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论点集萃]浅谈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
作者:刘冠凤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阐述绿色建筑的概念,论述了绿色建筑的能源观及建设绿色建筑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4—0198—03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的“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是说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这种新的发展观导致产生了新的建筑观——可持续发展建筑观,即保护生态、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绿色建筑及其研究和实践正是为实现这样的目标而提出的。
       一、绿色建筑的定义和内涵
       绿色建筑体系是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原则,以“绿色”经济为基础,以“绿色”社会为内涵,以“绿色”技术为支撑和以“绿色”环境为标志建立的一种新型建筑体系。在研究上,它将自然、人和人造物纳入统一研究视野,不仅研究人的生活、生产和人造物的形态,而且也研究人赖以生存的自然发展规律,研究人、自然与建筑的相互关系。在目标上,它追求人(生产和生活)、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在方法上,它主张“设计追随自然”。在技术上,它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自身适应地方生态而又不破坏地方生态的建筑。它所寻求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模式。绿色建筑赋予建筑以生命,它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型的、可调节的系统。建筑节能是绿色建筑的核心,是贯彻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工作中的战略重点之一。目前建筑能耗的增加,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和建筑能耗迅速增加的严峻现实,不仅要重视环境绿化和视觉美观,而且要更加重视我国国情和适用经济。“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提出,给建筑设计和技术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昭示人们在创造一个适合人们生活,工作和开展其他社会活动的环境的同时,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到节约用能、节约用水、节约用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建筑节能现状分析
       (一)国家政策分析。我国人均资源和能源相对贫乏。按人均计算,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可耕地、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值,属于贫资源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能源和资源短缺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所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强调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2005年3月,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一次明确提出我国要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要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大力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建筑业作为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大户,其节约型的发展模式无疑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十分重要的环节。党的十七大报告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要“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将建筑节能单列一节专门纳入,并对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加强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运行管理和改造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二)建筑领域能源使用状况分析。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与美国、欧盟、日本、印度相比分别高出2.5倍、4.9倍、8.7倍和43%。其中建筑耗能已占全社会总能耗的46.7%,仅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就占27.6%,建设领域已成为第一耗能大户。而且这个趋势还越来越明显,到2020年,我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吨标准,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将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发电能力,这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巨大的资源消耗,使得我国人均资源匮乏的不利状况更加突出,已经对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三)建筑节能发展历程。从1986年我国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来,我国对建筑节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1998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了第7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部长令《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1年10月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率要求达到50%;2006年8月6日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决定》。2004年,中国政府与德国政府之间签署了技术合作协议,就着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既有建筑改造政策和技术体系,进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全面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出了节约能源,减轻污染的目标,德国政府为此项目提供技术支持。2005年12月,国家建设部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共同成立了中德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整体项目的实施,并确定在河北唐山实施项目示范工程。目前,经过测定,改造后的建筑降低了65%以上的能耗,并具有显著的隔热、保温、隔音和防尘的效果。2007年底,国家建设部决定在全国推广“唐山经验”,北京、天津、乌鲁木齐等城市也纷纷启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
       (四)存在问题。一是组织管理不力,法规配套不全。我国的节能工作虽然已搞了十几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施行也有几年时间,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相应的节能工作组织机构及相关责任单位,导致建筑节能进行缓慢。另一方面,节能的相关法规和规范配套不全,具体表现在缺乏夏热冬冷区和农村建筑的节能设计规范(设计标准),缺乏《民用建筑合理用能标准》,对建筑的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运行节能标准。二是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我国比发达国家在节能建筑发展方面至少落后几十年,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尚未系统化、标准化,相关规范还很不健全。建筑构造设计和结构设计还有待研究,施工技术有待广泛推广。三是建筑从业人员的节能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建筑从业人员普遍存在节能意识较为淡薄,专业素质不高的现象。由于我国在此方面工作的起步较晚,施工人员普遍习惯于秦砖汉瓦的砌式砌法,对新型节能建筑的施工技术比较陌生;设计人员对传统的砖混结构房屋设计得心应手,对节能建筑设计却不是很熟,思想观念较为保守,怕担设计风险;其他一些业内人士对节能建筑也总是持有一种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三、开展建筑节能、建设绿色住宅的对策
       (一)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把建筑节能列入决策的重要议程。首先各级政府要把建筑节能提高到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其次要把建筑节能作为实施公共服务、强化资源战略管理和加强环境建设的重要职能来对待;第三由政府实施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试点小区,通过示范工程以点带面。这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推动建筑节能的一种有效工作方法。
       (二)组建建筑节能、设计研究领导机构。加快对建筑节能研究、设计、建设的步伐是城市决策者、规划者、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共同职责。政府应将节能工作放在能源战略的首要地位,把推动建筑节能的运作摆上议事日程,把建筑节能作为城市生态环保的一项措施来抓。建议各地应以建设局、房管局为主组建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规划制订实施推广建筑节能的目标措施、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设立当地建筑节能的办事机构一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当地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相关的管理工作。只有组织机构落实了,才能使建筑节能逐步走上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尽快编制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加强监督管理。为了加快节能建设和使建筑节能有序发展,应编制建筑节能的规划和实施计划等。在新建住宅中,要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民用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使建筑能耗满足规定的标准要求,通过行政立法,把推广建筑节能从一种号召性行为转变为一种强制性行为,以全面启动全国建筑节能工作,并加强落实和监督管理。对老的住宅可调整、完善和改造的,也要采取相应措施逐步进行改造。只有采取强化节能的措施和提高效能的政策,走“能源消耗最少,环境污染最小”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为今后城市建设更长远的循环发展奠定基础。
       (四)注重“产学研”结合,加快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工作。要把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适用成套技术的研究、生产和推广应用摆上“产学研”工作的重要议程。加强学科和部门之间的横向联合,积极开展组织设计和攻关工作。组织科研机构、建筑设计、环境保护、新建材开发的专家和生产厂家积极开展对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攻关工作。一是开展标准化、多样化与工业化相结合的设计,为实现住宅建筑节能的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在建筑体系上,要加快以承重结构为主线,包括围护结构、隔断、厨卫、门窗、管线等形成标准化、系列化,使之符合产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完整建筑节能体系;三是使用建筑节能部品体系,包括外围护、内围护、厨卫、设备、智能化、小区配套等六大部品体系,形成通用部品、系列开发、规模生产,不断研究、设计、生产出新颖、环保、防污、隔音、保温、隔热的建筑节能材料;四是加速建设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应用,使用智能遮阳及门窗自控系统,门窗应向节能、高档、新型、多功能、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减少使用能源,卫生间上下水管设计和使用u型管,避免外溢返臭和冬天防寒;五是在住宅中设计储放再生水的固定容器,充分利用再生水,使建筑成为节能建筑和绿色环保建筑。
       (五)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入。在建筑节能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建设,对新技术、新建材的研究和推广应用中,没有资金只是纸上谈兵。要创新投融资体制,想方设法筹措开发建筑节能的资金,制定经济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建筑节能的经济激励政策,例如可减少土地出让金收益,或减少营业税等,不断研究探索建筑节能的发展基金,采取多元化筹措建筑节能资金,加大对建筑节能资金的投人,为加快促进建筑节能提供资金保障。
       (六)积极推广和使用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对气密性、水密性、保温性、抗风性、抗变形性、环保、隔音、防污、保温、隔热的特殊建筑节能材料要大力推广使用。积极推广使用低辐射镀膜玻璃LOW—E。这种玻璃既可以达到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辐射热能加热室内物体,并阻止室内红外热辐射通过玻璃向率外泄漏的保温效果;在夏季又可以达到阻挡室外的红外热辐射影响室内温度的隔热效果,从而实现降低住宅建筑总能耗的目的。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和产品,经常开展建筑节能材料展示推广会。使建筑节能材料通用化、配套化、系统化。要开展建筑节能设计大赛,重奖建筑节能设计人才。
       (七)大力宣传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黑板报等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建筑节能和节约能源的重要意义。国家两部两委关于《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已发文实施,对建筑节能的外墙保温及外门窗保温等已提出要求,要广泛宣传“设计标准”,落实监督实施“设计标准”,把建筑节能当作一项战略决策的大事来抓。
       推行建筑节能,建设绿色住宅,是实现经济可持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必然选择,面向21世纪,走“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在建筑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效节能材料,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使人类的居住环境能体现出空间环境、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景观环境、社交环境、健身环境等多重环境的整合效应,从而让人居环境品质更加舒适、优美、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