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术动态与信息]“企业人类学:实证与应用研究”学术座谈会简述
作者:张继焦

《民族研究》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8年7月12日,“企业人类学:实证与应用研究”学术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民族研究》编辑部和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学术筹备办公室联合主办。近20位会议代表分别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生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盛世同乐公司,中国航油集团,知识产权出版社等10多个单位。会议由《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刘世哲编审主持。
       企业人类学是把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企业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本次会议旨在交流企业人类学的实证和应用成果,探讨企业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更好地筹备人类学世界大会做准备。美国著名企业人类学家、旧金山州立大学都市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BernardP.Wong教授给本次会议发来贺信。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陈光金研究员的发言,阐述了中国私营企业发展历程与现状、主要发展阶段,以及主要调查发现。他认为今后开展企业人类学研究,除了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外,应更多地借鉴社会学、管理学在企业研究中的有效方法。北京师范大学色音教授从人文资源产业化谈起,认为人文资源是文化产业的重要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会丰富人文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张继焦研究员认为,“企业人类学”可以研究企业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消费者行为分析、产品设计、市场营销、广告宣传和沟通策略、企业文化、跨文化管理、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适应、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地方性和群体性、一个新兴的群体——少数民族企业家等12个领域。如今在美国和日本许多大学都开设企业人类学课程,中国应迎头赶上。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游正林副教授以西厂为例,提出了一个分析企业组织或工作场所中的干群冲突问题的理论框架,揭示出了国有企业内部干群冲突的某些逻辑,并从处理干群关系的角度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进行了反思。华北电力大学刘力纬副教授基于对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城市8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比较分析了不同所有制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美国康奈尔大学人类学博士生尹孟修主要考察中国境内的国内和国际两大类非营利组织,指出了国际非营利组织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刘朝晖副教授从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家庭形态的变化对房价的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杜发春副研究员以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移民安置为例,分析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水电开发中的利益分配格局。盛世同乐公司总经理包德力格以蒙古族餐饮文化为例,分析了其市场价值与经营模式。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吴咏梅副教授介绍了日本经营人类学的调查和研究以及学术成果。
       (作者张继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责任编辑 华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