾隆汤阴县志》
       一些字句仍泡在洪水里
       如今上游的水
       可到水库里度假
       下游依水而筑的公园
       任百姓和野禽玩赏休息
       我沿河走路格外小心
       怕踩痛某种熟睡的陶器
       今夜,“岳家军”又摆开阵势
       不须交手,我甘愿败下阵来
       在我生活的圈子里
       早已是酒名远扬
       总爱把酒当成营养液
       往友情和诗里灌溉
       半年前生命的大树差点折断
       靠支架支撑未落尽的叶子
       虽未谈酒色变但已高挂免战牌
       免战总不能视作投降
       此刻,充当亲善大使的“岳家军”
       他的情和礼不容人拒绝
       起立。碰杯。我感激地抿了一口
       一股醇正的甘香从舌底泛起
       别看“岳家军”是地方部队
       我断言那些王牌军也不是对手
       偶见岳成墓上长出一茎小草
       逃过一九六七年刀斧之灾
       幸存的十九株古柏
       铁骨铮铮
       柏阴环护下
       是陪着妻子安眠的岳成
       (墓上一茎二〇〇七年的小草
       草色青青)
       是做官出仕来此
       还是避灾离乡背井?
       是“盲流”
       还是流动的人才?
       谁也说不太清
       反正从岳成开始
       把在聊城的根移到了汤阴
       对汤阴有功的岳成
       不知道岳飞的故事
       这也难怪,连他儿子岳立死时
       重孙岳飞也还没有出生
       不知道也好,否则
       本该马革裹尸的铁血男儿
       竟冤死在以命相保的朝廷之手
       这让老人家的悲愤何以能平
       它和我们的话题无关
       既不算写实,更不是象征
       连女真人最后一行脚印
       我都不知去何处找寻
       有几人会对一茎小草表示关心?
       离开汤阴时,路遇收割机群
       多年没和庄稼零距离接触
       不能全怪钢筋水泥阻隔
       面对汤阴起伏待熟的麦浪
       连麦芒上的阳光也香得格外柔和
       真想掐一根麦管制成麦笛
       让儿时的记忆一声声复活
       从古至今,贫困偏爱盘踞在农村
       哪株稻麦不承载人类最大的负荷
       希望和政策像种子样播撒下去
       收获喜悦,也收获失败的苦果
       这些年甘霖总算来得丰沛
       土地正慢慢缓解千年的焦渴
       离开汤阴时,路遇收割机群
       让人想到奔赴前线的铁马金戈
       中国大,吃饭人多
       若问牵动人心的丰歉
       每年小满过后
       请听中原收割机唱歌
       在羑里城,我问天地
       这泥土夯实的高台
       就是中国第一座监狱?
       咳!它的高墙厚垒
       该关押了多少故事和风雨
       在羑里城,我问天地
       假如这里没有羁押周文王
       周文王又不曾在此演《
       一个沾满血腥的监牢
       会变成全国保护的名胜景地?
       周文王的悲剧
       因痛苦而变得美丽
       我读书太少,人又愚笨
       硬着头皮也钻不进《周易》里去
       幸好多少读懂了一些别的
       比如坚忍,比如风骨和刚毅
       姬昌啊,您了不起
       被关时八十二岁,比我年长九岁
       我这个老小弟要向您好好学习
       八卦免了,我试着学点别的
       至于坐牢,我主动放弃
       责任编辑 商 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