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泛北部湾论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考
作者:陈秋华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现代化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类本身的全面推进与提升的过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抢抓叠加历史机遇,立足优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齐心协力、攻破难点,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尽快建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率先实现全面的综合的现代化。
       关键词: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6—0028-04
       现代化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类本身的全面推进与提升的过程。广西沿海尽快建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实现现代化是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在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全面开放的浪潮中,很有必要对经济区加快现代化进程这一重大命题进行思考。
       一、现代化理论概述
       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变革过程,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变革或革命过程必然涉及到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变化和整个社会的变化。从中央电视台连播的《大国崛起》看,大国的崛起及维持大国地位,关键是要实现现代化及保持现代化的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邱震海在《中国的现代化及其风险》文章中认为:大国崛起一般都会涉及以下四个层面的内容:1、物质层面;2、制度层面;3、民族精神层面;4、文化更新层面。其中,后三个层面多少属于体制和思想史的范畴。以此划分,所谓的现代化其实可划分为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前者可称为物质现代化,后者则可称为制度和精神现代化。与此前中国学者提出的两个阶段的现代化具有类似之处:第一次现代化又称经典现代化,是指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及深刻变化。在第一次现代化过程中,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第一次现代化实质是经济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也称新现代化,是指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的转变过程。在第二次现代化过程中,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实质是全面现代化,包括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民族精神现代化等。两次现代化是紧密相连的,第一次现代化奠定了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社会生活基础,第二次现代化是对第一次现代化的继承和发展。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齐头并进则是综合现代化。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化阶段判断
       根据现代化涉及的领域和要求,美国社会学家、现代化问题专家阿历克斯·英格尔斯提出了现代化社会的十项标准,包括十个社会发展参数和对应的数量指标。工业化不等于现代化,但工业化是基本现代化阶段的核心内容,可以把工业化经济阶段近似地看成第一次现代化阶段。英格尔斯现代社会标准对工业化经济阶段社会的描述,相当于我国的基本现代化社会阶段。本文采用“英格尔斯模型”指标体系和测评标准对经济区进行经济和社会第一次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的定量评估。
       比照英格尔斯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东部沿海经济带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即“两角”已基本实现第一次现代化,先后形成中国经济第一、二增长极,环渤海湾,即“一湾”正在加速实现第一次现代化,正在形成第三经济增长极。而同属于沿海经济带的另“一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只有两项指标达标,还未实现工业化,距预期的基本现代化标准相去甚远,仍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现代化使命任重而道远,欲尽快建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必须努力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加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化进程的路径选择
       当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不平衡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拉大,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期。我国目前的总体现代化水平仍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广西是西部地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现代化水平是比较低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化水平与自治区一样处于低水平阶段。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是全面的综合的现代化。我们广西决不能拖全国的现代化后腿,地缘区位优势特殊,发展的比较优势突出的广西沿海应率先在广西实现现代化,从而辐射带动整个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因此,实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率先发展、加速发展、跨越式发展,即,坚持走综合现代化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第一、二次现代化齐头并进:以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为阶段目标,以赶上发达国家的第二次现代化发展水平为长远目标,兼顾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背景与现实,把第二次现代化的要求与第一次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大力推进第一次现代化,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以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另一方面,扎实推进第二次现代化,推动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和绿色化进程,赶上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考
       当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临着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经济区应立足优势、抢抓机遇,齐心协力、强化措施,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进一步加快现代化进程,尽快建成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率先实现全面的综合的现代化。
       (一)以扩大经济总量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经济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内容。只有实现了经济现代化,才能全面实现现代化。因此,必须千方百计扩大经济总量,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促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方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要有一定速度,尤其是对于经济总量小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来说,能快就不要慢,能有多快就多快。要加足马力大发展、快发展,还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努力实现发展的量、质、速度的同步推进。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世界现代化进程表明,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现代化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首先,优化投资环境。健全完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催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一小时经济圈。树立“环境是生产力”的理念,着力营造亲商氛围。深入持久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和效能政府,以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生态环境“引凤入巢”。其次,实施产业集群带动战略。要实施产业集群带动战略,明确产业调整方向,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及中越边境(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等平台,积极吸引一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及粤港澳等地的全球500强企业来北部湾投资,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回报率高、节能降耗高的现代产业,抢抓先机,着力打造中高端产业,尽快成为区域性的加工制造基地;大力推进企沙工业区、铁山港工业区、钦州港工业区建设,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入区进园,努力将其打造成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聚集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产业转移的承
       接区;要充分发挥重大产业项目的带动效应,用大项目吸引相关中小项目等产业落户,形成以大带中、以中带小,大中小项目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尽可能采用最新工艺、最先进技术,着力打造以重大项目为龙头的石化、钢铁、林浆纸、能源、修造船等五大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化进程。
       (二)以要素集聚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
       全球范围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城市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工业化所带来的现代文明的最终归宿。因此,要加快城市现代化步伐。一是加快城市体系建设。根据自治区构建“一轴两廊”和“四群四带”工业、城镇发展新格局的战略决策要求,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目标,以规划为龙头,以“精品”建设为指导思想,梯度推进城市化进程,努力建设成为以港口为依托,以南北钦防四市为支撑,以合浦、浦北、灵山、邕宁、武鸣、上思、东兴等卫星城镇为辅助,以港口经济、海洋产业、现代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特色的中国西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群。二是加快人口非农化进程。实行开放式户口迁入政策,简化办理户口迁入手续。加快建立以养老、失业、医疗为主体,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覆盖城乡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制定优惠政策,广招英才,积极鼓励投资移民和智力移民,促进城镇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提高。三是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要以信息化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数字化城市,要明确数字化城市发展目标和实施方案,尽快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强化措施,力争在建设数字化城市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使政府行为透明化、民主化,不断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能力,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企业与市场的交流,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三)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
       没有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面的现代化。一是着力实现农业经济现代化。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二是着力实现农民现代化。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普遍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民。三是着力实现农村政治现代化。要健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妥善解决农村社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深入开展平安农村建设,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农村安定有序。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农民民主权利观念、法律观念、参与意识,实现农民当家作主,从根本上实现农村的现代化。
       (四)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着力点,大力推进生态现代化
       生态现代化是一场波及面十分广泛的社会整体性的变革,推动着社会文明进入一个更加崭新的阶段。经济区要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着力点,以建设生态经济区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现代化建设。一是政府要率先垂范。政府要把节约型社会建设、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内容,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将生态环境纳入政府公共管理范畴,试行绿色GDP核算,逐步纳入统计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以绿色办公为切入点,全面启动绿色政府建设;推进污染治理,重点是建设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工程、海河整治工程,解决污水资源化问题,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二是优化产业结构。要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原理和物质转化、高效利用原理来改造区域的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结合。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三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以企沙工业区、铁山港工业区、钦州港工业区作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按照生态工业学原理和循环经济做好园区生态规划,鼓励生态技术产业人区进园,构建符合行业特点的生态工业链,努力将其打造成现代制造业的集中区、吸引外资的聚集区、产业转移的承接区、生态经济的示范区。四是发展绿色企业。将生态经济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管理全过程,倡导企业的绿色文化,实施ISO14000环境质量标准,实施企业生态管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建立绿色企业发展长效机制,切实把好项目环评关,签订环保责任书,对企业的环保指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动态监控,“三废”排放不达标的要坚决停下来。五是倡导居民绿色消费。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居民绿色消费,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城区示范区活动,推进绿色消费,实现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的同步增长。力争到21世纪中叶建设成为经济发达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清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适于居住、旅游与创业的具有现代化、国际化滨海城市特色的绿色经济区。
       (五)以改革创新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制度现代化
       制度是资本,更是生产力,现代化本质上是制度变迁的过程,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在经济持久发展中具有核心的作用。经济区属于中国总体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型地区”,制度资源不足、制度环境缺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乏力,是影响经济区现代化进程的瓶颈因素,也是经济区的现代化进程中最具决定性意义的关键变量。能否顺利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起适应现代化进程的制度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区现代化的命运。一要树立制度至上理念,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经济区要树立制度创新至上理念,加大制度创新的力度,发扬解放思想、敢闯敢“冒”的精神,加快体制改革的进度,提高体制完善的程度,培育制度环境,降低市场交易费用,促进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达成合作,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创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真正使制度创新、体制保障成为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跨越式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退出市场的步伐,推进政府职能转换,使政府真正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保证微观经济的有序运行;要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全面推行行风评议,逐步扩展到政府各部门,保护群众信访举报的积极性;执法机关要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对重大的违法行为和典型案件的处理,要通过新闻媒介予以曝光。三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形成强大发展合力。要完善经济区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协调发展办公室;建立行业协会,制定行业准则规范,协调行业发展。通过合作机制的建立健
       全,整体融入多区域合作,形成强大合力。要构筑制度平台,打通融入区域合作的体制通道,努力实现与多区域合作战略所要求的经济制度的对接,通过注入外生力量,打破经济区的“体制锁定”效应,激活经济区后发潜力,形成发展巨大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制度安排,实施国家开放带动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欲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加快现代化进程,空凭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更不会自发形成,需要上级政府尤其是国家大力扶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开放开发的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广西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积极因素,主动创造各种条件,争取中央批准成立北部湾新区,把北部湾新区纳入国家战略,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相关政策,降低经济区制度变迁成本,突破发展的制度“瓶颈”,加快经济区现代化进程,带动整个广西与全国同步实现现代化。
       (六)以全面发展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文化现代化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了文化,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一样,没有了凝聚力;如果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文化现代化,就不可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的、综合的现代化。经济区要实现第一、第二次现代化齐头并进,必须大力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一是科学规划、营造氛围、创新机制。经济区管委会及四市应制订中长期文化发展规划,并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选择好文化现代化路径、措施;加强舆论宣传,倡导“文化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生命力”的理念,着力营造加快文化现代化的良好氛围;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遵循“积极开拓、走向市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原则,建立健全文化事业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各种机制,通过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来推动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培育文化精品,打响文化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要积极挖掘、保护利用好经济区各种历史文化遗产,切实做到“多留遗迹,少留遗憾”。集中文化资源优势,生产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的文化精品,形成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相促进的现代都市文化格局。具体来说,把南宁打造成为“中国绿城”和“中国民族文化城”;北钦防着重建设“边、海、山”特色文化,打造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宜居生态滨海城市。三是扩大文化对外交流。利用区位优势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有利条件,主动迎接多元文化挑战,推动经济区民族艺术表演、图书、音像、影视、字画和民间工艺品等快步走向国际市场,推动经济区文化艺术走向世界。坚持“洋为中用”原则,积极引进外国文化艺术精品,大胆借鉴外族文化气魄,及时抵制国外不良文化的侵蚀,促进经济区文化国际化的健康发展。拓宽对外文化交流渠道,利用国家派出、友好城市、民间商演等多种渠道,增加交流项目,扩展交流领域。坚持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之路,着力构建以滨海公路和近海水域为载体的水路旅游廊道,突出把桂林山水,北海银滩、涸洲岛,钦州七十二泾,防城港江山半岛、十万大山、越南下龙湾等景区打包,打造游客一次可游两国走五地的“山、海、水、岛、边”一体化的北部湾黄金文化旅游圈。
       责任编辑 陈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