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书评介]报刊产业化研究的一部力作(摘要)
作者:晓 山

《东岳论丛》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由周天增撰写的新著《报刊准入分类管理和产业化研究》(远方出版社,2005版)出版了,作为同行甚感欣喜。报刊产业化的文章偶尔可以看到,但成书的不多,是否全国第一本不敢断言,但该书在推动报刊产业化研究的工作中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粗读此书,感到新意扑面。
       首先是观点新。如对报刊业的产业范畴,作者这样认为,报刊业作为一种产业,首先,从三次产业分类角度分析,属于第三产业范畴,是服务业的一个子系统。其次,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报刊属于信息产业范畴。1.报刊生产的目的是为公众提供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2.报刊生产过程作用的对象是信息,其职能是收集、整理、加工、传输信息;3.报刊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手段是高技术产品(如设施、设备);4.报刊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从业者为具有专门知识的劳动者。最后,从生产过程的知识含量角度分析,报刊属于知识产业范畴。知识产业包括5大部门,即教育、研究与开发、信息沟通中介、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与服务。报刊业生产过程具有典型的知识产业特征,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个环节都具有极高的知识含量。与一般的物质生产部门对自然资源的高度依赖性和占有相比,报刊业无疑是一种生态型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再如对报刊准入壁垒引发的负面效应,作者认为政治上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由报刊思想和当代报刊发展潮流;经济上遏制了报刊市场的竞争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文化上限制了受众的需求和文化繁荣;在社会上助长了寻租、非法买卖刊号等腐败现象。这些观点不但新鲜,而且大胆。须知,报刊准入在政治上是很敏感的。正因为敏感,没有人或很少有人涉足这个题材。也正因为如此,此书不但透着一种新意,也透着作者的一种理论勇气。
       其次是思路新。如对报刊的放宽准入上,作者不是直接套用西方的登记制,而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松动审批制、试行审核制。把报刊分为官方和非官方,科技类、消费类和非消费类。然后对报刊准入分类控制,有严有宽:对官方准入从严,对非官方准入从宽;对非消费类报刊准入从严,对消费类、科技类准入从宽;对一般资质者准入从严,对特殊资质者准入从宽;对报纸从严,对期刊准入从宽,并建立和完善市场与行政相结合的退出机制,使其有生有死,保持报刊的“生态平衡”。对报刊如何产业化,作者既提出了诸如“四化”、“与新技术对接”等具体对策,又指出了产业化中一个绕不过去的核心问题——产权。应从“使用权”、“经营权”改革走向更深层次的“处置权”的改革。现在正处于“处置权”改革的攻坚阶段。“处置权”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报刊业资源能否有效配置,报刊业能否快速做大。把产权改革作为报刊产业化的基础和核心问题,使本书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所以我国以研究产权问题著称的经济学家常修泽教授称此书“从产权角度研究报刊产业化,很有新意”。
       再次是实践新。本书的下篇可以说是一组案例,一群“活鱼”。如“八化方针”,即精细化办刊、组合化营销、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细分化调整、集团化发展、人本化运作、民主化决策,从微观上为报刊社进行综合性改革、把报刊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方法。周天增社长所在期刊社即是以此为指导,创下了过千万的收益。这在山东省的行业期刊中还是不多见的。再如“成才三段论”,也别具新意。第一阶段:2~3年内做一个具有两种基本功和两种意识的编辑;第二阶段:4~6年内做一个熟悉“航线”的“飞行员”型编辑;第三阶段:7~10年内或再长一点时间做一个学者型编辑,或理论型、管理型、营销型编辑。这对指导编辑成才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这本书既是作者本人的成果,也是我们期刊界的成果。可以相信,这本书对做大做强报刊业、加快产业化进程必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