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感觉随风而去
作者:乔新生

《读书》 2004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一个崇尚行动的时代,他却抽身去了。九十九岁的“新感觉派”大师施蛰存先生在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病逝。
       这是一个时代的消融,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始。在洋包车的时代,上海的摩登青年可以坐在车上一边欣赏外滩美丽的夜色,一边回味刚才的艳遇,新感觉油然而生。成都猛将有花卿(《将军底头》),风流少年石秀哥(《石秀》),在施蛰存的作品中都成为了情欲的主角。但是,与当代作品不同,施蛰存带有原罪的意味,他把女人当作诱惑者,并以此来显示男人的定力。
       在现代人的眼里,施蛰存的小说读起来可能有些费劲。因为现代人没有爱也可以做,绝对没有施蛰存式的心理障碍。
       在中国文学史上,对新感觉派的评价并不高,原因在于它展示了情欲,但仅仅是展示而已,虽然有心理分析的元素,但那是西方的;虽然有生理上的波动,但那是日本的。真正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并不多。由于新感觉派的一些领军人物过于沉浸在小说所描绘的声色中,因而大多夭折。施蛰存先生虽然寻找感觉,但不沉浸在感觉中,他能够抽身而退,在东方文化、比较文学及翻译鉴赏中做出了一番事业,这也是施蛰存长寿的原因之一。
       施蛰存的去世意味着人们彻底告别了人力车的时代。然而,那份情欲,那份暧昧,那份嫉妒,那份躁动,那份顾忌,是不是也随大师离去了呢?在一个崇尚感官刺激的年代,人们却没有了感觉。一方面人们拼命地做,另一方面却向别人要感觉。想一想施蛰存年代的那份悠闲,那份窥探,那份挣扎,那份收敛,现代人的生活是更加刺激了呢,还是更加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