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期我们又发表了鲍尔吉·原野的《哈撒尔银碗》,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严文井、陆文夫两位先生去世,他们与《人民文学》均有深远的渊源,严文井更曾长期担任《人民文学》的副主编、主编,本期特别刊出杨匡满、范小青的文章,以表达我们对两位先生的敬仰和怀念。
       浙江慈溪市的方印华先生订阅本刊数年,他在题为《与 <人民文学>握手》的来信中谈了他阅读今年几篇作品的感受:
       在《辛亥年的枪声》中,革命志士林觉民的侠肝义胆、气冲斗牛、横刀笑天的气概,以及其妻子陈意映这个柔肠百结、独立寒窗,在忧郁中默默承受丧夫之痛的优秀女性,在作者的笔下被描述得如此清晰。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中国早期革命者凿穿天窗,把光明送入地狱般黑暗的旧社会的坚韧精神。中篇小说《怕羞的木头》是抗争庸俗的生活大潮的一股坚挺的潜流,当人的尊严、自信、人格统统向现实作出让步,向屈辱低头时,一个女人能够“对发生在身边的诸多丑恶肮脏深表羞耻,为了彻底地忘却,为了获取心灵的一份安宁与纯净”,毅然放弃了在省经委工作的机会,远走他乡,另谋生计,这与其说是小说中女主人公的勇敢决定,倒不如说是作者对于生活的另一类探索。张悦然的中篇小说《水仙已乘鲤鱼去》,以排斥正统的母爱与关怀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十几岁少女所见所闻,在物质与精神、美丽与丑恶、爱心与仇恨、放逐与关怀交互共存,神形相伴中,演绎了人生,这是对人伦与道德的拷问,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背离了传统之后,我们该怎么办?
       河北唐山的董国初先生给我们来信说,他最近收藏到一本一九五○年二月出版的《人民文学》第一卷第四期,封面上有手写题词:“嗣澄、静亨同志结婚纪念,戴仁中、黄健民和贾康敬赠”。董先生说:“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嗣澄、静亨,以及戴、黄、贾三位先生和他们的后人取得联系,真希望有热心人牵线搭桥,以便他们能和这个礼物尽快团圆,每一本书都有它感人的故事,我希望它的故事又能增加上一篇美满的结局。”
       我们也希望这个故事能够美满,希望时光流逝,而梦想常新。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