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作者:李丹阳

《东南学术》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当前提高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保障能力的重要方针,是促进区域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互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晋江市为例,针对晋江市经济快速增长引发的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现象,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晋江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并依此提出了晋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措施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思路与对策;晋江市
       中图分类号:F062.2(257J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07)03—0073—05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循环经济模式,即“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在2006年3月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气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使用资源放在优先位置,这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在整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方针,而发展循环经济将极大地提高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资源保障能力。地方应当如何根据中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走出一条地方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路子,是值得地方政府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对地方应当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提出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发展循环经济是晋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晋江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水、土地等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从资源利用战略上看,晋江市是资源依赖型城市,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外来资源的依赖程度很高。同时,资源破坏和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单位产值能耗和水耗、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及水重复利用率与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一些重点行业如造纸、陶瓷、石材、漂染、制革、电镀、食品等。一些产品、设备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而回收利用技术又跟不上,大量的再生资源得不到充分回收和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节约大量资源,又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从环保科技战略上看,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的客观要求。目前,晋江市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远远高于环境的承载能力;工业“三废”产生量逐年增加,对城市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水源的污染局部恶化,近海岸海域的污染还相当严重;一些有毒有害废弃物对土壤、地下水、大气造成现实和潜在的污染。当前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制鞋、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等固体废物综合防治和利用水平尚需提高;二是制鞋业苯污染、陶瓷建材粉尘等空气污染尚未得到彻底有效治理;三是电镀集控区、制革集控区、漂染集控区的建设和污染集中治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禁白、禁磷和垃圾分装、转运、集中处理工作亟待加强,回收加工水平亟待提高。上述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近两年人大、政协“两会”代表委员多次就此问题提出建议和提案,这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上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中央提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工业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充分考虑我国环境和资源基本状况的正确结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蓬勃发展,晋江初步形成了纺织服装、鞋类制造、陶瓷建材、食品工业、玩具文具和制伞等一批发展潜力大、竞争优势强的产业集群,拥有车辆机械、化学纤维、新材料、制药和纸业等一批初具规模的新兴产业。但是,由于对经济结构内部各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系和共生关系及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传递、迁移、循环等规律重视程度不够,晋江在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绝大部分企业缺乏科技投入和研发力量,企业技术合作、产品配套率较低;一些产品虽然形成一定规模,但发展仍保持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产出率低、经济效益不高;大部分高新技术是由国外投资驱动,而不是自主创新,难以加速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嫁接和升级换代;一些产业领域的竞争主要依靠若干规模企业带动,科技带动滞后于经济发展;市、镇工业园区对按照生态标准建设的要求不严格。按照晋江市“十一五”发展规划,晋江的城市定位为“花园式生态滨海城市”。根据这一奋斗目标和发展模式,今后几年,晋江将加快工业结构布局调整、企业污染防治工程、环境标志和清洁生产推广、清洁能源工程、城市供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污染集控区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步伐,这给发展循环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同时,循环经济还将拉长生产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他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发展。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既符合晋江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二、晋江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
       晋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法制有效保证的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晋江市情的、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环境质量的愿望更加迫切,对环境保护提出的要求也更高。这些年,晋江市经济发展虽然较快,但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水、垃圾、有害气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居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不但给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党的十六大关于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晋江要努力实现更
       高平台更快发展的要求,晋江市提出了到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2020年达到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奋斗目标,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2020年人均GDP超过7000美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可持续发展势必成为晋江市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自身发展历史反思的结果,其实质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晋江市要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其关键是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最大限度地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只有坚持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建立循环经济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对而言,传统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废弃物——污染物排放”单向流动为基本特征的线性发展模式,表现为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低利用;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产品”双向流动为特征的闭合发展模式,表现为资源的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和高循环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实质是通过采用高新清洁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方式进行调整。通过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合理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降低单位产值废弃物排放量,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高速发展,1978年晋江的GDP仅为1.45亿元,2006年达到484.3亿元亿元,27年中经济总量翻了九番,相当于每三年就在已有基础上再造一个晋江;财政总收入1989年首次突破1亿元,2006年达到48亿元。但多年来,晋江走的还是传统工业发展的道路,低水平开发的加工业增长快,高附加值的加工业增加缓慢,产业技术水平偏低。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已大大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源居高不下。为此,必须通过调整工业化模式来实现,而出路就在于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速科技进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建设的持续支撑。
       (三)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实现循环经济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的和谐统一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重大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建设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与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对经济的持续支撑。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通过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式作出重要调整。在全社会形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的良好局面。晋江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人口增长、资源消耗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不容乐观,如何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至关重要。经验证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结构优化升级,是发展先进生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一,环境和资源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基础。保护环境的重要目标就是促进环境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增强它们对生产力发展的支持能力。第二,生产力的发展为解决环境问题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晋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方式不当或不足造成的,因而也只能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只有生产力得到发展,才能有条件实现财富积累、污染治理、生态恢复、环境改善。第三,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共赢”。第四,以清洁生产、生态经济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不仅成为发展生产力与保护环境的最佳结合点,而且也拓展了环保市场、扩大了就业渠道。因此,只有坚定不移地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晋江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目标,而且是一个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根本出路之一。为此,应着力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地方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晋江市发展循环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立健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机制,制定实施方案,研究解决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要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调工作机制。要把循环经济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政绩考核的一项内容,健全循环经济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纳入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中,纳入各单位日常管理和工作考核中,做到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
       (二)制定好地方循环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
       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到“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中,无论是规划纲要,还是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都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要加快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目标、步骤和政策措施等,指导全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要组织编制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区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专项规划,明确目标,确定重点,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
       (三)积极引进和推广循环经济先进实用技术和工艺流程,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
       地方政府要重视引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先进实用技术和工艺流程,以先进技术和工艺流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调整地方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实现产业的技术升级。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严格限制新上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项目,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实现资源的多次加工增值。要大力推广“四新”产品,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推进重点产业资源节约技术改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四)积极开展地方循环经济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选择总体污染排放中所占比重较大、资源消耗多以及具有较成熟的循环利用资源技术、资源再生技术的产业作为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产业(如纺织、造纸)筛选确定循环经济发展试点企业(如重点产业的规模企业)和区域(如污染集控区、工业园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给予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力争在试点上有所突破,为循环经济工作的全面推开积累经验、树立先进典型、提供示范和借鉴。
       (五)制定出台地方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扶持政策,创新激励机制
       在国家、省出台鼓励政策的总体框架下,研究制定晋江市鼓励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其中包括促进节能、节水、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鼓励政策。实行资料回收奖励制度,鼓励公众回收有用物资的积极性。通过调整税收、信贷、财政等政策,对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及购买再生资源加工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实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公众多用再生物品,少用原生材料。政府机关购买物品时应优先采购再生物品,并规定适当的比例。同时,要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扶持。
       (六)扎实推进污染治理,强化环境执法监督
       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同时做好环境容量的控制,加强重点地区、重点流域、重点行业以及重点污染源的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全面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强化新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产生。加快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督促企业实施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环境统一监督管理职责,联合有关部门加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处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违法排污等行为。
       (七)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知识宣传和普及,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消费的意识
       围绕“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这一主题,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注重实效的系列宣传计划和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要坚持面向群众与面向基层,集中宣传与经常宣传相结合,重点宣传与普及宣传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和社区等作用,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和互联网等媒体,深入持久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循环经济宣传活动,通过宣传典型经验、先进事迹,曝光那些浪费和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和现象,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自觉开展资源节约,提高全民发展循环经济和可持续消费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