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书评介]释名阐义功在学林
作者:孙 锋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目录之学向被视为治学之门径。所谓目,指书名或书的篇名;录为叙录,是对书的内容作的提要。无论学习还是专业研究,只要与书打交道,首先遇到的便是书名问题。
       “古人著书,往往不标篇名。后人校雠,即以篇首字句名篇。不标书名,后世校雠,即以其人名书”(章学诚《文史通义·繁称》语)。考之先秦古籍,《诗经》多以篇首字句名篇,而诸子皆以人名书。据余嘉锡先生考证,作者自撰书名萌芽于《吕氏春秋》,成于汉武帝之世。东汉以后,自别集之外,几无无名之书。而书的命名方式也渐趋多样,如以作者人名、字号、斋名名书的,以与作者有关的地望名书的,以作者官职名书的,以时间名书的,取意名言典故的,不一而足。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理建制的变迁,典章制度的沿革,后人难以尽察,歧义遂生。更有某些作者标新立异,横分字号,信意标题,使人难以索解。章学诚主张将命名怪异之书“概付丙丁”,一烧了之,固是激愤之言,却也切中其有伤学术大体,妨僻学术流传之弊。
       有鉴于此,山东友谊出版社出版了以传统目录学为背景,以书名问题为切入点,阐明书籍命名意蕴为旨归的《中国书名释义大辞典》(赵传仁、鲍延毅、葛增福主编,2007年版)。该书遴选七千余条目,以二百五十余万言,条分缕析,探赜索隐,冀由书名释义而窥传统学术之大略,实有俾学人多多。
       一、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功用。通过对书名的索隐解奥,可以使读者了解一部书的作者、体裁、内容,认识其性质和学科门类,进而即类求书,因书究学。如《山书》,清孙承泽辑。若单看书名,确实茫然不知所言,其实是专记崇祯一朝典章制度之书,因作者在山中养病时辑成,古人又多以“书”名史书,故名。此书在乾隆时被列为禁书,传本极罕。而作者以治学严谨见称,李白成人北京,授防御使,曾入宫保护明朝珍贵文档与书籍,并在其著作中大量引用。此书价值可以想见,如读者仅凭书名望文生义,恐有遗珠。相似的例子笔者还可举出《协律钩元(玄)》,唐李贺著,清陈本礼笺注。李贺曾做过儿品协律郎,而韩愈有“提要钩元(玄)”的语句,因以为名。李贺的诗以沉博绝丽的辞藻抒发隐曲的胸臆;陈笺如骊龙探珠,深得其妙,并称双璧。不经指点,一般读者也难以利用。其他如《心史》是诗文集而非史书,《书史指南》是类书而非书法论著,《如是观》是剧本(颠倒岳飞、秦桧两人结局)而非释典等等,足资读者借力。
       二、兼具解题提要的作用。1992年,作者曾出版过《中国古今书名释义辞典》,今书是在对原书进行全面增补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些增补修订不仅体现在辞目的增加上,更重要的是对叙录的完善。以“一”字部辞条为例:对《一捧雪》作者李玉的介绍,增加了字号、乡贯、仕履的内容,使资料更加丰富。对唐释玄应撰《一切经音义》,增加了明刊本、乾隆五十一年庄忻刻本、《宛委别藏》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版本的著录。对《一鸣集》作者唐司空图的介绍,加注了所据材料的出处,读者可以按图索骥。对杂剧《一片石》,增加了介绍剧中主人公生平事迹的内容。凡此种种,使得辞典的条目更加详赅,辞典也具备了完整的目录学工具书的功能。
       中国古今书籍浩如烟海,穷人之毕生精力难以尽读。本书作者集数十人之力,历八年之功,五易其稿,堪称覃精之作。然囿于精力与识见仍不免白璧微瑕。如作者在前言中对书名与作者的关系探讨得极为详尽,而书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阙如。所收辞目有待进一步丰富,上例《协律钩元(玄)》就没有收录。再者,对于某些虽经多方探讨,仍不知其义的书名,可以存目,以待贤者,亦美事也。当然,瑕不掩瑜,些许缺憾并不影响本书的价值,“体大思精,有功学林”,李学勤、来新夏诸先生的评价十分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