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报告]扬笔策文弄大潮
作者:赵 石

《人民文学》 2005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开发潮头立,敢为人先,囊锥怎不出头木?来雨绸缪忆去年,穷当益坚。大笔写蓝图,一飞冲天,是非成败傻笑间。腹存良策一万条,再谱新篇。
       ——高俊祥询作《新区人》
       一、才华横溢立潮头
       认识高俊祥,我是在《西部·三边》杂志上。一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杂志,中间有张大彩页,图文并茂,别具一格。词作的题目是:《新区五笔》,作者高俊祥。我玩味着气势磅礴、笔锋锐利的词,猜想:高俊祥何许人也?猛移目光,我暗自好笑。彩页的上端有幅高俊祥的照片:满目春色,戴副眼镜,眉宇凝重,若有所思。据朋友讲,高俊祥是定边文化名人,近年来在省市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他在榆林市处级干部选拔中,曾获得报考职位全市笔试第一、面试第三的好成绩。于是,我带着浓厚的兴趣访问高俊祥镇长,走进他的工作、生活的圈子里。
       高俊祥镇长年龄不过40岁,大专毕业。他在定边县的最高学府定边中学任教八年,是教师中的佼佼者。定中的一位领导说:“高俊祥调走后,定边高级中学10年啦,没人写出像他那种气势宏大、文思敏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思想内涵的文章和材料。”
       1994年,定边县正处于改革开放、百业俱兴的上升时期,高俊祥满怀振兴家乡经济的热望,精神抖擞地走进了镇政府的大门,担任了定边镇办公室主任兼文书工作。由于他工作的出色表现,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科技副镇长,分管农业、农村工作。
       上任伊始,他走遍了定边镇的村村户户。定边镇是定进县的核心腹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于地处塞上,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干旱、风沙、霜冻是本县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
       高俊祥经过调查研究,深知制约定边镇农业经济的发展除恶劣的自然条件外,根本的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他瞄准榆林地区农业扶贫项目,决定从搞节水(喷灌、滴管)工程人手。他多次奔赴榆林、西安争取挂靠粮副基地项目区,并争取农业扶贫项目。那一阵子,他脸黑了,身体瘦了,同事们说:“俊祥,你这不是玩命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有榆林慈善协会等单位的鼎力扶持,喷灌、渗灌之花盛开在定边大地上。
       秋高气爽的金秋,定边镇大地人欢马叫,西园子、蔡马场等村玉米大丰收。金黄的玉米林、尺把长的玉米棒子,农民们家家户户金粮如山。他们载歌载舞、敲大鼓、扭秧歌、欢庆农业新技术的成果,定边镇一举摘掉了缺粮的帽子。
       高俊祥如鱼得水,和农民兄弟结成了血肉联系。他以高票当选为副镇长,后又选为镇长。他一鼓作气,紧紧依靠上级领导的支持,依靠党委、政府一班人的密切配合,确立了菜篮子、奶瓶子、林带子的三大主导产业,大搞农业生态示范工程,出色地完成了县城西北风口农田水利防护工程。他争取以工代赈项目投资,两年间共争取资金25.4万元,新修高标准水地2300亩,打井48眼,架设高低压线路14.4公里。1996年定边镇夺得全县农田水利设施“兴定杯”。
       高俊祥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在镇党委的支持下,组织全镇9个村的科技种植能手到山东寿光等地参观学习。全镇建起 5000多亩蔬菜基地,并建起日光蔬菜大棚 100余座。定边镇闯过了温饱线,跨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骏马。
       高俊祥在《挖断穷根,展望明天》的文章中写道:引导创建大型集约化生产的农牧场的同时,配置以资源密集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模式将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让我们把历史的镜头转到1997年,时任定边副镇长、新区开发办主任的高俊祥和一班子人,徒步在定边镇辖区跑了几个来回。
       正值冬日,北风呼啸,寒风刺骨。他们一行人,踏着黄沙,踩着荒草,一路笑语阵阵。给黄沙荒草遍地的地方平添子几分生气。就这样,定边镇迎来了改革开放建设新区的春天。
       高俊祥一班人,经反复考察论证,认为定边镇优势在城,希望在城,发展也在城。定边镇要建成榆林市的经济强镇和发展快镇,就必须将地理优势转化为经济和发展的优势。即就是要实施城市带动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瞄准了这块不毛之地,开发新区的蓝图已成竹在胸。消息传出,定边镇人大哗:乱坟岗,不吉祥;建新区,不成章。
       高俊样查历史,找资料,终于发现了依据:这片“乱坟岗”在清代是皇帝诰封“光禄大夫”陵地,原名石猴梁。如今后代有200余人。据说有四尊神态各异的石猴,每尊有千斤重,立陵地四角。陵地曾松柏翠绿,墓碑参天,楼房座座,飞檐画栋,瑞样遍地,曾是古城定边一大景观。
       高俊祥挥笔赋词:旧岁石猴梁,钟灵毓秀,人道师大夫曾住,分明帝王光照处,藏龙卧虎。今朝气象新,梢桑巨变,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盛世乾坤朗,国运送昌。
       史实和卓识教育了群众。高俊祥和政府一班人,为开发新区顽强地拼搏。他先后五下榆林,七上省城,经过多方努力,省政府批准了新区建设项目,由省计划局列为省重点建设项目。
       新亿开发开始了,只有政策项目,一无资金、二无设备。高俊祥一班人靠眼力,目测,士法上马,罗盘仪、绳子、尺子、杆子。塞上的天气娃娃脸,说变就变,一会儿红日当头,一会儿飞沙走石。高俊样一伙,饿了啃块饼子,渴了喝口自带的凉开水。
       高俊祥心里有底,党中央提出的“小城镇、大战略”、“以城市发展带动城乡的战略”是缩小工农差距、引导农民走向富裕的大手笔。时不我待,只有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定边镇的巨变是指日可待的。
       新区建设以定边县城总体规划为依据,立足定边镇情、村情,设计三纵五横八条街道十二个小区。本着“以土地换设施,以设施换项目,以项目换缄市,以城市换发展”的经营理念,将新区建设作为一项新型产业推向市场。向市场要资金、要技术、要发展。力争在短期内将新区建成集办公、住宅、贸易、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陕北是老革命根据地,陕北汉子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高俊祥以陕北汉子特有的气质成为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
       二、敢为人先撑大船
       开发新区白手起家。1999年,定边县的财政正处于困难时期。高俊祥不等不靠不要,依靠社会的力量,自筹资金720万元。一年之内,一条红线控制48米、给排水、照明、通讯、电视、天然气管道预埋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新区大道建成了,这为新区的开发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道路通、新区兴,商家纷至沓来。绥德的党治国瞄准新区的美好前景,一次购买荒地 26亩,高俊祥一班人有了200万元的收入。新区的基础工程开展得更快,质量更高,商家纷纷投资。榆林市最大的投资者李生龙来了,他先后投资8000多万元,“金龙宾馆”、“金龙购物大厦”很快拔地而起,成为定边县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购物商城和唯一一家三星级酒店。为此,高俊祥同志特为“金龙大厦”谱词一首:一夜东风至,朝霞来处,巍巍两厦插空天。分明大雁舒双羽,齐飞比翼,华堂着锦绣,燕舞莺歌,太平盛世唱繁荣。旧貌一去无踪远,换了新颜。
       昔日黄沙遍地、飞沙走石的石猴梁,成了定边县最热闹的地方,脚手架林立,机器彻夜轰鸣,汽车来回穿梭,建筑工人云集,处处生机勃勃。
       开发难,拆迁更难。为了做好拆迁户的工作,高俊祥亲临第一线,苦口婆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口干舌燥、喉咙沙哑、嘴唇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他对办公室的同志说:“咱们搞新区,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富裕的日子。陕北人民是有光荣传统的人民,他们相信党,一个心眼跟党走,这个理儿,必须贯穿在新区开发工作的始终。”在全镇干部齐心努力下,拆迁工作顺乎民心,老百姓说:“高镇长他们一班人为谁呢?我们有什么理由斤斤计较呢?”
       新区的清晨迷人而又多情。五彩的霞光洒满宽阔的大道。松柏滴翠,绿草如茵,鲜花怒放,新区大道上车水马龙,好一派热闹景象,她似一位丰姿绰约的少妇,张开玉臂,忘情地迎面扑来。真是:荒郊涌通衢,一鞭先着,笑看景色几时有,直道如砥人如潮,万象春风。好看在街心,花灯泉拥,翠茵又长玫瑰红,西部开发吹号角,强镇富民。(高俊祥词《新区五笔》)
       寸土寸金,全靠智慧的点化。“金龙宾馆”、“金龙大厦”巍然屹立、挺拔俊秀,“明珠花园小区”招徕着无数住户;“阳光电力服务公司”、“电力大酒店”、“真和小区”、“钻采花园”及定边县人大、政协、财政、运管等单位的写字楼、商贸楼、家居楼已初具规模。投资1.6亿元的定边高级中学、新区医院、宁夏附属医院分院、幼儿园、游乐园正在夯实,准备在 2006年建成!
       三、廉洁奉公破浪行
       新区建设正以超常的步伐迈进!至今,基础设施投入3000万元,完成了新区大道、自强路、人民西路、明珠西路、新元西路、银湖西路等主干路及配套设施工程。
       高俊祥亲自制订了新区的总目标:“新区建设以集约利用土地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的宏观战略为背景,以合理控制建设规模、改善城镇环境为目标,积极引导村镇工业和村民住宅相对集中发展,对村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使新区外围农村城市化走向健康有序的道路。”
       曾一度是他的副手的镇干部毛森,感慨地说:“没有高俊祥,就没有新区。他的人品、才学、能力在定边镇干部中少有。跟着他,我们学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
       新区招商引资2.4亿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功能齐备、设施齐全。不但是商家、政府人员的好住处,也是寻常百姓的理想居所,“明珠花园”、“钻采花园”、“协和小区”内幼儿园、医疗保健中心、小型花园、健身场所及安全保卫、物业管理都很规范,堪称品牌。小区内树木葱茏、花草宜人、曲径通幽、凉亭典雅,使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正如高俊祥在词作中写到的一样:“玉树琼楼有清泉,人文理念,汲天之灵气,纳地之祥……”很快,新区开发商修建的花园小区商品房被抢购一空。
       新区的发展,给定边镇建设全市“经济强镇、文化大镇、发展快镇、文明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国务院还将定边镇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的重点镇。同时,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最有效的手段。仅新区所在地的李园子、南园子一年间,私人小车猛增40多辆,私人楼房38户,95%的户增添了摩托车、大彩电、手机……样样俱全;2004年,城关镇农民平均年收入已达2600元,部分村已达到省级小康示范村的标准。
       定边镇发展了,农民们富裕了,高俊祥身为一镇之长,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他身边的人员说:“我们开始时对高镇长有意见。他这个人,死扣政策,爱认死理。跟着他忙碌一天,常常是面条一碗,清水一瓶。”
       还有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当初有人建议:“高镇长,我们自个儿有钱,也买块地皮,将来盖房子办公司都方便。新区出售地皮,价格公开,透明度很强,人人有份!”
       高俊祥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拿着人民的工资,理应为老百姓办事!”
       现在这位同志说:“多亏高镇长洁身自好,对我们卡得严,如果那样下去,如今有口难说呀!”
       高俊祥出身于农家,父母都是厚道朴实的农民。兄弟四人,他排行老三。家里除他之外,都务农。这几年,凭他手中的权利,为弟兄们办几件事,都很容易的,但是,他从不越雷池一步!
       老四自个儿找到了一个门路,关键要盖城关镇的公章。他起了个大早,来到三哥门前,天未大亮,春寒逼人。他徘徊了再三,终究没叩响三哥的门,只能悻悻而归。后来,高俊祥知道了此事,他对兄弟们说:“我感谢你们的全力支持。”
       高俊祥主持定边镇政府的工作,始终得到党委书记的信任与支持。他感慨地说:“没有他们的倾力帮助,新区开发不会有今天的。”定边镇卓越的工作,始终得到省、市、县三级领导的关注和指导,前任省长程安东、现任省委副书记袁纯清、榆林市委周一波书记、市长王登记,县委、政府一把手尚洪释、艾保全以及人大、政协、纪检、组织部、宣传部领导的倾力支持,定边镇先后获得了省“双万工程先进党委”、“六个好先进党委”、“地市小康先进镇”、“符合治理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高俊样本人多次受到省、市、县党委、政府的表彰、奖励。他赴广东考察的论文获中国科学院优秀作品奖,他的工作论文多次在省市报刊上登载,他成为定边县模范干部中一颗闪亮的新星。
       在采访结束之际,我又一次目视着他那日益脱发的前额,那双睿智多思的眼睛,那张与年龄不相称的布满沧桑的脸庞。他才四十岁啊!我笑着说:“高镇长,工作、身体两兼顾!”
       高俊祥笑笑地说:“能歇下来吗?要想人民富,开发搞项目。如果有一天,定边镇全年收入闯过三亿、五亿、十亿大关,那才能长出一口气!”
       听着他的话,我耳畔响起了高俊祥为政府大楼的两首题词:
       珠耀漠北处,秉承人本,仿佛彩虹雨彻时。向南樊看人民路,背倚云天。凝重且庄严,恢弘气势,鸿雁高飞横空出,城镇战略志更坚,大路向远。
       立党且为公,霁月光风,三个代表指航程。改革开放富中华,高歌猛进。执政权为民,百姓是天,两个务必记心间。西部开发敢为先,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