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武汉行]吉庆街小记
作者:邱华栋

《人民文学》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武汉除了有条著名的汉正街,现在,还有了一个吉庆街,也很有名了。汉正街是一条商业老街,十多年前,我在武汉念书的时候,经常去那里逛,但见是货物琳琅满目,人头也是一片攒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不过我是穷学生一个,只是饱了眼福。
       而吉庆街,则是最近去了一趟。其实,在去吉庆街闲逛之前,我已经知道了这是一条小吃一条街。就是通过池莉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知道了武汉的吉庆街上的鸭脖子比较好吃。由此,电视剧的影响巨大,就把鸭脖子生意变成了武汉的名产,一时行销全国了。北京的簋街上,前年还流行麻辣小龙虾呢,去年,就开始改鸭脖子了。不过,这鸭脖子上淋巴多,我以为吃多了不好,但是第一次吃,就觉得味道奇妙,有上瘾的可能。后来,我就经常在簋街吃鸭脖子了。
       我们一堆人去吉庆街的时候,是在四月底的一个晚上。春风拂面,小雨霏霏,有点哀愁的味道。但是,这样的情绪,注定是不属于武汉的。因为武汉是一座天生热闹的和世俗化的市民城市。在江边的江滩公园中漫步,还觉得清新落寞,但当我们穿越热气腾腾,灯光灿烂,烟熏火燎的吉庆街时,人间气息就十分浓烈了。
       吉庆街不大,蜿蜒委曲,有点脏乱,却极其热闹,叫卖声、吆喝声、笑闹声混杂在一起。我观察,来的人大都是游客和年轻人。我估计,武汉人不见得喜欢在这里凑热闹,这个小吃一条街的饮食风景,主要是给外地人和外国人搭建的,也解决了一些人的就业,扩大了武汉饮食文化的内容,把一个世俗的风景包装成了一个武汉的文化符号,这是政府聪明的地方。武汉的小吃,过去我吃过不少,什么热干面、豆皮、臭干子、醪糟汤圆什么的。这次一吃,才知道,武汉的小吃除了保持了老品种,还开发出来很多新品种。鸭脖子当然是首当其冲。我们径直上了一家餐厅的二楼,在一个包间落座,很快,各种小吃就开始飞快地端了上来,鸭脖、臭干、羊肉串、螺蛳、毛豆、鸡翅、鸭舌、鹅肠、田螺、藕片、猪血、鳝丝、猪蹄、牛筋、牛尾、鸡杂等等,带着武汉独特做法的色香味,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一时间,饕餮开始,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不过,说到吉庆街,这些小吃倒是其次,等到喝了几杯“黄鹤楼”之后,我们面色潮红,各色演出人员就出现了。吉庆街的艺人成分非常混杂,有给人画像的,有几个小姑娘组成乐队唱摇滚的,有说笑话的,还有各种曲艺节目表演,什么豫剧、黄梅戏、湖北戏曲小调等等,这些土和洋、雅和俗、老和少、唱与画都混杂在一起,真是一种文化大混俗,有趣极了。他们就一直这样穿梭在各个酒肆和饭馆餐厅之间,拿出节目单让你随便点唱。其中,有个叫麻雀的艺人,比较著名。他拉着一个类似三弦的土乐器,身形干瘦,嗓音嘶哑得很独特。麻雀可以根据现场,察言观色,给每个客人现编歌词,然后,把你的特点唱出来。自然,他的唱词有机智和口才,也有调笑和调侃,总之,让你觉得高兴、热闹和有趣,他就兴奋了,也就赚到钱了。不过,受文化层次的影响,无外乎以恭喜你发财富贵为主要口彩。据说,他是一个江西人,在吉庆街上唱了几年,颇受欢迎,挣了不少钱,在老家已经盖起来了气派的二层楼。我忽然想,像这样的艺人,从古到今都是存在的,他们生活在市民阶层里,用自己独特的技艺混一口饭吃,养活家小,也变成听过他演唱的人的鲜亮的记忆。
       吉庆街并不长,也不大,但是,它的热闹非凡和浓烈的人间烟火气.它的世俗风景和各色面孔的突然隐现,成为我自己记忆里的一抹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