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读史札记]金帝诞节改期受贺考(摘要)
作者:李 辉

《民族研究》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帝王以自己的生辰为节日,大约自唐开始。宋人王明清云:“《唐明皇实录》云:‘开元十七年秋八月,上降诞之日,大置酒合乐,燕百僚于华萼楼下。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率百官上表,愿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著之甲令,布于天下,咸使燕乐,休假三日。诏从之。’诞日建节盖肇于此。”此说盖不谬也。而各国之间互派生辰信使,五代始有之。延至宋、金、夏鼎立时期,宋、金,金、夏,金、高丽都互派使臣祝贺对方国主生日,此制度日益完备。一般说来,帝王生辰与诞节是一致的。然笔者在考察宋金交聘制度时,发现《金史》本纪中所载金帝生辰与诸国人使入贺日期或有出入,存在双重诞节之现象。个中原因,诸书说法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之作,正欲解决此问题。
       金代共九帝,即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及哀宗。关于此九帝之生辰及诞节,史书或载或不载,或记载甚详,或记述极简,今作诸帝生辰、诞节表如下:
       分析此表,可知如下数点:第一,太宗、海陵王、世宗、卫绍王与宣宗,史书未载其生辰日期,而太祖受贺之日期,史书亦未载,故此六帝之生辰与诞节日期是否一致,亦即是否改期受贺,因文献不足,实不易妄测。第二,哀宗之生辰为八月二十三日,而其受贺日期亦在此日,生辰与诞节相符,未改期。然则此时金代已处末世,诸国不再遣使朝贺,故此例另当别论。第三,熙宗、章宗之生辰与诞节日期不相符合。先说熙宗,其生于天辅三年(1119)。据《大金集礼》卷23载:“天会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诏,以每岁正月十七日为万寿节,受诸国朝贺。”且《金史•交聘表》所载宋、夏、高丽使节进贺熙宗生辰也确在正月十七。可知熙宗诞节在正月十七,名为万寿节。但《金史》卷4《熙宗纪》又载:“上本七月七日生,以同皇考忌日,改用正月十七日。”可知熙宗本生于七月七日,但诞节立为正月十七日,诞节与生日不符。再看章宗,据《金史》卷9《章宗纪一》载,章宗生于大定八年(1168)七月丙戌,丙戌为二十七日。但同卷又载:“(大定二十九年六月)勅有司移报宋、高丽、夏,天寿节于九月一日来贺。“查《金史•交聘表》,宋、夏、高丽进贺天寿节基本在九月一日。可知章宗的诞节名为天寿节,立于九月一日,与其生辰不符。而二帝改期受贺,亦有不同之说法,当逐一明辨。
       《金史》卷4《熙宗纪》载:“(天会十四年正月)乙酉,万寿节,齐、高丽、夏遣使来贺。上本七月七日生,以同皇考忌日,改用正月十七日。”又《金史》卷83《张汝霖传》载:“熙宗圣节盖七月七日,为系景祖忌辰,更用正月受外国贺。”景祖,即景宣皇帝,名宗峻,太祖第二子,熙宗之父,生卒无考。据以上材料可知,金熙宗改期受贺,似乎是为避其父忌日。但如果只是单纯为避父忌日,何必一定选择正月?恐怕还另有原因。《大金集礼》卷23记载了熙宗的一个诏令:“天会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诏:以每岁正月十七日为万寿节,受诸国朝贺。”其下另有小注曰:“以七月七日景宣皇帝忌辰,又以暑雨泥潦,使驿艰阻,故用正月,而群臣宗戚献寿赐宴,则于生辰之明日。”另外,南宋李心传对此也有记载:“金主亶(即熙宗)以七夕日生,以其国忌,故锡燕诸路用次日。……循契丹旧例,不欲两接使人,因就以正月受礼。自是岁以为例。”熙宗生于七月七日,此时正是北方多雨之季,外国使节入贺,则“暑雨泥潦,使驿艰阻”,而将诞节改于正月,一则可以避开雨季,使节沿途较为顺利,二则本国接待也方便。正如南宋人所云“不欲两接使人”。何谓“不欲两接使人”?宋、金、夏诸国在和好时期,生辰、正旦皆互遣使节。也就是说,各国要做两次接待诸国使节入贺之准备。“不欲两接使人”并非生辰、正旦同时招待,而是将生辰改至与正旦相邻之日,如此沿途之供应,在京之招待,可一次准备,免除两番之烦。所谓不欲两接使人之正确解释当不外此。由此可知熙宗改期受贺有双重原因,一是避父忌日,一是因七月“暑雨泥潦”,故改于正月受贺,方便本国接待。
       《金史》卷38《礼志第十一》载:“(大定二十九年三月)时右丞相(完颜)襄言:‘伏见熙宗圣诞七月七日,以景宣忌辰避之,更为翌日,复用正月十七日受外国贺。今圣诞节若依期,令外方人使过界,恐为雨潦所滞,设能到阙,或值阴雨亦难行礼,乞以正月十一日或三月十五日为圣节,定宋人过界之期。”此事完颜襄本传中未载,但《金史》卷83《张汝霖传》载之:“先是,右丞相襄言:‘熙宗圣节盖七月七日,为系景宣忌辰,更用正月受外国贺。今天寿节在七月,雨水淫暴,外方人使赴阙,有碍行李,乞移他月为便。’”以上材料所记内容大致相同,只是《礼志》中的材料更加充分。章宗的生辰是七月二十七,也正值北方多雨之季。假如依章宗真正生辰之日期设立诞节,正如完颜襄所言,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问题,例如可能会使各国使节因雨道路难行,不能如期到达,也可能在诞节这一天下雨,而不能举行外交礼仪。至于雨天不能行礼的问题,史籍中亦有记载:“大定十七年三月朔,万春节,诸国人使将见而大雨作。大宗伯张公问子通曰:‘礼当何如?’子通曰:‘哀公问孔子曰:诸侯朝于天子而不得见也有四,雨沾服失容,一也。’张公曰:‘此非使臣之事。’子通曰:‘彼国主之来尚不得见,况其臣乎?’少顷,有敕放朝,士大夫服其知体。” 而金人因雨而辍朝不见使人之事,又见于宋人行记中。《北辕录》记载了淳熙四年(即大定十七年)贺金生辰使副张子政、赵士褒等人使金之经过,其中恰好记载此事,可与此互相印证:“三月一日,雨免入贺,不尔,必致霑服失容,有习来(如)此者。”此处所记虽为三月之事,然足证金人有雨天不受朝贺之习。故《金史•礼志》所载“或值阴雨亦难行礼”是章宗改期受贺之重要原因。
       通过以上考察,发现熙宗、章宗二帝原本之生辰都在七月,其改期受贺的原因都要避开雨季,而改期受贺的目的都是为了方便诸国人使入贺与行礼。那么,对于金帝真正的生日,又是如何处理呢?《金史》卷10《章宗纪二》载:“(承安二年七月)戊辰,天寿节,御紫辰殿受朝。”又同年“九月辛丑朔,天寿节,宋、高丽、夏遣使来贺”。同一年中,有两个天寿节。一是七月二十七日,一是九月初一。七月二十七日正是章宗真实之诞日,九月初一为改贺之日。故可知,章宗诞节天寿节是双重的,真实之诞节受本国臣子朝贺,改期之诞节受诸国使人朝贺。而且类似记载,在《章宗纪》中亦有出现。例如明昌五年,“(七月)丙戌,以天寿节,宴枢光殿,凡从官及承应人遇覃恩迁秩者,并受宣勅于殿前。……九月戊午朔,天寿节,宋、高丽、夏遣使来贺。”七月丙戌正是七月二十三。由此可知,章宗双重生日之贺并非偶然为之。综上,金帝诞节之改期只是一种外交手段,特为方便外国人使来贺而定的权宜之策,对于自己之真实诞节并未抛弃,依然要受本国臣民的朝贺。
       考察同时期的南宋诸帝,自高宗(1127-1162)至理宗(1125-1264)五帝诞节未见一例改期受贺。故金帝诞节改期受贺,实在是一个特殊现象。为何金帝出现改期受贺的现象?究其原因,其一,恐怕与本民族传统习惯有关。洪皓《松漠纪闻》云:“女真旧绝小,正朔所不及;其民不知纪年,问之,则曰我见草青几度矣。盖以草一青为一岁也。自兴兵以后,寖染华风,酋长生朝,皆自择佳辰。粘罕以正旦,兀室以元夕,乌拽马以上巳,其它如重午、七夕、重九、中秋、中、下元、四月八日皆然。”据此,可知女真原不重生日,进入中原后,受华风之影响,金之酋长贵人,喜自择佳辰为生日。而洪皓在金生活十多年,此记载应较为可靠。由此可知,金人之诞节只是借用形式,对其内涵并不在意。因此如遇到诞节日期适逢雨季,或与某个重要日期相冲突,即可以采用权宜之计,改期受贺。其二,恐怕还受契丹旧俗的影响。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45载,熙宗改期受贺是“循契丹旧例”。而洪皓亦云:“金主生七月七日,以国忌用次日。今朝廷遣使以正月至彼,盖循契丹故事,不欲使人两至也。”那么,契丹是否有改期受贺之习?据傅乐焕研究,宋辽通和之时,契丹即有改期受贺之制。辽帝中,自辽兴宗始,道宗、天祚帝均改期受贺。参见傅乐焕:《宋辽交聘考》,《辽史丛考》,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41-250页。故金帝改期受贺亦是受契丹旧俗之影响。
       (作者李辉,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人员。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00)
       〔责任编辑:贾 益〕
       注: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