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品书录]重温马克思的一个机遇
作者:唐少杰

《读书》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陆续出版其富有学术特色和思想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译丛”之际,把英国著名的马克思生平、思想和文献研究者戴维·麦克莱伦的代表作《卡尔·马克思传》第三版即一九九五年版列入其中,在二○○五年七月出版中文版之后,又推出了加有数百幅图片的《马克思传(插图本)》。在我看来,这本插图本的马克思传记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马克思非凡的一生经历的细致展现。这部被称为“英语世界最权威的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文献”的传记,第一版问世于一九七三年,此后作者不断收集新的资料,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该书第三版,实际上体现了英语国家关于马克思生平研究的较新成果。这部传记超越以往几乎所有马克思传记的主要之处在于:它既不是像当年苏联等国家对于马克思生平的研究过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塑造或刻画,也绝不是像某些“西方马克思学”学者那样对于马克思加以别有用心地贬低或丑化,而是非常客观地、具体地、多角度地来展现马克思的一生,读后颇有历史感和厚实感。传记对于过去鲜为人知的马克思历史生活的诸多事实及细节的展现,尤为令人瞩目。
       另一方面,作者依据马克思的许多重要著作的内容,比较完整地显现出马克思一生的思想历程。这部传记不仅列出了较为详尽和可靠的马克思年表,并在这个年表中特别标出了马克思生前已发表的著作和未发表的著作,特别是列出了“马克思‘经济学’图表”,把马克思一生中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大致进程和主要成就凸现出来,使读者一览无余。书后还列出了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英文、德文和法文的关于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的文献,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二是《马克思传(插图本)》图文并茂,收集了四百余张与传主一生各个生活时期的经历以及思想传播相关的图片。以大量图片来进一步展现马克思传记的诸多内容,既反映出中文本编辑者的颇具匠心,也更突出了本书中文译本与英文原著不同的显著特色。
       三是这本书的中文翻译,译意准确,文字清晰,叙述流畅,长达五十余万言的全部译文几乎没有什么生疏晦涩感。
       应该指出书中的几个问题:
       在本书图片中,有些令人遗憾的是,对于马克思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二十世纪世界范围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除了中国之外的苏联和东欧等地区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于马克思的纪念物、文献和景观并不多,这就有碍于对马克思的世纪性的意义和世界性的影响做出比较完整的直观表现。在书中第一、二部分,引用的若干“出自影视作品”的图片,实际上是出自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视台播映的由保加利亚和苏联联合摄制的七集电视剧《马克思的青年时代》,编辑者如注明出处,就便于有心的读者去寻找或观看这部影像作品。
       关于马克思著作英文版的翻译问题,尽管译者相当细心地指出了马克思著作中文译本与英文译本的用词不同和含义差异,但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即以马克思著作的中文本为翻译的基线甚至理解的圭臬。译者在指出马克思著作的英语翻译与中文翻译的差异时,似乎更应指出中文版、英文版各自对应于德文原版的差异,特别是德文(或原文)的原意与中文版、英文版的出入,而不是只限于中文与英文的差别,因为人们对马克思文本的翻译、考证和研究必然每每地回到马克思的原文使用上。只有这样,才能更为确切地把握马克思文本的思想及其实质,也才有可能断定对于马克思文本的不同语言的翻译和表达孰是孰非、孰为准确孰为谬见。
       正如人的生存(live)与生活(life)是两个不同的层面而又往往是在同一个时刻必须经历的体验,作为人的生命,人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存在、一种状况;而作为人的生活,人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境界、一种事业。通过阅读《马克思传(插图本)》,人们不难看到,马克思的生存是十分艰难而又困苦的经历,而马克思的生活则是一种伟大的、具有历史开创性贡献的奋斗!在某种意义上,马克思之后的许许多多的马克思研究者甚至相当广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们都是把解说马克思的学说和实践马克思的主张当成“谋生”方式。然而,作为马克思的后人,更重要的是要发扬光大马克思的生活!
       (《马克思传(插图本)》,[英]戴维·麦克莱伦著,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六年六月版,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