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兴桂方略]积极融入多区域合作建设边境经济强县
作者:雷多荣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广西的发展面临着融入泛珠三角、泛北部湾及中国一东盟“一轴两翼”经济圈等多区域经济合作的良好机遇,同时也把地处中越边境的大新县推到了我国对东盟各国开放的前沿。文章立足于大新县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就大新如何从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融入到多区域经济合作中,不断开拓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多区域合作;对外开放;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6-0043-03
       大新县地处广西西南部,总面积2755平方公里,人口35.87万人,全县辖14个乡镇和1个华侨经济管理区。与越南毗邻,边境线长40余公里,有国家二类口岸——硕龙口岸以及岩应、硕龙、德天三个边民互市点。在中国—东盟“一轴两翼”战略实施及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中处于重要位置,是昆明一防城港、钦州港这一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辐射区,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之一。
       近年来,大新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活县、民营富县、旅游旺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着力培育壮大矿产、蔗糖、旅游、水果四大支柱产业和水电、边贸等特色优势产业,为参与多区域经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两廊一圈”区域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泛北部湾(广西)区域合作等区域合作的构建与实施,将为与东盟地缘接近、经济关系密切的崇左市,特别是边境县大新县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新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促使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大新建成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区域性锰矿生产中心、区域性边关跨国旅游中心、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加工中心的边境地区经济强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以发展边境贸易为切入点,加快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创建多区域合作发展平台
       大新县地处中越边境,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发展经贸的前沿。发展边境贸易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目前,崇左市凭祥、宁明、龙州、大新四个边境县(市),已经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最大的对越贸易集散中心,交易量不断扩大并逐步向多国的跨国贸易和转口贸易方向发展。但大新县由于历史及基础设施等原因,边境贸易还处在相当低的水平,因此,充分发挥大新沿边与旅游、锰矿资源丰富相结合的优势,发展与中国一东盟双向往来的贸易平台作用,把陆上运输、多批次小批量的贸易吸引到大新,推动边境贸易上一个新的台阶,对融入多区域合作,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改善边境基础设施,发展通道经济。一是改善交通条件。在未来几年内,大新县将按照崇左市发展通道经济战略部署,完善出海、出边、通西南的交通运输网络,重点建设崇左—雷平—堪圩—硕龙—下雷二级公路,扩建大新—那岭—硕龙—下雷二级公路,新建316省道大新绕城公路,硕龙—德天—仁爱扩建二级油路,争取把崇左—大新—那坡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列入计划并立项。建设大新岩应至越南公路,实现边境贸易陆路通道,为扩大进出口奠定基础。二是加快边境口岸建设步伐和边民互市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加快硕龙口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口岸通关,并争取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加快规划建设边民互市点、边贸市场和货场,规范管理。同时,加强与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沟通,促使海关积极配合大新县以大口岸、大通道来建设新的通关体系,进一步改善口岸软环境,使口岸经济有序发展。
       (二)加强与越方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双边贸易健康快速发展。通过与越南高平省、重庆县、下琅县建立健全定期互访会晤机制,加强合作与沟通,及时理顺双边边贸合作中的各种问题,营造良好的边贸环境,使边境贸易交易额从2006年的2340万元提高到2007年的1亿元目标,并在今后有更快发展。
       二、以发展锰产业为重点,完善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多区域合作产业对接
       大新县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锰矿储量为1.38亿吨。素有“中国锰都”之称。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目前全县有7家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以中信大锰公司为龙头的锰企业,产品市场广阔,畅销首钢、邯钢、宝钢、武钢等国内著名钢厂,以及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市场。目前锰产品销售市场行情看好。因此,我们要以打造“中国锰工业之都”为目标,努力做强做大锰工业产业。争取到2010年实现锰工业年产值从现在的12.66亿元上升到61.75亿元。
       (一)加快下雷工业集中区和桃城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为做强做大锰工业产业搭建平台。紧紧依托锰矿资源优势,集中精力规划和建设好下雷工业园区和桃城工业园区,筑巢引风,引进一批上档次、上规模、高技术的工业项目;同时,要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按照“既要加快发展,更要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思路,走自然资源集约化开发之路,把环境问题纳入政策、规划和管理各个过程,最终建立起环境与发展的政府综合决策机制。经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力争使集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形成以锰加工产业为龙头的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化工业集中区,成为全国最大的锰产品深加工基地,使之成为大新融人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
       (二)进行产业资源整合,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拉长产业链。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规定和要求,对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要通过技改、企业重组等手段进行改造,以优化锰矿资源和电力资源配置,不断增强锰工业生产能力。同时,调整锰产品结构,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锰产品,不断拉长和壮大产业链,提升锰加工产业整体水平。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锰工业产业。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开发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三)做好锰电结合文章,大力发展电力产业,使之与建设“中国锰工业之都”的目标要求相适应。大新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边缘,属于亚热带和热带之间的过度气候,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1326毫米。县境内共有河流21条,水利资源蕴藏量达27.75万千瓦,已建电站16座,年可提供电量1.8亿千瓦时,县内还建有220KV变电站2座和110KV变电站1座,在建500KV变电站1座,是全国第一批中级电气化县。为了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适应锰工业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将把水电产业作为重要的主导产业来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农村水电的政策,将农村水电列为周期短,见效快,覆盖千家万户,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来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搞好招商引
       资,加大水电资源项目建设力度;合理调整水电站上网电价,使办电和用电企业都能相应地得到实惠,最大限度地调动办电和用电企业的积极性。
       三、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增强参与多区域合作的基础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才能不断提高全县参与多区域合作的基础。
       一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结合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健全“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农村经济经营模式,继续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步伐。争取5年内全县累计建有沼气池50760座,占农户数的76%,年均递增2%。在具有田园气息及农家特色的恩城、那岭、堪圩、硕龙等重点区域发展观光农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扶持龙头企业。用新的经营机制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领农民发展规模种植,带动基地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制糖业方面,通过资产重组,加强技术改造,巩固和发展制糖工业,稳定蔗糖支柱产业的经济地位。在水果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加工企业,重点培育以龙眼系列开发的企业。在苦丁茶产业方面,加大茶品加工企业的扶持,着力提高苦丁茶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三是壮大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规模。大新盛产甘蔗、龙眼、苦丁茶等,是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龙眼之乡”的美誉。是苦丁茶的原产地,被授予“中国苦丁茶之乡”的荣誉称号。在特色农产品产业方面,全力抓好36万亩蔗糖、16万亩龙眼、3万亩苦丁茶三大产业生产基地建设。在适宜种植区统一规划,集中连片布局,打破区域界限,进行原产地保护,采取优惠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在建立甘蔗、龙眼、苦丁茶等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基础上,鼓励采取“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实行订单生产。为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提高经济效益。
       四、以实施旅游旺县为目标。创建中国旅游强县,促进旅游多区域合作
       大新县山水秀丽,风光神奇迷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共有德天瀑布等景点42个,其中国家特级景点、中国最美的瀑布、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景区是广西着力打造的四大世界级旅游精品之一。近年来,“中越边境跨国游”、“跨国瀑布游”等旅游品牌的推出,更加丰富了大新县边境旅游的内容。大新县以其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浓郁的壮族民俗文化以及神秘的中越边关风情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为了加快大新县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深入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努力构建“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旅游格局。
       (一)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抓紧编制和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实施德天跨国大瀑布旅游核心景区开发战略,在县城东区投资3.8亿元建设“广西大新德天边关风情旅游发展基地”;在硕龙镇隘江建设占地400多亩,总投资近4亿元的“德天丽水边城”旅游项目;在堪圩明仕投资5000万元建设“壮族民居博物园”项目;在硕龙镇投资5000万元建设“硕龙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基础设施项目,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的要求,完善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大新旅游的承接能力和品位,为参与多区域经济合作打下基础。
       (二)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做好德天4A级景区创建工作,加强德天瀑布、明仕田园、宝圩板价民族风情村、恩城山水、龙宫仙境等重点景区景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拉开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各项工作。办好2007年崇左(德天)边关国际旅游节,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强化全县干部群众的旅游服务意识,树立旅游名县新形象。
       (三)积极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促进旅游多区域合作。2006年以德天跨国大瀑布景区牵头。联合南宁伊岭岩景区、龙虎山景区、百色通灵大峡谷景区、古龙山漂流景区,成立了德天旅游联盟,实施中越边境“山水画廊”品牌战略。今后,我们将抓住多区域合作机遇,利用大新丰富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景观风貌和良好的区位条件,吸引各方发展旅游合作,拓展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及东南亚旅游市场,开拓西北、华南市场,加强与越南联系,共同合作保护德天景区,开通德天至越南高平、河内等中越国际旅游线路,提高旅游层次,使大新县旅游业成为观光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跨国旅游与边境旅游等特色旅游精品,促进旅游区域合作的大发展。
       五、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城镇品位。为参与多区域合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争创区位新优势、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强化规划龙头作用为重点,大力开展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城镇功能和承载力,提升城镇品位。按照“高位规划、品牌建设、产业兴城、商业运作”的城市发展思路,以及“东扩、北进、西跃、南延”的县城发展战略,完善县城东区开发一期工程建设,推进县城东区开发二期工程,启动城北新区、江滨公园、县城环城二级公路及桃城工业园区工业大道等道路、城区园林绿化工程、城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城区电网改造、弱电管网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旧城道路改造、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进一步完善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做好硕龙旅游小城镇的规划和建设:根据大新县资源及工农业产品优势,加快水果、苦丁茶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重点开发建设县城水果批发综合市场、硕龙边贸旅游商品综合市场、苦丁茶批发市场等市场建设的步伐。同时,加快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现代运输业和商贸业,创新营销方式,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商品流通现代化、集团化。深入持久的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
       六、以项目为平台,积极招商引资,扩大多区域合作的力度
       多区域合作是广西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们要主动适应多区域合作的新形势,创新招商引资的方式方法,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的成效。要重点加强对东盟各国、泛珠三角、粤港澳等地区的招商,围绕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结合大新县实际,有针对性地编制项目开展招商,以项目为平台扩大大新县多区域合作的力度。
       七、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提高行政效能,优化参与多区域合作的软环境
       当前,要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个不适应”问题。一是解决思想不适应的问题。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参与多区域合作的意识,努力形成抢抓机遇的良好氛围,以开放促开发,以开放促发展。真正把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二是解决服务意识不适应的问题。有些部门服务意识跟不上,无大局意识。在多区域合作大环境中,要切实增强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客商的意识。三是解决工作机制不适应的的问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敢于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解决干部队伍作风不适应的问题。
       责任编辑 莫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