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家主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研究]中国文学期刊学术影响分析
作者:韩子睿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本文依据CSSCI(2004~2006)中关于中国文学学术期刊的被引数据,利用期刊评价中运用的一些指标,从被引次数、影响因子、被引速率和被引广度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期刊目前的研究状况,对中国文学期刊的总体学术水平、学科地位以及各期刊的学术质量进行客观、综合、全面的评估。
       [关键词]期刊评价;学术影响;引文分析;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4—0015—12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发布的我国期刊目录,我国的中国文学类期刊总计378种。其中,以刊载文学作品为主的期刊251种,约占66.4%;学术期刊73种,约占19.3%;非汉语期刊29种,约占7.7%;二次文献期刊22种,约占5.8%;其他非学术期刊3种,约占0.8%。CSSCI(2004~2006)每年均收录中国文学期刊15种,这些期刊均为学术期刊。因此,本文是基于CSSCI所收录的这些刊物三年积累的数据,对2004—2006年间中国文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数据化描述,从而借助现代文献计量学手段从一个侧面对中国文学研究进行学术评价。
       需要说明的是,以刊载文学作品为主的创作型期刊并未收录,本文只能从期刊论文的外部特征对中国文学部分期刊在2004~2006年间的状况进行客观、真实的描述,但并不能展示中国文学研究的全部,特别是不能就其内容、价值和意义做出质量评估。此外,在对中国文学期刊数据、清华同方数据、万方数据及纸质期刊的统计分析过程中,针对各指标,我们尽可能给出较多的期刊排名,对于具体指标上数据很低的期刊并没有列入其中。
       一、中国文学期刊被引次数分析
       从被引次数来评价分析学术期刊的影响,是评价期刊的基本方法之一。被引次数分析法可以解释期刊从创刊以来登载的论文被学术界研究人员的利用程度,从而反映出该刊在学术研究领域内的影响力。本文对单纯的被引次数进行了修正,添加了他引次数和学科引用次数,并按照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期刊的被引次数综合值。
       1 总被引次数。本文所指的总被引次数是指某个期刊被CSSCI来源期刊论文引用的总次数。该指标体现了该期刊创刊以来的整体学术影响,但也受到创刊时间长短、载文量多少的影响。表1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总被引次数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9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总被引次数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422.33篇次)为分母,计算而得。
       
       表1显示,中国文学期刊在总被引次数上差异明显,三年平均总被引次数最高的《文学评论》高达422,33篇次,相当于位居其次的《文学遗产》(192篇次)的两倍多,作为中国文学研究最权威的期刊应当毋庸置疑。三年平均总被引次数超过100次的八种期刊占中国文学期刊总被引次数的68.7%;而《古典文学知识》等四种期刊的三年平均被引次数在10篇次以下,四种期刊的被引次数所占比例还不到1.98%。
       从中国文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的增长趋势角度来看,共有13种期刊连续两年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在这13种期刊中,2005年增长幅度最大的是《中国比较文学》,被引次数比2004年增长了53篇次,涨幅为182.76%。在所有中国文学期刊中,2005年增长幅度最大的是《新世纪》,涨幅高达750%,但是2006年的被引次数立刻回落,仅有8篇次,这种被引的激增比较随机。从2004~2006年的总被引次数的绝对值来看,中国文学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影响力不断提高。但是,从总被引次数的增加幅度上看,各个期刊不尽相同。这说明中国文学期刊的影响力出现两极分化,需要各中国文学期刊不断努力。
       
       比较中国文学来源期刊和非来源期刊三年的被引总量,来源期刊三年的被引总量平均值为116.62篇次,非来源期刊三年的被引总量平均值为18.67篇次,非来源期刊的被引总量仅为来源期刊该项指标的1/6。这也要引起各期刊的重视,文学期刊阵地百花齐放才能促进中国文学的健康发展。
       2 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本文所指的其他期刊引用次数是指某个期刊被CSSCI来源期刊论文引用的总频次排除期刊自引次数的结果,对于未进入CSSCI的期刊来说,其他期刊引用次数等于该刊总被引次数。该指标体现了该期刊创刊以来对其他期刊的整体影响。表2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的他刊引用次数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9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的他刊引用次数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392篇次)为分母,计算而得。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期刊的他刊引用情况从整体上看基本上与总被引次数呈现相同的状态,各期刊之间差距较大,他刊引用次数跨度巨大。排名第一的《文学评论》三年他刊引用情况平均值占所有期刊三年平均值总和的24.33%,排在末位的《上海文化》三年他刊引用次数平均值仅有7.33。从2004~2006年各个刊物他刊引用的变化趋势来看,三年中共有12种期刊一直保持不同幅度的增长。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较2004年他刊引用次数绝对值增长最大的是《文学评论》,2005年增长111篇次,2006年保持继续攀升的态势。《文学评论》在影响力已经非常突出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惊人的增长,值得其他期刊学习借鉴。
       
       结合表1和表2我们比较中国文学期刊的他刊引用率,可以发现:《文学评论》以92.82%展现了该刊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紧随其后的是《文艺理论研究》(90.23%)。在来源期刊中需要注意的是《红楼梦学刊》,该刊的他引率仅有18.25%,与其他期刊相距甚远。这主要与《红楼梦学刊》的研究领域较窄、与中国文学其他领域的交叉渗透较少有关,导致其对中国文学的其他研究领域影响有限。
       3 本学科论文引用次数。本学科论文引用次数是指期刊被CSSCI来源期刊中收录的中国文学论文引用的总频次,该指标体现了该期刊创刊以来对于本学科学术研究的整体影响,影响该指标的因素有创刊时间长短、载文量多少以及CSSCI收录的该学科论文的多寡等。表3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被中国文学论文引用次数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9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被中国文学论文引用次数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357.67篇次)为分母,计算而得。
       分析表3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期刊的学科影响力层次分明,差异巨大。从被中国文学论文的引用情况来看,表中所列的29种中国文学期刊可以被划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文学评论》三年学科引用次数的平均值为357.67篇次,结合表1,不难看出,该刊被引总次数中84.69%的引用来自中国文学论文,在中国文学领域内的影响力高居榜首。第二层次由学科被引次数在90篇次以上的7种期刊组成,在这一层次中的期刊的学科被引次数占总被引次数的比例集中在80%以上,表明这一层次中的中国文学期刊是中国文学学科研究的中
       流砥柱。其余学科引用次数在90篇次以下的期刊组成第三层次,在这一层次中期刊的学科由于论文类型、内容多元化,学科影响力并不仅仅集中在中国文学的研究领域,故学科引用次数普遍不高。
       从各个期刊2004~2006年的变化趋势来看,表中所列的期刊共有12种期刊在三年中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三年中呈下降态势的期刊基本没有,说明中国文学期刊的学科影响力在不断增强。
       4 中国文学期刊被引次数综合分析。总被引次数、他刊引用次数和本学科论文引用次数分别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期刊的整体影响力,我们分别对这三项二级指标赋予25%、50%和25%的权重。表4按照经过归一化、加权合成后的综合值排序,给出了2004~2006年中国文学被引次数综合值前27名的期刊。
       
       从表4中所列的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被引次数综合值可以看出:这27种期刊按照被引次数综合值清晰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被引次数综合值为1的《文学评论》,位居魁首,该刊各项指标都遥遥领先,综合值为排名第二的《文学遗产》的两倍多。被引次数综合值位于0.3~0.45的《文学遗产》、《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四种期刊组成第二层次。被引次数综合值低于0.3以及未列入表中的期刊组成第三层次。被引次数的多寡受到创刊时间长短、载文量多寡以及期刊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影响,是反映期刊绝对学术影响的一个指标,针对中国文学这一与时间关联不是很紧密的学科而言,被引次数对期刊的学术影响更为重要。
       二、中国文学期刊被引速率分析
       被引速率反映期刊新近发表的论文被读者及时利用的情况,是从速度的角度量化描述期刊影响力的指标。本文对单纯的被引速率进行了补充,用他引速率和学科速率来充实单一的被引速率,并按照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期刊的被引速率综合值。
       
       1 总被引速率。总被引速率是指该刊当年论文和前一年论文在当年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刊当年和前一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所得的值。这一计算方法是针对人文社科的学科特点在当年指数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分辨各个期刊对热点的追踪能力。表5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总被引速率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8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总被引速率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0.1758)为分母,计算而得。
       表5中所列中国文学期刊三年平均总被引速率为0.0412,与性质相似的外国文学期刊三年平均总被引速率0.02778相比,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期刊表现出的对学科热点及学科前沿的追踪能力、利用程度更强。在外国文学总被引速率中排名第一的《中国比较文学》在中国文学期刊中仅列第四,《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的总被引速率都高于该刊。但是,表中所列的28种期刊中也有近一半期刊总被引速率的三年平均值低于0.02。这些期刊中固然有总被引次数较低所导致的总被引速率偏低,如《名作欣赏》等,也不乏《明清小说研究》、《新文学史料》等CSSCI来源期刊。分析这类期刊可以发现,这类期刊以中国文学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学成果为研究对象,对期刊文献的利用率整体不高,在挖掘学术新观点时主要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因此,这一类型的期刊总被引速率偏低。
       
       从上表各个期刊总被引速率的变化趋势来看,有9种期刊连续三年的总被引速率保持增长,其他期刊基本处于一种起伏向上的趋势。虽然速率整体值偏低,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总被引次数不断增长的期刊,影响不断扩大,总被引速率也有相应提高;整体影响较弱的期刊,新发表的论文被关注程度也偏低。
       2 其他期刊引用速率。其他期刊引用速率与期刊总被引速率相比,平衡了在期刊评价中由于不恰当的人为自引造成的来源期刊与非来源期刊之间的不平等性,能够更加客观、清晰地反映期刊对学科前沿的即时反应速度。表6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其他期刊引用速率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8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表6中所列28种中国文学期刊三年的他刊引用速率平均值为0.0276,高于性质相似的外国文学期刊三年他刊引用速率平均值0.0180,与总被引速率所反映的整体状况相一致。
       
       从2004~2006年各个期刊的变化趋势来看,共有11种期刊在三年中保持连续增长,在这些期刊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文艺争鸣》、《文艺理论与批评》,连续两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77.98%和33.98%,85.20%和30.67%。这一数据也反映出这两种期刊越来越得到其他期刊作者的关注。此外,虽然《红楼梦学刊》三年的整体速率偏低,但是连续两年的增长也令人欣喜,分别为80.4%和68.92%。
       3 本学科论文引用速率。本学科论文引用速率是反映中国文学期刊被中国文学论文作者及时利用的情况,这能反映出期刊在中国文学领域内的受关注程度。一般说来,期刊被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关注程度高,其期刊学科引用速率也越高,反之,期刊学科引用速率相对会低。表7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本学科论文引用速率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8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本学科论文引用速率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0.1517)为分母,计算而得。
       
       
       从表7可以发现,中国文学期刊的学科引用速率三年平均值为0.0383,也就是说,表中所列的中国文学期刊在统计当年和前一年发表的论文中仅有3.83%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中国文学论文所引用。与同类的外国文学学科引用速率的三年平均值1.38%相比,中国文学期刊的表现还是相当好的。而且中国文学期刊中《文学评论》、《文艺争鸣》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科引用速率表现突出,这固然与这些期刊本身的影响力较强有关,更重要的是凸现了这些期刊较强的追踪学科热点、探索学科前沿的办刊方针。
       从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学科引用速率的变化趋势来看,仅有6种期刊在三年中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文艺理论研究》和《文艺争鸣》表现突出,连续两年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17.86%和73.95%,29.31%和74.25。有15种期刊在三年中起伏不定,没有稳定的趋势。这也提醒中国文学期刊应提升自己把握中国文学研究热点领域的能力。
       
       4 中国文学期刊被引速率综合分析。总被引速率、其他期刊引用速率和本学科论文引用速率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期刊的及时被引速度和期刊的受关注程度。我们将被引速率包含的三项二级指标分别赋予25%,50%和25%的权重,并计算出中国文学期刊的被引速率综合值。表8按照归一、加权后的综合值给出了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被引速率综合值前26名的期刊。
       表8显示的期刊被引速率综合值位居前26位的中国文学期刊可划分为四个层次:(1)被引速率综合值高于0.7的期刊《文学评论》列为第一层次,该期刊以高出排在第二位的《文艺争鸣》近0.4而高居榜首;(2)被引速率综合值在0.3~0.7之间的《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研
       究》等7种期刊组成第二层次;(3)被引速率综合值在0.1~0.3之间的《鲁迅研究月刊》、《南方文坛》等7种期刊组成第三层次;(4)被引速率综合值在0.1以下的11种期刊和未列入表中的中国文学期刊组成第四层次。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文学期刊被引速率相对较低,突出的期刊较少,处于中下游的期刊数量较多。这也告诉我们,中国文学期刊在不断挖掘期刊优秀选题,以及提高择稿质量方面,都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中国文学期刊影响因子分析
       影响因子是用来评价期刊学术影响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可以公平地评价大期刊和小期刊由于载文量不同所带来的被引偏差,反映的是期刊的整体影响。但是,由于学科规模、发展速度不同,不同学科的期刊拥有不同的文献利用规律,本文对影响因子进行了修正,并且引入了一般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和学科影响因子,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用以衡量期刊的学术影响。
       1 一般影响因子。一般影响因子实际上就是指某一时间段内(一般为两年)某一期刊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影响因子越大,相对来说影响力也越大,表明该期刊对其学科领域越具影响力,学术水平与整体质量越高。本文中修正的一般影响因子为:该刊前第2、3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第2、3年发表论文总数之比。表9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一般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9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一般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0.2525)为分母,计算而得。
       分析表9中所列的29种期刊的一般影响因子,可以发现:从整体来看,中国文学期刊中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较少,三年影响因子的平均值在0.1以上的期刊仅有6种,在所列29种期刊中仅占20%,大部分期刊影响因子低于0.1,影响力偏低。
       比较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的期刊发现:中国文学29种期刊三年的一般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056,外国文学12种期刊三年的一般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0557,两个学科的差距不大。但是,由于两个学科的统计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数量有较大差距,相比之下,中国文学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乐观。分析两个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我国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期刊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数量相差不大,一般影响因子在0.1以上的期刊分别是6种和5种,但是外国文学一般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外国文学评论》(0.1537),与中国文学一般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文学评论》有较为明显的差距。我国中国文学的悠久的研究历史,深厚的研究底蕴,严谨的研究传统,孕育了中国文学的优秀期刊。
       从2004~2006年各个期刊的变化趋势来看:仅有8种期刊保持连续的增长趋势。三年一般影响因子平均值在0.1以上的6种期刊中《中国比较文学》和《文艺争鸣》连续两年保持增长;一般影响因子低于0.1的期刊三年中不断增长的期刊共有6种,说明中国文学期刊的整体学术影响也在不断得到提高。
       2 他引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是指在某一时段内,某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其他期刊引用的次数与该时段内该刊的发表论文总量之比。他引影响因子比起一般影响因子更能体现期刊受到关注的程度。表10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他引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9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他引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0.2338)为分母,计算而得。
       分析表lO中所列的29种期刊的他引影响因子分布,从整体来看,中国文学期刊他引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在0.1以上的中国文学期刊仅有5种,占研究期刊总数的17%;近半数的期刊他引影响因子低于0.03,差距悬殊。《文学评论》以高出第二名近一倍而高居榜首。
       比较中国文学和同性质的外国文学期刊发现:中国文学29种期刊三年的他引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0462,外国文学12种期刊三年的他引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0417,两个学科的差距不大。分析两个学科期刊的他引影响力较高的期刊数量,即三年他引影响因子平均值高于0.1或者近似等于0.1的期刊,中国文学多达6种,外国文学仅有2种,并且外国文学他引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为《外国文学评论》(0.1071),与中国文学他引影响因子排名第一的《文学评论》(0.2338)差距明显。
       从2004~2006年各个期刊的变化趋势来看:有8种期刊保持连续的增长趋势。他引影响因子平均值在0.1以上的5种期刊中仅有《中国比较文学》连续两年保持增长,这与该刊的一般影响因子表现的趋势相一致;他引影响因子低于0.1的期刊三年中不断增长的期刊共有7种,说明中国文学的期刊对其他期刊的学术影响呈整体上升趋势。
       3 学科影响因子。不同学科的研究领域有其不同的研究方法,同一学科的不同研究领域也有着不同的研究方法,因此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关注的研究论文、期刊都有所不同。本文引人学科影响因子,目的是为了量化期刊对本学科论文的影响力。表11给出了按照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学科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排序前29名的期刊,并进行了归一化处理,即以各期刊学科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作为分子,平均值的最大值(《文学评论》0.2088)为分母,计算而得。
       从表11中所列的29种期刊的学科影响因子的整体情况来看,少数期刊影响了中国文学领域的多数研究。学科影响因子近似等于0.1的期刊约有6种,占研究期刊总数的1/5。
       比较中国文学期刊和性质相似的外国文学期刊的学科影响因子:中国文学期刊学科影响因子三年平均值为0.0437,外国文学期刊三年学科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0297。将学科影响因子与一般影响因子比较可得:中国文学期刊的学科影响比例在78%,外国文学期刊的学科影响比例为53.3%,中国文学期刊所发表的论文被本学科引用的比例高于外国文学期刊,这说明中国文学期刊专业化程度整体高于外国文学期刊。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文学的学科交流、融会的程度较外国文学稍低。
       结合表11的数据,我们发现:(1)表中所列的期刊中近2/3的学术影响体现在中国文学的研究领域,即被中国文学论文引用的比例在80%以上;(2)《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和《书屋》的学科影响因子分别为40.39%和24.41%,这说明这两种期刊在其他学科也有较大影响。
       4 中国文学期刊影响因子综合分析。本文采用他引影响因子和学科影响因子,科学地避免了一般影响因子可能带来的片面影响,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期刊的学术影响。一般影响因子和学科影响因子的权重各赋予25%,他引影响因子赋予50%权重。表12按照归一化、加权后给出了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影响因子综合值排名前26名的期刊。
       根据表12的影响因子综合值,中国文学期刊可分为四个层次:影响因子综合值排名第一的《文学评论》遥遥领先,独占鳌头,属于第一层次;影响因子综合值在0.4~0.6的《文学遗产》、《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当代作家评论》和《文艺争鸣》组成第二层次,该层次的期刊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有
       较高的影响力,是中国文学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因子综合值在0.1~0.3的期刊组成第三个层次,这些期刊对中国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影响有限,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影响因子综合值低于0.1的期刊和未列入表中的中国文学期刊组成第四层次,这些期刊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四、中国文学期刊被引广度分析
       被引广度是统计一种期刊被多少种期刊引用、进而分析该期刊对其他期刊的影响力的另一个指标。这虽然是通过期刊的引用来反映,但实际上体现的是引用该期刊的学者分布广度和学者群。为了避免随机引用,本文引入新的期刊被引广度的计算方法,广度与被引次数紧密相连,具体计算方法参见注释。表13给出了按照新的被引广度方法计算的2004~2006年中国文学期刊的被引广度。
       被引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刊论文的影响范围,是期刊被引指标中的辅助性指标。从表13显示的中国文学期刊的被引广度分析,中国文学期刊的被引广度差异显著,《文学评论》以三年平均广度57,高出第二名1倍多的广度,位居榜首,也有17种期刊广度小于2,差距悬殊。
       从2004~2006年间各个期刊被引广度的变化趋势来看,表中所列的41种期刊中近一半的期刊在三年中都保持着上升的态势,仅有《古典文学知识》和《作品与争鸣》2种期刊三年中呈下降的趋势。
       同表2(期刊的他刊引用次数)相比,表13的广度排序与他引排序基本一致,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期刊的被引广度与期刊的绝对他引量存在正相关的线性关系。
       五、结论
       通过对中国文学期刊学术影响的分析,我们对中国文学期刊进行了学术影响层面的划分:
       其一,《文学评论》以四项指标遥遥领先的优势毫无争议地居于第一层次,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学学科的一流期刊。
       其二,《文学遗产》等六种期刊组成中国文学的核心期刊群,这一层次的期刊虽然研究重点各有侧重,但是对中国文学的学术影响较强,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是中流砥柱。整体上来看是中国文学各领域研究的综合性期刊,时间上横贯古今,学科上兼具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正因为有这些期刊的存在,中国文学的发展才能在各个领域内均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其三,《明清小说研究》等期刊组成核心期刊扩展区。这一层次的期刊主要由两大类组成,一类是偏重于文学专题研究的期刊,这些期刊刊登的论文在特定的研究范围内,如《明清小说研究》、《鲁迅研究月刊》等;一类偏重于文学期刊赏析与批评,例如《小说评论》、《理论与创作》、《书屋》等期刊。这一层次的期刊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但是局限于中国文学研究的某一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学术影响有限。
       [责任编辑: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