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 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5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六十年前的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九月九日,日军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
       六十年后,那场战争巨大的伤口依然裸露着,它的血依然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流着,那刻骨的疼痛依然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跳动。
       我们必须记忆:
       为了在十四年血战中前仆后继的中国将士们。
       为了在战争中被屠杀、被凌辱和被奴役的同胞。
       为了让逝者安息,让过去永远成为过去,为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记忆——这是我们的责任,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中华民族的诗人、小说家和艺术家们的责任。
       面对这个沉重的责任,面对我们民族历史上这场空前的危机和意义深远的胜利,面对先人们的屈辱、愤怒、觉醒、战斗和义无返顾的献身,面对他们的惊天动地的“义”与“勇”,我们必须自问,我们真的记住那一切了吗?我们是否仅仅把那一切化为简单的情绪和激动的口号?我们是否看到了,在这个伤口中包藏着关于人、关于我们民族和我们自己的沉重而严峻的精神疑难?
       在这个日子里,中国的文学家们应该严肃地反思,正如王晓渔先生的文章所说:“‘在奥斯威辛’之后,不写诗是野蛮的”,如果一个诗人或小说家,根本没有面对这个主题思考和书写的意愿和能力,那么,他应该想一想,这种“野蛮”的沉默和失语是如何开始如何形成的?他是否还在为这种失语而沾沾自喜?
       本期,为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我们推出了一组作品,包括诗、文章和小说。这不仅是为了纪念,也不仅是为了这个日子,我们认为,对我们民族历史上这一至关重要的章节的记忆和书写远远没有完成,我们还没有写出无愧于先人和后人的文字,我们还没能真正记住那一切并让那一切超越遗忘,发出永不磨灭的声音。
       ——这正是我们的期待,在这个日子,在未来的每个日子。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