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论点集萃]语类研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作者:李燕飞

《东岳论丛》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语类;语类结构潜势;英语写作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哈桑和韩礼德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为英语写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在英语写作中,为了使语言更好地行使交际功能,必须要考虑语篇产生的文化背景和情境语境,熟悉所写语篇的语篇结构,选择典型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来描写和陈述世界中的事件和活动。
       [中国分类号]H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6-0194-02
       语类“genre”是个法语词,源自拉丁语单词“genus”,意指“种”、“类”(李美霞,2004)。对语类的研究可谓源远流长,在西方可以一直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历士多德对论辩、诗歌和戏剧的研究。但这种研究通常集中在对文学语类的研究上。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语类研究可以说是始于海里斯(Harris)。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研究逐步由语法研究向语篇研究转移,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家、人类语言学家、修辞学家、哲学家以及语言教育学家都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代表语篇整体的“语类”(Cenre)的研究上来,特别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篇研究作为其语法研究的目标,话语分析、会话分析、语用学、文体学等都以语篇作为其研究的基本单位(张德禄,2002)。本文主要研究、分析哈桑和韩礼德提出的语类结构潜势理论以及语类研究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一、语类的界定
       在语言研究中,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对“Genre”的理解和研究角度的不同,给出了不同的中文译名,较常见的译名有:语类、体裁、语体以及话语类型,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语类”这一译名。而且不同的学科和流派研究语类的目的不同,对语类研究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语言学及其理论不同,对语类进行了不同的界定。有些提供正式的定义,有的则只是提供操作性定义。
       张德禄(2002)研究分析了民间故事研究中对语类的定义,以及语言人类学、新修辞学、文学理论、社会学、应用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类的界定,认为语类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言语社团的成员所共有的常规,在语言中表现为一种共有的语义结构特征,在社会交际中表现为一定行为、活动和事件的类型,在~定语境中表现为讲话者与听话者用以交际、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不同语类在语言形式上表现出不同的词汇语法和音系特征。
       二、哈桑和韩礼德的语类研究理论框架
       在西方,对语类结构理论的研究可以说是方兴未艾。许多语言学流派都根据自己的理论对语篇结构做出了解释。目前建立的语类分析框架大部分是在系统功能语言学内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M.A.K.Halliday)的夫人哈桑(R.Hasan)在从事语篇衔接理论研究的同时,研究了语篇的语义结构,提出了“语类结构潜势”理论。哈桑把语类视为由“语境构型(contextual Configuration)”决定的“意义类型”,实际上是语域在语篇中的意义模式的分阶段有目的的活动(Hanlday&Haman,1985/1989:25)。语类与语境构型具有逻辑关系,是它的语言表现形式。“如果语境构型是一种情景构型,那么语类就是与社会事件相适应的语言。”(Halli-day&Hasan,1985/1989:109)
       语类结构潜势是在同一语类中语篇结构的潜势。也就是说,属于同一语类的语篇的结构都应是从这个语类结构潜势中进行选择的结果。语类结构在此是语篇的意义结构,不是像词汇语法一样的形式结构。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解释此理论框架。
       哈桑认为人类的文化是由一个言语社团可选择的总体意义组成的,称为“符号潜势”,包括做事、说话和相互联系的方式。意义潜势是符号潜势在语言中的体现,所以只指由语言体现的意义。人们对意义的选择是由语篇产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即上下文支配的,这种决定语篇意义选择的外部和内部因素称为“情境语境”。情景语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话语范围指的是所发生的事件、谈话的题材等;话语基调指的是讲话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的角色关系,地位、态度、感情等;话语方式指的是交际的渠道和媒介,如口头对话、书面的交流等。这三种情景语境特征决定三种意义类型:话语范围决定语言的概念意义,话语基调决定语言的人际意义,话语方式决定语言的谋篇意义。这三种意义又由相应的词汇、语法、语音语调特征在语言形式上体现出来。语类意义潜势是意义潜势的一部分,表示某个情景语境内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价值。
       这一框架中的“意义潜势”和“语类意义潜势”与“所有可能的话语范围、基调和方式的值”和“一个刻度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值”是整体一部分的关系,都在语义层次上,右边一栏是对左边一栏的解释和说明。一个刻度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综合就是一个语境构型,决定了一个语类的结构潜势,即一个“语类”。语类结构潜势是一个语类中所有语篇产生的源泉和系统,它包括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和重复成分。必要成分及其顺序决定语类。如果它们发生变化,就会产生新的语类。这样,一个语篇由必要成分、可选成分和重复成分及其顺序组成。
       三、语类研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
       1.文化语境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篇属于某个语类,语类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记录文化”的,同时也是创造和建设文化的工具;是生成和解释话语的常规:操作原则、策略和价值等(张德禄,2002)。所以在英语写作中,首先要把即将生成的语篇置于文化的大背景中,了解文化为语篇的生成提供了什么意义资源,从哪些方面限定了语篇的意义范围。文化总是在社会中存在,所以是和社会一体的。语类在文化中的作用也同样在社会中存在。它既可以看作社会现象,也可以看作社会过程。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应了解语篇的社会属性,如语篇的社会交际特点、交际者的阶层、社会地位、民族等特点,以使即将生成的语篇发挥充分而恰当的交际功能。
       2.情景语境语境是语篇产生的环境,包括事件或活动、交际者和交际的渠道和媒介,韩礼德(1978)称其为“情境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并认为它包括三个变项: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这三个变项决定了语篇的主题、语篇的基调、以及语篇产生的渠道和方式。
       英语写作首先就限制了语篇生成的渠道和方式,即用书面语的形式来记录或描述活动和事件,但是特定的情境语境会对即将生成的语篇产生影响,比如语篇是正式的还是口语化的,是独白还是对话等等。在英语写作中,下笔之前,首先要分析所要描写或陈述的活动和事件,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过程和步骤、事件在本语篇中的描述方式和过程等确定好语篇的主题,一语中的,在语篇中能够充分揭示事件或活动的本质。同时要分析语篇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
       态度、观点和评价等,以及在语篇中将要采用的描述角度和方式,是采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或者是无人称、或者是意识流的方法。写作之前对情境语境三个变项的分析可以帮助英语写作者写出更加符合社会交际功能的语篇来。
       3.语篇结构和语义语篇结构是意义结构,由意义成分组成。语篇结构通常被作为区分语类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语篇结构对认识和了解语篇的重要性。语篇结构通常反映语篇所描述事件的步骤和程序。但为了突出交际的目的,更好地完成交际任务,突现重要信息,作者也可以重新设计叙述的顺序,或者后面的阶段提前,或者前后穿插,或者在中间插叙等。根据哈桑(1985)的研究,只要语篇中的必要成分都按其一定的顺序出现,就表示此语篇属于这个语类,而且此语篇是个完整的语篇。此语类中各个语篇的不同主要反映在其他可建成分的不同及其顺序上。语篇宏观的结构成分由比较具体的结构成份组成,从而组成一个以某个语类为特点的不同的语篇结构网络。在英语写作特别是实用文体的写作中,首先要掌握所涉及到的某一语类语篇的宏观的语篇结构,找出这类所有语篇的必要成分及其出现的顺序,以使所写语篇中的微观层次上的成分可以反映和表现此类语篇宏观层次上的成分,达到写作的要求。
       情境语境的三个变项与功能语法中的意义系统中的三个成分相互联系。话语范围决定概念意义;话语基调决定人际意义;话语方式决定谋篇意义(Halliday,1978)。语义系统的这三种意义成分要由词汇语法系统体现。
       4.语言形式语言形式包括词汇语法系统和音系字系系统。语言的宏观结构意义和微观结构意义都要从语言形式上体现出来。在词汇语法层次上,语言的语法成分结构是语言功能结构的基础。在同一个语法成分结构上,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用以体现不同的意义(张德禄,2002)。例如,在小句成分结构上可以具有及物性结构来体现概念意义,语气和情态结构来体现人际意义,主位结构和信息结构来体现谋篇意义。所以,一定的语言项目总是和这个项目在语篇中表达的交际功能和语篇的意义结构联系起来,不同语类的语篇会表现为不同的语法、诃汇特征,这就要求在英语写作中选择台适的语法结构和词汇来突出语篇的语类意义,以使语篇更好地完成交际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