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书评]《中国古代和亲史》评述 
作者:祁庆富

《民族研究》 2005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需要学者长期呕心沥血的钻研和探索。所以,中国学术界历来都推崇“十年磨一剑”的治学方法。崔明德博士倾16年之力所撰写的《中国古代和亲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就是一部学术积淀深厚的民族关系史研究的力作。通读全书,很为书中的原创性内容、会通多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翔实的史料及精深的辨析所吸引。本文主要就该书的创新方面作一简要评述。
       第一,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和亲研究一直是中国民族关系史的重要课题之一,虽然已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但还有不少新的研究领域需要开辟,如和亲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和亲与西域文明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学术界就一直无人涉猎和研究,该书对此都做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作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些和亲拓展或延伸了丝绸之路,有些和亲修复或巩固了丝绸之路,有些和亲则开辟了新的丝绸之路。具体地说,中原王朝与乌孙、鄯善、高昌、西突厥、宁远、于阗等政权的和亲以及辽与大食的联姻,拓展和巩固了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前凉与鄯善的和亲,则部分修复了这条通道。西秦与拓跋鲜卑的和亲,北凉与北魏、西秦的和亲,以及北魏与夏的和亲,都不同程度地延伸了陆上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匈奴、柔然、突厥、回纥等政权的和亲,辽与西夏、阻卜、回鹘的和亲,蒙元与高昌的联姻,以及满蒙之间的联姻,极大地延伸和拓展了草原丝绸之路。中原王朝与吐谷浑、吐蕃等政权的和亲以及以拉萨为中心的吐蕃和亲圈,开辟或拓展了青藏高原丝绸之路;而蒙元与西藏萨伽款氏的联姻,则进一步修复和巩固了这条丝绸之路。
       第二,系统提出了如“和亲文化”、“青藏高原丝绸之路”等新概念,并对已有的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增强了该书的理论深度。如作者在对历代和亲史实进行全面搜寻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和亲文化”作了如下阐释:1.和亲文化是不同民族在频繁接触、激烈碰撞、不断交流、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2.和亲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已渗透到婚嫁观念、婚嫁仪式、婚嫁礼俗、婚嫁制度、价值取向以及服饰、建筑、城居生活、城镇化意识、音乐、宗教、丧葬、经贸活动等各个领域;3.和亲文化是由多民族文化汇聚而成的,不是一个民族或部族文化与另一个民族或部族文化的简单相加或简单仿效,而是在相互仿效、吸纳和交融中出现的新的更高层次的文化;4.人类文明正是在不断出现新文化的基础上而逐步提高的;5.和亲文化具有开放性、交融性、“变夷从夏”及多元性等特点;6.和亲文化既是双向交流的,也是相互影响的,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均有一定影响;7.和亲文化对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经济生活、不同风俗习惯、不同语言的各个民族具有一定的黏合和联结功能;8.和亲文化在诸多方面都有别于婚姻文化。这些论述基本构建了“和亲文化”的理论框架。
       第三,深入考察了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在以往研究成果中,学者多注重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作者认为,和亲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并不局限于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联姻也应作为和亲的研究范围。作者广泛搜罗有关史料,对东汉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突厥与西域诸国的和亲,吐蕃与吐谷浑、泥婆罗、党项、羊同等政权的联姻,西辽与乃蛮的联姻等和亲史实予以探索。这些都极大地拓宽了和亲的研究范围,弥补了以往研究之不足。我们知道,边疆少数民族不同政权之间的联姻以及跨境联姻,史料非常零散。作者在全面搜寻、系统梳理这些和亲史料、努力恢复这些和亲全貌的基础上,又对这些和亲进行细密而精辟的探索与论述。如突厥曾与西域的康国、高昌、吐谷浑、疏勒、焉耆、龟兹、于阗、坚昆、突骑施等政权联姻。该书从突厥和西域诸国两个方面分析了这些和亲的原因。作者认为,突厥之所以会与西域诸国广结姻亲关系,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如下几点最为重要:其一,结交同盟、稳定内部局势的需要;其二,与西域改善关系的需要;其三,与强盛政权争夺西域的需要;其四,西域不同政权之间的和亲传统对突厥的影响。西域各国之所以愿与突厥和亲,从根本上说,主要为了结交外援。西突厥是西域中的强国,而其他政权都比较弱小,需要通过联姻而得到突厥的保护和支持。当然,西域诸国与突厥和亲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素。
       第四,探讨了前人未曾或者少有论及的一些和亲事例。只要我们认真检索一下近百年来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看出,关于和亲研究,主要是对汉、唐两个朝代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亲研究,如汉与匈奴、乌孙的和亲,隋唐王朝与突厥的和亲,唐与吐蕃、吐谷浑、契丹、奚、回纥及南诏的和亲。《中国古代和亲史》一书除了对这些和亲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论述之外,还对大量为学术界所忽略的一些和亲进行了精细剖析和论述,如对先秦政治婚姻与后世和亲的区别的辨析,对先秦政治婚姻对后世和亲影响的探讨,对东汉时期北匈奴向东汉乞求和亲、东汉被迫向鲜卑求婚以及班固的和亲理念的阐释,对魏晋时期拓跋氏与匈奴的和亲、后秦与北魏的和亲、北魏与前燕的和亲、西秦与前秦、南凉的和亲、北凉与北魏等和亲史实的挖掘,对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与柔然的和亲的细致考察,对辽与阻卜、阿萨兰回鹘、吐蕃唃厮啰政权、高丽及大食的和亲的探索,对西夏与吐蕃和亲的研究,对蒙元与高昌、西夏及金的和亲的探讨等。
       第五,对前人的研究领域的深入探讨与创新。汉唐时期的和亲最具特色,研究成果也最为突出。作者在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又深入挖掘,不断创新。如关于唐与南诏的和亲,在一些论著中都已提到,而该书作者则从文化的角度予以探讨,提出了唐与南诏围绕是否称臣所进行的长期争论,实际上也是唐朝内部以及唐朝与南诏的一次大规模的“文化论战”的理论观点。再如关于隋唐时期和亲特点的研究,作者认为,一是和亲公主本人的直接作用比较突出,二是和亲对象及地域范围的开放性,三是和亲目的的多样性,四是和亲公主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交叉性。这些观点的提出,进一步深化了隋唐时期的和亲研究。
       (作者祁庆富,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地址:北京市,邮编100081)
       〔责任编辑 华祖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