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政治学研究]论解放思想的时代内涵
作者:张祥云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它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深化与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它要求我们必须摆脱教条主义的思想桎梏,关注实际,力戒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正确看待历史,团结一致向前看,通过解放思想实现开拓创新。
       [关键词]解放思想;思想路线;本质要求;时代内涵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6-0024-05
       胡锦涛同志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重要讲话中,把“坚持解放思想”摆在了对保持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至关重要的“四个坚定不移”中的首位。他深刻阐明,“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要求全党同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可见,新世纪、新阶段,“继续解放思想”,对于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一、“解放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深化与发展
       思想路线又称认识路线、哲学路线。它所要回答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主观和客观、思想和实际、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1930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他认为,“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应该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路线,而不应是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的路线。1941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科学的解释。此后,毛泽东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把反对主观主义、树立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称为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从此,实事求是被确定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遭到严重的破坏。“文革”结束后,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为了冲破禁锢,邓小平首先抓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环节,率先批评“两个凡是”,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概括为“实事求是”,恢复并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从此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关于解放思想表述,在我党历史上,延安整风时期提出的“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就有解放思想的意思。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针对斯大林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应当如何看待苏联的经验问题,开始较为明确地提出解放思想的问题。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的提出,有着特殊的背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还没有把它上升到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来认识。“文革”结束后,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开展了一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这对我们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在重大历史关头实现伟大转折,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在这场大讨论中,邓小平重新提出了解放思想这一重大命题。解放思想的提出,首先是针对十年动乱所造成的普遍精神僵化状态,针对个人迷信、精神枷锁而言的。在这一层意义上说,解放思想具有拨乱反正的政治意义。更为重要的是,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我们党冲破“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甚至过头了,显然是不对的。”这样,邓小平就从内涵和外延的结合上,使解放思想由一个政治命题发展成为一个哲学命题,由一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特殊问题转换为一个具有普遍适用性的一般问题,从而深化了实事求是的思想,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时代特征。
       从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到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再到江泽民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思想路线的发展以及胡锦涛在新时期对“继续解放思想”的论述,进一步突出了解放思想在党的思想路线中的地位,并把它上升到“本质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使我们对解放思想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解放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它的理论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握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强有力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建一个崭新的世界观,实现人类思想发展史的飞跃,正是在于他们以伟大革命家的勇气,不迷信任何权威,坚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勇于冲破封建专制主义和资产阶级的落后思想牢笼,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中解放出来,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工人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伟大理论。正如列宁所说:“凡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有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重新加以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结论。”
       “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条规律。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巨大威力和创造力,就在于它总是遵循这条历史规律,坚持解放思想,破除陈腐观念,推进理论创新。列宁开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之先河,明确指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者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向前推进’。”列宁当年没有囿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同时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的设想,得出了革命可能在一个国家单独发生并取得胜利的结论;毛泽东突破俄国革命采用的从城市到农村的方式,提出农村包围城市这一中国革命独特的战略理论;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首次突破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某些设想和苏联模式,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是坚持解放思想的典范。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度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
       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也不可能找到现成的答案,别的国家也没有提供这样的具体经验。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不拘泥现成公式和既有模式,大胆地根据中国的实际和世界的潮流,探索符合中国情况和时代要求的新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胡锦涛在新时期关于“继续解放思想”的论述更加系统地阐发了十六大的这一观点,为我们正确应对和处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思想方法。
       三、“解放思想”必须摆脱教条主义的思想桎梏
       在世界历史特别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不管客观实际情况如何,迷信和照搬某个本本的条文或某个国家做法的教条主义现象时有发生,且危害极大。解放思想就是要使我们的思想从各种各样的教条主义束缚下解放出来,破除各种迷信,做到实事求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防止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经典作家针对某个时候、某个国家的具体情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得出的具体结论,当作固定不变的教条,搬到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来。
       就真理的普遍性而言,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告诫我们:“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邓小平多次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不能丢啊”。但是,“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毛泽东在1938年9月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共产党员是国际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但马克思主义必须通过民族形式才能实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普遍性与特定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的特殊性结合起来,与新的时代特征与特点结合起来,根据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并指导新的实践。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构成来看,我们大致可区分为以下几个层次:首先是世界观、方法论层次。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了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共产党人提供了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其次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针对社会政治经济问题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再次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做出的一些特殊结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应该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作为我们基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分析和研究改革开放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和个别结论,需要在实践中修正、补充、丰富和创新。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这种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列宁也指出:“马克思所提供的总是总的指导属性,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德国又不同于俄国。”新时期我们党提出“继续解放思想”的要求,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从而把我们的思想真正从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防止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同时,也必须破除迷信西方发达国家关于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把西方某个学派的理论以及西方国家的政策奉为经典,竭力在我国予以照搬的教条主义。邓小平多次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西方发达国家有我们非学不可的东西,问题在于现代西方的各种理论,是以欧美社会历史条件、发展过程和现实需要为背景的。如果我们完全把西方的发展逻辑当成中国的发展规律,搬用别人的具体观点和现成公式来套解中国的丰富实践,在实践中必然会处处碰壁,这已是被历史和现实多次证明了的。在中国现代化、全球化的路上,我们应当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加强和国际社会的交流沟通,取得日益广泛的理解和共识,但我们更应在解放思想中,独立思考,进行自己的创造,形成自己的特色,大力进行社会发展理论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教条化误党误国,洋教条、洋迷信同样误党误国!
       四、“解放思想”要正确看待历史
       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正本清源,并就当时所面临的形势,特别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在这个讲话中,邓小平把党的思想路线和“向前看”直接联系起来,强调要认真反思历史,着眼未来,“团结一致向前看”。
       我们党和小平同志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要求,与当时我们面临的形势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在当时的形势下,我们党和国家要真正走出“文革”的阴影,开始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不但要在思想路线上实现拨乱反正,而且要厘清一系列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轻装上阵。为此既“要求全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又要求全党同志“团结一致向前看”,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如果不“向前看”,且不说历史遗留问题无法正确解决,解放思想、实是求是也要成为空谈。但要实现“团结一致向前看”,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坚持唯物史观与唯物辩证法的有机统一,正确处理历史遗留的问题。一方面,要从唯物史观出发,正视历史,认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要辩证地看待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既不要苛求马上解决一切问题,又承认“还有相当多的问题需要继续解决”。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的出台,既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成果,也成为如何正确对待和评价历史的经典之作。实际上,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是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由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前无古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上没有也不可能有答案,
       现实中也没有可借鉴的成功范例,我们只能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失误甚至是错误、失败在所难免。如果我们一味地在责难中否定前人、否定历史,就会使我们失去发展的根基,实际上也就是在否定我们自己。列宁曾经说过,忘记历史等于背叛,也就是这个意思。
       当前,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与建设,我国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各项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同时,也出现了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扩大,贫富差别和收入差别突出,民主法治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正确看待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团结一致向前看,坚持党的创新理论体系,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根本任务的科学认识,才能廓清各种迷误,正确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真正认清和深刻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坚定不移、同心同德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放思想也是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干扰,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上来,统一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的思想统一过程。
       五、“解放思想”应力戒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对于解放思想,小平同志有个经典的定义:“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不顾客观实际的胡思乱想,而是要使思想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实际。解放思想,就是要摆脱各种违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客观实际的理论、观点的束缚,努力使我们的思想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符合,达到实事求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社会生活实际,调查研究,准确地了解和把握社会矛盾。以了解客观实际为前提的解放思想,才能做到实事求是,这决不是坐在书斋里冥思苦想炮制所谓的“新”理论,或照搬某种现成的理论、观点所能够实现的。
       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思想解放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发展的重要形式,它深化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的认识、解决了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思想解放的最终结果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与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首先表现在实践层面,正是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差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为理论的突破创造了实证材料和经验事实,从而使我们在总结实践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思想观点,补充、丰富、完善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理论。毛泽东思想的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以及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理论,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晶。因此,在“继续解放思想”的旗帜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要求我们“要善于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善于在新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断作出新的概括,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要解放思想,取得实效,就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没有出路”。这就要求我们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关注实际,力戒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沉下身子,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我们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集中人民群众智慧,总结实践经验,形成正确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过程,更是克服主观唯心主义,实现实事求是的有效途径。
       六、“解放思想”要实现开拓创新
       “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提出新思路、创造新方法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今天提倡解放思想固然仍需有点“闯”的精神、“冒”的精神,但我们更要强调创新,要把创新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引导人们更加主动地深入地探索事物的内在规律,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方法,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把问题研究得更深一些,使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针对性一些。我们迫切希望看到、感受触摸到思想观念革新后带来的各个领域里的创新成果。
       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实现创新的目标,首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是实现创新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勤于学习,掌握有关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从而拓宽视野,为创新奠定知识基础。其次,我们要去发现隐藏在“新情况”、“新问题”背后的规律,因为解放思想中创新目标的实现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程度。人们越是深刻认识客观规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越有厚重的基础,解放思想就越有根据。所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以对客观规律的掌握为前提的,这就要求在“求是”上下功夫,要按规律去想,按规律去做,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努力探索新的规律,在新的规律基础上,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使解放思想不断上升到新的层次,从而实现创新的目标。最后,要在解放思想中实现创新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要创新就会有怀疑和批判,就会有破旧立新,这就需要一套民主的制度来保证创新实践,建立起内部自觉的自我纠错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解放思想中的创新,符合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保证解放思想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
       是否真正解放思想,是否科学地创新,要由实践作评判,要由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来评价。“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提高于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也是解放思想的价值标准。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只有坚持把实践标准与价值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
       总之,解放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一个与实践相伴的认识过程,它的具体内涵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在我国现阶段的条件下,解放思想的科学含义就是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结合世情、国情,借鉴、利用世界一切成功发展模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我国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服务。
       [责任编辑:杨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