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与教育研究]人格培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作者:萨仁图野 王永军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人格和就业能力的分析,指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来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生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4—0196—02
       近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和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一方面大学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因为招不到合适人才而犯愁。其中除了供需结构性矛盾之外,大学生人格的培养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大学生人格的内涵
       对于人格的概念,不同的研究领域对其有不同的定义,社会心理学认为人格与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生活环境对人格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是在社会互动关系中产生、发展并表现出来的。因此,所谓人格,就是人在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互动中形成的,通过自身的语言、行为、情感、态度等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
       大学生人格的形成离不开大学生的社会化。大学生社会化是指大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通过教育、学习、实践等活动所经历的社会化环节,在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努力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大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化。通过这一过程,大学生将实现从一个生物机体的“自然人”到一个能适应社会需要角色的合格社会人的转变,由“非独立的社会人”转变为自食其力,胜任社会角色的“独立社会人”,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大学阶段处于人格预期社会化的后期阶段,这一阶段对于人格的发展和完善来说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既要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是事业和人生起跑前的预备阶段,这一阶段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大学生是否能够尽快尽好地适应社会,满足社会需求。
       二、大学生人格完善的必要性
       1、大学生肩负着社会建设的重任
       现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国家和社会也付出了比较大的精力和物质支出。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高层次人才,肩负着国家建设的重任和民族发展的希望。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社会生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大学生的教育,除了宽厚扎实的知识和能力之外,还要求有健康完善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严峻的就业形势要求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
       近几年,随着大学扩招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走向了工作岗位,而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因此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失业。除此之外,大学生人格的不完善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南于企业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因此对于培养人才这种社会责任承担的部分相对较少。因此相对于应届毕业生,大部分企业更青睐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员。而对于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大部分企业认为这部分员工存在一种眼高手低的现象,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把握,还停留在理论知识的记忆阶段,并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创新,并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在对自己的认识过程中,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作为高层次人才,对于基层的工作不屑一顾,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而对于企业提供的相关待遇,则存在很大的小满,最终造成了工作不稳定,频繁跳槽的现象,给用人单位带来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带来了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求大学生要注意自己科学知识的学习,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更需要端正就业动机,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系。
       3、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格的健全是大学生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人格健康决定着个体的顺利成长和成才,在校大学生对学校环境以及人际交往的适应状况,往往是其人格素质的综合反映,其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状况以及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与其人格因素关系密切。可以说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对其心理健康的维护与增进、个人潜能的开发、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都起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是大学生能够顺利地健康成长与成才的保障。踏实、勤奋、刻苦努力、独立自信、坚忍不拔的人格特征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成才的基础,而在此方面的不适应,则不利于成才。现存大学生中间经常会有非常极端现象的出现,如退学、盗窃甚至自杀等,这些往往是由于人格发展缺陷以及适应不良造成的。还有一些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者,最终却一事无成,究其主要原因,也多与人格缺陷有关。因此要重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提高其综合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对就业能力的影响
       1、重科学理论知识的记忆,轻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开展多年,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教育都是以书本知识为主,进人大学之后如果不能迅速转变学习的观念,仍然只重视书本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没有过多的考虑知识的运用和创新,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受到挫折,经常也会产生一些学校的高材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而这部分学生经常会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心理落差较大,抗挫折的能力也较差。
       2、职业道德教育的缺失增加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道德成本。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比较淡薄,奉献意识弱化,过多的考虑自己能从企业中得到什么,而忽视了自己能够给企业贡献什么,他们有很多成就事业的愿望,甚至也考虑了很多方式和方法,但是缺乏的是脚踏实地的精神,很多毕业生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看成是“跳板”,待遇好的时候将就着十,待遇不好马上辞职走人,而没有从自身思考有什么不足,结果造成了很多企业在校同招聘的过程中带着明显的不信任的态度,另外,求职过程中的虚假简历、虚假信息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对于很多优秀的学生反而会更加的不信任,要通过多方而多角度的考察后才敢试用,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同时也给求职的大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
       3、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不完善,不利于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完善和塑造,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由于我国职业测评发展的滞后和就业市场发育不完善以及我国文化传统中求稳定、怕出头;重集体、轻个人等价值观的影响,大学生个人自我意识发展还有待成熟,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定位中存在不少问题:相关法制不健全;管理方而人治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川人方面的高学历倾向、名校倾向;人情关系在用人中作用独特等压抑了人格独立性的展示空间。这些不完善性使各用人单位、就业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不能平等竞争,而竞争的不平等使市场对独立人格的塑造作用大打折扣。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虽然经过了自身的努力,但是仍然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因此就会对其择业观产生较大的影响。
       四、塑造完善的大学生人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化的丁程,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1、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就业市场,是塑造大学生完善的人格,提升就业能力的前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市场化就业机制。社会各界要采取切实有效的行政措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改善用人条件,优化工作环境。要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减轻因社会用人期望值过高和不公平竞争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秩序。要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中介机构的依法监督力度,排除随意的、人为的不公平因素;要切实采取措施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相互贯通,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共享,打通地域、行业的界限,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社会要推进从业形式契约化、法制化进程。
       2、完善学校教育体系,重视科学理论教育与人格完善教育相结合。
       学校现存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的场所,学校教育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学校应以服务为中心,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大学生化解就业压力,提供必要的服务。第一,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看清社会的主流,树立合理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就业压力。第二,分析就业形势,适应就业市场化的需求进行教育。开展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第三,发挥学生社团作用,提供尽可能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
       3、大学生要善于自我调适,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培养和形成的,作为家庭来说,应该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和协助其建立其自信。大学生不仅应当积极排除各种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压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期间要培养自己的自信心,有意识的去接触社会,积极争取各种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的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