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书评]《论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问题》评介(摘要)
作者:裴丽丽

《民族研究》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问题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课题。从历史上看,任何朝代都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从世界的现实状况看,绝大多数国家也都十分关注这一问题。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族散居化进程加速,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民族交往的范围、层次都将持续扩展,民族交往中将出现许多新问题,这些都对各国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国以来,我国的民族关系研究也回应了国内民族关系发展的现实情况,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该领域的研究在范围上大大扩展,在方法上借鉴增新,在视角上逐渐开阔,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在加深我们的认识的同时,为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徐黎丽先生的新著《论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问题》(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就是在此种背景下完成的,该著共分三大部分,第一章总结关于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问题的理论认识,第二章研究影响民族关系的其他相关问题,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国内民族关系的几个个案。全书围绕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问题这两个中心论题展开分析,既有在实证基础上的理论探索和总结,又有在理论指导下的对策思考和建议,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内民族关系的主要问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影响民族关系的若干重要因素。通览全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在民族关系和民族关系问题方面作出了一定的理论创新。在民族关系概念的研究上,通过网罗和分析若干民族关系涵义与我国民族地区民族关系的具体情况,作者认为“民族关系是指民族内部、民族之间、多民族及跨国或跨地区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和平、战争或和平与矛盾并存的交往关系”。该定义没有执着于流行的高度抽象的归纳,更注重经验性的总结,显其朴素踏实的风格,从而使其更具操作性。与之相应,民族关系问题被认为是“民族在交往过程中不和谐的一面,它既包括战争,也包括和平与矛盾共存环境中的矛盾的一面”。在论及民族关系问题的性质时,作者大胆建议,除传统上讲的人民内部问题性质的民族关系之外,以“东突”恐怖主义为代表的敌我问题也应纳入我国现实的民族关系问题分析框架。在民族关系实证研究上,作者提倡用量化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民族关系状况,并在反思马戎教授观点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了创新的尝试,主张从民族关系发生层次上即个体一家庭一小群体一社区一整个族体来考量民族关系状况。进而以为,马戎教授引进的测度民族关系的七个变量更多的侧重关系发生的方式,如果将民族关系发生的层次和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理论构架,可能会更增其可操作性。
       2.大量对策思考和建议的提出提升了本书的应用价值。民族关系研究不只是纯粹理论的总结与思辨,它更应该是面对现实、服务现实的应用性研究。该著在这一点上着力颇多,突出地体现在几乎通贯第二章、第三章的民族关系问题症结提炼和对策建议上。如作者认为要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良性发展,需最大限度地满足各族人民合理的利益要求、维护各民族的正当民族权利、不断清除民族意识的消极影响。其中第一条体现了发展中国家较为突出的人的生存和发展权,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精神,认为这是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首选良策”。就个案来看,要使甘、宁、青民族关系和谐发展,需要帮助甘、宁、青地区少数民族发展经济,逐步缩小汉族与其他民族在经济上的差别,进一步强化两个离不开思想,建立相应的法制体系,维护这一思想的贯彻执行。即我们经常讲的物质和精神两手抓,但重在落实。作者还提出了若干方面的具体建议。
       3.实证立足中国西北的现实,分析论证涉及古今中外。西北地区不仅有民族关系主体的多元性、地理分布的广泛性,更有宗教的多元性、宗教与人民生活结合的紧密性等等,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民族关系尤其敏感和复杂,也使得民族关系的现实调查和研究难度较大。该书抓住了这种典型性,正视了它的复杂性,突破了调查研究的困难,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立足西北民族关系现实,完成了对民族关系及其相关理论认识的总结和提升。如作者从“接触到的成百上千例典型的民族关系案例”出发,对民族交往形式进行了总结,认为可分四种,即民族内部交往关系、两个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两个以上民族的交往关系和跨国同源民族的交往关系,在此之下可以有许多亚形态。而且,全书60%以上的例证都来自西北地区,最后部分是直接针对西北民族地区的实证研究。
       实证立足西北现实固然是一大特色,西北之外的补充论证使其研究更具说服力。作者在许多论题的分析上,涉及古今中外,有中国其他地区民族关系及民族关系史案例,也有国外民族关系及民族关系史大量案例,显示了论证技巧和丰厚的知识积淀。
       4.专题式研究未弱化系统性的追求,个案的研究未消解一般性的探讨。从整体来看,该著是采用了专题式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专题式研究主要集中于前两部分,作者共选取了15个专题进行剖析,前5个涉及民族关系、民族关系问题的涵义、性质、关系等问题,后8个专题分析了政治稳定、宗教、风俗习惯、民族意识、民族心理、体质因素、民族服饰和民族语文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这种专题式的研究可以使读者较为全面和深入地把握民族关系的各个问题。并且,作者还成功地避免了专题式研究易给专著带来的缺憾——问题之间的割裂感。全书以民族关系为主轴,以民族关系问题为主要对象,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主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第一部分从含义人手,层层递进;第二部分也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一个序列,其中内含了作者的深意,即按其在现实中的重要程度进行安排。
       个案研究应该具有典型性,在第三部分中,作者把个案的典型性用结构安排进行了更好的诠释,即不仅仅把握了一般意义上的典型性,还兼顾了民族社区的层次性,给了读者一个立体的感觉。具体说来,就是从村级小社区(如张家川麻崖村)到跨省大社区(如西部民族地区,甘、宁、青地区)的个案布局参差有致,完成了各个层次上的典型案例的选取与分析。作者在进行每一个案研究的同时,还注重提升其一般性。最突出的是对于甘、宁、青民族关系共性的分析,即使在对麻崖村的研究中也努力做到这一点,提出了解决民族关系问题的四点可行性建议。在此,个案研究已超越了对前述理论问题的简单诠释,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多层次分析和对具体问题进行对策思考的范例。
       (作者裴丽丽,女,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20)
       [责任编辑 刘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