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术动态与信息]黎族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综述
作者:贾 益

《民族研究》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6年7月24日,由海南省民族学会和《民族研究》编辑部主办的“黎族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学术讨论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的罗贤佑、翁乃群、张继焦研究员,李彬副主编,陈景源、吴兴旺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的邱永辉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的祁庆富、张海洋教授,良警宇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的徐平教授;清华大学的韩俊魁博士;中国农业大学的朱启臻教授,孙庆忠、赵旭东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色音教授;中山大学的麻国庆教授;南开大学的高永久教授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民族研究》编辑部主任刘世哲编审主持。海南省民族学会副会长王建成首先介绍了海南黎族的基本情况、黎族研究的现状,以及海南民族学会等机构在黎族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和设想。与会学者畅所欲言,围绕以下几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1.关于黎族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海南黎族研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80年代曾经有过较大的发展,不少历史资料得到挖掘和整理,也有过一些田野调查的积累。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却面临研究人员减少、研究基础薄弱、很多领域研究不足等问题。与会学者认为,海南黎族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在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文化也面临如何保护、如何适应的问题,这些都需要进一步拓宽领域,加深研究。
       2.海南黎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与会学者认为,黎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地方性知识、价值观以及纺织技艺等具体文化事项,都非常有价值,亟需得到保护;另一方面,黎族社会、文化和经济,也理应得到发展。如何处理好保护传统文化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关系,是今后黎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方面。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民族文化身份的重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要注意文化的再生产性质,所谓传统也是发展的,单纯的保护,最终带来的可能是民族文化的死亡。针对黎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有些学者也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说在教育中加强本民族文化知识的传授,用现代化手段激活传统纺织技艺等。
       3.对海南黎族研究的建议。与会学者认为,海南黎族的历史文献资料,过去已经整理不少,但还应扩大范围,深入挖掘,尤其是近现代的史料。近现代以来学者对海南黎族做的田野调查资料,包括影视人类学资料,更应得到整理。在海南黎族学术资源整合方面,学者们也提出不少建议。也有学者提出一些今后海南黎族研究中可能的研究课题,例如黎族纺织技术技艺的研究,多元座标(中心与边缘、岛与陆、山地与平地)中的海南黎族社会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海南黎族文化保存,较大规模的海南黎族调查(包括影视人类学的调查)等。
       (作者贾益,《民族研究》编辑部编辑。地址: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27号,邮编100081)
       〔责任编辑:华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