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中国改革开放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贡献
作者:王兆铮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既雄辩地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的颠扑不破,更为科学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不断充实着丰富的时代内容。深刻研究《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的历史进程,坚持一脉相传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更好地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现方式的探求,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多的贡献,是我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最好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规律;历史方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6-0009-04
       How Does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Contribute to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WANG Zhao-zheng
        (Party School of CPC Central Committee, Beijing, 100091)
       Abstract: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not only prov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but also enriched these basic principles. We should deeply study the historical process since the delivery of “Manifesto of the Communist Party” by Karl Marx, dialectically follow the strain of socialism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ay of building socialism. Only in this case can we make better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human civilization, which is the best way to celebrate the 30th anniversary of Chinese reform and opening.
       Key words: scientific socialism; reform and opening up; principles; historical position; choice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刻,针对新的实际,回顾和研究《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不断从对历史认识的反思中获取启迪,增长智慧,更有助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扬科学社会主义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好十七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一、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成功的最有力的证明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既目睹中国前所未有的、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也感受到了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所出现的前所未有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人们对这两个方面的“前所未有”,有着不同的议论和不同的思考。说到底,是思考“中国向何处去”?也就是改革开放的路走得到底对不对的问题。
       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回顾、审视从1848年到2008年的160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沧桑,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这样的根本点:那就是《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的的确确是颠扑不破的。但是,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路很长。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部纲领性文献的《共产党宣言》的划时代的意义,就在于以彻底的辩证法阐明了共产党人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其他政治力量的根本不同的时候指出:共产党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因而既有远大目标,也不陷于空谈,而是脚踏实地地去认识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必须先行解决的“最近目的”。[1 ]285所以,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以来人们的各种议论,邓小平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2 ]382-383。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也必然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者。这就从根本上阐明了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一脉相承性。中国共产党人是《共产党宣言》根本原则的忠诚实践者,不仅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实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脚踏实地地为之不懈奋斗。
       从我们今天正在干的改革开放事业到建成共产主义将是需要很多代人不懈奋斗的进程。但正如邓小平生前反复阐明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认识到“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采取的各方面的政策,都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为了将来实现共产主义。”[2 ]110、112这样坚定的信念,不是盲目的崇拜,更不是宗教式的顶礼膜拜,而是尊重科学,是共产党人高扬唯物史观旗帜与时俱进地不断再认识。人们不仅从《共产党宣言》这个鸿篇巨制中了解了作者当时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分析,而且学习把握他们的方法论,对《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进行不懈追踪研究。共产党人透过资本主义历史和现实的不可解决的根本矛盾看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我们不仅从20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的不断改良中看到他们为走出困境而向社会主义的学习借鉴,更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看到,尽管资本主义在不断改良中还在发展着,而且具有对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等等方面的优势,“如果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经济文化肯定还会有更大的进步”,这仅从“资本主义国家中一切要求社会进步的政治力量也在努力研究和宣传社会主义,努力为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不公道、不合理现象直至实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 [3 ]168,也就可以看出端倪。《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特别是十月革命以后的社会主义已经有过的优于资本主义的成功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实践历史中违背历史发展总趋势因而不成功的实践的反面教训,都证明了“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3]313。
       从我们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来,一些人由于对历史知识特别是对唯物史观的无知和浅薄,被一些实例(也可能是重大的)迷住了视野,由于对社会主义实践中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符合社会发展进步需要的一系列文明成果,由于资本主义还拥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强势,由于……而否定、淡忘、怀疑共产党的最高目标,甚至散布共产主义是虚无缥缈的从而应把共产主义旗帜收起的观点,这是不足为训的浅薄。同样,也有一些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很大的进展的时候,在人民高兴、国家兴旺、社会进步的时候,只看到现实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把所有出现的问题都归罪于改革开放,甚至以为改革开放是走错了路,离开了向共产主义前进的方向,片面地渲染改革开放前模式的“功绩”,主张回到改革开放前去,这尽管也是不足为训的浅薄,但却是很值得重视的一种社会现象。这表明:要强化共产主义坚定理想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像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坚信共产主义大目标,热心共产主义事业,就要充分认识共产主义这样历史总趋势的必然实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脱离实际犯急性病。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踏踏实实地前进。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说过:“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也就“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在向这个路上走。” [2 ]225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十七大的一系列正确部署,为筑好共产主义大厦基础而持续地努力。
       
       二、关键是要理性地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文明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1 ]61《共产党宣言》的开天辟地意义就在于:既揭示和论证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总趋势,也教育共产党人遵循历史规律,自觉地能动地推进历史发展进程。承认并敬畏规律,坚定共产主义大目标,决不做同规律对着干的蠢事;但也决不是要做规律的奴隶,更不是随波逐流,而是要努力认识和把握规律来为人民谋利益,特别要从面对的现实做起,做实现大目标在当前最需要而又是可以做到的事情。这就要理性地对待资本主义文明。
       真正的共产党人都是按《共产党宣言》要求,以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为己任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时代前进的潮流,从而指明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历史正当性、必然性。但是,《宣言》并不是以纯感性的视角来控诉资本主义的罪恶,而是以历史的眼光高瞻远瞩地看问题,既历史地阐明资本主义问世的历史必然,更论述了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进步,为实现社会生产力前所未有地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也就以唯物史观来说明了资本主义既应运而生又将必然走到历史的尽头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
       《宣言》认定“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共产党人所以要用新的非资本主义的制度取代之,则完全是或仅仅是因为资本主义“这种关系已经在阻碍而不是在促进生产了”,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率已经强大到这种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它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1 ]274、277、278。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干共产主义是“替天行道”,这样,用邓小平概括的话来说,就是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2 ]225,也就是高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样的社会必然是:使人类文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达到的将在新制度下更好地发挥;使人类文明进程中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约束而产生的弊端减少到尽可能的最低程度。
       而在《共产党宣言》之后,人们对其则有着各种诠释,从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对《宣言》确定原则的具体实现形式有许多探索。这些诠释和探索中许多往往是从“优于”或“高于”的思维模式出发,而却走到了“对着干”的窘境,陷入了“凡是资本主义搞过的,我们就要反对,就要扫除”的思维定式。这就不是理性地对待资本主义。中国在这个方面吃的亏就不少。而从理性思维来总结经验教训,就不难认识到:出现这样的情景是在探索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因为毕竟是全新的探索、全新的创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宽广的世界视野和历史眼光来总结经验教训,不是把主要精力用于个别人的责任的追究上,而是以清醒分析国情入手,认识到:现实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形象地说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事实上不够格”,“就是不发达的阶段” [2 ] 225-252。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摆脱不发达,实现发达。而从不发达到发达的进程中,根本上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走过的建设工业文明的任务,于是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时代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就成为重要问题。这本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如同马克思在《资本论》1867年第一版序言中所说:“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因此,“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由农业文明走到工业文明,是迄今历史材料反复证明“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所以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的方面下功夫、做文章。[4 ]101正是这样,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反思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就深刻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2 ]373改革开放以来的许多成果的取得,都是同这一条分不开的。而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姓‘资’姓‘社’”问题争论不断。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此作了小结。他说:“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372
       对邓小平这样的小结,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诠释。有的人说,这就是要把“姓‘资’姓‘社’”问题搁置,好好地做事情就行了;也有的说,决不能回避“姓‘资’姓‘社’”问题,要下决心堵住资本主义的路;更有的说,应该把“姓‘资’姓‘社’”问题一笔勾销,就是要补资本主义的课……。现在看来,不同的认识的分歧还会继续下去。而重要的问题在于:历史已经进入了21世纪,已经是《共产党宣言》问世160年,我们需要的是尊重和敬畏文明,使人类文明成果更好地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使人类文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已达到的成果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能更好地发挥,使人类文明进程中难以完全避免的弊端,我们依靠社会主义优越性使之减少到最低程度。
       改革开放旗帜下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着干成“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更是从现实的中国是一个工业化还有待完成的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出发,以在社会主义旗帜下干成功工业化为目标。这就必然应当做到:凡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做过而又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要求、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就努力地去做,力求做得更好,决不要陷入“左”的“凡是资本主义干过的,我们就不能干,就要退避三舍”的泥潭;凡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出现的弊端乃至灾难,我们就要研究,不仅要看到其与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的不可避免性,而且要看到与社会化、现代化、全球化进程相联系的不可避免性,从而作出有预见性的防范和降解。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人不是把精力用在研究如何同资本主义“对着干”上,而是把精力用在全面了解资本主义“干过的”、“有过的”,研究哪些是我们需要使之做得更好的,哪些是尽管难以避免却可以努力使之减少的……。
       在这样的进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另一句批驳德国庸人的话很值得我们三思。马克思说:“工业较发达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我们一些同志往往以为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许多弊端就不会在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中出现,而一旦出现就埋怨多多,常常发出“本来不该发生”之类的感叹,而唯物辩证法则是要求我们认识到:“问题在于这些规律本身,在于这些国家以铁的必然性发生作用并且正在实现的趋势。”马克思在谈到当时较英国不发达的某些德国庸人沾沾自喜地以为德国不会出现英国类似情况的时候,以不无戏谑的口吻说道:“我就要大声地对他说:这正是说的阁下的事情!”[4 ]100这启迪我们:在理性地对待资本主义文明的问题上,历史上“对着干”的经验教训不能忘记,但也不能由一个倾向走到另一个倾向:对资本主义自发进程中出现的弯路教训不记取、出现的弊端不警惕,以为社会主义优越性只是放在嘴上的,是作为宣传道具的,而既不去研究资本主义,更没有在“高于”、“优于”资本主义的问题上做文章,那就是没有弄懂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深刻内涵。至于那种以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可以一笔勾销对“资”和“社”的研究,甚至以为只要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亦步亦趋,那就不仅是思想懒汉,而且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不肖子孙了,也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窍不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认识世情,不仅强调要能够学习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而且认识到: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可以而且应当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等来为又好又快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更鲜明地提出了: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我们将继续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我们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我们支持完善国际贸易和金融体制,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中国决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提出是理性认识资本主义文明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创造,不仅是对形而上学的“对着干”的思维的革命性纠正,也超越了马克思主义先辈的“妥协”等等思维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三、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始终要为忧患意识留有一席之地
       把握社会主义命运的主动权是一篇大文章,是一门大学问,不仅要有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动摇的信念,而且需要具备把握社会主义命运,实施因势利导的知识和能力。《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年来,世界各地涌现了许多共产党。他们的历史表明,有许多为实现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而作出了彪炳史册成绩的共产党,也有过不少一度辉煌而却遭受重大挫折乃至一时断送社会主义前途的党,也有过长期始终无大作为的党。这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经验教训,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在于一个真正的有作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否始终如一地把握社会主义命运的主动权,关键性的问题就在于能否搞准共产党人所面临的实际具体历史方位,从而制定实施特定阶段既正确准确又具体可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进一步阐述了新的社会形态产生的条件。他说:“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 [4 ]33这就需要把握唯物史观的共产党人综合地、系统地认识和把握共产党在特定条件下的具体方位,并据此制定实施特定阶段既正确准确又具体可行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历史实践表明:共产党人的智慧和能力就表现在能否恰当地认识和把握上,特别是在关键时刻作出科学的选择。历史的实践表明:这将是一个艰难的历程。审视《共产党宣言》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根本性预见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开创一个半多世纪的历史,则可以看出:我们共产党人在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所处的不同方位的确经历了坎坷的历程。
       这就首先要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及其展开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知之不多,知之不深。人们常说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但实际上对此还不甚了然。列宁说得好:“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 [5 ]。认识上的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是客观存在,而可怕的是对有限存在认识上的盲目性,把实际上的认识夸大为无限,这就是不可饶恕的局限性。因此,需要伴随对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指导我们的事业不断地修正、完善、充实、系统,使由于缺乏经验造成的失误真正成为进一步发展而支付的“学费”。这就不要把某一个阶段的有限认识当作为无限时空下的模式,不分时间地点条件地去推行。要争取实现第一种趋势,这就必须辩证地把握无限、有限、局限相统一。
       马克思说得好:“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这是一个无限的进程,他强调至少是要经历某一个活动的周期。他这样说道:“在政治经济学中,原则上决不能根据一年的统计材料就得出一般规律。常常需要引证六七年来的平均数字,也就是说,需要引证在现代工业经过各个阶段(繁荣、生产过剩、停滞、危机)而完成它必然的周期这一段时期内的一些平均数字。” [1 ]221-222列宁更是清醒地指出:“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是,全面性的要求可以使我们防止犯错误和防止僵化。” [7 ]在“左”的岁月,对不利于“左”的观点的材料采取排斥的态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训。比较,不仅要把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进行比较,还应把一种成功的经验和另一种成功的经验相比较,把一种失败的教训和另一种失败的教训相比较,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比较研究,才能从中找到确实是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这里,尤其是要敢于承认某些在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的作用的有限范围,并且敢于承认这种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作用的尽头和可能走向反面。只有这样,才能对规律的认识得以日趋完善、准确。
       而重温《共产党宣言》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既有对方位认识得当和不得当的时候,也有一定条件下认识得当而不能与时俱进地随着社会发展变化的进程来及时改变对方位的认识的时候,存在过过高估量或过低估量的情况。研究这些经验教训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那就是要有忧患意识,需要多一点逆向思维。
       十七大的重要历史贡献之一就是强调要居安思危。归根结底,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开创性的探索性的事业。共产党人固然可以依靠唯物辩证法有着比众人高出一筹的远见卓识,但由于事物的矛盾展开的过程性和人们认识能力的具体有限性,也就存在着认识和把握上出现“过”和“不及”的可能性。自觉性如果是不科学的,那么,可能带来的损害,甚至会超过自发性带来的灾难。从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者,都在实践中依据再认识来不断地进行矫正、提高自己的认识。这就启示我们后人,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列宁.列宁选集:第2 卷[M].北京:1995:103.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17.
       [7] 列宁.列宁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19.
       责任编辑 黄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