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学研究]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王晓霞 孙华臣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投资过热和对外贸易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而消费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影响消费需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保障支出可能是其中之一。通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多元回归分析对社会保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社会保障支出和居民消费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是居民消费需求的Granger因,而居民消费不是社会保障支出的Granger因;(2)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对消费有阻碍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消费需求;Granger检验;多元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6-0047-04
       一、引言
       经济增长主要靠“三驾马车”来拉动,即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净出口需求来促进。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出现了投资过热和双顺差持续增长的现象,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双顺差规模出现迅速扩大的趋势(余永定等,2006)。由于投资过热导致了投资消费比例失衡,双顺差的持续增长导致了国际收支结构失衡,进而从总体上导致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而消费需求不足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从收入差距的角度,李军(2003)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得出了收入差距扩大降低了消费需求水平的结论;而张东辉、司志宾(2006)运用中国农村的数据检验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与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中国农村居民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趋向于一种不显著的负面影响;马敏娜(2001)认为中国的收入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对城乡居民的消费倾向、总体消费水平,乃至国家的内需拉动政策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我国学者研究的不多。杨天宇、王小婷(2007)通过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研究了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作用,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尹阳娜(2006)构建了社会保障促进消费和内需以及促进短期经济增长的模型,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微观经济个体消费和社会总消费的影响路径;朱雨可(2006)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本文采用了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对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试图给出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本文的基本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通过Granger检验来发现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三部分是构建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数据和变量进行说明;第四部分是模型的计量分析,通过普通最小二乘法(LS)对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最后,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并就如何加强社会保障进而促进消费需求提出政策建议。
       二、分析: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养老、医疗保险体系的构建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普及,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有了迅速的提高,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等。由于我国目前消费需求不足,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是否与消费需求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文将进行考察。
       (1)数据选取与说明
       本部分选取1993年至2005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区间。本部分主要考察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因此主要选取社会保障支出(SX)和居民消费水平(consume)这两个变量,其中居民消费水平(元)和社会保障支出(亿元)中的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的数据来源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数据来源于2006年《中国劳动统计年鉴》。下面通过图1来观察以下两个变量的变动情况:
       从图1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居民消费水平(CONSUME)和社会保障支出(SX)都在逐年增加,其中居民消费水平在1998年之前增长速度呈缩减趋势,近几年随着经济迅速增长和政府的政策导向,消费水平增长速度有所提升;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一直以较快速度增长,尤其是2001年之后增长速度几乎呈线性上升。
       (2)ADF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在对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进行因果关系检验之前,应首先检验一下社会保障支出序列和消费需求序列之间的平稳性。如果两个序列是平稳的或者是同阶非平稳的,则可以直接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否则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是无效的。下面分别进行单位根(ADF)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1、单位根检验(ADF)
       表1给出了两个变量的单位根检验(ADF)结果。对于这两个变量的水平值序列,ADF检验都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而对于这两个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ADF检验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都是一阶差分平稳的,因此可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是否会引起消费需求的变化,本文进一步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是引起社会保障支出变化的原因”被接受,而“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不是引起消费需求变化的原因”被拒绝,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引起了消费需求的变化,也就是说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社会保障支出变化是消费需求变化的Granger因。
       三、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上文已经得知社会保障支出是影响消费需求的一个因素,因此,进一步构建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1)模型的构建
       模型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消费水平consume(元),模型的解释变量为边际消费倾向bq,国民收入y(亿元),商品零售价格指数pc和社会保障支出SX(亿元),活期存款利率(r),我们构建多变量线性回归模型如下:
       ln(consume)=β01ln(bq)+β2ln(y)+β3ln(SX)+β4pc+r+ε(2)
       变量说明
       本文用居民消费水平来衡量消费需求状况,模型的关键在于选取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凯恩斯,1987),c=α+β·y,(其中β代表边际消费倾向),我们可以看出消费(c)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在第二部分我们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已经发现社会保障支出是影响消费需求变化的一个因素,此外,物价水平对消费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央行多次降息目的就是为了刺激消费,增加消费需求,因此利率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3)数据说明
       上文已经提到本文选取数据的样本区间为1993年到2006年的年度数据,国民收入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数据来自于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活期存款利率的数据来自于1994年至2006年《中国金融年鉴》,变量中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经过计算变换成同比指数,边际消费倾向的部分数据来自于黄丹、席酉民(1999)《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论》,余下部分数据由基尼系数和边际消费倾向的负相关关系(黄丹、席酉民,1999),通过已知基尼系数(余谦,2007;李军,2003)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而得到。
       四、模型的计量分析
       经过检验,上面模型符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假定,可以进行回归分析。但是经过多次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利率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之间存在着多重共线性,因为居民的消费倾向很大程度上受到利率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利率升高,人们倾向于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中央银行自从1996年以来,连续七次下调了存贷款利率,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因此,为了考察的方便,我们剔除利率这个因素,然后做线性回归(LS),分析结果如下:
       ln(consume)=-8.18+0.94 ln(bq)+1.40ln(y)-0.37ln(sx)-0.009pc+ε
       (2.87) (0.39)
       (0.19) (0.10) (0.001)
       (0.0214) (0.0469) (0.0001) (0.0075) (0.0009)
       R-Squared=0.996689.F-statistic=602
       注:上面第一行括号内的数字为标准差,第二行是p值的大小。
       从上面这个分析结果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各个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达到了0.996689,说明模型的各个解释变量很好地解释了被解释变量。
       从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的关系来看,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而且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消费需求将会减少0.37%,这说明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支出对消费需求的增加起阻碍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低收入水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因此社会保障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呈负相关关系(张东辉,司志宾,2006;李军,2003),进而从长期看社会保障应该有利于刺激消费需求。而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一些制度还不合理,因此,社会保障支出还没起到良好的促进消费需求的作用。
       五、结论及启示
       通过上文四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在增加,但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社会保障支出的变化是引起消费需求变化的原因;在定量关系上,社会保障支出每增加1%,消费需求将会减少0.37%。
       从定量关系上看,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还不能很好的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起步比较晚,在用协整检验分析时,数据不够充分,因此无法检验出社会保障支出和消费需求的长期关系,但是我们通过从收入差距方面的分析,长期来看,社会保障支出会有利于刺激消费。因此,现在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保障能够真正发生功效,下面就如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1、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诺斯和戴维斯(1971)认为,制度有利于克服外部性和克服人们对风险的厌恶,有助于获得规模经济,能够帮助人们通过克服经济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缺陷,给人们提供某种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社会保障制度能够增加国民收入,从而扩大消费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进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城镇失业保险制度改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逐步健全,但还有待加强,比如给予农村老龄人口福利补贴、建立下岗职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等。由制度的重要作用和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现状可以得出:应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社会保障支出力度明显不够,应加大资金和物质投入,有效地促进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3、加强社会保障监管
       社会保障资金一般是由中央财政或者是地方财政由上而下逐级下拨,在此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寻租”行为,导致资金无法落实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因此,应进一步健全我国法律体系和社会保障监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实施的透明度,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
       4、扩大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来源形式比较单一,如果社会保障支出过多,可能会给中央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过大的压力,因此,应该扩大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增加融资渠道,比如通过建立下岗职工子女助学基金会、农村养老基金会等方式来增强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运转的能力。
       以上就是本文的基本结论和一些政策建议。从长期看,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在社会保障支出适度的范围内,社会保障支出会起到刺激消费的作用,但是社会保障支出的适度范围是什么没有具体给出,这也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