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
作者:韩振峰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关键词: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4-0005-04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创新内容,科学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以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新境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升华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阶段。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对当代发展问题的新阐释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新的发展理论,是对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新阐释和新理论。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两段话是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系统阐释。
       首先,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我国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所讲的“发展”,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是生产力高速增长、社会明显进步、人的价值彰显、利益关系平衡、生态环境支持的发展;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是指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指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也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坚持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使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领域比例适当、结构合理、相互促进、良性运行,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第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从我国发展全局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既全面又协调持续地发展。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统筹兼顾的实质,就是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注重实现良性互动。
       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对中外发展经验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立足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时代和社会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产物。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逐步加深,大国关系深刻变动,世界力量对比继续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国际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转移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恢复和增长期。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看重我国的作用和影响,同我国合作的意愿普遍增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重大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明显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我们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可能增多的环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要把中国的发展放到世界的大局中来思考,发挥比较优势,把握有利条件,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取得发展的主动权。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在发展问题上,世界各国先后经历过不平凡的道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经济增长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世界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提出要以实现工业化为核心,逐步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提出坚持统筹兼顾等方针原则,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弯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正确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政策,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党的十四大以后,我们党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了改革开放的新突破,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抗击非典的重要启示,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重视改善人民生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各方面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必须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增长,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四,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特征,比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体制创新任务艰巨,深化改革必然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加速调整,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实现可持续发展遇到的压力增大。再比如,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尚有相当数量,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全面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任务繁重;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关键时期,举措得当,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应对失误,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和问题较为突出的矛盾凸显期。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三、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社会发展理论的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历史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从理论体系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当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时俱进的新成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续深入回答前两个问题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其次,从理论渊源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就是看到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弊端,为人类社会指出了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逐步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主题,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我国不同时代的具体实际。对我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和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它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心血、艰辛探索和伟大创造。
       第三,从理论特质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的科学认识,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唯物论、又是辩证法,既是认识论、又是实践论,既是历史观、又是价值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统筹兼顾,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第四,从理论作用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既坚持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强调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科学发展观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责任编辑 黄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