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公共行政管理]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理性思考
作者:黄学军 朱林生 赵晓娜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 要:干部作风建设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必须坚持长期抓,逐步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执政为民、管理高效、发展科学、法律规范”四个视角对其长效机制进行理性定位,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体系框架。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的形成。必须以制度作为支撑与保证,坚持制度的落实与创新,促进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并取得实效。
       关键词: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理性定位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2—0055—04
       2007年以来,广西开展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机制还不够完善,活动的“运动化”、“形式化”、“人治化”的色彩比较浓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一、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
       各级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通过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完整严密、切实可行的长效机制,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供保障。
       1.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举措。党的执政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只有领导干部树立良好风气,才能提出和贯彻落实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有效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作风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民心问题。领导干部作风好,党在人民群众中就有凝聚力和号召力,党的执政基础就稳固;反之,领导干部作风不好,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信任,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闭。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实现宏伟目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作风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开展干部作风建设的主题实践活动不仅要立足当前解决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更需要着眼长远,从加强制度建设人手,探索建立设置科学、体系严密、运行有效的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使干部作风建设进入一个自行健康运转的良性轨道。
       2.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落实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担负起服务公民、服务社会的责任,使政府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转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建设服务型政府,一方面,应由依靠权力管制转向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服务型管理,由以往的“全能政府”、“无限政府”向“责任政府”、“有限政府”转变;另一方面,应注重协调指导,强化公共服务,从经济建设的领导者和指挥者变成经济关系的协调者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做“公正的裁判员”和“忠实的服务员”。“官德决定民德,官风决定民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广大干部的作风状况,对党政机关行政水平、行政质量及其行政效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不仅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落实执政为民的关键所在,而且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执政为民的核心内容。
       3.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化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党的先进性与广大干部的作风紧密相联,党的先进性要依靠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来体现。保持和发展领导干部在作风上的先进性,是保持和发展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才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始终保持党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只有坚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政治优势;只有坚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凝聚全党的力量,始终保持党在组织纪律上的先进性。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前提和最终目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深化发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与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4.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要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须依靠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特别是要依靠广大干部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必须依靠广大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扎扎实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广大干部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促进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科学发展观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很难落到实处。领导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各级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才能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特征、科学定位和谐社会的蓝图,合理选择和谐社会的路径,从而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同时,干部的良好作风本身就是凝聚民心的巨大力量,是增强党和政府的号召力,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理性定位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意识、科学的手段,要形成科学的理性定位。
       1.执政视角——为民。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的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据。干部作风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干部以服务的愿望、服务的姿态、服务的行为,切实履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的工作重点,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举措、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
       2.管理视角——高效。古人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领导干部不仅要具有宏观思维和战略眼光,同时,还应当是个解决问题的实干家,是个驾驭复杂局面的操盘手,既要坐而言,更要起而行。务实高效,不仅是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更是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必须倡导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务实高效就是要求广大干部养成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干就干好的工作作风,彻底改变广大干部队伍中按部就班、办事拖拉的现象;就是要求广大干部深入
       一线,敢于和善于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靠前指挥,在艰难被动的情况下扭转局面,在条件简陋的环境下建立奇功,在矛盾集聚的地方显示作为,在紧要危急的关头超常发挥。
       3.发展视角——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取决于领导干部的发展理念、发展眼光。从发展的视角来分析,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要求和引导广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理论观点、政策选择,是一种行动指南、发展战略,必须见之于实践、行之于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有实在的举措、具体的行动,必须大兴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之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领导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创新的思维谋发展,以改革的精神促进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广大干部切实以人为本,彰显人文关怀,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4.法治视角——规范。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公平、高效、透明的政府,是当前政治建设的核心任务。广大干部是行政的主体,各级党政机关执行力的强弱、执行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工作态度、责任、能力。制度既是“规范”,也是“禁则”,更是“依据”,其核心在于执行。从法律的视角来分析,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就是要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制度规范对干部作风的制约作用,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在政府职能部门推行“五项法定”,即职能法定、依据法定、程序法定、责任法定和监督法定,结合政务公开,规范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使其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既防止和避免行政权力被滥用,又强化管理手段,提高行政效率,维护好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
       三、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体系框架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制度、机制创新是关键。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必须针对干部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着眼于促进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形成,以改革的精神,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1.教育机制。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转变干部作风,首先要提高干部的思想认识;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首先需要依靠教育来实现。一要形成体系机制。干部作风教育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合力建设;要形成以组织教育为主导,组织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和谐互动的机制。组织教育具有主导性、系统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应重点加强对干部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宗旨意识教育、廉洁自律的教育等。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亲和性和补充性的特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干部正确选择个人爱好,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与习惯。社会教育具有广泛性、多样性、渗透性的特点,应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比较健全的行政、法律、经济配套的措施与政策,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干部健康发展的互动局面。二要健全责任机制。干部作风教育应具体落实到每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身上。各级地方党委应按照管理隶属关系,将干部作风教育情况纳入干部实绩考核体系,加强对干部作风教育工作的研究、指导和检查,形成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格局;采取正面引导、说理疏导、典型诱导的办法,提高广大干部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改进、自我提高的主动性、自觉性。三要探索动力机制。干部是作风教育的主体,教育的成效如何,主要取决于教育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作风教育的关键是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通过激励与约束,切实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增强公仆意识,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激励广大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自觉做到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重视建立干部作风教育科学的目标体系,注重对干部作风教育情况的评估与运用,通过“教评结合”,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引导广大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2.决策机制。决策是实施行政管理的基础,也是广大干部的重要职责。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相辅相成。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我们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促进决策民主科学的一个重要保障。健全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一要建立和完善重要问题的集体决策制度。所有重大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发扬决策的民主作风,由集体讨论决定。二要建立健全社会公示制度。将政府决策理由、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等公之于众,使那些群众非常关注,同时又需要群众理解、支持和配合的重大决策,让人民知情,请人民评判,使决策民主化落到实处。三要建立健全社会听证制度。决策前,干部要主动给利益相关人提供主张的机会,公开听取利益相关人意见。四要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合理配置决策权利和决策责任是完善决策机制的重要途径。只有决策责任而不赋予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决策权力,决策责任必将落空;只有决策权力而无决策责任,必将导致决策权力的滥用。
       3. 服务机制。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构建干部服务群众有效机制,首先必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行政服务行为。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定位,在主动放权、降低门槛、简化程序的同时,公开服务承诺,使广大干部切实当好“公仆”的角色。健全服务机制必须认真落实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求制等三项制度。首问负责制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切入点。要求首问负责人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到机关办事的群众和基层单位要热情接待、服务周到,对于经办事项跟踪督办、负责到底。以落实首问负责制强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限时办结制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关键。要求机关、干部本着高效便民的原则,优化工作流程,压缩运转时间,减少办理环节,对所办事项承诺办结或者限时办结,切实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是促进干部作风转变的有力保障。从制度上明确不行政或行政过错的责任追究,将极大提高干部的责任意识,有力促进干部作风的转变。
       4.激励机制。干部转变作风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而这种动力来自干部的主体意识,即来自干部对良好作风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学习。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干部激励机制应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工作激励。科学的绩效考评是实
       施有效激励的起点。当前干部考评方法过于注重“简便易行、宜于操作,防止繁琐”,而忽视了方法的科学性,以定性方法为主,缺少定量考核,忽视了考评对考评结果运用的影响。必须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起来,运用量化指标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地分析测量,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考核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提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物质激励主要体现在工资上。《公务员法》的实施,使工资制度更加规范、透明,同时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职级为确定工资档次的主要依据带有鲜明的“小锅饭”的痕迹,没有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和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多得”的原则。必须在工资制度中引进利益原则,注重物质利益的重大激励作用,在国家实行统一的工资政策、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的前提下,允许和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灵活的实施方案。具体分配制度应将干部的工资收入与绩效挂钩,根据干部的工作表现决定其收入,体现劳动成果的差别,激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激励的实质是使干部感觉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精神激励要从加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核心的行政文化建设人手,为行政文化注入无产阶级政治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高效行政意识、廉洁行政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意识,建立广大干部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最大程度地“扬善”,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争先创优”活动,使广大干部逐步形成事争先进、业争一流、相互激励、相互促进的良好作风。工作激励的重点是鼓励岗位竞争,不断完善干部晋升制度,激发干部的工作激情和工作热情。实施竞争必须规范竞争行为,坚持公平竞争、择优任用的原则;必须建立健全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好辞退制度、辞职制度、降职制度和免职制度,使干部队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实现合理流动。
       5.监督机制。加强作风建设,靠自律,也离不开“他律”。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是保证干部作风转变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干部作风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构建干部作风建设的监督机制,按照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监督。一要加强党内监督。党内监督的关键是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建立和完善领导班子内部权力制衡机制,通过合理分权,以权力监督权力,以权力约束权力,科学制衡权力,切实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二要落实各项制度。要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定期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年度考核、届中考察、届末考察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行有效监督的作用,不断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强制力,使权力运行机制更加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要严格实行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保证干部监督的各项制度落实到底,覆盖到边。三要理顺监督机制。纪委、组织部等部门要发挥党内监督的职能作用,形成党内监督的合力。既要把住“事前控制机制”在选人用人上的重要“关口”,又要不断加强以领导班子内部为监督主体的“事中约束机制”和“事后惩戒机制”。党内监督要与人大、政协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很好地结合起来,使干部监督机制整体上协调互动,形成合力。四要搞好群众监督。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强党政机关公务、政务和政治生活的透明度;实行领导干部述职报告制度、收入申报、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增进群众对干部情况的掌握和了解,保证群众知情权,将各级领导干部真正置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广泛监督之中。
       构建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围绕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为主题,进行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开拓创新的过程。既要善于总结长期以来干部作风建设中好的做法,又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积极探索新时期干部作风建设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机制,通过不断创新,使干部作风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