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田野调查与研究]凉山彝族嫫尼现状调查(摘要)
作者:蔡 华

《民族研究》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彝族嫫尼是生活在彝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一些已婚女性组成,她们用自己的巫术为人驱鬼治病,禳解灾难,占卜未来。作者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描述了凉山彝族嫫尼成巫的原因和条件,她们从事的法事活动,她们的生存现状,以及嫫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笔者所做的调查研究可以增加人们对这一特殊群体的了解和认识,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凉山 彝族 嫫尼
       作者蔡华,女,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地址:成都市,邮编610041。
       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大都由已婚女性组成,她们为人驱鬼治病,禳解灾难,占卜未来。彝族称她们为“嫫尼”,意即汉语的“女巫”。相对而言,彝族称“男巫”为“苏尼”。
       马学良、于锦绣、范惠娟所著《彝族原始宗教调查报告》参见马学良、于锦绣、范惠娟:《彝族原始宗教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是一部较全面地研究彝族宗教的著作,但其中涉及“尼”的部分只限“苏尼”,而没有“嫫尼”。在彝族学者伍精忠所著《凉山彝族风俗》参见伍精忠:《凉山彝族风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和王昌富所著《凉山彝族礼俗》参见王昌富:《凉山彝族礼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版。等著作中,有一些对彝族嫫尼现象的研究。但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不多,究其原因,可能是长期以来,嫫尼的人数较少且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容易被人们忽视。
       近几年来,嫫尼开始走出山村,频频活动在某些县城及其周围,由此引起笔者的关注。笔者从2003年7月开始调查彝族嫫尼,先是在凉山州的美姑、昭觉、西昌、雷波、普格等几个县(市)做了摸底调查,最后选择在美姑、西昌进行田野调查。美姑县是彝族宗教文化气氛较浓,嫫尼活动较频繁的地区,而西昌则是凉山州的州府所在地,聚集了一些来自不同县、乡、村的嫫尼。选择这些地区进行调查,是为了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材料。
       一、彝族女性成为嫫尼的过程
       在彝族地区,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嫫尼的。某个女性要成为嫫尼,必须得一场大病,出现面色苍白、浑身无力、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甚至产生幻觉,梦见自己与已故的人在一起,以致半夜梦呓,学苏尼、嫫尼吟唱。
       一旦某个女性出现了上述情况且又被毕摩诊断为“尼症”,就意味着“阿萨”(即神灵)选定了她,要她做阿萨在人间的代言人。此后,还要请毕摩为她主持阿萨附身的仪式,才能正式成为嫫尼。如果被选中的女性不愿做嫫尼,轻者久病不愈,重者则可丧失性命。也就是说,她必须做嫫尼,此事由不得她选择,因为是“神”选中了她。只有这样做了,她的病才会好。
       在西昌,笔者采访了一位来自昭觉的嫫尼,名叫拉慈阿呷,她向笔者讲述了她成为嫫尼的过程:
       我的阿萨要附到我身上的那段时间,我整天精神恍惚,到处乱跑乱窜,一天不知道要走多少路呢,却一点儿都感觉不到累。
       记得有一天,我和家里人在一起割荞麦时,我突然控制不住自己了,丢下镰刀就开始奔跑,我感觉自己像长了翅膀,跑起来像在飞。正在割荞麦的人看见我,都说我疯了,他们和我的家人一起追我。最后,五六个男的追上了我,才把我拉住。
       那时,我几乎不串门,不和邻居打交道。家里人认为我患了精神病,带我去看精神病医生。医生诊断不出病症来,家人又请毕摩来看。毕摩诊断后认为,是阿萨选择了我,要附在我的身体上,也就是说,我得了“尼症”。毕摩让我做嫫尼,家里请毕摩为我主持了“阿萨洛”(神灵附身)仪式。这样,神就选定我做了嫫尼。
       在我正式成了嫫尼以后,没有再吃药,身体就好了。
       美姑县城的嫫尼吉木阿石告诉笔者:
       我以前总是有病,家里到处找医生给我治病,都没有好转。后来请毕摩治疗,毕摩认为我得了“尼症”,说是神灵要选我做嫫尼,只有做了嫫尼才能病愈。我们都不信这话,可是,州里的医院也去了,县上的医院也去了,就是治不好呀。无可奈何之下,我只好选择了做嫫尼,心想:只要身体好,做什么都行。
       做了嫫尼以后,身体真的好了。有什么办法呢?不是我想做嫫尼,而是阿萨选中了我,这是躲也躲不了的。
       当然,也有被阿萨选定而不愿做嫫尼的,但必须请毕摩来做法事,向阿萨献祭,希望阿萨离开她,不要选择她作为嫫尼。做完仪式以后,如果这个病人的身体好了,就表示阿萨同意了;如果病仍旧没有好,那么她还得做嫫尼。
       美姑县的嫫尼曲比阿牛讲了自己不得不做嫫尼的经历。她说:
       我病了很长时间,经常吐血,还说些胡话,打针吃药都不管用,毕摩的什么治疗也做了,也没有效果,最后被诊断为“尼症”。我非常害怕,因为自己不想做嫫尼,我的家人也不愿意我做嫫尼,我们都认为做嫫尼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后来,家里又请来毕摩,希望毕摩作法,请阿萨附身于我哥哥,让我哥哥代我做“尼”(巫)。毕摩给我哥哥做了阿萨洛仪式,但没有成功。毕摩认为,这说明阿萨神不肯附到哥哥的身上。家里只好作罢。
       我的病症持续了10年,最后,家里请来一位毕摩为我主持阿萨洛仪式,我最终还是做了嫫尼,遵从了阿萨的旨意。
       在为我举行的阿萨洛仪式上,我一直都在哭,心里面一直想:阿萨神为什么偏要选中我来做嫫尼呢?不过,在成为嫫尼后,我的病症就消失了。
       在凉山彝区,一个女性要成为嫫尼,必须由毕摩为她主持阿萨洛仪式,也就是请阿萨附在这个女性身上。以下就是嫫尼沙马拉则所经历的阿萨洛仪式:
       因为污垢作祟,我在病榻上躺了整整一年。那时我总是产生幻觉,有时还自言自语,像发疯似地大吼、狂跳,抢别人的鼓,学“尼”,学“毕”。后来请毕摩诊断,说是阿萨选中了我,要附在我身上,让我做嫫尼。经过商量,家里同意我做嫫尼,于是就请毕摩为我择吉日主持阿萨附身仪式。
       举行仪式那天,我们按毕摩的要求准备了一只白绵羊和一只白鸡做祭品,房间里插了三面白旗和三棵银杉枝,还准备了水和白酒,水是拿来洗净污秽的,白酒则是拿来喝的。绵羊和鸡在仪式过程中,要用来围着嫫尼的头转,意为招魂。法事禁止外人入内,忌讳狗、猫等进出房屋。
       在仪式中,毕摩手里拿着提前请人做好的羊皮鼓,一边敲羊皮鼓一边念经文,大意是请各方神灵帮助他完成这次阿萨洛仪式。
       当毕摩念到阿萨已临近我身旁,阿萨就要附体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全身抖动起来,一下子跳起来抢过毕摩手中的羊皮鼓,自己敲打起来。我在堂屋中央边敲边跳,有节律地吟唱尼(巫)的用语,用富有节拍的腔调呼唤我的阿萨。这些阿萨都是已死去的苏尼和自己已过世的亲属,我唤取他们前来为我助阵,降服一切作祟的鬼怪。
       当时,我居然可以用嘴叼着绵羊从梁顶上穿出去。我的羊皮鼓没有“则木”(鼓槌),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像飞一样,急速地找到了做鼓槌所用的那种树。平时用刀砍都要砍半天的树,这时候我一下就用手把它折下来。我感觉身体内有一种从没有过的力量,我知道那是阿萨的力量。
       阿萨附身仪式很顺利,我就这样成了嫫尼。在我成为嫫尼后,我的身体就好了。很神奇吧?这就是阿萨的力量!
       在凉山美姑和西昌,笔者采访了许多嫫尼,她们成为嫫尼的经历都大同小异。在她们的描述中,无一例外地都提到是阿萨的呼唤使他们成了嫫尼。
       二、凉山彝族嫫尼的法事活动
       在嫫尼的法事活动中,她们要与阿萨进行沟通,要念一些咒语,还要使用一些法器。
       嫫尼的阿萨,通常都有三个。他们可能生前是苏尼,也可能是家支头人等,这些阿萨的力量决定着嫫尼的法力。
       
       嫫尼使用的咒语,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其作用主要就是让一切恶魔远离人间。
       嫫尼的法器主要是一个羊皮鼓,这是嫫尼用以制伏鬼怪的主要“武器”。羊皮鼓对嫫尼来说至关重要,它是身份的标志。羊皮鼓的鼓面是用山羊皮制成的,鼓圈是用白杉木、竹片或铁皮制成的,鼓里还装有少许的野果核、弹子、塑料珠子或硬币等,目的是在作法时,以响亮的鼓声威慑鬼怪,增加其法力。
       嫫尼的法器还包括一个鼓槌,用皮条系在鼓圈上。鼓槌一般都是用桑树枝制成的,制作时,要经火燎,弯成弧形。鼓槌顶端雕刻有龙、羊等动物的头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专门装羊皮鼓的网兜,它是用麻绳编的。
       嫫尼的法事活动主要有“德体”、占卜、算命和驱鬼治病。
       (一)“德体”
       “德体”是指嫫尼与其阿萨对话。在彝区,有些人在遇到某些不顺时,通常都找嫫尼做德体。此时,嫫尼便拿出羊皮鼓,盘腿而坐,边敲边呼唤她的阿萨前来帮助。
       德体的具体做法是,将羊皮鼓贴在耳边,边轻敲,边回答求助者的问题。例如,嫫尼要代阿萨回答求助者:需要做什么法事活动,需要用什么样的祭品,以及做了这些法事后,病人将会在何时痊愈等。
       嫫尼强调,做德体时,她已经不再是她自己,也不是她本人在解答各种问题,而是有神灵附在她的身体上,她是在代阿萨回答问题。
       2003年,笔者在美姑做调查时,一名叫吉布的嫫尼,为笔者的一位朋友做了一次德体。当她开始呼唤她的阿萨时,她的全身都颤抖起来,然后就开始与阿萨对话。此时,她完全进入一种无我的境界。仪式结束后,笔者问这位嫫尼,她的阿萨是些什么人,她告诉了笔者。原来,她的阿萨居然是县上一位已故的前辈,笔者也认识。但笔者奇怪的是,这个人是怎么成为她的阿萨的?她说她也不知道,因为是神派来的。但她说,她的阿萨的家支比较大,这就会使她的法力增大。同时,她还再三叮嘱笔者,可不能把这事告诉阿萨家健在的人。
       (二)占卜
       嫫尼还从事占卜的活动,通过占卜,为人们预知吉凶祸福。占卜的方法有鸡蛋生卜、鸡蛋熟卜、羊胛骨卜、猪胆卜、猪脾卜等,在一些地方还有活鸡卜、鸡舌卜。
       在彝族地区,有的病人因长久患病,就会请嫫尼做鸡蛋生卜。嫫尼用鸡蛋在病人身上来回擦滚,同时念符咒,将作祟的鬼捉进蛋内,用黑色的木钵盛满清水,把鸡蛋打入清水之中,用一蒿枝搅动木钵中的水,使蛋清、蛋黄和水顺时针旋转,边搅动边念符咒,然后将半个蛋壳丢进钵中,看蛋壳旋转后停止时蛋壳口的方向:如果是朝顺时针的方向,占卜就是吉利的;如果是朝其他任何一个方向,都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占卜用过的鸡蛋,人是不能食用的。
       活鸡卜是嫫尼用来判断身体某一部位是否有疾病的一种方法。嫫尼让病人对着鸡嘴吹入三口气,使鸡窒息而死。嫫尼相信,这时,病人的病情就会反映在鸡的相应部位上。然后,嫫尼再剖开鸡的内脏,做出她的诊断。
       (三)算命
       嫫尼自认为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并能通过手相、面相看出一个人的命运。
       笔者在西昌市调查了一位来自昭觉县的嫫尼,名叫阿果,在街上摆摊设点,专门替人算命。笔者在西昌市南桥居民区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找到了她,只见小小的屋里挤满了前去算命的人。其中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有西昌本地的人,也有来自攀枝花的人。有一位前去算命的中年人告诉笔者:这个嫫尼以前有两个孩子,但都夭折了,这两个孩子现在就变成两个“惹”(小精灵),帮她替人算命,所以她算得很准。笔者看到,这位嫫尼紧闭着双眼,手里不停地数着一串深色的珠子,正询问一位前去算命的女子。她专注的神情,令周围的人有些生畏,没有人敢和她说话。
       (四)驱鬼
       驱鬼是嫫尼所从事的一项重要法事活动,在美姑县我目睹了吉布阿加所做的这项法事活动。有一位得妇科病的妇女来找嫫尼,嫫尼通过“德体”,认定是病妇一位死于难产的远房亲戚在缠她,致使她久病不愈。于是,嫫尼提出为她驱鬼。病人家就请嫫尼选了日子做驱鬼法事。法事主要有以下几步:
       第一步,病妇家准备了鸡、猪、羊三种祭品,并请人用一些柳枝、桃枝制成嫫尼所需的各种神枝,待法事活动时用。嫫尼进屋后,坐在堂屋的右手火塘边,主人家给她倒了一杯酒,把准备好的神枝交给了她。接着,由一个男性把所需的祭品牵进屋内,拴于门的另一侧,盘腿而坐的嫫尼将她的法器从包里拿出来,开始敲鼓。
       第二步,病人的亲戚用厥草包起一些火炭放在门口屋檐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烟火向“母尔木色”(天地神灵)这个主宰大自然的神禀告,人间有户人家正遇到一些灾难,需要得到它的允许和祝福来做好这场法事活动。
       第三步,嫫尼开始念符咒来向一切神灵禀告她将要进行的法事活动。而在这时,帮忙的人将烧红的石头放进装有蒿草的水瓢里,趁着瓢里冒出水蒸气,用瓢围着病人转圈,彝族称此为“尔擦苏”,目的是借用石头放进水里后产生的蒸汽,将屋里带污秽的东西全部清除干净。彝族人认为,蒿草是一种灵物,能祛除污秽。
       第四步,嫫尼用富有韵律的语句呼唤她的阿萨,请来阿萨后,还要请各路山神。随后,嫫尼全身抖动起来,摇头不已,击鼓声也越来越激昂。她一边与其阿萨做一问一答式的对话,一边引诱各种作祟的鬼怪出来,并在阿萨的帮助下战胜鬼怪。
       第五步,祭祀和分享祭品。在作法活动中,还有一些帮忙的人,先由他们把祭品都切成坨坨状,然后烧些肝、肾之类的部位,递给嫫尼祭祀众神,嫫尼也要象征性地吃一点。在这之后,主人和客人才能分享祭品,而这些肉都要下锅熟煮后才吃。
       第六步,待吃完肉后,嫫尼还要继续做一些扫尾的活动,主人家往往会问,那可怕的鬼怪是否已经被镇服,该怎么处理。这时嫫尼会站在屋中央,边敲鼓边用脸贴近羊皮鼓,轻轻与其阿萨对话,然后回答主人家的问题。
       这场法事用了近5个小时。嫫尼告诉笔者,这还算是比较顺利的,因为那鬼怪还算容易制伏,要是遇到难对付的,就得花上几天时间!
       在彝族人看来,一个嫫尼的法力如何,是由其阿萨的力量决定的。阿萨的力量大,嫫尼的法力就大,当然也就能制伏各种鬼怪。
       三、凉山彝族嫫尼的现状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凉山彝族嫫尼正在悄悄地发生一些变化。一部分嫫尼仍然和普通妇女一样,下地耕作,生儿育女,担负着家庭主妇的职责,而另一部分嫫尼则开始走向城镇,以替人驱鬼治病谋生。
       仍旧呆在家里的这部分嫫尼,大多住在高山深处,在村里往往少言寡语,深居简出,不爱抛头露面。她们似乎习惯一个人独行,不像一般妇女那样常常聚集在一起聊天。她们一般都不与人结怨。作法时,她们从不主动要主人家给钱或给东西,主人家给什么她们就收什么。她们把所获得的礼物,先放在家中祭坛前祭祀一番,然后或自己用,或转送给亲戚。
       她们忌讳猫狗之类的动物接触他们的法器,也不让这类动物从她们的头上经过,认为它们带有污秽。嫫尼家里有一个祭祀神灵的祭坛,不管嫫尼在家还是外出,时刻都要在祭坛上放一杯酒,以示对神灵的敬重。
       对于走向城镇的嫫尼,笔者也做了一些调查。这些人主要是摆摊为人们算命占卜。这些摊位大多都不固定,摊位上摆放着法器,并挂有一个红布条,上面分别用汉文和彝文写着“看手相、算命、占卜”等字样。要是有人过来,嫫尼就会像商贩那样吆喝上几声。相对于深居高山的嫫尼,这部分嫫尼的衣着比较整洁,也比较注重自己的卫生,但说起话来则有些虚张声势,经常信誓旦旦地向人们表示自己的神灵是如何的高深与万能。
       
       走向城镇的嫫尼都有一定的收费标准。一般来说,简单的看手相、占卜、算卦等,每次都是五元。但个别有“人气”的嫫尼在收费上就要高一些。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城镇中的嫫尼与传统的嫫尼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传统的嫫尼只要有人来请,就会去帮人“消灾解难”,但西昌街头来自不同县乡的嫫尼,几乎都希望到经济状况较好的人家去做法事,因为这些人给的钱多,招待得也好。
       嫫尼进入城镇后,为了省钱,租住的多是较为便宜的住房,但为了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及时得到作法的机会,很多嫫尼都为自己配备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手机。
       在城市环境中,嫫尼的咒语也在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她们面对不同的顾客,更改了许多传统的用语。例如,当她们在招魂仪式中呼唤丢失了的灵魂快回来,回到父母亲人的身旁时,她们是这样吟唱的:“哦!回来吧,即使你的魂迷失在茶馆、歌舞厅、麻将室,也快回来吧。家里有热腾腾的饭、香喷喷的肉等着你!”有的嫫尼甚至希望能把自己的照片贴出去,她们认为那样会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带来更多的生意。
       不过,即使走进了城镇,彝族嫫尼仍旧独来独往,很难看到她们“下班”后有什么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人们除了有事找她们,平常对她们也是敬而远之。
       四、嫫尼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
       在彝族的宗教文化中,毕摩、苏尼和嫫尼都是巫文化的主要执行者。他们在彝族人心目中有各自的地位,毕摩、苏尼以及普通彝族民众也对嫫尼有自己的看法。从人们对嫫尼的看法中,可以了解到她们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
       (一)普通彝人对毕摩、苏尼和嫫尼的看法
       在彝族社会中,毕摩、苏尼和嫫尼三者是没有可比性的。无论是苏尼还是嫫尼,都无法与毕摩相比。
       在凉山彝族传统社会里,人被分为“兹”、“莫”、“毕”、“革”、“卓”五等。其中,“兹”是最高等级(彝语中把古代的部落联盟酋长和明清以来的土司都称为兹);“莫”是“兹”属下负责调解纠纷的;“毕”是主持祭祀仪式,负责文化教育并为“兹”掌管文书的人,而毕摩就是由过去的“毕”发展而来的。
       毕摩是彝语的音译,“毕”意为念经诅咒,“摩”意为有知识的长者。毕摩是彝族民间宗教的祭师,是彝族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彝族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彝族的整体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
       毕摩通晓天文、历法、地理、医药、谱牒、伦理、神话、诗文、诗律、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并从事彝文经典的著述。他们还用经文占卜凶吉,主持安灵、送灵、祭祀、做斋、招魂、择日等大小宗教仪式活动,主持针对窃案进行的“神意”裁判活动,同时也用中草药给人治病。总之,毕摩是彝族人心目中知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有学之士,在彝族民间享有崇高的地位。
       毕摩在彝族人心目中是神圣的。过去,凉山彝族深信毕摩的始祖是从天上下来的神,是他们把天上的经书带到人间来,为人民消灾除难的。因此,毕摩深受彝族各阶层民众的敬重,即使是处于彝族社会最高层的统治阶级——土司,也不例外。彝族有这样一句谚语:“兹来毕不起,毕起兹不吉”,意思是说,任何人见了土司都得起身,唯有毕摩可以例外。可见毕摩在彝族社会中的地位是非同寻常的。
       在彝族社会中,当人们遇到天灾人祸,想找人求助时,最先想到的是毕摩,而后是苏尼,最后才是嫫尼。这是由毕摩、苏尼、嫫尼三者各自在长期的彝族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地位和影响所决定的。在彝族人的观念里,虽然这三者都能在超自然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之间进行沟通,但毕摩是最正统的。他们以经书为“权杖”,处理超自然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的善恶两股势力,特别是可以在彝族的祖灵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进行沟通,所以凡是祭祖仪式、送灵仪式等大型的宗教仪式,都是由毕摩来主持。
       与毕摩相比,苏尼和嫫尼都不是世袭的,他们都不掌握彝族的文字,也不掌握经书,他们在彝族社会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毕摩。其职能主要是对付来自鬼魅世界的恶势力,所以他们都以鼓为“武器”,对鬼神进行“攻击”,以镇服一切作祟的鬼怪。
       关于苏尼和嫫尼的区别,彝族人认为,嫫尼即使有阿萨神灵的护法,其柔弱的体质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不足以镇服一切鬼神。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普通彝族需要做驱除鬼魅的仪式时,还是会优先选择苏尼。在彝族地区,嫫尼在地位上从来就不如苏尼,从近几十年的发展来看,嫫尼的规模也是在逐渐萎缩。
       不过,笔者从调查中了解到,关于嫫尼的情况,凉山各地区存在明显的区别。在与汉族杂居的彝族地区,嫫尼几乎已经消失。这些地区的彝人需要做仪式时,往往都会不辞辛劳,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地方去请嫫尼来为他们作法。而在彝族聚居的地区,嫫尼则相对较多,其中有人还比较有影响。
       在凉山地区,普通彝人一般都认为,嫫尼在家中往往都是好母亲、好妻子,她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一般人没有两样。当然,她在作法时,就绝对与一般人不一样了。由于嫫尼有阿萨神灵保佑,很多人对她们还是很敬畏的。人们更不会对嫫尼无礼,担心如果得罪了她们,她们就会用什么法力来进行报复。
       (二)毕摩对苏尼和嫫尼的看法
       毕摩可以说是嫫尼的“职业证书颁发者”,因为嫫尼要经过毕摩主持的神灵附体仪式,才能正式成为被社会认可的嫫尼。关于毕摩对嫫尼的看法,笔者也做了一些调查。
       毕摩曲比拉曲,美姑县人,出生于毕摩世家,已有31代的作毕史。在谈到嫫尼时,他说:
       整个美姑县,嫫尼已经越来越少了。乡村里,苏尼要比嫫尼多,但请他们作法的人也很少,没有请我们毕摩的多。苏尼和嫫尼都是通过我们毕摩为他们作了阿萨洛仪式后,才能成为正式的苏尼和嫫尼。我们毕摩的身份地位比苏尼和嫫尼都高。当苏尼、嫫尼和毕摩同时去彝族人家做客时,毕摩要坐上座。
       毕摩的护法神的威力要在苏尼护法神之上。毕摩讲究作毕史和延续性,所以一般情况下不能断代。但是苏尼和嫫尼就不同,它是随机性的,是由阿萨神决定的。我认为不管是苏尼还是嫫尼,都与一般的人没有两样。但不可否认,他们也有驱鬼的能力。
       毕摩俄其曲比拉玛,美姑县人:
       在我们乡里,苏尼比较多,而嫫尼很少。请他们作法的不多。苏尼、嫫尼和毕摩应该是很早就产生了。一个女性要成为嫫尼,这主要是看阿萨神的选择,只要被阿萨神选定了,你就能当嫫尼。不过,没有经过毕摩主持的阿萨洛仪式,就不能正式执行嫫尼的职能,也就是说,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嫫尼。彝族的嫫尼很勤劳,她们具有其他妇女所不具有的一些能力,又有阿萨神的保佑。她们是有自己想法的人,也较少卷入一些是非之中。
       此外,笔者还采访了美姑县牛牛坝乡的毕摩曲比拉机。他谈到:
       无论是苏尼还是嫫尼,在“尼”的历史上,都曾经有过很多很有影响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法力大,为彝族毕摩和民众所认可。如100多年前,在义诺地区,就有一位很有影响的嫫尼,叫嫫尼尔诺,因为其法力大,所以为大家所认可,有很高的地位,也为后代所传颂。当今,在彝族地区,苏尼、嫫尼都较多,关于他们抓鬼、捉鬼的事,他们自己吹得神乎其神,但我们看不见鬼,只听他们说,所以很怀疑其真实性。可以说,这些人是稳重不够,信度不够。
       在笔者所采访的毕摩中,他们都强调自己与苏尼、嫫尼的不同。的确,毕摩有悠久的毕摩史,每个毕摩都能滔滔不绝地背诵自己的家谱,从小就得到家族严格的训练,懂彝文,熟悉各种经文,通晓天文地理,主持大型的家支祭祖的仪式和超度先辈亡灵仪式等。而这些,无论苏尼还是嫫尼都是不可能做到的。当然,毕摩也承认苏尼、嫫尼与他们一样具有驱逐鬼魅的能力。不过,大部分毕摩都认为自己虽然驱逐鬼魅,但却看不见鬼怪。对于苏尼和嫫尼声称他们能看见鬼怪,毕摩均持怀疑的态度。而且对有些嫫尼夸耀自己捉鬼的法力,毕摩也认为她们有些言过其实。
       (三)苏尼与嫫尼的差别
       2003年,笔者在美姑县采访了颇有影响的苏尼沙马,他特别强调:
       不管是苏尼还是嫫尼,谁有更多、更强的阿萨神灵附体,做其护法神,谁的法力就越强,也就越能为信众所接受和尊崇。但总体来讲,我们男性的阿萨神要强一些,所以请我们作法的人比较多。在我们县,苏尼就比嫫尼多。当然,在历史上,嫫尼也从来没有多过苏尼。现在,县城周围有些嫫尼,她们只能占卜、算卦。至于她们和其他人不一样之处,就在于她们有阿萨,有职责,不能随心所欲。
       苏尼和嫫尼有很多相似之处,以至于学界有人将两者作为“尼”一并进行研究。其实,在经过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嫫尼与苏尼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首先,由于性别的不同,苏尼和嫫尼在使用的法器上也有些差别。嫫尼的法器尺寸都比苏尼的小一点,上面的装饰物,如彩带、布条、背带等,则比苏尼的更为美观和细腻,从中也体现出女性的一些特点。
       其次,苏尼和嫫尼在职能上也有一些差别。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目前,嫫尼更多地是从事算卦、占卜,而苏尼则主要是做法事。由于要求算卦、占卜的民众较多,大多数嫫尼流动于彝族各村落和城镇之间,为信众算卦、占卜。而大部分苏尼则呆在家里,等着那些经过他们算卦、占卜后,还希望他们进一步作法的信众前来邀请他们。
       最后,苏尼和嫫尼在做服务对象上也有一些差别。一般来说,求助于嫫尼的,大多都是女性,而所求之事又多涉及家庭婚姻或女性疾病。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有一部分嫫尼并没有经过毕摩为其做阿萨洛仪式,也就是说,她们并没有阿萨神灵为其护法,只是自称有一些精灵附身,能看见妖魔鬼怪,从而为信众算卦、占卜。这部分嫫尼只能算卦,不能作任何仪式。而苏尼基本上没有这种情况。
       从苏尼和嫫尼的发展来看,嫫尼的发展空间很小。在凉山彝族地区,各个村落和县(市)都有苏尼存在,而嫫尼却不然,仅存在于西昌、美姑、昭觉、金阳、普格等几个彝族聚居的县(市)。而在这几个县(市),嫫尼的人数也越来越少。
       笔者认为,彝族嫫尼代表了一种特殊的人类社会文化现象。它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亡。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化现象,至今仍在凉山彝族地区存在,反映了彝族人对鬼魂的笃信,也反映出传统文化在社会变迁过程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责任编辑李彬〕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