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泛北部湾论坛]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促进平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覃志清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平南县必须抢抓机遇,发挥优势,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争取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之中,更多地接受北部湾经济圈建设的辐射和推动,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的资源和市场,促进平南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广西;平南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4-0073-0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006年7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上,提出了“一轴两翼”的战略构想:由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域、大湄公河次区域两个板块和南宁一新加坡一个中轴组成,型似“M”型的“一轴两翼”大格局,把海、陆、河经济合作融为一体。这对于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结合部、大西南东向出海的最便捷通道和泛珠三角腹地的平南县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新机遇。
       一、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战略,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现实选择
       平南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具有明显的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位优势。平南毗邻泛珠三角经济圈,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结合部,距广州、香港、澳门分别为380、510、495公里,西靠大西南,距南宁、柳州分别为310、300公里,是大西南东向出海的便捷通道。与位于北部湾海岸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城市的陆路交通便捷,南宁至梧州二级公路贯穿县境;平南至容县二级公路、平南至武宣二级公路已建成通车,平南至金秀二级公路(平南段)已动工建设;列入广西“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南宁一广州快速铁路、梧州一龙邦高速公路、荔浦一铁山港高速公路即将动工,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建中。
       (二)水运优势。平南有珠江水系黄金水道西江横贯县境,距北部湾海岸直线距离300公里左右,常年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下航可至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上行直达南宁、柳州、百色。长洲水利枢纽建成后,西江可通行3000吨级的船舶,实现江海直达,水路运输优势凸显。
       (三)资源优势。平南全县现有森林面积23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3.30%,野生动物200多种,植物资源1000多种。县境内有浔江、大同江、白沙江、乌江、大鹏江、思旺河、秦川河等河流,地表水拥有量65.92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总容量7.53万千瓦。已发现的矿藏资源有石灰石、花岗石、红砂石、重晶石、金矿、高岭土等共19种,其中石灰石储量40il吨,含钙率高达56%;红砂石储量20亿吨;花岗岩储量30亿吨。旅游资源有“鹏山风光”、大桂山“一线天”及太平天国豫王、赞王故里等名胜古迹。
       (四)产业优势。平南县已形成了水泥、化工、造纸、竹木编织、制药、纺织、酿酒、食品等十几个行业的工业体系,共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年产2000多种产品,其中30多个产品获国优、部(省)优产品奖。初步形成了以年产600万吨新型水泥的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广西安泰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化工业、以广西雄森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保健酒业、以广西三桂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以平山、寺面镇为生产基地的竹木芒编织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五)环境优势。近年来,平南县委、县政府围绕把平南县建设成为桂东南著名的江滨花园城市的目标,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已初现江滨花园城市的风貌;政府部门全力营造安全文明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开明开放的政策环境、高效快捷的政务环境、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让所有在平南投资的创业者都能事业有成、创业有为、投资有利。
       总之,平南毗邻泛珠三角经济圈,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结合部,向东可接轨珠三角,向西可融入北部湾,是粤港澳经济进入中国中西部腹地的桥梁,与北部湾经济圈内的各县市区相比较区位优越明显,条件得天独厚,是珠三角进军东盟市场的平台和跳板,是广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第一梯次地带,这为平南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完善发展思路,明确战略重点
       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轴两翼”战略构想的提出,使广西面向东盟搭建了一块新的、更现实的操作平台,使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在一个坚实的起点和具体的层面上,从而也为平南拓展了新的开放机遇和广阔空间。实践证明,平南县积极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符合平南实际,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进程,必须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提升发展目标,明确战略重点。
       (一)总体思路。按照“培育竞争优势,构建特色产业”的战略构想,加快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积极打造浔江工业走廊,坚持以非公有制经济为工业发展的主体,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拉动,以技术、体制创新为动力,加快企业技术革新,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壮大工业总量,提高工业质量,不断加快平南科学发展步伐。
       (二)发展目标。通过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促进平南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力争到2011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95亿元,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5.83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的比例力争调整到31:36:33。同时,要做到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公民综合素质和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明显提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战略重点。在载体建设上,突出三大建设:
       一是着力建设浔江工业带。按照“点线面”结合的要求,大力实施《浔江工业带总体规划》,扎实推进浔江工业带建设,培育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有效载体,构筑区域合作的坚实平台。在未来5-10年,浔江工业带建设要逐步形成由平南至丹竹工业园、大安工业园和平南至镇隆工业园组成的浔江工业走廊。
       二是着力建设工业集中区。充分发挥平南县沿江和主要公路沿线的优势,修编城市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推进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业集中区承载力和竞争力,引导工业项目集群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丹竹工业集中区,重点抓好华润公司水泥生产扩建和余热发电项目,加快发展能源酒精生产、纸品加工、精细化工、林产化工等工业;上渡、镇隆工业集中区,以广西雄森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及技术密集型产业;平山工艺品出口工业集中区,以发展工艺品、竹木编织、食品、服装、家具出
       口等产业。
       三是着力建设中心城市。按照“一纵两横、环江发展”的格局,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建设,依法依规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基本功能,集中力量抓好新区建设,以新区带动旧城改造,以城市道路建设拓展城市框架,以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品位,壮大城市综合实力。
       在产业发展上,突出三个方面:根据平南发展现状,狠抓“六四二”工程。“六”就是形成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业、以桑蚕加工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以酿酒业为龙头的食品制造业、以文化纸为龙头的制浆造纸业、以农药为龙头的化工业、以出口创汇为导向的竹木藤草编织业等六个支柱产业;“四”就是精心培育水电、中药材加工、服装鞋帽制造和皮革制品加工等具有发展潜力的四大产业;“二”就是分别形成一南一北两大山区产业带。
       三、强化落实措施,做好战略对接
       目前,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势头强劲,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风生水起,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趋紧密,西南协作不断深化,这些都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作为后发展地区的平南,一定要抢抓机遇,只有紧紧抓住“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这个关键,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开发,借助外力,进一步拓宽发展空间,走开放型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才能真正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平南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接。
       (一)更新思想观念,搞好思维方式对接。目前我们的一些同志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比较落后,对新生事物认识不深,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怕竞争、怕改革,患得患失,不敢把优势资产和项目拿出来招商。为此,平南县必须把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解放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切实深化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强化发展的机遇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从县委书记、县长做起,通过县四家班子领导的思想解放,带动全县干部和经济能人等精英分子,进而形成全县思想的大解放;正确处理小发展与大跨越、让小利与得大利的关系,站在全局的高度,以现代的眼光、战略的思维、开放的视野来把握机遇,寻求合作,尤其是克服小富即安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观念,树立共赢合作理念,积极通过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来实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立足优势互补,搞好东部产业对接。产业对接是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关键。平南县的重点产业是建材业、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制浆造纸业、化工业、竹木藤草编织业等,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圈和沿江城市带的有关城市相比,既有很强的互补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要利用平南已有产业基础,积极为东部地区的造船、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等产业提供配套零部件;要利用平南矿产资源丰富、浔江一带适宜布局大运量、便于开发的独特优势,围绕东部地区工业转型、化工产业升级的趋势,把建材业发展成为平南工业的主要支柱;要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要充分利用浔江这条水道,瞄准珠三角和港澳两个市场,承接发达地区进入成熟和衰退阶段的钢铁、纺织、食品、服装、鞋业、玩具、家具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要面向市场,发挥优势,重点发展商贸流通、公路运输、市场建设、劳务输出、非义务教育和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把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实行统筹规划,搞好城镇建设对接。城镇是县域经济的龙头。也是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为此,必须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产业,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发展。一要抓好中心城区建设。要以道路建设拓展城区框架,抓好各开发小区建设,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提高城市品位,壮大城市综合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要抓好小城镇建设。以大安镇为中心,以南梧二级公路平南段为轴线,形成大安、镇隆工业经济带;抓好平南镇、丹竹镇、镇隆镇的小城镇建设,使其成为带动周边乡镇发展的“龙头”。三要抓好市镇管理。要积极引入市镇管理新机制,推进管理服务项目市场化。努力做到行政管理、法制管理和群众自我管理相结合,使市镇框架尽快拉大,吸增更多的城市人口。通过城镇化发展,增强中心镇的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向中心镇集中、向非农产业转移,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
       (四)积极引进人才,搞好科技人才对接。科技和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力争大批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机制,设立泛北部湾人才小高地,创新引才模式,完善吸引国内外人才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不断提升平南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科技人才力量;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和培育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现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五)推进重大项目,搞好基础设施对接。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是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基础。近年来,平南县在城市建设、交通、资源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条件不断改善。但是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善,仍然是制约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与东部地区的对接,特别是与泛北部湾地区的对接。一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联手周边县市重振西江“黄金水道”,实现2000吨内河船舶直达珠江三角洲;完善平南至武宣二级路(平南段)、平南至容县二级路(平南段)、平南至镇隆一级路建设,开工建设平南至金秀二级路,争取开工建设平南西江二桥、平南西江三桥、平南至丹竹一级路、下渡至武林一级路,大新至太平和西村至大乙岭二级路,积极配合做好平果至梧州、桂林至北海高速公路平南段的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路网布局,加大路网项目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公路网的技术等级,实现乡镇通等级油路、行政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二要建好工业园区。完善平山镇外向型工业集中区、丹竹工业集中区、新桥工业集中区等工业集中服务区的功能,强化工业园区对广东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吸引力。三要抓紧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借助南梧公路横贯县境中部的优势,以建设镇隆镇、大安镇物流园区为重点,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抓紧建设以水产、畜牧、水果、蚕桑、林业等商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相应的物流市场,把镇隆、大安建成平南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
       (六)构筑发展平台,搞好投资环境对接。良好的投资环境,是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为此,必须用硬的手段来营造“五个方面”环境:一要健全首问负责制,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大力整顿干部作风和机关作风,全力打造“阳光机关”和“诚信政府”,使广大干部真正做到“清简务本、行必责实”,为投资者提供优良的政务环境。二要尽快制定和完善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规划、政策和措施,营造好的政策环境。三要以建设“诚信平南”为契机,把整治环境和优化环境结合起来,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对扰乱市场经济秩序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为投资商提供公平竞争、优惠宽松的市场环境。四要继续实行依法治县工程,积极创建平安平南,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要从重从快打击“两抢一盗”、破坏正常生产的犯罪活动以及黑恶势力,确保平南平安、安宁的环境。五要组织力量,加强对平南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宣传报道,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宣传成果,对主动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事例,要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掀起一个人人都谋划发展、支持发展的热潮。
       责任编辑 余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