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兴桂方略]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
作者:李晟宽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是广西为了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在全国率先进行的一项改革。在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必须扩权抓实、拓展职能、强化领导责任、创新投入机制,以省级党校为依托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关键词:党校教育;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4-0076-03
       广西在全国率先开展的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历时两年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改革的深入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如何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放开手脚深化改革,提高县乡党校发展能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培养和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是摆在各级党委和党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普遍构建新型培训机制,初步形成“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格局
       一是构建起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教育培训体系,形成纵横结合的党校教学网络。如北流市通过整合现有网络资源,累计投资1.5亿元,建成了“八大网络”培训体系。二是加强了师资库、教材库、案例库和教学培训基地等“三库一基地”的建设力度。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在加强现有教师培养提高的同时,从党政机关、上级党校、科技人才及农村“种养专家”中挑选适任教师,初步建立起一个个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库。在教材库、案例库建设方面,各县乡党校根据本地实际,编写、编选、编录了不少有特色的实用教材,并充分利用中央党校的远程教育网以及其他网络资源,及时收集电教片、专题讲座等人库。将“三农”、非公经济、街道社区工作等方面的典型编写成案例。挑选具有一定典型性、示范性的果场、养殖场、农户、企业车间等作为现场教学、实习、观摩的培训基地,并相应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建设完善,保证了培训的需要。
       (二)实现“两个拓展”,扩大了教育培训覆盖面
       一是拓展培训对象。在改革中,各县乡党校及时转变角色,培训对象由党员干部拓展到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各县乡党校除开设新任副科级干部培训班、妇女干部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党外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主体班外,还举办农村党员致富能手、村(社区)“两委”干部等各类培训班;各涉农部门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有效地保证了农村劳动力至少接受过一次以上的实用技术培训。
       二是拓展教育培训内容。按照“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培训内容由政治理论拓展到实用技术。在开展业务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培训方面,坚持“需要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更有部分县乡党校所开展的培训已从“补缺”型培训转变到“发展”型培训上来,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超前培训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地拓展了培训内容。
       
       
        (三)推进“三大创新”,提高了教育培训质量
       一是班次设置的创新。根据培训对象及其特点,分类别、分层次地设置各种不同的培训班次。如由县乡党校和乡镇党委组织的新农村建设培训班,由涉农部门开设的各类技术培训班,由社区党组织开设的居民培训班,由非公经济党组织开设的技术、管理类培训班。二是培训模式的创新。根据县乡党校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的变化,各地创造了不少新的培训模式。如北流市创造了“六个结合”模式: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与基地示范相结合,教师面授与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相结合,统一安排培训内容与“菜单”自选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长期常规培训与短期专项培训相结合。又如防城港市港口区,通过开设“周末讲坛”,将培训对象从党政干部扩大到村两委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创新了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模式,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三是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少县乡党校大力尝试互动式教学方法,把案例分析、研讨交流、党员论坛、现场教学、情景模拟、问答辩论等现代培训的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来。业务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做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重视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强了培训效果。
       (四)在整合培训资源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要建设“大党校、大课堂、大培训”培训机制,资源的整合是关键。在改革中,有的县尝试县级党校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办涉农培训班,甚至“两校合一”联合建设和管理。不少县级党校坚持在资金来源渠道不变,使用渠道不变的原则下,将部门培训纳入大党校培训格局,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设置培训班次以及培训人员,合理调配师资,加强对培训经费的监督使用,使培训效果得到显著增强,极大地调动了培训机构和部门的积极性,有利于培训资源的整合。
       二、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改革涉及到各部门利益的再分配,整合难度较大
       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项涉及到多个部门利益和权力调整的改革,操作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有近十个部门参与对农村党员群众的培训,这些涉培部门各自有专门的培训经费和培训任务。由于县级党校权威不足、影响力不大,经费来源有限,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都不足以独立承担大规模的培训任务。因此,以县级党校来整合县内其他部门的培训生源和培训经费,阻力较大。
       (二)县级党校师资队伍弱小,与县乡党校教学体制改革的需要不适应
       县级党校师资队伍弱小,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人员普遍短缺,二是能力相对不足。由于教师少,县级党校的教师有了教学任务就要承担,不管你学过没学过,教师虽然备课很辛苦,但得到的教学评价却不高。另外,大多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因忙于应付工作,较少进修和调研,知识老化。这些状况显然不能适应当前开展大规模培训的需要。
       (三)县乡党校办学基础设施差,党校建设、教师进修培训等资金难以保障
       多年来,县级党校的硬件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改善,不论是校园面积还是建筑物面积、学校藏书等,都难以适应大培训的需要。在财政实行“分灶吃饭”的情况下,党校的区域分割,决定了党校的建设经费受地方经济实力的制约,许多落后地区县级党校的办班经费根本无法保障。
       (四)大培训经费难以保证
       目前,大培训的经费主要靠上级职能部门纵向划拨,部分财政状况较好的县也有所投入。这些纵向“带帽”的培训工程,一般由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对于财政困难的县(市、区)来说,每
       年预算给县级党校的经费,只能满足日常办公,教师培训、科研经费基本没有,想靠财政投入开展农村党员群众的大培训,心有余而力不足。县级财政预算内的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一般是由干部教育主管部门掌控使用,这些经费更多是用于领导干部的培训和外出学习考察,用于普通干部培训的并不多,能用于一般普通党员群众培训的更少。
       (五)“三库”建设较慢,整体质量还不高
       在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中,建设师资库、案例库、教材库“三库”是一项保障教学的重要举措。目前,不少县党校的“三库”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离完善健全还有相当距离,特别是案例库、教材库,到目前为止,自治区级也还没有一个完整的方案,如何制作案例也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缺乏统一的安排。虽然各县都普遍建立了专题库、案例库,但是这些入库的专题多是原来培训用的讲稿,绝大部分还是理论性为主,真正属于应用性、技能性的专题和案例并不多。
       三、继续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要进一步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总的原则和思路是坚决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的决定,不折不扣地加以推进。针对当前存在的的问题,必须从领导体制、资金投入、职能和“三库一基地”建设等方面加以研究解决。
       (一)必须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对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的领导责任
       目前的改革还缺乏更刚性、更细化的制度性措施,存在着上热下冷的现象。要顺利推进这项改革,必须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对推进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责任。各市要把市、县、乡三级党校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自治区、市、县要逐级签订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攻坚目标任务责任书,将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与市、县党政领导政绩考核挂钩,作为奖惩地方领导的重要依据。改革期间,各级党委每年要向上一级党委专题汇报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年度的措施。对推进不力、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等现象要及时督促整改,情况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必须创新和拓展对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攻坚战的投入机制
       当前,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难度最大的是经费保障问题,创新和拓展党校建设和培训经费的投入机制是改革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首先,自治区要出台保障培训经费投入的整体方案。自治区、各市设立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专项资金,保证县乡党校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攻坚的经费投入。其次,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探讨联合建校办学的模式。对于经济实力较小的县市,应鼓励县级党校与当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建设和办学。条件成熟的党校,可考虑党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校园整合在一起,甚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以更有效地利用党校和职业技校的各自资源,实现更深度的资源整合。第三,要积极探索企业或民间力量联合建设的途径。对于一些校园很小,近期内无法达到验收标准的县级党校来说,要探讨引进战略投资者联合开发的方式。由党校出土地、企业或其他组织出钱新建培训基地,把新党校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和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单位。由党校管理或共同管理联合投资建设的固定资产,在一定时间内将所得收益用于返还投资,达到借力发展的目的。还可以鼓励当地企业充分利用党校的教学场地和设施,将其员工培训基地设在党校内,专业教学设备由企业投资建设,党校帮助管理,联合办学,实现资源共享、效率最大化。
       (三)必须扩权、抓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根据改革的需要,及时调整县级党校的权力和职能,明确将党校(行政学校)定位为集党员干部培训主阵地、县情研究中心为一体的党委重要部门,行使干部教育培训的大部分职能。一要赋予县乡党校干部党员教育培训安排权(办班权)。把干部教育和公务员培训的职责主要归口到县乡党校(行政学校)。二要赋予县乡党校整合资源的职能和权力。除了授予党校整合公务员培训职能外,还应授予县级党校了解其他涉培部门培训经费和生源的知情权、监督权。三要赋予县乡党校质量监督权和培训发证权。县委党校负责对乡镇党校、县直教育培训部门进行监督、指导、评估,确定教学质量。乡镇党校负责对协会(基地)、中心户进行业务督查、指导、评估。对达到培训目的的班次统一由县委党校会同有关涉培部门共同发放相应培训证。四是应授予县级党校对党员干部提拔任用的发表意见权。五是为保证党校扩权、抓实工作更有成效,应由县级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任组织部副部长,负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更有效地协调组织部门、人事部门与党校、行政学校的关系。
       (四)拓展县级党校职能,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目前,党校的主要职能是党员干部的培训阵地,党性教育的“熔炉”,从长远来看,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针对县委没有专门设置政策研究室职能机构的实际,利用党校的资源,把党校的职能拓展到培训和政策研究并重,从根本上提高党校的地位和重要性。这就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1 把县级党校教职工建设成为一支集行政管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队伍。按照党校改革思路,县级党校列为“参公”单位后,县乡党校所有干部都将转为参公人员,不再保留专职教师队伍。因此,要把党校干部队伍培养、调整成为既能承担教学、科研任务,又能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综合性人才群体。主动加压。积极承担当地县情研究重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参考。同时,根据培训任务的需要,在县域范围内选调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到党校工作,对党校教职工实行动态管理,跨部门交流任职,把党校建设成为干部成长的加油站、充电站。
       2 充分利用社会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要充分发挥当地领导干部的作用,把当地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全部聘为兼职教师,每年承担一定量的教学任务;要充分发挥上级党校、科研部门的人才优势,以及到当地挂职干部、博士服务团成员的知识优势,聘这些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师;要注意发挥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力量强大的优势,为我所用;要善于聘请那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在农村的致富能手、优秀村(社区)干部等为兼职教师。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将上述社会人才入库管理,按需调用。
       (五)以自治区党校为依托,借助市场化手段,加强“三库一基地”建设
       考虑到广西县级党校目前师资力量以及经费紧张的实际,教材库、专题库和案例库的建设应主要由自治区党校会同各地市党校开展联合攻关完成。以自治区党校、地市党校的骨干教师为主,组成若干个建库小组,统筹编写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农村党员群众培训所需要的教材、专题和教学案例,尽快建成一个资源共享的教材库、专题库和案例库。同时,自治区和各市还应考虑设立“三库一基地”建库的专项经费,面向全社会有偿征集专题和教学案例,充实专题库和案例库,满足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员群众大培训的需要。
       责任编辑 黄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