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俄罗斯этнос(民族)理论中的几个术语(摘要)
作者:张宏莉

《民族研究》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随着一些西方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有关“族群”(ethnic group)及其相关理论已成为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然而学术界却忽视了与西方民族学和人类学术语“族群”、“族群性”等同出一源的俄语术语。本文在对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术语этнос、этничность和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与相应的英语术语ethnos、ethnicity和ethnic group进行源流、释义对比分析后指出,双方学术观点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этничность(ethnicity)的理解上,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个术语指“民族(或族群)的性质和特点”。差异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表示民族(或族群)实体的术语不同,俄罗斯学者用этнос,西方学者用ethnic group;(2)俄语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特指民族的亚体或部分少数民族,而英语的ethnic group已由原来仅指处于社会边缘的少数人集团和亚集团,扩展到泛指社会上因文化或血统关系而具有明显不同意识的所有集团,甚至包括一国之内占人口多数的民族集团。
       关键词:этнос(民族) 民族性 族群 民族理论
       作者张宏莉,女,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博士生,兰州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地址:兰州市,邮编730000。
       近年来,随着一些西方学说被介绍到中国,有关“族群”及其相关理论已成为中国人类学和民族学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有相当一部分学者赞成将中国沿用多年的“民族”一词用“族群”来代替。然而,当我们阅读俄文资料时就会发现,俄罗斯的“民族”(этнос)理论与西方的“族群”(ethnic group)理论有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西方学者、俄罗斯学者和中国学者之间的学术话语的不完全对应,导致相关的术语所涵盖的内容不完全一致。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中国大陆的民族学和民族理论研究受苏联民族学派的影响极深,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更是我国进行民族识别的主要理论依据。虽然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并导致两国学术交流的中断,但是中国民族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并未脱离苏联民族理论的基本范式。正如郝时远先生所说:“在当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日益走向世界并力求体现‘本土化’的追求中,我们不仅要承认那段历史,而且也不能忽视苏联民族学研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毫无疑问,苏联的民族学理论中包含了苏联时期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和僵化的内容,但是也包含了深厚的学术积累和系统的基本理论。特别是этнос及其理论,对我们研究西方ethnic group概念及其理论不仅有借鉴意义,而且也是一个最为系统的理论参照系。”郝时远:《前苏联-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民族”(этнос)(上)》,《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因此,我们在研究民族理论问题时,很有必要对苏联、俄罗斯、西方和中国大陆学界有关“民族”、“民族性”、“民族群体(族群)”等理论进行对比分析。
       本文力图对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几个重要术语“этнос”、“этничность”和“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及与其相对应的英语术语进行一些源流探寻和释义分析,并对俄罗斯民族理论的发展及其与西方学术的渊源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和阐释。
       一、этнос与ethnos
       俄语этнос和英语ethnos都来源于希腊古词“ethnos”。郝时远先生曾引证大量资料对该词进行过全面的介绍:ethnos最初的意思是“一群”、“一窝”、“一小群”等,除此之外,该词还指属于同宗、同血缘并能够为自身利益而施加政治压力的群体,尽管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政治实体。而作为古希腊城邦国家的产物,该词是与“人民”(people)或“城市”(city)相对应的“族体”(nationality)的称谓。在古希腊时代,ethnos这一词语还具有“部落”(tribe)或“种族”(race)的含义。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在拉丁化的过程中,这个词汇的语义得到了不断的扩展和丰富。在纪元以后的几个世纪里,该词出现了用以指称“非希腊部落”的含义。随着“希腊化”的影响、罗马帝国的扩张、基督教的兴起及其内部的分裂、东方“蛮族”的迁徙、伊斯兰帝国的扩张及“十字军东征”,这一词语在传入英语后增加了“异教徒”和“民族”(nation)的含义。不难看出,古希腊语ethnos本身就是一个多义词,在现存的古希腊词典中,它包含了大约十种含义,除上述含义外,还包括“群”、“氏族”、“阶级”、“外来部落”等。在拉丁化的过程中还产生了ethnos的形容词“ethnicos”,在《圣经》中的意思是“偶像崇拜者的”、“异教徒的”。需要指出的是,ethnos在拉丁化并引入其他欧洲语言后,产生了错译或误译的现象,但从本质上说,不论哪种欧洲语言,ethnos都是指那些在血统、体貌、族体、宗教等方面的“异己”群体。参见郝时远:《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
       至18世纪末,ethnos概念的使用至少在俄国还很有限。著名的俄罗斯民族学家Ю.В.勃罗姆列伊认为,术语“этнография”(民族志学)出现于18世纪末,“этнология”(民族学)出现于19世纪初。参见БромлейЮ.В.:Очерки теории этноса.Москва,1983. С.8。但当时只是限于“种族”和“部落”的研究。直至19世纪,术语ethnos才更加接近于现代意义,并作为“народ”的含义出现在学术文献里。当然,这个功劳要归于德国民族学家А.巴斯金(А.Бастин),因为是他把народный 和этнический视为同义词,而этнический又具有民族文化特点的含义。参见Бромлей Ю.В.:Очерки теории этноса. С.9。
       20世纪初,俄罗斯学者Н.М.莫格连斯基(Н.М.Могилянский)就已将ethnos一词的俄文形式этнос开始用于区别民族学研究的对象。参见Могилянский Н.М.,Этнография и ее задачиВкн.:ЕжегодникРусского антроп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обществаприимператорском СПетербургском университете. 1909. 转引自Бромлей Ю.В.:Очерки теории этноса.С.10。《俄国人类学协会年鉴》第三卷出版时间为1909年,但是这本书在1902年就已完成。参见БромлейЮ.В.:Этносоцианальные процессы: теория, история,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Москва, 1987.С.7。而将ethnos引入民族学研究领域并进行定义和应用研究的则是著名的俄国民族学家С.М.希罗科戈罗夫(С.М.Широкогоров)(史禄国),他对20世纪20年代的этнос理论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在1920-1921年,史禄国开始用这个词对“民族”进行分类。1923年他发表了《民族和民族志现象变化的基本原则研究》,
       
       С.М.Широкогоров: Этнос.Исследованиеосновныхпринциповизмененияэтническихи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ихявлений.Шанхай, 1923.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研究этнос的著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этнос的解释强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1)这是一个一般的、普遍的民族概念;(2)构成这个概念的要素既包括文化因素(语言、习俗等),也包括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他给этнос下的定义为:“以起源、习俗和语言的统一而连接起来的人们集团,就是этнос。”他进一步指出,этнос是人类发展和存在的形式,“是人们的群体,说同一语言,自认为出于同一来源,具有完整的一套风俗和生活方式,用来维护和崇敬传统,并用这些来和其他群体做出区别”。转引自郝时远:《前苏联-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民族”(этнос)(上)》,《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史禄国移民国外,他的这一理论并没有在苏联民族学界传播开来。
       勃罗姆列伊认为,西方学界最早将этнос作为民族学研究的客体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参见БромлейЮ.В.:Этносиэтнография.Москва, 1973. С.22。如果这一说法准确的话,那么,西方人对этнос的研究要比俄罗斯人晚近30年。
       二战后头十年,西方学者对ethnos的研究取得一些成就。但是,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时期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而这一时期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大量表示民族共同体的术语的产生。如:“ethnic group”, “ethnic community”,“ethnic unit”,“ethnic identity”,“ethnic relations”以及“ethnicity”。
       在俄罗斯人的研究中,术语этнос一开始就具有народ的含义。意在泛指“族类化”的人类共同体,只是不包括种族这种群体,因为种族特征,一般说来,实际上不起多少本质的族体分化作用。этнос翻译为中文也就是不包括种族观念的“族类共同体”,也可以简称为“族体”。参见郝时远:《前苏联-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民族”(этнос)(上)》,《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其定义为:“在一定地域内历史上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语言与文化特点,意识到自己的统一和有别于其他类似集团(自我意识),并有明确的自我称谓的人们集合体。” \[苏\]Ю·В·勃洛姆列伊、В·И·科兹洛夫著,杨允译:《民族过程是一项研究课题》,《民族译丛》1979年第2期。
       在苏联时期,对этнос这一术语及其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就是民族学家勃罗姆列伊。他认为,этнос是历史上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类型,是人们集体存在的特殊形式。这个共同体按照一定的自然历史途径形成和发展,它不以加入共同体的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依靠自我再生产而稳定地长期地生存。БромлейЮ.В.:Этносоцианальныепроцессы:теория,история,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1987.С.11.勃罗姆列伊还把民族分为狭义民族和广义民族两种,狭义民族是“历史上在一定地域形成的稳定的人们总和,具有共同的相对稳定的语言、文化和心理特点,以及对本民族的共同性和用民族自称来与其他类似组织相区别的认识。” 狭义民族用术语этникос来表示。 БромлейЮ.В.:Этносоцианальныепроцессы:теория,история,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С.14.广义民族又被称为民族社会机体(этносоциальные организмы)。
       勃罗姆列伊所引用的术语“民族社会机体”确立了民族与历史发展阶段,首先是与社会-经济结构的联系。民族社会机体是生活在不同社会条件下的民族核心,外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和其他因素改变了部分民族特点。因此,从广义上认识人类共同体(即族体),可以揭示构成族体的所有基本特征,即“在区分族体时,一般都要指出语言、宗教、民间造型艺术、口头创作、习俗、礼仪、行为规范、习惯等稳定的、在外部明显表现出来的文化成分”。而且,“说明族体特点的不是某一个个别的文化成分,而是它固有的文化特点的全部总和”。③ [苏]Ю·В·勃洛姆列伊著、汤正方译:《族体和族体过程》,《民族译丛》1983年第2期。这就是说,需要从属于构成人类社会“族类共同体”的多种多样文化特征中概括出那些共性的要素。所以,“把этнос这个概念引进科学加以通用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弄清楚能把已指出的所有各种历史共同体统一到一个名称之下的那种典型的东西。换句话说,任务在于确定它们的那些最有代表性的、而且‘贯彻始终的’特性”。БромлейЮ.В.:Этносиэтнография. С.27.在讨论这些构成族类共同体的各种要素中,苏联学者在强调上述那些外在的“文化成分”的同时,还认为“族体的自我意识是族体必须的特质。这种自我意识就是族体成员认识到自己属于这一族体,认识到这一族体同其他族体的区别,而这种区别首先表现在使用共同的自称(族名)上。关于共同来源的观念,是族体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这种观念的现实基础是族体成员及其祖先在整个存在时期的一定的共同历史命运”。③
       
       二、этничность与ethnicity
       对этнос的研究离不开этничность(ethnicity),没有этничность就无法理解этнос。然而этничность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据马戎先生称,第一个使用ethnicity一词的人是大卫·瑞斯曼(David Riesman),时间是1953年,这个词汇表示一个族群的性质或特征。它虽然不用来指某个具体的族群,但通常被译作“族群”(或“族群性”、“少数民族性”)。参见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4页。
       如上文所说,20世纪60年代人们开始广泛关注民族问题,与此同时,学术界出现大量的民族学术语,也正是在此时,英语文献中大量使用术语“ethnicity”(俄语转写为“этничность”),同时还使用“ethnic”来表示某个民族群体成员的个体,用“ethnicity”表示民族群体文化特点的总和。
       事实上,在西方学术界,有关ethnicity的界定也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学者周大鸣在分析ethnicity的多种定义后,将其诠释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实体,等同于族群;二是族群意识;三是兼有族群及其意识;四是族群的性质和特点。他还指出,中国学者一般持“族群的性质和特点”的看法,并用“族群性”(有的译作民族性)表示,其理由是:实体已可用族群表示,意识可以通过族群认同表述。此外,中国学者还将ethnicity译为民族性、民族关系、民族意识、族群本质、族群属性等。参见周大鸣:《论族群与族群关系》,《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俄罗斯学者认为,俄罗斯民族学一开始使用术语“этнос”就牢固地确定了“народ”的含义。由этнос这个词派生的“этничность”(ethnicity)就经常被用来表示民族群体的识别特点及其认同的存在,不过这个术语首先强调的是大多数现代社会的多民族特性。但是,我们还应该知道,俄罗斯学者对этничность(ethnicity)的认识和界定也是多种多样的。勃罗姆列伊就赞同将ethnicity等同于族群的看法。他在20多年前就指出了这个术语在英文文献中的不同含义,它“时而代表民族群体的性质或品质(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将它翻译为俄语的“民族性”),时而代表‘民族单位’”。БромлейЮ.В.:Очеркитеорииэтноса.С.11.他甚至试图将它们相提并论。Бромлей Ю.В.:Очерки теории этноса. С.16.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俄罗斯学术界就一直未中断对этнос和этничность的争论,但应该说,引起学术界对“этничность”问题讨论的是С.В.切什科1994年发表在《民族学评论》(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的文章《人与民族性》(Человек и этничность)。随后,学者们对这篇文章做出反应,主要有С.А.阿鲁久诺夫的《民族性——客观现实(对С.В.切什科论文的回应)》Арутюнов С.А.:Этничностьобъективнаяреальность (отликнастатьюС.В.Чешко),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обозрение,№6,1995.和И.Ю.扎里诺夫的《民族性现象的历史背景(关于C.B.切什科的<人与民族性>一文的讨论)》Заринов И.Ю.:Исторические рамкифеномена этничности (по поводу статьи С.В. Чешко《Человек и этничность》),Этнографиче ское обозрение,№3,1997.等文章。当然,有关этнос和этничность研究的论文还有许多,仅在《民族学评论》上发表的文章就主要有以下几篇:Е.М.科尔帕科夫的《民族和民族性》;КолпаковЕ.М.:Этносиэтничность,№5,1995.Б.Е.维涅尔的《民族性:探索研究范式》;ВинерБ.Е.:Этничность:впоискахпарадигмыизучения,№4,1998.С.Е.雷巴科夫的《“民族”概念问题:哲学、人类学观点》;Рыбаков С.Е.:Квопросуопонятии этнос:философскоангропологическийаспект,№6,1998.И.Ю.扎里诺夫的《寻找共同语言的时代:各种民族理论和概念的一体化问题》;ЗариновИ.Ю.:Времяискатьобщийязык (проблемыинтеграцииразличныхэтническихтеорийикон-цепций),№2,2000.В.В.卡尔洛夫的《民族折射和民族学对象:科学自我意识问题》;КарловВ.В.:Этнонациональнаярефлексия и предмет этнологии (к проблеме самосоз наниянауки),№4,2000.С.Е.雷巴科夫的《民族理论的命运——纪念勃罗姆列伊》;РыбаковС.Е.:Судьбы теории этноса(Памяти Ю.В.Бромлея),№1,2001.И.Ю.扎里诺夫的《社会-民族-民族性-民族-民族主义》;ЗариновИ.Ю.:Социумэтносэтничностьнациянациональнолизм ,№1,2002.本篇文章已由高永久先生等人翻译成中文《论“民族”》,发表在《世界民族》2003年第5、6期。С.Е.雷巴科夫的《民族性与民族》РыбаковС.Е.:Этничностьиэтнос,№3,2003.等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этнос和этничность进行了诠释。
       由俄罗斯学者А.П.萨多辛编写的《民族学词典》是这样解释этничность的:“этничность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总和。它是民族学、社会学、社会(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的主要概念之一,因此它具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和含义。但是,现在比较认同的有以下三种含义:(1)群体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在相互作用时某个群体的成员把自己(‘我们’)与其他群体成员(‘他们’)从文化上相区别;(2)群体素质,即将民族群体联合为一个共同体的总体特征和属性;(3)民族认同,即某个个体将自己归属到某个群体的等同形式。”СадохинА.П.:Этнология.Учебныйсловарь. Москва, 2002. С.188-189.显然,俄罗斯民族学家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学家一样,对这个术语的内容界定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来自西方民族学。
       这样一来,萨多辛对этничность的释义与周大鸣对ethnicity(族群性)定义的归纳非常相近,对民族特征、属性、民族意识的认识基本相同,只是萨多辛的定义少了一层含义:“ethnicity等同于族群”。笔者认为,ethnicity能否等同于族群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如果从语言学角度来说,этничность是一个抽象名词,带-ость后缀的词往往表示某个物体的属性或特征,而不表示具体的某物。由于俄语中有一个表示具体民族的词этнос,所以学者们一般不用этничность表示民族实体。也正如中国学者所说,民族实体可用族群表述,意识也可以通过认同来表达,基于这种群体的特有属性,可将一群人从另一群人中区分出来,所以可用族群与族群性结合起来运用,使其各有表达,也可减少语义学上的混乱。参见孙九霞:《试论族群与族群认同》,《中山大学学报》1998年第2期。同样是基于这种看法,С.Е.雷巴科夫在分析了俄罗斯学术界存在的几种этничность定义后指出,“этнос是建立在种群统一之上的社会文化共同体,этничность是群体血缘关系在意识中的反映和把这种关系变更为文化和社会统一的人的特性。”РыбаковС.Е.:Этничностьиэтнос, 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обозрение,№3,2003.
       三、ethnic group与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
       在西方民族学理论中,除了用ethnicity表示具体的族群之外,更多的是用ethnic group来表示。
       ethnic在英文中的使用一直未能形成名词的形式。由于“缺乏一个合适的名词形式使得著作者们创造了若干代用字,而所有的代用字都有它们的欠缺之处”。郝时远:《Ethnos(民族)和Ethnic group(族群)的早期含义与应用》,《民族研究》2002年第4期。其中就包括最为流行的ethnic group(中国学者一般译作“族群”)。据研究,ethnic group这一复合形式出现在1935年的英文文献中,其含义的演变也开始同欧美人视野中的世界政治形势变化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20世纪30年代末开始,ethnic及其派生出来的ethnic group这些术语越来越多地为西方学界所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ethnic group开始在西方人类学界流行起来,并且逐渐取代了欧美国家长期使用的“部落”(tribe)和“种族”(race),用来强调非体质特征的基于历史、文化、语言等要素的共同体。这一内涵变化与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建立民族国家的历史潮流紧密相连。因此,剔除学术话语中的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因素也成为西方学界进行历史反省的重要内容之一。用ethnic group来形容那些具有突出文化特征的共同体,已成为西方人类学界的新选择。从20世纪60年代起,ethnic group开始在国际人类学界广泛运用起来,常用于指生活方式或文化上与其他团体有着差别的团体。在1969年的《现代社会学词典》中,ethnic group被释义为“一种带有某种共同文化传统和身份感的群体,这种群体作为大社会中的亚群体而存在”。参见\[美\]N·格莱泽、D·P·莫尼汉:《民族与民族研究》,转引自马戎主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页。
       
       西方学者对ethnic group(族群)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三个层次,即由强调族群内部的共同特征到强调排他性与归属性再到考虑二者特征的综合。对族群概念的早期界定以马克斯·韦伯为代表。他从群体内部的共同特征如从体质类型、共同记忆、相似文化等出发来定义族群。他给族群下的定义是:“某种群体由于体质类型、文化的相似,或者由于迁移中的共同记忆,面对他们共同的世系抱有一种主观的信念,这种信念对于非亲属社区关系的延续相当重要,这个群体就被称为族群。”Max Weber, The Ethnic Group, In Parsons and shils Etal(eds),Theories of Society, Vol,1, p.306. The Free Press, 1961.继马克斯·韦伯之后,挪威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斯(亦译为巴特或巴尔特)认识到了这种族群客观特征论的不足,并用族群的排他性和归属性来界定族群。他说:“族群这个名称在人类学著作中一般理解为用以指(这样)一个群体:(1)生物上具有极强的自我延续性;(2)分享基本的文化价值,实现文化形式上的统一;(3)形成交流和互动的领域;(4)具有自我认同和他人认同的成员资格,以形成一种与其他具有同一秩序的类型不同的类型。” Barth, F.,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Waveland Pess, Inc.,1996. 转引自\[挪威\]弗雷德里克·巴斯著,高崇译、周大鸣校、李远龙复校:《族群与边界(序言)》,《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他认为,族群是由其本身组成成员认定的范畴,造成族群最主要的是其边界,而不是语言、文化血缘等内涵;一个族群的边界,不一定是地理的边界,而主要是“社会边界”。显然,巴斯的边界论建立了族群研究的新里程碑。对族群概念界定的第三个层次当属《哈佛美国族群百科全书》,该书在定义族群时将边界与内涵进行了综合,认为族群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群体,意识到自己或被意识到其与周围不同,并且有与其他族群相区别的特征。参见曹卉:《近年来族群问题研究综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在俄语中也有一个与英语ethnic group词形完全对应的词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按照俄国学者的论述,在中文中可表述为“民族群体”)。勃罗姆列伊认为,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是由那些了解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组成的,这些人是用情感联系统一起来的,并力图保持这种情感联系;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此时本身被确定为人们的总和,这些人由于实际的或虚拟的同一起源而认识到自己的同一性,并以同样的方式被别人审视”。БромлейЮ.В. Очеркитеорииэтноса. С.18.萨多辛对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作了更加全面的论述,他指出,“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具有与其他群体相区别的独特的民族、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种族、语言和宗教特征。”СадохинА.П. Этнология.Учебныйсловарь.С.180-181.这一概念有各种不同的解释:(1)某个民族的一个地区,他们的口头语言(方言)、文化、日常生活和自称与其它地区的同一民族有区别;(2)多民族国家中的少数民族;(3)某个民族的一小部分由于移民而在地域上远离了民族大群体,但仍然保持着过去的民族自我意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保留着语言、文化和日常生活特点。有些时候,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就表示有亲缘关系或民族特征相近的群体。它可能处于紧密或松散状态。第一种状态被称为民族区域群体,第二种被称为民族松散群体。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通常没有自己的国家,与多数民族共同体处于不平等状态,因此,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也被称为民族分层。民族群体的出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1)离开了民族历史国家或故乡,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形成了民族文化社区的人们;(2)由于移居、移民、驱逐出境、边界改变而远离本民族并居住在其他国家的人们共同体。如俄罗斯的保加利亚人、希腊人、波兰人、芬兰人等都属于民族群体。生活在俄罗斯境外的俄罗斯人也是民族群体。参见Садохин А. П.:Этнология. Учебный словарь. С.180-181.
       从西方学者与俄罗斯学者对ethnic group和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的诠释不难看出,这两个词组的基本含义是相同的,可以说,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更多地保留了ethnic group的初始内涵:“一种带有某种共同文化传统和身份感的群体,这种群体作为大社会中的亚群体而存在。”参见[美]N·格莱泽、D·P·莫尼汉:《民族与民族研究》,马戎主编:《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第4页。对于俄罗斯(或苏联)而言,社会的主要民族群体是俄罗斯人,亚群体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是民族的细化,既可以指俄罗斯人的各个文化和地域分支,也可以指其他民族的各个分支;第二,是指少数民族,但需要注意的是,“民族群体”不能与“少数民族”划等号。俄罗斯的少数民族是指所有的非俄罗斯人,但少数民族不都是民族群体,而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人是民族群体,但不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指除哈萨克人和俄罗斯人之外的所有民族;第三,是指那些远离民族大群体的民族,如俄罗斯境内的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等。而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之所以用族群指代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是与美国的移民国家性质分不开的。在美国,绝大部分人口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移民来的,他们都是远离民族主体的亚体,用“ethnic group”来称谓这些亚群体当然是完全可以的。更何况ethnic group这个术语本身强调的“文化差异”与当时美国的学术背景是密切相关的。
       20世纪60年代以前ethnic这一术语在英语中的含义和应用,一直随着西欧对外扩张的历史、欧美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全球殖民主义体系的构建和崩溃、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学术研究而演变。60年代开始,美国等西方国家普遍爆发了社会政治运动、新思潮和文化反叛,矛头指向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歌颂的“繁荣景象”。从某种意义上说,ethnic group这一术语开始广泛地应用是西方社会“后现代”裂变的产物。而后现代理论所强调的文化差异性、非连续性、非中心性、边缘化和认同政治、差异政治等因素,又对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四、этнос的结构和特点
       从以上三个基本术语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在西方与俄罗斯学术界对ethnos(этнос)的早期研究中,相关术语的释义相近,他们基本保持了话语同步。但在后期的学科发展中,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类学术语随着社会背景变化而发生演变,西方与俄罗斯的学术对话也随之发生分歧。这种分歧就主要体现在этнос和ethnic group的内涵与外延的确定,以及этнос的结构上。
       其实,俄罗斯学者早已注意到了他们与西方学者间的学术分歧,他们认为,“大多数西方学者只局限于‘ethnicity’的研究,他们根本没有经受过庞大的‘民族特征’基础结构的震动,也根本不想了解什么этнос”。РыбаковС.Е.:Этничностьиэтнос ,Этнографическоеобозрение,№3,2003.那么,俄罗斯学者所说的民族特征的基础结构是什么呢?
       
       大部分俄罗斯学者认为,民族结构是分等级的,是一种包括下列层次的等级隶属关系:(1)基本民族共同体,它是由民族共同体和民族社会机体,即将民族特性高度集中、作为民族过程的独立单位的人们总和构成的;(2)微观水平,它是由“微型民族单位”即最小的民族共同体单位构成的,表现为作为民族特征体现者的单独个体和作为数量最小、再生产民族文化基本元素的民族社会群体的家庭;(3)宏观水平,它将亚民族共同体联合在一起,这些民族特性的体现要比基本民族单位弱,但它能意识到自己的民族共同体,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化特点;(4)多级水平,包含超民族,即由几个基本民族共同体组成,但它所具有的民族特性不如每个单独的共同体(如欧洲共同体和伊斯兰世界等)集中。
       上述各种水平都具有自己的特性,因此,这种或那种文化组成部分就成为划分民族文化超共同体的基本客观标准,他们可能成为多语言、多宗教、多经济的共同体。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组成形式在文化基本要素(语言、宗教、经济形式)之外还在某些日常文化范围有一些共同点。
       构成基本民族共同体划分界限的微型民族单位在民族等级中占有特殊地位,因为在民族划分界限中基本保持了民族特点,表现了单个的人,即他是民族的微型单位,显然,还应该把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庭这个在民族再生产中发挥重大作用的单位列入其中。
       按照勃洛姆列伊的解释,相对于этнос级别的这种“基本民族共同体”来说,在этнос和最小单位之间,处于中间地位的是“亚民族”(субэтнос)。亚民族的存在,通常是由于人们意识到某些文化特点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逐渐丧失了基本民族共同体作用的过去的民族;在另一些情况下,他们是有意识与其他族群联合为共同体的过去的族群;第三种情况是,具有文化特点的社会共同体,如哥萨克人。在种族群体基础上形成的共同体在亚民族中占有特殊地位,如美国黑人,可以把他们看作是北美洲的亚民族。
       在民族结构问题中还应该注意的是,许多民族过去不是现在也不是团结一体的组织。在民族内部还可以根据口语特点、文化和日常生活特点划分出不同的类别,有时候这些分类具有双重自我意识,如具有自我意识的白海、巴伦支海沿海的波莫里亚人(поморы)和哥萨克人(русские казаки)是俄罗斯民族(русский этнос)的亚民族。
       如果从этнос的内涵来看,我们还必须再次谈到勃罗姆列伊对этнос的狭义和广义界定。由勃罗姆列伊引入学术界的этникос(狭义,指小этнос)概念表示某个与居住地点无关的民族文化群体,在现代俄语中,其含义与表示个体虚拟民族所属的词“национальность”和“национальнаяпринадлежность”(民族归属)最为接近。СадохинА.П.:Этнология.Учебныйсловарь.С.180.这个或那个民族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统一的民族特征是этникос所特有的,代际间的信息联系以及包括对他们的祖先共同历史命运的认识的自我意识对этникос的存在具有重要意义。этникос与具有地域、政治和社会文化共同性的民族社会机体不同,那些不属于民族社会机体的民族部分就是民族群体(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如大部分乌克兰人住在乌克兰,但还有几百万人生活在独联体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他们保留了母语、文化特色和归属于乌克兰人的自我意识,因此他们是狭义的乌克兰人。实际上,这些远离民族母体的乌克兰人也就是西方人所说的族群(ethnic group)。如图表所示:
       正如上文所述,俄语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和英语ethnic group的意义非常相近,但ethnic group绝对不能用来表示俄罗斯的所有民族,因为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只是этнос结构中的一个层级,它们所强调的是民族的文化特征,只是指那些亚民族体和狭义民族体。而对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来说,规定本国的命名民族(титульнаянация),就是要突出这些民族的政治地位:俄罗斯人是俄罗斯的命名民族,乌克兰人是乌克兰的命名民族,哈萨克人是哈萨克斯坦的命名民族等等。
       综上所述,俄罗斯民族学理论中的几个基本术语этнос、этничность和этническаягруппа与西方的ethnos、ethnicity和ethnic group同出一源,但是,由于学科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不同,它们的内涵及使用存在一定的异同。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этничность(ethnicity)的理解上,大部分学者(俄罗斯的、西方的、甚至中国的学者)都认为这个术语指“民族(或族群)的性质和特点”。差异之处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示民族(或族群)实体的术语不同,俄罗斯学者用этнос,西方学者用ethnic group;第二,俄语этническая группа特指民族的亚体或部分少数民族,而英语的ethnic group已由原来仅指处于社会边缘的少数人集团和亚集团,扩展到泛指社会上因文化或血统关系而具有明显不同意识的所有集团,甚至包括一国之内占人口多数的民族集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语义的扩展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调整的结果。
       正是鉴于ethnic group的扩展含义,一些中国学者建议将中国的56个民族改称56个族群(ethnic group),目的是便于与西方学界对话。不过笔者认为,可以肯定的是,西方某些国家的学术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是世界领先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只有西方学界的研究是科学规范;从另一方面来说,我国的现代学术发展历史受苏联的影响较为深刻,在中国学术发展走“本土化”道路的今天,我们仍然有必要研究和参考苏联或俄罗斯的学术观点和学术发展成果。考虑到俄罗斯和西方的学术分歧,笔者建议中国学术界综合研究包括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等世界范围的民族理论。民族理论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调整和接纳新的观点和理论,但是,我们在学术交流、引用的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的历史和文化基础,而绝不能盲目跟从、照搬,不能因为外国学者用ethnic group指称国内民族或更小范围的群体,我们也就用这一词汇来指代具有特殊历史和文化意义上的中国民族。
       〔责任编辑 马俊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