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期的绝大部分篇幅给了诗,对《人民文学》而言,这是个罕见的决定。
       据称,诗遭到了冷遇。愤青们在网上恶搞,已不堪入目;一位朗诵者不畏“严寒”,竟将自己剥得精光,终因有碍观瞻而被逐;再就是媒体的火上浇油,诗越冷,在滚油锅中炸裂的声音越响,时效越轰轰烈烈;更有甚者,宣布诗已死亡。尤为耸人听闻。可这些,和诗本身并没有关系。网络是任人发泄的地方,逮住几首非诗糟践,倒可让写诗的人警醒。至于剥光了自己的人,只是把衣服脱错了地方。而媒体的炒作,雾气蒸腾之后,你会发现锅里什么也没有。那说诗已死去的人,我们只能希望他永远健康,因为好诗总会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在诗歌界,吸引人眼球的是诗歌活动家,那种“诗人气质”大于诗的人,以及鞋帮做了帽檐、自以为离智慧近了的人。其实,真正写出好诗的是深入诗内部的默默耕耘者,由于专注而凝神,已无暇顾及其他,恰恰是这些“非著名”诗人延续了诗的优良传统,并开拓出中国新诗更为广阔的疆域。
       应当说,目前是中国新诗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诗人们对诗与思、诗与现实、诗与艺术的理解和洞察体现了前所未有的敏感、深人和精微。各自相异的诗观与不同的写作方式并存。相互映衬,丰富且绚丽。这是个诗人自主写作的年代,老诗人写得朴素、透彻,其作品却更有分量;中青年诗人成为诗创造的主体,他们井喷般的写作喷涌出中国诗歌新的高度,而层出不穷的新人出手不凡,让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诗是文学中的文学。诗意的栖居是人生存的最高境界。一个灵魂萎缩的人几近于尸体:一个缺乏审美素质、只有心脏的跳动而无心的灵氛的人,该是个何等无趣的人。
       编辑这一期诗歌特大号,还在于编辑部积压诗稿过多,现优中选优,择其有代表性的作品一并献给读者。而面对当下有关诗的炒作与争论,我们只想以作品说话,因为只有作品才能显现诗的本来面目。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