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专 论]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认识
作者:覃翠生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在中央党校“6.25”重要讲话的灵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党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深刻内涵;必须体现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关键词:胡锦涛;“6.25”重要讲话;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6-0005-03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整个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基本要求进行了更加全面的阐述,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对它的指导地位、深刻内涵和核心的认识。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明确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6.25”重要讲话的灵魂。胡锦涛强调,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三大理论成果加以强调,是把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加以强调,表明科学发展观是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后,我们党在新时期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在阐述科学发展观时,胡锦涛明确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明确了发展是贯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深刻理解其指导地位,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中心内容。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科学发展观是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的生动实际结合起来的产物,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的统筹兼顾思想。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方针,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作了深刻阐述,明确提出在发展过程中要统筹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要军民兼顾、公私兼顾的思想。这些统筹兼顾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萌芽。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关于全面、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后,邓小平认为,发展应是全面、持续的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就指出:“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要使我们的发展“能持续、有后劲”。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全面发展的思想: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发展的基础是生产力的发展;发展的关键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保证是民主和法制;发展的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发展的途径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社会全面进步、发展经济与发展科技、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等方面的基本关系。这些思想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的雏型。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江泽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江泽民在该全会闭幕式的讲话中强调:“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正式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提了出来,深入阐明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发展内容上,他认为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发展的地位和作用上,他指出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事关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问题;在发展的本质上,他要求发展必须是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的策略上,他提出必须围绕抓住机遇,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必须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开拓国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等等。这些论断,已经包含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在“6.25”讲话中,胡锦涛再次重申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出,科学发展观,其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发展本质与发展动力的统一、发展目的与发展方式的统一、发展要求与发展方法的统一,深化了对发展这个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的认识:一是深化了对发展地位的认识。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理论,以“发展”作为中心概念,从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局看发展,把发展观上升到统领全局的高度。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中居于中心位置,要围绕发展来推进实践、发展理论,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二是深化了对发展内涵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赋予“发展”更加丰富的内涵。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要从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的联系,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方面的联系中把握发展。发展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社会的,既包括人也包括自然,既要看局部和眼前也要看全局、看长远。三是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对发展的本质要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强调社会主义的发展要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要求,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为我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涉及发展的重大关系.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的深刻内涵
       从改革开放的第一天起,中国发展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之路如何走这些问题的争论就绵延不断。近几年来,关于国企产权改革路径与方向的争论,关于“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的争论,触及西方理论是否会误导中国经济改革的问题,引出对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的问题的讨论;再到“物权法风波”,对是否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否要改革开放的问题的讨论;等等涉及到如何发展、发展什么、发展的方向和目的等一系列问题,党内一部分同志在一个时期以来对这些问题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而胡锦涛的“6.25”讲话.对澄清思想中的糊涂认识,深入思考和认识、把握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有着重要的意义。
       胡锦涛在“6.25”讲话中,所阐明的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表明: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没有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要按照更加完善的思路来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中国这样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不是拍脑袋和拍胸脯式的发展,不是大跃进式的发展,而是注重科学性的发展。其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发展的全面性。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强调发展的协调性。就是指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就要求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三是强调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努力实现从单纯追求发展数量和当代人的利益的传统发展模式,到注重发展质量和后代人幸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作为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怎样发展”的大问题,构成了发展的科学轨道。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在领导和管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事务时,在制定发展战略、实行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顾此失彼,而是要做到总揽全局,全面规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简言之,就是要“统筹兼顾”。统筹是为了兼顾、为了整合、为了协调,统筹兼顾就是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做到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调节并处理好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他们创立的新的世界观时明确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这些经典论述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社会现实中从事着实践活动而且已经被社会化了的一个个具体的、现实的人。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那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当然也是指从事实际活动的一个个现实、具体而且社会化的人。在“6.25”讲话中,胡锦涛强调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表明了l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科学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为了中国人民,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发展而发展。
       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的动力,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从根本上回答了“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的问题。一切依靠人民,就是要看到人民群众是实现发展的根本力量,把发展建立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之上;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之路,把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之上。一切为了人民,就是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科学发展观只有以“以人为本”为核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手中的思想武器。
       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就是发展问题,关注和改善民生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人为本”在政治层面上获得了明确认可,今年以来,民生问题又成为中国政治的主题词。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回避讲“人”,总害怕陷入抽象的人本主义中去。其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人”是有明确的内涵和清晰的外延的,这就是人民群众。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再进一步讲,我们发展创造的财富用来做什么,归根结底,还是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着眼于民生。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面前,任何发展都只是手段,只有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是目的。民生问题看似细小,无足轻重,无关大局。但落到每一个群众身上却是大事,如果13亿群众的小事汇集起来,那就更是天大的事。所以,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造福于民生的发展就不是真正的发展,更不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并强调发展必须为人民,就是把人作为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根本动力,把人作为发展的终极价值和根本目的,这就让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指向更加明确了。
       总之,胡锦涛在“6.25”讲话中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任务和思想,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号召全党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是中国发展时代符合实际和顺应民心的正确指导思想。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问题和以其为指导解决问题,才能办好中国的事情。
       责任编辑 黄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