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术动态与信息]“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
作者:范 涛

《民族研究》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6年2月18至19日,“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王建新教授、刘昭瑞教授精心组织,来自日本爱知大学、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日本冲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思想战线》编辑部、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广东省民族研究所、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周大鸣教授、哲学系冯达文教授、比较宗教研究所所长刘小枫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周星教授分别致辞。会议设两个分会场,第一分会场的主题为“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及宗教学理论”,第二分会场的主题为“道教、佛教及民间信仰”。
       关于基督教、天主教相关问题,与会者有广泛的涉及和讨论,如通过对云南三个村寨一年多的追踪调查,分析了基督教对人们行为和价值建构的作用,进而指出基督教在地方上的传播表现了对传统信仰与观念的排斥;介绍了对河南省上蔡县李村基督教堂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构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农民精神空间的若干建议;分析了四川天主教“孤岛”现象的由来及研究价值;讨论了粤东村落社区乡村天主教信仰的变迁,指出了在利益诱惑面前宗教道德的脆弱以及市场经济大潮对信徒观念的冲击。
       关于伊斯兰教问题,有学者通过对父系继嗣集团在回族苏非门宦灵明堂固原分堂的创建及扩大过程中所发挥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其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也有学者对甘宁青地区伊斯兰教“拱北”符号进行人类学的解读;还有学者阐述了都市穆斯林社区的文化适应及认同。
       民间信仰研究也是本次会议的一个热门议题。如介绍四大门——北方民众生活里的几种灵异动物,指出以“狐仙”、“长仙”之类为主流的四大门信仰,是在汉文化的深厚背景下生长及成熟起来的;分析活动于华北农村的新兴宗教——真神教的真实形态,提供了转型期农村新兴宗教的一个典型案例;介绍“数术”的定名、特征、分类以及对其研究的反思;介绍厦门湾里的请王送王仪式;介绍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地区女巫的发展概况,分析其作巫的原因、神灵体系、法事活动以及该群体存在的必然性和特殊性;全面描述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最重要的宗教礼仪“旺歌堂”的过程,并对其宗教含义和社会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介绍岭南的冼夫人信仰的形成、概况和特征,分析了女性在宗族中的影响;以拉萨藏族农民为例介绍了藏族洁净观念的宗教社会原则——神圣的原则和内外有别的原则,等等。
       (作者范涛,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助教。地址:广州市,邮编510275)
       〔责任编辑刘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