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教育]终身教育观念及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作者:孙 波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当今时代,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也正在成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教育政策和发展战略。文章分析了终身教育的内涵、本质及其构成体系和实现途径,对学习型社会的个体构建和社会构建作了概括。提出了当前构建和发展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构建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2-0091-03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是否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是否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今天,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正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深刻地影响着各国教育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一、终身教育是世界性的教育思潮和实践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和实践,始于二战后西方国家着眼于经济恢复和政治改革的教育改革实践之中。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题为《学会生存》的研究报告指出:“教育要面向整个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时间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年龄”,而是面向“个人终身的方向发展”。《学会生存》使终身教育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它标志着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形成,并引发了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革命性变革。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终身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法规。美国政府早在1976年就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案》(也称《蒙代尔法案》),对终身教育提出了一个极为宽泛的定义,包括成人基本教育、继续教育、独立学习、农业教育、商业及劳工教育、职业教育及工作训练方案、双亲教育、退休前及退休人员教育、补救教育、职业及晋升教育,以及协助各机关团体运用研究成果或创新方法服务于家庭的需求及个人的发展等,涵盖面极为广泛。《终身学习法案》的颁布,体现了美国对学习的终身化政策的高度重视,以及推动终身教育的决心。欧盟国家一直强调“终身教育”和“终身培训”,欧盟将1996年定为“终身学习年”,全力推动欧盟国家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并将2006年以后的教育计划称为“2007—2013年终身教育整体行动计划”。此终身教育计划为期七年,总目标是:通过终身教育促进欧盟成为发达的知识社会,促进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促进社会的凝聚力,保护后代生存的环境。日本和韩国也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使终身教育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源泉。日本在1977年成立了终身教育委员会,1991年提出了《关于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终身教育振兴的对策》的咨询报告,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1992年文部省定名为《我国的文教政策》。在这个文件中正式把终身教育作为迎接21世纪挑战的日本教育的基本战略。韩国在1998年正式实施了《终身教育法》,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上第三个为终身教育专门立法的国家。韩国的《终身教育法》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任务,对进行终身教育的机构、职能、财政支持、经费筹措给予规定,并设立终身教育,以推动工作。
       我国也在积极地把“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等思想观念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和策略。国务院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用法律形式确定了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教育法》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在1998年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终身学习体系,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以及现代化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终身教育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工作。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明确提出了“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新要求,为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终身教育事业,建立学习型社会指明了方向。
       二、终身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生存概念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具有独特的内涵和本质,在构成体系和实现途径上,也与一般意义上的传统教育不同。
       (一)终身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终身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包括: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并与社会多元化、一体化、平等化相联的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是一种全民的素质教育。
       与传统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相比,终身教育具有鲜明的本质特征。第一,把人的一生的教育作为个人和社会的一种理念;第二,尊重每个人的个性、独立性,重视个人自觉、自主、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第三,把教育机会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学习者和受教育者有着极大的教育活动的灵活选择性;第四,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将供每个想获得教育机会的人享用。
       (二)终身教育的构成体系和实现途径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成作为教育的系统工程,结构复杂,可有多种划分:一是按照教育主体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二是按照学习与工作时间分布,可分为在职教育与离职教育、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三是按照人们对教育层次目标选择,可分为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四是按照学校教育体制特征,可分为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普通学校教育与成人学校教育。此外,按照人们一生不同时期的学习特点,分为学龄前教育、学校阶段教育、在职继续教育与老年教育等。
       除阶段性学校学历教育外,终身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短训性教育和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的频繁更新,使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更新从而更好地适应专业工作的发展需要的短训性教育和学习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形式。二是阅读性教育和学习。新的教材、论著、报刊、文件和资料等,是新知识传播和学习的基本途径,从而也是终身教育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三是视听性教育和学习。随着现代信息和教育手段的发展及创新,广播、电视和电脑网络等视听性教育和学习,越来越成为新的重要教育形式和途径。
       (三)终身教育是面向21世纪的生存概念
       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是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教育本来就是生存的概念,终身教育的过程,便是社会对个体不断进行教育,不断发出人类历史进化信息指令,个体不断参与人类文化的历史进程。而另一方面,一个停止接受教育、停止进行学习的人,便是一个不再接受人类历史进化最新信息指令的人,因而也就无法“生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94年在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上,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教育是生存的概念,是人们对教育本质在认识上的回归。
       三、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施
       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从终身教育理论中派生出了一种新的“学习型社会”教育理论。所谓“学习型社会”,简言之就是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社会。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建立终身教育的必要条件,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又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巩固和完善。也就是《学会生存》中所说的:“每一个人必须终身不断学习,终身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学习型社会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同时,学习和接受教育从个体行为转变为社会群体行为。因此,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包含个体构建和社会构建两方面的涵义。
       (一)学习型社会的个体构建
       学习型社会首先依赖于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个体学习意识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从个体学习的角度看,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1.学习动机的确立。通过强化学习者个体的内在意识,从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展现才华、追求工作本身的意义等方面激发个体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并与外部竞争、事业成败的压力相结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
       2.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型社会里,人们仅仅爱学习、愿意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的大小与人们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注重个体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指标。
       3.良好的学习环境。美国学者辛克莱尔认为学习环境是“那些能够促进学习者身心发展的条件、力量和各种外部刺激因素的综合”。包括一定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
       (二)学习型社会的社会构建
       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既是个人生活的责任,又是社会的责任;学习既是个人生活的特征,又是社会生活的特征。1994年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指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从社会角度看,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物质保障,包括提供物质与技术支持,形成终身教育的社会与经济基础。二是稳定的社会政治条件。社会政治的发展,要保证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同样平等的发展与成功机会,保证为每一个有学习愿望的人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三是宽泛的教育形态和教育体系。教育的因素和目标有机融入其他社会系统中,各种教育门类之间的隔阂将被打破。四是便捷的文化与信息沟通。通过建立和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和教育网络,使得信息的生产、应用和传播更为迅捷、高效。
       (三)构建和发展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策略
       当前,在我国构建和发展学习型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创造条件,逐步推进。
       1.大力倡导,广泛宣传。要通过广播、电视、书刊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思想和理论,使全社会认识到学习将成为人的一生的重要活动,创建学习型社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打下良好的舆论和思想基础。
       2.营造良好环境,凸显中国特色。要努力创建有助于终身学习的社会条件和氛围,包括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发展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制定和完善有关法规,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政策和立法指导。此外,构建学习型社会,要努力凸显中国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使之成为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国家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3.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要通过教育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此外,结合劳动人事制度改革,使得岗位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项技能证书、学历文凭的培训和教育相联系,实行制度化考核,择优用人,强化人们终身学习的意识。
       4.分区规划,分类指导。我国地域辽阔,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一个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推进的过程,需要一个由中心城市向周边落后地区渐进的辐射过程。经济发达地区可以建立国家终身教育实验区,为全国大范围的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经验和借鉴。欠发达地区,在国家政策性倾斜和指导下,提高基础教育普及率和普及层次,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为实现地区经济腾飞和全国范围内推进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奠定基础。
       5.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加快远程教育建设的步伐。在1998年上海的远距离开放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开放与远距离教育协会研究委员会前主席德斯蒙德·基更教授在其主题报告中,明确提出“远距离教育应是各国政府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身学习的第一选择”。基更的“第一选择论”是基于他对远距离教育的两种模式(即以群体为基础的远距离教育和以个别为基础的远距离教育)与终身学习适应性的考察,以及对远距离教育特征与终身学习特征的比较分析后得出的。基更认为,远距离教育把个体学生从学生群体中分离出来,而把他放在一个个人化的情景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个别化,而教育最个人化的形式则适合在日益个人化的社会中发展终身学习,因此,“教育和培训的个别化是远距离教育在21世纪终身学习中的一张王牌”。从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现实条件出发,应积极开展成本低、针对性强和受益广的远程开放教育,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发展我国的远程多层次教育,也是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迈向学习型社会的极具潜力和活力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