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齐河行]绿树情思
作者:王燕生

《人民文学》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大兴安岭,那些不畏严寒的白桦和樟子松们让我心怀敬意。不过,我又固执地认为:上苍造物,这里原本就该是它们的故乡,抗风御雪是它们应尽的天职。同样,在西双版纳,我有幸结识桄榔、缅桂、油棕榈一类奇花异树时,便认定只有这里才配做它们的家园。鱼在水中,天为鸟而空着。
       此刻不同,这里是鲁西北平原。如果面前是起伏的麦浪或无边的青纱帐,我不会感到意外,因为它们生逢其地。不,不是这些。此刻,我置身于一片绿海之中,目光奋力向四周游去,都被轻柔的波涛弹了回来。我俯下身子,从滴漏天光的地方左观右望,眼前是横平竖直的树林大军,犹如通过主席台的仪仗队,接受春天的检阅。这难道就是只稀稀拉拉长在路旁和房前屋后的平原的树吗?它们什么时候扩编,发展得如此威武雄壮?是谁把平原变成了树木的乐土、绿色的王国?
       在齐河,我不清楚在哪个方位、有多大面积曾是晏婴的封地。我想这个地方如果不是插根拐杖便能抽出芽来,至少也不会过于贫瘠。年年岁岁,我们的祖祖辈辈就在这地里摘棉割麦,为“温饱”二字劳其终生。透过历史烟云,我仿佛看见一个骑驴的人某年某天经过这里。他指着渐起的暮色,吟道:苦难的大地呀,看哪,连炊烟也饿得瘦成这样,它已累得直不起腰来……颤巍巍而苍老的声音,像我。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许多多政策、文件、批示,伴着汗水,拌着优生优育的良种和科技含量很高的化肥、农药,一齐播进大地里去了。该开花的开了花,该结果的结了果,作物产量使劲拽着生活水平往上攀升。一茬茬领导累坏了身子,忙白了头发,为齐河挣来一顶不算丢人也不光荣的“经济欠发达县”的帽子。还有更忧烦的事情,千百年来力没少使,汗没少洒,土地却一天天沙化起来,齐河成了“沙化治理重点县”。一刮风,一扬沙,漫天飘着这样的歌谣:“关上门,堵上窗,吃饭照喝牙碜汤”;“睡觉盖棉被,醒来枕沙睡”……不光老天爷受难,老百姓也遭罪呀!
       不知道该不该感谢这些可恶的风沙.最初吹拂李风臣种树思绪的,的确和游荡在黄河故道上的风沙有关。不单是防沙治沙,他看得更远。促使他把大规模种树作为“铺天盖地抓调整”的重头戏,是因为他由县长当了县委书记,获得更多话语权。李书记统一了一班人的认识,抓调整必须坚持“五个围绕”的原则,即围绕国家大的产业政策;围绕市场需求;围绕与大工业联姻、与龙头企业配套;围绕当地资源优势;围绕当地农民种植习惯。种树的文章确实大得很。李风臣得到一个信息,草浆造纸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木浆造纸必然要唱主角。有这条国家大的产业政策,等于手中有了尚方宝剑。不仅如此,李风臣还有两张王牌,一张是有年产30万吨木浆的造纸项目,一张是有两家年产20万立方的高中密度板项目,几十万亩树,连同枝枝桠桠、树皮树根都能够吃下去。至于资源优势,齐河有大面积宜林地,更有引黄灌渠的奉富水源。对农民来说,他们心里有一杆秤:一个树洞拍卖价8元,承包期15年;速生杨一亩可种110棵,五年成材,一棵售180元……谁都明白,种的是树,长的是个小银行。俱备的万事终于唤来东风,2003年春冬两季,70万亩、8000多万棵速生杨神话般站立在齐河大地。一眨眼,52万农民变成了人均拥有一亩多林地的“林业工人”,齐河也一步跨入“全国绿化模范县”的行列。
       下了一夜并一早上的比中雨略小一些的雨,停了。在天然氧吧里感受清爽和舒畅,我的呼吸不由自主地深沉起来。每片洗浴过的绿叶像打过蜡一样,连阳光在上面也站立不稳,纷纷滑跌到林地中间。我想起清早冯诗人说的话,她说昨夜是枕着青蛙声入睡的;王主编说他也听见了,但不是青蛙,是喜鹊。我睡得太死,把齐河上的第一堂生态课给错过了。
       树,的确改变了自然和人居环境,齐河出现了“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的新景观。树,更打开了齐河人民的思路,激活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一篇绿色锦绣文章越做越大。在表白寺镇,无边的林海中食用菌培植大棚,像停泊的船队。每年培植两到三茬,鸡腿菇、草菇9000元一吨,一亩一年的纯收入在万元左右。在刘桥乡,三岁的速生杨长得有碗口粗,和表白寺的如同一母所生。在林间我们看到另一番景象:一溜暖棚里,2400只黄毛未褪、乳臭未干的小家伙,绒球一样滚来滚去。这是“鸭鸭幼儿园”。别看它们小得像吹口气就吹破了似的,只需42天,便一只只长得不下6.6斤。养两棚,鸭子们一毕业,就有万元进账。蔡东村的张长路竟拍得100亩荒碱地,他种了一万多棵速生杨,又在林间种了15万株优质树苗和西瓜,在西瓜间又种棉花,就这三项,一年赚了20万元。焦庙镇的黄士金也有妙招,他在130亩林地间种的是辣椒,到了秋天,26万元装进口袋。不只这些,因为有了树,便有了木头,有了木头,齐河便春笋般冒出大批木材加工厂。绝对史无前例,绝对新兴产业。表白寺镇有70多家,刘桥乡有8个木材加工专业村,有木材加工园区,总投资1000多万元,年可加工木材30万方,收入3000多万元……树的学问实在大得很,连县委书记李风臣看了刘桥乡养鸭之后,也情不自禁吟道:
       遍野碧树百里廊
       万千鸭农竞辉煌
       世代黄土庄稼汉
       敢与江南论短长
       在齐河,我还快乐地当了一次蜻蜓,点水似的参观了钢铁、化工、造纸、建材等工业项目:参观了从盐碱地里长出来的400多幢别墅群,以及投资1.5亿建成的可容纳6000名高中生的齐河一中。都是大手笔。每到一处,我都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绿树气息,那是郁郁葱葱的生长节奏,是蓬蓬勃勃的发展韵律,它和风中婆娑的杨树林汇成了一支久久回荡的交响曲。
       齐河:我记得李风臣胸有成竹、掷地有声的话。我会的,三五年后,我会到中国百强县中,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