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政治学研究]从发展观历史演进的视角看我党的科学发展观
作者:张丽荣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发展与发展观是辩证统一,互为作用的。发展观对发展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面向新世纪最新的、更加丰富和全面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发展;发展观;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6-0029-03
       一、发展与发展观的相互关系及涵义
       发展与发展观两者紧密相联,辩证统一。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离开了发展,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发展观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发展是一个历史发展起来的概念。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内涵更加充实。在古代,并没有“发展”一词,那时发展大致与运动变化同义,事实上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在中世纪,神学控制一切,世间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都源于上帝,上帝是自然界和人间的造物主。到了近代,发展具有了突破性的进步,发展不仅是运动变化,还包含有进步的含义,不过受当时传统进化论的影响,人们基本上用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发展,认为进化就是发展。然而,生物进化中有进步性发展,也有特化和退化现象,进化不等于发展。这之后,人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发展的认识,发展是一种进步,这种进步不仅包括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更重要的是含有价值论的意蕴,因此,发展不是一种纯客观的发展,而是同人的发展及其价值实现直接相关的社会发展。这就是我们今天通常理解的发展理论中的发展。关于发展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多数学者认为,“发展”这一概念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展,等同于“进步”,泛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狭义的发展,专指一个社会或某一类国家的发展问题,具体说来,特指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中国发展,就是指中国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历史进程。
       发展观是从哲学角度对发展的诠释,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展观的问题不仅与某一特定阶段的历史条件相联系,而且也与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特殊背景相联系。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决定着不同的发展观,发展观又是不同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道路的体现。发展观引导着发展实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欧洲中世纪的神创论曾经使整个社会生活置于封建愚昧状态,导致上千年的社会发展缓慢;近代随着思想启蒙运动的兴起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创建的新的文明,使欧洲充满活力,由此迈入现代化行列;进入当代,发展成为世界急迫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推进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的发展观也伴随着发展实践而不断演进。当代发展观要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怎样才能发展,靠什么人发展,为什么人发展,怎样评价发展等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概括说就是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特别是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主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具体说就是指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怎样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导向的鲜明体现。
       二、当代世界发展观的演进
       当代世界的发展观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经济增长论”到“综合发展观”、再到“可持续发展观”,以及相伴而行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
       一是单纯发展观,即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又叫经济增长论,这是“二战”后形成的早期的发展观,在实践上和认识上,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其基本观点是,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中心内容;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首要标志;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尺。这种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对促进经济增长、迅速积累财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核心问题是以单纯经济增长湮没了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由于盲目地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造成环境恶化、资源破坏、贫富悬殊、社会腐败、政治动荡。这种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形成的发展模式显然是不能持续的,它所造成的消极后果引起了人们的反省,人们的发展观念有了重大转变。
       二是综合发展观,即强调人与客观世界相协调的发展观。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对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即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是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协调的发展。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人们将发展看作是追求和社会要素(政治、经济、文化、人)和谐平衡的过程,标志着综合发展观初步形成。1983年联合国推出《新发展观》一书,更清晰地描述了发展的新内涵,提出了“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新发展理论。综合发展观强调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政治民主、社会转型、文化变迁、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综合发展观较之单纯发展观是一个巨大进步。其局限性在于强调了当代发展的这种综合协调,而忽视了后代的发展空间问题。
       三是可持续发展观,即面向后代与未来的发展观。20世纪80年代后期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中,首次清晰地表达了可持续发展观,即“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最终形成并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这种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强调既要实现当代人合理的发展,又要为后代与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发展”是发展观念的一个重要进展,也是人类文明进入新历史时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即在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把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到核心的位置,这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人类发展报告》,提出一种新的度量发展的标准——人类发展指数,它包括三个基本指标:寿命、知识和生活水平,这表明人们开始关注发展要以人为中心。1995年3月在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发展首脑会议,明确强调社会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进一步把以人为中心提到发展观的高度。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准则和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观,这表明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变为广泛和深入的实
       际行动。
       从战后初期出现的“经济增长型”的单纯发展观到社会综合发展观,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可持续发展观到以人为中心发展观,人类对发展问题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化,人与社会及生态和谐已成为当代发展理论的重要理念。
       三、我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200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仅系统丰富、深化和拓展了以往的发展观,而且在世界上首次成为国家的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现实、放眼世界,以开阔的视野和时代眼光观察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产物,是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党发展理论上的伟大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继承和发展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要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思想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综合平衡的发展观:提出统筹两个大局的思想;在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强调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坚持科技、教育、文化、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出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制定的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既是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战略,又是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的战略,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价值导向。这些论述,不仅继承了第一代领导集体关于综合平衡的发展思想,而且更加突出了人在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我党以后发展思想的进步打下了好的基础。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四大、十五大时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成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观。特别是党的十四大报告,从指导思想、目标模式到具体任务等方面,进一步阐述了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思想,实现了这一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党的十五大,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增加了政治文明建设,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发展方针,进一步丰富了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思想。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全面进步的发展思想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的社会发展理论。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进一步总结、提炼并精辟概括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根据发展环境、条件的变化,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文件中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标志着我们党面向新世纪的全面发展观已经形成i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思想上的与时俱进。这是我党面向新世纪最新的、全面的、丰富的发展观。
       我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国际上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有共性,但又有着极为不同的内涵,是对国际上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的丰富和深化。国际上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观,虽然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但人到底应当向怎样的高度发展,发展的目标指向什么,并不清楚,而我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所以两者不能同层次而语。我党以人为本的“人”与国际上以人为中心的“人”,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是指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把发展的目标定位于造福全体人民,体现了在价值理性上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原则,是人类发展价值取向上的跃升,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新时期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观上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发展与发展观是一个相互影响、联结互动的系统过程,它要求人们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把握联系、探求规律,形成全面的科学的发展观,再反过来指导推进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凝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标志着我们党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当然,我党的发展观也必将在这一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责任编辑:韩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