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报告]滇东明珠
作者:张永权 晏国珖

《人民文学》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
       莽莽乌蒙群山,滔滔黄泥河水,奇山秀水孕育着一块土地——
       这里,是当代伟人毛泽东率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鏖战过的地方。
       这里,是一代奇人徐霞客由黔入滇考察珠江源头时留下许多精美文字的地方。
       这里,也是新时期全国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老、少、边、穷”的地方。
       它就是位于滇东万山丛中的富源县。
       在富源,有一个叫黄泥河的乡镇。国家级的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在其西部起伏绵延。站在黄泥河的五乐白龙山巅,清晨可以望见从群山中升起的一轮红日,清新艳丽,格外诱人。青山绿水间,独路河唱着迷人的山野小曲,抒发着大山火热的情怀……
       和大自然中的这一轮红日相辉映的,又有一颗璀璨的明珠从五乐的群山中升起,那就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滇东煤电一体化重点工程”。仅仅27个月的建设,煤,便从白龙山煤矿的坑口直接进入现代化的洗选厂,通过皮带运输机的长龙,源源不断地将精煤运进位于五乐村的大电厂;经过电厂脱硫、除尘、造气等一整套自动化流程,转化成巨大的光和热输向南方大电网……
       迄今为止,富源滇东煤电工程,是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一座煤电一体火力发电厂。概算投资白龙山煤矿22亿元,滇东电厂98亿元,总计120亿元。白龙山煤矿年产800万吨无烟煤,除500万吨供电厂发电外,尚有300万吨可供出口。电厂有装机容量为60万千瓦的机组4台,总装机240万千瓦。除了给国家提供巨大的能源外,还创造了巨大的税收。从2006年发电起,地方税收便可增加4800万元,到2008年就要上升到2亿。国家税收也将同步增长,两三年后国税将会突破4亿元。
       数亿,对西部地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是多么炫目的数字啊!
       今天,我们走进现代化的厂区,绿树成阴鲜花笑,草坪吐翠蜂蝶飞,和十八连山峰峦一样威武的四个巨大的冷却塔以及从德国、美国进口的现代化发电、脱硫、除尘设备,都在悄然无声中,恪尽职守,发热发光。过去连汽车都很少见过的山里老人,当他们看见那百多个轮子的卡车装载着小山包一样庞大的设备开进五乐时,在惊异中他们会心地笑了。一阵爽朗笑声后,人们又走进刚刚过去的那600多个日日夜夜,那充满了艰辛、痛苦,但又是可以引起自豪的600多个日夜。
       现代化的滇东煤电一体工程,从征地、拆迁、施工到产煤发电,仅仅用了27个月,创造了中国煤电一体工程建设史上的奇迹,被施工方山东鲁能集团滇东煤电责任有限公司称之为神奇的“五乐速度”。负责现场施工的副总经理李洪异,为国家建设走南闯北,青海、新疆、陕西的许多重点工程都曾留下了他深深的脚印。他说,在他见过的人中,富源人最真诚,黄泥河五乐人最实在、纯朴,当国家建设的重点工程需要他们作出牺牲时,他们全都认了;特别是在没有做好妥善安置时,他们也能忍辱负重,这里的老百姓真是太好太好了!李洪异说着,眼睛湿润了:“可以说.没有富源人、五乐人的倾力支持,就不会有滇东煤电一体工程的今日!”
       二
       云南东大门的富源县,位居滇、黔、桂的“金三角”,入滇第一关的胜境关耸立在“滇黔锁钥”的位置上,这里神奇得令人惊异,不仅是土分两色、岭划疆域,而且“风雨判云贵”。界头石牌坊,前后雄踞一对石狮子,那面向贵州的一对,身上长满了湿漉漉的青苔,而身朝云南的石狮,则蒙有干燥的红土;牌坊旁边的百年古杉,身向贵州的一面长着厚厚的青苔,对着云南的这面沾着红土尘灰,彰显出贵州多雨、云南多风的天候特征。
       胜境关因此而走进中国名胜词典,富源县则成为历代地理学家、中外游人的神往之地。
       富源,顾名思义有着丰富的资源。在这个两头宽、中间狭仄、形似葫芦的县域里,绿色保健食品魔芋远销海外,“大河乌猪”因其肉质细嫩奇香而享誉大江南北,硫铁、莹石、铅锌、锑沙、石膏等矿产资源,开采价值极大。特别是煤的储量惊人,已探明的煤藏就有64.24亿吨,地质储量达204.71亿吨。位于十八连山的老厂、雨汪、黄泥河矿区,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无烟煤田,现在已探明的无烟煤储量达42.8亿吨。不但煤质好、发热量高,而且埋藏浅、易开采。有的村民在山上放牛,有时牛脚在一个土坑里踩来踏去,就会踩出一眼矿苗来。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富源人却是捧着“宝葫芦”受穷,资源的优势长期转换不成经济的优势、富裕的优势。
       黄泥河镇的五乐,就是富源的一面镜子。
       五乐,一个地名不知寄托了多少代人的企盼。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第一次解放,山民们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认为从此会“有田耕乐,有饭吃乐,有衣穿乐,有房住乐,有安全乐”。于是,便把他们世代生息之地取名为“五乐”。
       新千年来临的那一个寒冬,北风像刀子一样刮着人们的脸面,但从富源胜境关到县城,从黄泥河镇到五乐村,公路边、山路上,站满了欢迎搞设计论证的煤电专家的人群。没有人去刻意组织,是少数民族的全都穿上了只有在节日才会穿戴的民族盛装。古敢乡的水族同胞,戴着“吞口”面具,敲着鼓,打起锣,跳起最具水族特色的“吞口舞”。五乐村的村民,“乐”翻了天,他们舞着缠绕有“金钱”的木棍竹棒,用最原始,也是最富地方特色的“金钱棒舞”,来表达他们的一片真情。
       那些走南闯北的专家,踏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难得遇到像五乐这样纯朴真诚热情的山民,一个个真是感慨万千。这时一位叫秦素珍的七十多岁的老奶奶,捧着煮熟的土鸡蛋和烧红薯,蹒蹒跚跚走出人群。也许是老人过于激动,不慎崴了一下脚,便跛着脚,硬撑着把土鸡蛋和红薯送给一位叫孙丽萍的女专家。孙丽萍扶着老人,连声“谢谢,谢谢”,双眼不禁流下了热泪。
       老人们说,这样催人泪下的场面,再现了五十多年前解放大军挺进大西南,走进富源胜境关时的那一幕……
       这一幕昭示世人:富源人期盼滇东煤电工程,这也是一个贫困老区的人民在盼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啊!
       三
       五乐,滇东煤电工程的最佳厂址。
       专家们得出这个结论,不仅是黄泥河五乐人的真诚热情征服了他们,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结论。
       首先,这里的煤藏储量丰富。五乐白龙山坑口煤矿生产的煤,经过皮带输送到电厂,四千米的距离,就实现了“煤电零距离”的整合,比之于那些用汽车、火车把煤运到数百里外的电厂发电,可为国家节约数亿的资金。五乐煤电一体的天然结合,必将揭开中国火力发电最辉煌的篇章。其二,黄泥河五乐,处于十八连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外缘,煤从这里出,电在这里发,对十八连山的生态影响可似减少到最小的范围。其三,黄泥河铁路货场离五乐十来公里,便于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进,黄泥河滔滔不绝的河水能满足电厂的用水。其四,国家重点工程鲁布格电网距五乐几十公里,滇东煤电工程的电力能尽快并入
       大电网输向广东、广西。其五,五乐人的真诚、纯朴、热情让人感动,“全力支持滇东煤电工程,要地给地,要房拆房!”字字句句,掷地有声。
       专家的论证,不仅实现了富源人民的期盼,也使竞争这一工程的邻省邻县心服口服。
       这时,继任不久的富源县委书记梁志敏,面对十多年来努力的结果,他激动、兴奋,更感责任的重大。一向性格稳重的梁志敏,铺开滇东煤电工程的宏伟蓝图,禁不住心潮滚滚袭来。几代人的心血,在蓝图上闪现,一幕幕场景,在眼前展现……为了这一工程早日立项施工,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和香港以及内地有实力的大企业谈判;曲靖市委书记米东生、市长李培,在“非典”时期,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藏着大口罩飞北京,向国家发改委的领导汇报滇东煤电工程巨大的经济价值。为了给这一工程寻找一个有实力讲信用有作为的投资业主,原煤炭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常务副主任叶青,在曲靖市副市长王喜良等陪同下,多次到黄泥河五乐、十八连山考察。老人踏进革命先烈战斗过的土地,抓一把大山的泥土,眼中闪着泪光。这是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啊,但这里的人民,至今还生活在贫困之中……老人沉思着,当他捧起从地心钻取的乌亮的煤芯时,又禁不住充满信心:这是一块富饶的土地,希望的土地,一定会让贫困的人民富裕起来的。老人的胸中,突然出现了一座矿山,一座电厂,一个煤电一体的现代化的大企业。谁最有实力来建设这大型煤电工程?叶青想到了由山东鲁能集团作股东的德源公司,他们的形象很有号召力,“鲁能泰山,鲁能泰山”——叶青禁不住默念起鲁能资助的足球队。这是福慧双重和谐的机遇,一个在华东的泰山下的大型企业集团,经过叶青牵手,走进了黄泥河畔的十八连山,一块崭新的名牌——鲁能集团“滇东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闪着耀眼的光采,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于是,经过叶青挑选的一大批精兵强将,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黄泥河的五乐。
       2003年7月21日下午,昆明官渡大酒店。曲靖市张登亮副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在滇东煤电工程会议纪要上签字。当“曲靖市人民政府”火红的大印盖上时,世人瞩目的“滇东煤电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便在富源县的黄泥河镇五乐村拉开了序幕。
       四
       2004年6月7日,中共云南省委书记率领副省长李新华省委秘书长杨应楠在曲靖市委书记米东生、市长李培等陪同下,采到五乐滇东煤电工程考察调研。随后,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牛绍尧等,也先后来到五乐。为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指示,曲靖市成立了滇东煤电工程领导小组,市委书记米东生挂帅任组长。
       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使县委书记梁志敏更加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早在2001年7月,刚刚任富源县委书记的梁志敏,就带着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迈开双腿,行走在富源的山水间。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这个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对富源今后的发展有了准确而可行的把握。他的那些发表在党报党刊的调研文章,显露了梁志敏的敏锐目光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一篇文章强县,两大品牌富民》、《抓住西电东送机遇,建设云南煤电大县》、《构建富源精神》等深思熟虑的文稿,勾勒出一幅理论结合实际的发展蓝图。而全力支援滇东煤电工程,就是这幅蓝图的主色调。
       尽快改变富源因交通不畅而制约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这一瓶颈问题,就是梁志敏及其同事们的大手笔。
       梁志敏在全县交通会议上响亮提出:全党动员,全民动手,艰苦奋斗,背水一战,举全县之力把从古驿道开始的富源之路,提升到一个新的等级!一时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大修公路,成为富源人的自觉行动。在一个尚不富裕的山区县,就有11000多人和170多家企业捐款近3000万元,并在国家支持下融资近6亿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实现了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畅通化,提前半年实现了出省通县公路等级化。同时,在曲靖市资助下,及时修通了滇东煤电工程的进场公路。
       与此同时,富源县还抽调强有力的领导干部,成立支援滇东煤电工程领导机构。早在工程动工之前,县委就指示工程所在地的黄泥河镇于2003年4月成立了支援滇东煤电工程指挥部,县委常委、原黄泥河镇党委书记杨学智任组长,镇长尹江云等为副组长。他们随即进驻五乐村委会开展工作,为维护和稳定工程周边秩序,还成立了五乐警务站。随着工程进展,县委、县政府于2004年4月成立富源县支持滇东。煤电工程领导小组及其指挥部,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彭志能任指挥长,县委副书记张晓国、副县长何耀先、桂国林任副指挥长。一时间,可谓精兵强将上阵,组织保障坚强有力。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曲靖市政府的协调下,市工商局等十多个部门来到富源现场办公,只用数天时间,便为滇东能源责任有限公司办完了全部手续。富源县的有关职能部门,尤其是发展计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务局、环保局的领导和干部,全都来到黄泥河五乐现场办公。在全县全民支援滇东煤电重点工程建设中,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时代乐章。
       建设局的彭家福局长,把办公室搬到五乐的简易工棚中,房管、规划、设计等股室,也在现场安营扎寨。彭家福在五乐一住就是七十多天,每天一瓶矿泉水,吃喝洗都是它,蚊虫叮咬生病了,就打上一针又坚持工作。房管股长李燕,为赶写几百份拆迁通知书,两天两夜未合一眼,直到第三天早晨打印完所有材料,便昏倒在现场。国土资源局局长王绍江带领一班人,仅用几天时间,便加班加点丈量完了5000多亩被征用的土地面积,协助业主方付清了群众的征用拆迁费,稳定了人心。市、县环保局为了把这项重大工程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范围,在选址上提供了科学的论证,又和业主方反复商量,选用了先进的进口设备和先进工艺,减少粉尘和硫的排放量,避免在生产中出现酸雨等现象。连国家环保局的领导深入现场考察后,都夸赞滇东煤电工程是利国利民的环保工程!林业局为确保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不受施工的损坏,他们国庆放假也不休息,在施工现场严格执法,促进业主方按有关要求严格施工。为了保证施工建设和五乐移民新区建房的木材需求,经过向有关部门申请,为黄泥河林业站办理了木材经营许可证,从而杜绝了滥砍滥伐和用材中的违法交易。水务局的工程技术人员,顶烈日、冒风雨,在黄泥河沿岸测设水文资料,为配套工程咚喇水库的建设,提供了科学论证。如今,从咚喇水库中的那一片碧波中,人们还可以看见水利科技工作者辛劳的身影……
       然而,整个滇东煤,电工程建设中,千难万难,最难莫过于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黄泥河镇举全镇之力来纾解这一难题,从当年的书记杨学智、镇长尹江云到今天的副书记刘保稳,带领几十名干部像钉子一样,钉在五乐工作。尹江云的爱人患甲状腺癌,也顾不得回家照看。刘保稳因长期在山上工作,牙疼
       得直冒冷汗也不愿下山去治疗。民政所干部肖楠常说:群众的问题无小事。他掌握着一把尺子丈量土地、房屋,一尺一寸,毫不含糊,他说:“这也是在丈量一个民政干部的党性和良心。”黄本益是五乐村举足轻重的人物,当兵复员。见过世面,女儿黄白果又是村干部。肖楠和他的女儿是老熟人,刚进村时,在他家吃过一顿饭。在丈量他家被征用的土地时,肖楠一是一,二是二,不让他家受到损失,但也不给一分,寸的好处。黄本益气极了,骂道:“喂条狗还会看主人脸色,摇摇尾巴,我家的饭,白给他吃了!”但肖楠一点也不气恼,在丈量上百家被征用的房屋、土地时,都用皮尺显示了一位民政干部的公正。终于,老黄口服心服了,还主动出面帮助化解了拆迁中的许多矛盾。他说:像肖楠这样不殉私情的干部,我服了!
       但是,这涉及到上千人利益的拆迁移民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矛盾。在关键时刻,梁志敏连夜召开县委常委紧急会。
       按照“五好”的要求,他们一户一户地疏通,一个一个地说服,有的人家进出工作达百多次。在五乐征地拆迁的日日夜夜,各级干部走访群众3659户次、19506多人次,化解矛盾168件、3000多人次。不到3个月,征用土地5000多亩,拆除房屋5000多平方米,迁坟1000多座。富源县花费资金2000多万元。其结果是在一项重大工程的建设中,无一户一人到省、市上访,使滇东煤电工程成为真正的和谐工程。
       做好“五好”工作,关键就是要把规划中的移民新村,尽快从蓝图变成现实,让五乐人安居乐业。于是,规划、通电、通水、平整场地,又一次打破常规特事特办。只用一个上午,几百户人家便拈阄选定了各自的住房位置,公平公正地确定了他们今后的生息之地。这样,一些群众占用工程场地搭建帐篷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一直忙碌在五乐工地的杨学智,此时才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轻松。他深有感触地说,滇东煤电工程锻炼了干部,密切了干群关系,使干部增长了才干。“问题到第一线去发现,办法到第一线去寻找,困难到第一线去解决,经验到第一线去总结,关系到第一线去密切,才能到第一线去发挥,政绩到第一线去创造”——黄泥河镇在支援滇东煤电工程中深入实际总结出的“七个第一线”的工作方法,生动地体现了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巨大精神力量。
       五
       中国老百姓的恋乡、恋家情结,从大的方面看,是中华民族爱国爱乡的缩影,也是中国人重乡情、友情、亲情,表达天伦之乐的方式。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基因,深入到了许多人的骨髓。
       故土难离啊!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鸡窝一这就是老百姓恋家、恋乡情结的形象表达。
       为了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滇东煤电工程一开始就打破常规,采取了边设计、边征地、边拆迁、边施工的办法。五乐的拆迁农户,在他们的新居尚未落实的情况下,就要搬出旧屋。这就为移民安置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特别是五乐的田坝,周周围围的肥田坪地,在五乐人眼里,就是粮食,就是希望。但滇东电厂偏偏选中了这块地方为主厂区。田坝村的七十多户人家要全部搬迁,几百亩好田好地要全部征用。
       那天,进场的机械,刚刚发出隆隆的鸣响,一些恋家的老大爷、老奶奶,没有人号召,全部从家里出来,围坐在田埂地角,不让机械施工,有的还堵在路口,不让施工人员进场。
       杨学智、尹江云急了。他们心里明白,老人们是舍不得这方肥田好地啊!但现在工程施工如火如荼不能耽误,该怎么办?他们相信,五乐人是通情达理的,是会顾全大局的,关键是要做耐心细致的疏导工作。于是,他们率领村、镇一班人来到群众中间,就像儿子对自己的父母亲一样,问寒问暖,细细解说。正在火头上的老人们,怨气也就消了一大半。杨学智说:“父老乡亲们对自己老屋和土地的感情,血肉相依,难舍难离,我们这些当书记、镇长的晚辈都很理解。您们的困难,县上、镇上都知道,一定能妥善解决。”杨学智说得动情,眼里闪着泪光。老人们低着头,心想:这个年轻的书记,没有忘了咱老百姓,心还是肉长的。学智乘机把话题一转:“大家都知道,这个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建设项目,是经总理办公会议批准的。国家把这项工程放在我们五乐,不正是我们五乐人所希望的吗?”杨学智这一句话,说到了老人们的心坎上。学智趁热打铁道:“想一想吧,当年上边派专家来五乐考察项目时,我们是怎样说的?想一想,当时我们写在村口的大标语:支援国家建设,要地给地,要房给房!”尹江云也说:“当年我们给专家送土鸡蛋、烧红薯、煮包谷,甚至冒着寒风细雨,下河捉鸭子、摸细鳞鱼宴请贵客,为的什么?不都是在表达我们的一片真心,要把这一工程争到五乐吗!”这时,杨学智站了起来,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激情:“滇东煤电工程,要占一些好地,要拆迁一些老房子,我们要损失一些财产,打破一些坛坛罐罐。但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住更好的房子,过更好的日子,五乐、黄泥河、甚至富源全县,都会旧貌换新颜,祖祖辈辈盼了上百年的五种快乐,就会变成现实!”
       一石激起千层浪,老人们纷纷交头接耳:是啊,言而无信,还算五乐人么?老人们含着热泪,异口同声道:“书记、镇长,你们不要再说了,我们搬!”
       通情达理的五乐人,一个个袒露出的,都是一颗火热赤诚的心!杨学智、尹江云把老人们扶起来,把他们送回家。有几个年老体弱的老奶奶老大爷,他俩就一一把他们背回家。老人们在杨学智、尹江云的背土,热泪与两个年轻人的汗水浸润到了一块。
       杨学智、尹江云背送搬迁老人的事,不胫而走,感动了许多人,也带动了许多人。
       这时,五乐的共产党员们、村干部们,首先站了出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向人们显示:在国家需要时,党员和干部争当楷模,舍小家,讲大局,带头拆迁,不徇私情。
       谢全先,五乐党总支副书记,他家八成的田地被征用,妻子很难过,问他今后吃什么,老谢回答:“滇东煤电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我是一名党员,就该带头。今后把剩下的那点田地盘好,再做点小买卖,日子总会过下去的。”他家的房屋要拆迁,一时间又无新房可搬,他就在外村租了一间简易房,叫人来拆迁。那天是街天,妻子赶街下午4点才回来,见又要搬家,气话一大串丢在老谢面前:“你怕是吃多了撑昏了,好田好地被征了,房子又要拆,这个家你还要不要?”妻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数落着,连刚过门的儿媳妇也哭了起来。谢全先心里酸酸的,连连安慰她们道:“不要怕,有政府,今后的日子会好的。”他还是坚持带头拆除了自家近300平方米的砖混结构房。
       识大体、顾大局的五乐人,让出了好地,拆掉了居住若干代人的老屋,卖掉了和他们有着割舍不断情丝的牛、马、猪、羊。五乐大寨子的张建功老人,身患肝癌,还带头拆迁。他说:“当年没有工程,盼工程;现在有了工程,就要和政府好好配合。不能再守着老屋过日
       子,要把眼界放宽些,看远些,舍了老家,今后会有更好的新家。”老人因搬迁,耽误了治疗,后来住在临时帐篷里,环境恶劣,加重了病情。老人临终前,嚅动着双唇,仿佛想说什么,眼睛一直闭不下去。是啊,他是多么想看一眼盼了多少年的煤电工程,在生养自己的土地上建成啊!
       五乐人拆掉老屋住帐篷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如今已成为一段佳话,载入了滇东煤电一体建设的史册。回顾这段历程,县委书记梁志敏仍有着被激情燃烧起的一番感慨。作为有着丰富历史积淀和优良传统的富源县,这里的人民,传承着中华民族那种最可宝贵的品质和精神。为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他们有的投亲靠友,有的搭建简易住房,更多的却是住进了政府提供的临时帐篷。
       说是临时帐篷,可是一住就快一年。那是五乐人住进帐篷的第一个冬天。这也是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十八连山的料峭寒风,吹得帐篷东倒西歪,住在帐篷里的人冷得瑟瑟发抖。这时,杨学智、尹江云他们带着县委、县政府的重托,给住在270多顶帐篷里的五乐人,送来了炉子、蜂窝煤,送来了慰问金,送来了粮食。五乐人最懂感情,他们拉着学智的手说:“你们真是雪中送炭啊!政府想着我们,我们也会挺起腰板克服困难。”
       2004年,春节来到五乐人的帐篷。这也是五乐人永远难忘的一个春节。苦中作乐的五乐人,自有他们表达喜庆的方式。当2004年的春节钟声,从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的演播厅传到遥远的十八连山下时,五乐人便纷纷走出帐篷,把那一串串火红的鞭炮炸得满山回响,也把他们心中的欢乐、痛苦、喜怒、哀乐,全都倾泻了出来!
       迎着五乐人新春的鞭炮声,曲靖市、富源县、黄泥镇组成的慰问团来了。喜庆的锣鼓敲起来,欢快的唢呐吹起来,山在欢呼,人在歌唱,接过棉衣、棉被、米面、猪肉,五乐人眼里潮湿了。曲靖市米东生书记、李培市长一行在梁志敏、彭志能陪同下,走进帐篷人家,问寒嘘暖……
       他们望着一户帐篷门前火红的春联,久久不愿离去。只见上边写着:
       天笑地笑人笑鞭炮里笑
       你乐他乐我乐艰苦中乐
       横批是:
       春到五乐
       从这副对联中,慰问团的来宾们看到了“富源精神”开出的一朵最美的春花。
       六
       又一个春天来到了五乐。
       全国最大的煤电一体工程,像明珠一样,从黄泥河畔的五乐升起。在五乐老街旁边,一座移民新村拔地而起。钢筋混泥土结构的小楼房,鳞次栉比,形成一条新的集镇大街,灿烂、耀眼,一派生机。
       这些小楼房,都是现代化的设计,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给曾经是梦想中的五乐人,带来了真正的“住房乐”。走进任何一户普通人家,都有彩电、冰箱、洗衣机、电灯电话。有的人家,还有摩托、汽车。曾经在“夏来一盆火,冬来一把刀”的帐篷里吃尽了苦头的五乐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让我们看到山里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幅新图画。黄本益住在两楼一底的新房里,如今小儿子在电厂上班.大儿子买了一辆夏利车开出租,家里开了一个铺子卖些日用百货,挂在腰间的手机,不时给他传来天下信息。他说,要不是有了滇东煤电大工程,还不知“小康”是啥样呢!
       这变化,还从那一声声的鞭炮炸响中听到。此时,五乐新村好几家正在办喜事呢。山东小伙爱上五乐姑娘,东北姑娘嫁给五乐小伙,问他们是怎样喜结良缘的,都说:滇东煤电工程,使他们走在了一起。
       滇东煤电工程,加快了贫困的五乐人奔小康的步伐,促进了位于滇黔边域的黄泥河的大发展。黄泥河镇镇长王国顺说:五乐的移民新村,如今成了云南省农村小集镇走向小区化、社区化、现代化的示范村。黄泥河因此而成为全国小集镇经济开发示范镇、云南省的省级卫生集镇。
       黄泥河的发展,至少提前了几十年。
       今天的黄泥河,虽古风犹存,却又添现代魅力。滇东煤电工程业主在波涛滚滚的黄泥河上,架设了一座长百余米、宽五十多米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桥头还修建了一条集商贸、娱乐、旅游为一体的滇黔大道。白天街上车水马龙,市声如潮,晚上霓虹闪烁,如诗如画。为了适应滇东煤电工程日益增长的需求,黄泥河镇加大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长足发展,餐饮娱乐一下就新增了几十家。特色经济快速增长,在徐霞客笔下曾赞美过的黄泥河大米,经过科学改良,已成为优质稻米,扩种到6800多亩,蔬菜也增加6800亩,天麻种植多达8000余亩,黑山羊、大河乌猪养殖18000多头。长期蹲守在五乐工程指挥部的镇党委副书记刘保稳说:为解决五乐失地少地农民的疾苦,他们先后开办了产值达6000多万元的砂石料厂56个,最近又建起了一座加油站和砖瓦厂,还准备办一个综合加工厂,增加更多的商业网点,解决6000多个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刘保稳说着,带领我们走进五乐老街,长长的老街,人流如潮,东西南北的口音,使原本很乡士的老街,成了一台五音交响的大功率录放机。老街周周围围,正在被滇东煤电工程异化成一座现代化的农村新集镇。歌舞娱乐、美容美发、时装摄影,这些只有在城里才见到的消费,在这个山区小街张开了笑脸。
       黄泥河变了,五乐变了,五乐人曾经只有在睡梦中才可见的现代化“五乐”,从一种企盼正在渐渐变成现实。
       平时有几分内向的县委书记梁志敏,这些日子嘴角上常常挂着笑纹,他和70余万富源人都满怀激情地坚信:
       这里的明天更美好!
       [责任编辑 朱 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