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两岸关系视野中的传媒交流与互动]主持人的话传播地理与传媒互动
作者:颜纯钧
《东南学术》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时至今日,人类已不再仅仅立足于自然地理来想象自己的生存。媒体通过信息传播,把更广阔的空间推到每个人面前。“我们能够将这些媒体形式看成在更强的意义上创造了地理学,即依据各种不同的文化标准形成了地区内部与地区之间的互动作用。”(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传播活动既涉及空间的一定范围,又受到地理环境本身的限制;既造就特定的条件与方式,又具有边界效应增减的特征。随着交通条件、传播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影响传播效果的自然地理屏障正逐渐被搬开,但传播问题仍然和地理问题纠缠在一起,联系在一起。
传播地理的问题形成于传播学和地理学的交叉领域。它着眼干传播活动与地理空间的关系,探索地理空间给信息传播带来的影响。在传播学研究中,历来更受重视的是作为传受主体的人以及传播的技术发展,却往往忽视地理空间对传播活动的限制、规定与作用。
尽管隔岸相对的福建与台湾,在文化地理上被视为同一个文化副区,表现出更高的文化相关性,但两岸半个多世纪的隔绝状态,还是导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形成传播生态的不同状貌。问题的复杂就在于:两岸关系的逐渐松动已经导致传播活动的深刻而持久的变化。旧的传播边界正在被政治和解的一再努力所打破,媒介技术的进步也早已轻松跨越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的过多限制。不管是大陆还是台湾,划定传播地理的先行条件已远不同于过去,两岸媒介文化也不只是在地区内部发育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两岸传媒之间的互渗与互动表现得更为频密,也更为效果显著。历经多年的变迁,海峡两岸的传媒正在创造一个具有更多交叉与重合的新的传播地理,并因此扩大了两岸对于空间的想象和对于共同体的想象——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正是着眼于此,我们组织了以《两岸关系视野中的传媒交流与互动》为题的一组文章,围绕媒介形式和传播问题来讨论两岸传媒的异同与互动。它们有的侧重于大陆方面,有的侧重于台湾方面,有的则侧重于两方面的比较或互动。而从整体上看,这组文章所努力去刻画的,是两岸传媒显示出的关系走向,它作为两岸关系中相当重要却又被长期忽视的一个侧面,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期待引起更广泛的关注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