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名家主持·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学科对比
作者:邓三鸿 金 莹

《东岳论丛》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本文列举了CSSCI(2004-2006)数据库中各学科刊物有关篇均引文、基金论文比、合作情况、外文引文情况等数据,分析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同学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在规范刊物质量、引导学术研究方法等方面克服存在的问题,为繁荣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事业而作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CSSCI;学科发展;刊物质量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8)01-0043-08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发布以来,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建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亦随之成为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学者阐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心得,最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学术期刊发布于众,因此,学术期刊在学术知识与思想的生产与传播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学术刊物是最新学术成果发表与传播的重要平台,因此其也就成为考核学术成果是否达到发表水平的一道最重要的关卡,而期刊质量或重要性的高下也是学者发表成果时需考察的重要因素。就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而言,学术刊物以人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尤其是人选“CSSCI来源期刊”作为重要刊物的标志。在这些刊物上发表成果,也成为众多机构和组织评价学术成果的重要依据。同时,学术期刊应该在学风建设中积极发挥作用,学术期刊“承担着十分重大的责任。学术期刊的水平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相关科学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优势,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的无形资产”,因此,核心期刊作为期刊中的佼佼者,除了积极发表最新最优秀的成果外,在文献选择、标引等其他方面也应精益求精,树立典范。本文拟以CSSCI(2004-2006)年的数据,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核心期刊的部分数据进行对比,以期对部分期刊的办刊宗旨和编辑规则予以些许批评和建议。
       CSSCI是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仿照SCI有关标准开发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索引数据库。自2000年推出以来,目前已经颁布1998-2006年共9年的数据,其中2004-2006三年来,录用期刊数为419-461种,来源文献、引用文献数量分别从78000条和579000条增长到9万余条和81万余条。
       二、来源信息中的数据分析
       2007年,苏新宁教授在其论文中,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指标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其中使用了机构标注比、基金论文比,而在其著作中也讨论了合作作者数等,但这些文献中主要就具体的来源期刊进行论述,没有从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为了从宏观视角分析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有必要以学科作为考察对象,将各学科的这些数据整理出来做一个对比。
       
       作者机构是文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可以见证论文的学术性、真实性,方便读者与作者联系交流,也为我们统计不同机构、地区的研究趋势提供数据,在SCI期刊等国际刊物的录用规则中,一般都明确表示来源作者信息必须包含详细的机构信息,因此机构标注比例应该为100%!表1显示了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刊物在作者标注上的差异,大体上来看,体育学、心理学、人文经济地理和管理学等学术刊物机构标注比例较高,表明这些刊物的编辑在机构标注的问题上重视程度较高,而其中中国文学、宗教学、艺术学、外国文学等学科的作者机构标注比例存在不足,应引起相关刊物的注意。
       长期以来,有关文学创作等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多位作者合作的情况,诸多文献对此进行了讨论。自然科学领域有关合作的比例甚高,可达80%以上,甚至国际合作的比例也在五分之一强。这一方面表明现代研究越来越深入和复杂,单靠一人之力难以为继,另一方面也表示学术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当然,师生间指导合作发表文献的情况也越来越多。然而,国内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此方面存在一定差距,表2给出了2004-2006年CSSCI收录的期刊中作者合作的比例数据。
       
       表2显示了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理、心理学合作文献比例较高,实际这三个学科大多同自然科学领域比较接近,在部分全文数据库中甚至归属到自然科学的范畴,因此其合作数据有自然科学领域的基本特征,但环境科学合作的比例有下降趋势,值得注意。
       体育学、管理学的合作比例也较高,表明这2个学科的研究发展比较快,交叉的热点需要不同方向的学者联合研究。
       大部分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合作情况都不容乐观,如宗教学、历史学、文学、艺术学,只有十分之一的文献是合作完成的。当然,这几个学科的研究更强调个人的独特思维和创意,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事出有因,但如果能多方交流沟通,也许能出现更多更好的成果;此外,法学刊物中,合作情况甚至处于下降趋势。
       究其原因,还有一种可能是部分单位在考察个人成果时,单一的第一作者因子可能会高一些,如,按CSS-CI推出的统计报告等数据来看,单一作者贡献因子为1,而合作的第一作者因子为0.6。但这种趋势很显然不利于反映学术活动的内在联系,对于没有署名而实际对文献做了贡献的人员而言也存在不公平,甚至会导致一定纠纷。
       无论如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间以及与自然科学领域的交叉渗透,合作研究将会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大量的创新性研究将来自于合作研究成果。
       张宜平曾对人文科学的基金论文情况做了基本分析,其统计的《中国社会科学》等5种人文刊物中,基金论文比为8.3%,而《中国科学》刊载自然科学6个学科平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高达83.97%,其他文献也表明自然科学的基金论文比也相当高,其样本选择尽管不是很全面,但也基本反映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在基金资助上的重大差异。
       
       从表3来看,人文社会科学刊物中基金论文的比例仍然较低,平均值不到20%。但可喜的是,近几年来,这个数字已经翻了一倍多。其中,基金论文比较高的学科有环境科学、人文经济地理、心理学和管理学,而比较低的则有艺术、新闻传播、文学、宗教、考古和历史等学科。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有关单位对于部分学科的支持不是很充分,希望能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和支持;另外一方面也可能是部分作者强调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而对于一些中期成果有可能疏于标注,希望有关基金管理部门在重视最终成果的同时也关注各类项目的中期成果的管理,这对我们考察项目规划有重要参考意义。
       近年来,有关文献对于刊物基金论文的比例做了分析和说明,认为基金论文趋向于向核心期刊集中。换而言之,刊物发表基金论文的多寡也逐渐成为评价刊物优劣高下的一项指标,由此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如一文挂多个基金,甚至有虚假基金信息,更有部分刊物优先录用基金论文等等,这些现象都应引起期刊编辑和有关单位管理人员的重视。
       三、期刊引用数据数据分析
       引文是学术论文中反映学术继承和发展的重要依据。规范的学术论文都应该如实标注对论文有参考作用的资源文献,包括CSSCI等选刊机构将无任何引文信息的刊物排除在外,可见学界对于引文的重视程度。
       尽管CSSCI来源刊都是各专业、地区比较优秀、规范的刊物,但其中仍有部分文献没有标注引文,表4给出了2004-2006年CSSCI收录期刊中的无引文文献比例。
       
       由表4可以看出,那些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的学科(心理学、人文经济地理、环境科学)其无引文论文比例很小。体育学、高校学报、图书情报、法学、管理学、民族学、综合类期刊、哲学、考古、社会学等学科期刊也具有很小的比例(均小于20%),说明这些学科期刊在学术规范上较为注重。而宗教学、艺术学、新闻与传播学、统计学、政治学等学科期刊的无引文文章的比例竟达到40%以上,说明这些学科的研究在引用论文的规范上尚有欠缺,有的期刊几乎没有引文,这应当引起我们这些学科办刊者们的注意。
       另外一方面,篇均引文也是我们考察期刊文献规范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许多刊物在修改论文时,会出于版面设置的考虑建议作者删减部分引文,或者认为引文不是刊物的主要内容不以重视。对此,有文献做了强调,现在的学术论著主要还不是“过度引证”而是“引证不足”的问题。如,SCI收录论文的篇均引文为20以上,国内刊物在此问题上均存在不足,如自然科学篇均引文也在10以下。
       我们知道,文章与引用文献两者之间存在着学术关联,应该说被引用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体现了学术源流。没有引文的文献使读者无法跟踪和了解其前期成果,很难对该成果寻根究底,因此我们的期刊一定要高度重视期刊的引文。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引用文献状况在改善,从表4中我们就可以看到,无引文文章的比例已经从2004年的25.70%下降到2006年的18.58%,这是一个好兆头,说明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逐渐走向规范。
       从另一个角度来考察期刊引用文献的情况,就是对期刊篇均引用文献数的比较。篇均引文数量的多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本期刊的研究深度,从学科角度对比也反映了整个学科的研究深度。因此将学科期刊的篇均引用文献的数量作一比对,可以发现整个学科的研究深度和学者的研究习惯。表5给出了2004-2006年各学科期刊的篇均引用文献数的统计。
       
       从表5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历史学、心理学、法学、考古学、人文经济地理、语言学、社会学、高校学报等学科的期刊具有较高的篇均引用文献数(三年均值在10篇以上),而新闻学与传播学、统计学、艺术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篇均引文数量尚不足5篇。可以看出,统计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等学科期刊不仅无引文的文章比例较高,而且篇均引文数也很少,说明这些学科的期刊不仅在规范上有欠缺,学科的整体研究深度也需加强。
       当然,我们也不是绝对地认为参考文献数量的多少代表论文质量的好坏,或者只有那些参考文献多的论文才是高质量的论文,至于部分期刊出于其他目的硬性要求参考文献数量必须在多少篇之上,否则就不予送审和录用,显然有些偏离正道。因为在某些新的领域和学科,有些论文是开拓性、首创性的,可以借鉴或引用的参考文献数量本身就比较少,可这并不意味着论文质量存在问题。但是,如果把引文数量从学科整体角度去考虑,就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了。
       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者们已不能闭门造车,为了保证自身研究的先进性,反映学科研究的国际接轨度,不可避免地要同国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和借鉴,而这种比较和借鉴可以通过作者标注的参考文献来体现。因此,参考文献的语种分布是反映作者对当前学科研究现状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仅仅著录中文文献的作者很多是因为外语水平有限或其他条件的限制,不能及时了解最新的国际研究动态,结果有可能是在重复国外他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而使其研究缺乏新意!
       而另外一方面,也不能过分强调“月亮是外国的圆”,毕竟有些学科是我们民族的学科,带有许多民族色彩,还有些研究领域本身就限于国内,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学科不同的特点来考察各学科对外文文献的引用数据。表6给出了2004-2006年CSSCI所收录的各学科期刊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
       
       从表6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与国外密切相关或国际性研究学科(如,外国文学、政治学等)具有较高的外文文献的引用率,一些具有很大民族色彩或居于国内领域研究的学科(如,考古学、中国文学、宗教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外文文献的引用较低。以上这两类学科期刊无论引用高和低均无可厚非,完全是由其学科性质所决定的。但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环境科学、体育学等学科外文文献的引用率如此之低(不到20%),不得不引起这些学科的重视。从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期刊的外文文献的高被引,则说明这些学科的研究在不断引进国外相关研究成果、注重和国外研究的接轨,值得学习。
       从表6的统计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外文文献的引用比例在稳步增长,总体上来说,各学科研究都在逐渐和国际接轨,这是一个好兆头。可以肯定,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将会和自然科学研究一样,逐步步入国际研究的大环境。
       四、结论
       从本文列举的CSSCI(2002-2006)部分统计数据来看,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质量、规范性、国际化程度都在不同程度的改善中。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同自然科学刊物相比,特别同国际刊物、SCI刊物相比,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刊物在征稿、评审、录用、编辑过程,还存在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诸如CSSCI、中国科技信息所、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等每年会就刊物的基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有关指标、参数进行了说明,希望在这些数据、指标的导引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专业刊物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