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思路及对策
作者:蔡雪雄 陈新艺

《东南学术》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闽台关系渊源深厚。两岸具有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合作具有很好的共同基础。两地应本着“双赢互惠”原则,从消融冲突角度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大农业观”进行合作,实现两地生产要素融合,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加强闽台之间的合作,可以从直接投资、合理选取重点合作产业与合作方式、加强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加强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和实施多元化策略等角度进行深化。
       关键词:福建;台湾;农业合作;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07)06—0090—0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明确了海峡西岸的概念和福建的定位。闽台关系渊源深厚,两岸由于同文同种,又具有相似的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合作具有很好的共同基础。而两岸关系的趋向缓和,更为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条件。
       1981年,第一家台资农业企业在福建省漳州市落户。20多年来,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1997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福建在福州和漳州分别设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2005年初,福建省分别在福清市和漳浦县创办了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2005年7月,福建省获准成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实验区”,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范围从福州、漳州扩大到全省,同时还建立了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试验区,以实施特殊优惠政策,鼓励两岸农业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开展。据统计,截至2005年7月,福建省已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1600多家,占全国台资农业企业的30%;全省累计批办台资农业合作项目1730个,合同利用台资21.31亿美元,实际到资12.28亿美元,利用台资总额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居第一。在闽台农业合作交流中,福建省引进台湾先进农用技术800余项,先进农用设备5000多套;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品系2500多种,其中650多个品种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两岸相继加入WTO,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随着关税被削减和非关税措施被取消,都面临国外质优价廉农产品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农产品带来诸多的外销机会。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闽台两地农产品的竞争力如何以及哪些农产品具有出口竞争力等问题深受各界关注。同时,在应对加入WTO对农业的冲击而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时,两地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品种和出口地区雷同引发的相互竞争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闽台农产品化互竞为互补,提升闽台农业合作层次和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闽台两地应本着“双赢互惠”原则,从消融冲突角度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大农业观”进行合作,实现两地生产要素融合,以共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加大投资合作的力度
       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建沿海率先通过民间渠道,引进中小台商在农业领域进行试探性投资。到90年代后期,以引进资金、良种、管理、技术合作为重点,台商投资向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发展。到2005年底,全省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783个,合同利用台资21.6亿美元,实际到资12.7亿美元,农业利用台资总额在大陆各省区市中位居第一;累计引进台湾农业良种2500多个,有150多个良种得到规模化的推广和应用,引进农产品生产、加工设备5000多台套,栽培、养殖、加工先进适用技术800多项,福建已经成为大陆对台农业引进合作的密集区。特别是1997年7月福州、漳州设立全国首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以来,实验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到2005年底,福州、漳州实验区累计批办农业台资项目1288个,合同利用台资17.9亿美元,实际到资10.7亿美元,引进良种1500多个,先进技术600多项,先进设备3500多台套。目前,在农业投资方面,投资领域集中在广义农业领域,如食品及饮料制造业、竹、木、藤等加工制造、饲料等。狭义的农业投资,即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所占的比例很小。
       台湾农业已基本实现现代化,有着资本、技术、市场经验、营销网络等丰富的现代生产要素。但与此同时,由于台湾农地、劳动力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越来越短缺,加上农产品市场小、劳动力价格日益昂贵,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现代生产要素缺乏传统生产要素结合形成的合理配置而难以发挥优势,农业在岛内发展的空间日益缩小。而福建还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资本、技术、营销渠道等现代化生产要素较缺乏。但与台湾相比,土地、劳动力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较丰沛,有着较广阔的农业生产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福建农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现代农业发展要素。因此,加大投资合作的力度,兴办大农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可给福建带来资金、技术、品种和管理经验,促进福建农业升级转型和提高竞争力;台湾则通过直接投资来拓展市场,利用福建甚至整个大陆广阔的空间、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转移其部分产业,降低台湾农业生产成本,以其作为进军国际市场的新基地,共发互利。有小部分台湾学者认为到祖国大陆投资会对台湾农业造成冲击,但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台商在中国大陆农业投资之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台商到大陆进行农业投资,并不对台湾岛农业产生排挤效果;对台湾农产品或加工食品的产出影响不大,对农业生产最终需求的波及效果不大;台湾对大陆农产品的进口有相当的内销市场需求限制,加上大陆内销市场需求强劲,因此通过正式渠道,大陆农产品回销台湾的情况并不严重。因此,整体上来说,加大投资合作的力度对双方均有益处。同时,呼吁台湾当局尽快取消各种障碍,加强两岸投资与贸易的往来与保障,促进两岸直接贸易和两岸企业双向投资尽快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台商投资农业除了福建外,正在向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市场潜力大的海南省、华北地区、北方大城市郊区甚至向具有立体气候的大西南挺进,福建区位优势逐渐淡化。如何发挥政策优势,创新服务机制,改善投资软环境,值得深思。正在起草的《福建省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一旦出台,将是福建自1990年以来最完整的一部关于台商投资的地方性法律法规。这部地方新法,实质上是为更加充分利用闽台经贸往来的地域性优势,以扩大和加深闽台合作,寻求在政策法规上的突破与创新。
       二、合理选择重点合作产业与合作方式
       福建与台湾同处亚热带地区,具有气候温和、物产丰富的共同特点,农作物栽培类型、栽培技术、耕作制度基本相同,因而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农业结构调整的趋同性和农产品种类的相似性。但由于闽台农业在传统要素与现代要素等资源禀赋和资源配置效率上存在较大差异,因而使闽台农业对接更具必要性和可行性。闽台农业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创新,需要观念上的突破和制度上的创新。创新模式应建立在以下两大原则的基础之上:首先,树立“大农业观”。
       即将两地农业资源与市场作为一个整体,充分分享对方的资源、技术与市场,提高农业发展的效率。其次,要因地制宜。两地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农业发展特点来确定合作的领域、项目与模式。以沿海为主,选择与台湾气候条件接近的沿海地区发展近远海渔业合作基地,海淡水养殖基地,建立蝴蝶兰、火鹤花等花卉合作生产基地和热带亚热带水果合作生产示范基地、优质蔬菜加工原料基地,并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包装、运销技术等;在内陆山区发挥竹、林、果、茶、菌等资源优势,发展畜禽养殖、球根花卉、反季节蔬菜、食用菌、林竹副产品、优质茶叶等闽台合作基地,以及农产品保鲜、包装、运销技术等,利用台资形成当地的支柱产业,增强创汇能力。在合作的方式上应该有所区别。在地区气候好、经济发展水平高、农业研发也有相当基础的,可以采取水平合作方式;反之,则应采取垂直合作方式。垂直型纵向分工和水平型横向分工应尽可能发挥双方最大的比较优势,联手拓展国际市场。因此,未来闽台农业合作与对接要进一步推进彼此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
       1、园艺业。园艺业是台湾的优势产业,闽台农业对接领域应以水果、蔬菜、花卉三大类特色产业为主。水果产业重点引进台湾优高果业栽培技术和设备,包括产期调节栽培技术、果园草生栽培、树体整形修剪、斜插矮化栽培技术,叶片、土壤营养诊断及有机生物肥料的生产技术设备,以灌溉为主的防冻害技术设备。可选择交通运输便利,开展对台经济合作有一定基础的县市,建立一批热带、亚热带水果合作生产示范基地。蔬菜产业应重点引进台湾工厂化芽苗生产技术和设备,动态浮根式热带水耕栽培技术和设备,简易设施栽培技术,单态流体速冻、低温真空脱水技术设备。借鉴台湾穴盘育苗技术和夏季蔬菜栽培技术,蔬菜化学物质残留量速测技术及其运作规范,积极引进储藏、保鲜、速冻以及包装机械化技术。而在花卉产业上,重点引进台湾优良种苗工产化生产技术和设备,花卉保鲜、产期调节生产技术、包装、储藏技术和设备。可选择南平、三明等闽北、闽西北地区,重点发展球根花卉,在漳州、厦门、泉州等地,进一步扩大花卉合作生产基地。
       2、畜牧业。畜牧业曾经是台湾发展最快、效益较高的出口创汇型产业,现在也是重要外移产业之一,也是福建对接的重要产业。应本着布局合理、效益明显、生态安全的原则,主动承接台湾的畜牧业岛外发展,把闽西北、闽东等内陆山区建成台湾畜牧业岛外发展的饲养基地,把闽中南建成台湾畜产品供应基地。重点引进畜禽良种,开展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控技术及污染综合处理技术合作为主。重点引进台湾土鸡、白羽番鸭等优良种苗及其饲养技术,进行规模化生产。
       3、渔业。台湾远洋渔业、海水养殖、种苗繁育、水产品精深加工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应作为重要的对接产业。要重点引进台湾的人工水产养殖技术、种苗繁育技术、生物膜处理技术、深海养殖技术、水产品加工体系、自动化投料系统、养殖水监测和水生动物病害防治技术设备等,可选择福建部分地区建立和扩大闽台渔业种苗繁育和水产养殖基地。
       4、农产品加工业。台湾农产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闽台合作已有良好基础,今后仍然应作为对接的重要领域。要重点引进农产品加工先进技术和设备,合作发展饮料、罐头、蔬菜速冻、果品保鲜、食用菌加工、茶叶多元化精制、畜禽和水产品加工等行业,合作生产高质化肥、有机肥、生物肥,合作发展纸浆、造纸、人造板、家具等先进的林产品加工业。
       三、加强行业协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台湾农业经营已经步入现代农业阶段,积累了丰富的农产品组织、加工与运销经验。农会、产销班以及农产品营销协会组织体系健全,有效地调节小农生产与国际大市场经营之间的矛盾。目前,福建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属于初级市场,农产品储存设施不配套,农产品市场、价格信息网络不健全,检测控制手段差,农产品损耗率高,市场效益难以发挥。要充分发挥福建省民间社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和农业交流会、研讨会,不断扩大与台湾农业组织的交流,学习台湾的先进经验。加强两地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协作,在农产品出口的市场营销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建立出口市场和出口产品的预警机制。此外,两地还需要加强农业安全方面的合作,进行信息、技术的交流与通报,共同防范农业安全。台湾曾经从日本、美国、荷兰、东南亚、非洲等地传入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已经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福建多数引种单位常常通过民间渠道私自带进台湾新品种,逃避办理检验检疫相关手续及隔离检疫等,危险性疫情疫病传人的风险大。因此,建议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快速的对口协商与管理,共同做好动植物防疫、监测和控制。同时,还可以考虑设立“农业安全基金”,一方面加强动植物防疫等方面的研究,另一方面对可能受到疫情影响而遭受重大损失的企业与农民进行适当补偿。
       四、加强闽台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1、促进闽台农业优良品种交流。从台湾引进农业优良品种是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开端,近20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据统计,福建省从台湾引进的优良农业品种达1500多种,引进种类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茶叶、甘蔗、蔬菜、花卉、食用菌、林木、畜禽、水产等。引进的品种由以往的随意性向高产、优质、特用品种引进转变,由示范性引种向大面积生产性引种发展,引种的效益明显提高。许多良种如“台中Ⅱ号”豌豆、菠菜、包心芥菜、莲雾、芦笋、毛豆、荷兰豆、长茄、高雄白菜、罗非鱼、鲍鱼等品种都已经得到大面积示范推广,进一步优化了福建省农业品种的生产结构,推动了福建省农业生产上新水平。近年来,台湾也开始从福建等地引进大陆的甘蔗、荔枝、梨、大豆、瓜果等几十个品种,促进了闽台农业优良品种的交流。但由于官方渠道尚未开通,引种以民间为主,存在随意性、盲目性、风险大等问题,同时也存在着消化创新能力不足问题,许多新品种推广率不到10%。此外,良种引进的审批和检疫手续也必须简化。
       2、加强闽台农业高新技术的引进和再创新。两地的技术开发体系各有长短。台湾注重农业应用研究,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农业高新技术已进入实用化阶段,生物工程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遥感技术、激光技术等在农业上已广泛应用。农业科技发展的模式和经验可以给福建农业发展带来许多启示,科技成果可以直接为福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而福建在水稻杂交育种、高产栽培、生物防治、生物工程开发、贝藻类养殖、野生牧草筛选等方面的经验也能为台湾所借鉴。
       3、加强科技人员交流与互访。目前,闽台农业科教界虽已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但应进一步稳固关系,加强两地专家、学者与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与互访。鼓励两岸农业企业、学校和科研、推广单位携手合作,建立农业产科贸一体化合作模式,研究开发农业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在福州、漳州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建立闽台农业科技创业园,为两地农业科技交流的人员往来和共同创业提供方便,以促进两地农业科技的交流与合作。
       五、实施多元化策略
       闽台农产品在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上存在高度相似性与趋同性,为了避免过度竞争、两败俱伤,两地在重点发展和保持具有竞争优势农产品的同时,要实施产品多样化、市场多元化的策略,积极开发各具地方特色的产品,积极开拓其他有潜力的农产品进口市场,降低对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依赖,同时也可减少由于主要进口国进口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近年来,台湾除了锁定传统出口市场外,也积极拓展新市场。随着两岸经贸活动日益紧密,大陆经济蓬勃发展并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因而被视为开拓的重要目标市场。2004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增加66.2%,是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大陆已成为台湾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和台湾第四大进口来源地。此外,加拿大因为对台湾输入的新鲜蔬果检疫宽松,也被列入目标市场,2004年对加拿大出口增长6.3%。台湾选择了蝴蝶兰、乌龙茶、台湾鲷及芒果等具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作为推动农产品外销的旗舰产品,全力拓展农产品外销。福建也在努力拓展出口农产品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快开发欧盟、俄罗斯、阿拉伯和非洲等国家新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