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兴桂方略]广西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现状与“走出去”的若干思考
作者:黄 健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战略刚刚起步,还面临着诸多挑战,而广西图书版权贸易依然是中外出版商合作的主要方式,输出产品的结构却悄然变化: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类图书占绝大多数的情况已有所改善,有关中国当代内容的文学、文化类图书和科技类图书的输出数量有了较大提高。文章就广西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现状与“走出去”进行若干思考。
       关键词:图书版权贸易;“走出去”;战略;若干思考
       中图分类号:F7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4-0073-04
       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和全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会议曾经指出,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实施对外文化精品战略,扩大文化产品出口,搞好对外宣传,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更好地了解中国。广西出版业和全国出版业的对外开放一样,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让中国了解世界和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神圣使命。
       一、“十五”期间广西图书版权贸易的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广西新闻出版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效”明显、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成绩斐然。共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出版合作关系,达成版权贸易的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共计1553种,其中输出86种,引进1467种。与“九五”期间相比,版权贸易数量增长了56%。版权贸易数量的排名位居全国前列。据国家版权局公布的统计数据,2001年广西版权输出的数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九位,版权引进的数量名列第四位;2002年版权输出仍是第九位,版权引进则为第五位;2003年版权贸易数量居全国第四位;2004年版权引进数量为第五位;2005年,版权输出名列全国第七位,引进名列全国第三位。这表明,广西已经成为全国版权贸易大省之一。广西的版权贸易步入了健康良好、稳定发展的轨道。
       1.周书版权引进。广西各出版社积极“引进来”,不仅引进海外优秀作品,还学习、借鉴海外先进的出版技术、经营理念、营销策划模式等,使广西的版权引进工作向高水平方向发展。这一阶段,广西一共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图书版权1467种。其中很多引进版图书成为出版社的畅销书、常销书、精品书,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这些图书主要包括:广西人民出版社从美国引进的《失落的文明》(12本),文化含量高、印刷精美,印量14万册,销售总码洋140多万元;接力出版社2002年从美国引进的世界惊险悬念大师R.L.斯坦的“鸡皮疙瘩系列丛书”,4年时间,曾创下连续32个月高居全国少儿畅销书排行榜的业绩,总销量达610万册,总码洋接近1亿元;漓江出版社引进日本的《东山魁夷美文》(6卷)等4套书荣获了第五届全国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2001年广西教育出版社引进日本的《我们能为地球做些什么》荣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广西美术出版社从美国引进的《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室》重印7次,总印数达5.5万册,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全面、最权威和最实用的一部人体绘画指南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从英国引进出版的《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荣获"2003年度最佳引进版奖”。
       2.图书版权输出。2001年,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图书发行行业逐步向外开放,出版业竞争日趋激烈。广西出版界积极响应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提出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了版权输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广西,进一步提高广西出版业的对外开放水平。据统计,在版权输出方面,广西一共向法国、韩国、泰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输出精品图书版权86种。这些精品图书主要是:接力出版社向法国输出了少儿超级畅销书《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其中的3种)的法文版权,这是中国原创少儿图书的版权首次输出西欧。广西师大出版社向韩国和台湾输出了畅销书《走近中医》、《思考中医》的版权,还与台湾三思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签约,将《英语大王》台湾地区出版权授予台湾方面,这是内地少儿英语教学期刊首次打进台湾期刊市场;广西教育出版社向台湾输出《台湾风云》的繁体字版权,该书曾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人选作品奖。广西美术出版社向台湾最大的出版集团——城邦出版集团下属的积木文化出版公司输出《中国民间美术全集——饰物卷》的繁体字版权,该书曾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和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
       3.中文版图书出口。2001-2005年广西中文版图书出口统计数据如下:
       “十五”期间,广西共出口图书40多万册,码洋共计811万元。各年份出口情况如下:
       2001年,通过在海外举办书展、参加现场销售的书展或直接出口等方式,共向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香港等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一批优秀的图书,销售图书册数为21万册,出口总码洋达130万元,比2000年增长144%。
       2002年,广西共向美国、法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图书总码洋180万元人民币。
       2003年,广西向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等5个国家出口图书5万册,总码洋约91万元人民币。
       2004年,广西共向新、马、泰、澳大利亚、美国出口图书5.5万册,出口总码洋192万元,同比增长120%。
       2005年,全年共向澳大利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家出口图书近8万册,总码洋218万元。
       2001-2006年,一共出口图书总码洋963万元人民币,折合123万美元。
       广西出版界积极利用毗邻东盟国家的优势出口图书,宣传自己。2005年9月,广西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与泰国南美有限公司联合在泰国曼谷举办了“2005泰国——中国广西图书文化展”,搭建了中泰文化交流平台,扩大了广西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进一步促进广西与泰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在期刊出口方面,接力出版社的《小聪仔》同步销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拥有众多海外小读者。
       4.周书出版对外合作交流。广西出版界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同行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出版外事活跃,互访次数增多,互访人数有较大幅度提高,交流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共接待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同行18批100多人次;派出访问团组30多批100多人次,参加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国际图书博览会,洽谈版权贸易和图书进出口贸易。
       二、当前图书版权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多年来,我国图书版权贸易一直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
       中国已是世界上年出版图书品种最多的国家,2005年新书品种已达12万种,国内图书纯销售达495亿元。当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9328种,但输出只有1434种,图书版权贸易的进出比例是7.2:1,出口图书不到国内纯销售额的0.5%。2006年广西出版的新书达4558种。其中新书2771种、重版书1782种,版权输出仅22种。
       从版权输出对象结构看,我国版权输出地区主要以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例如韩国、日本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而针对欧美地区输出的数量则很有限,出口语种基本上是中文;从输出图书的结构看,主要集中在汉语学习、中医、体育、养生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真正体现中国文化思想的主流产品很少,社科类图书缺少真正的大作。
       1.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版权输出与引进的比例是0.6:10。因为版权引进主动权在我方,比较容易操作,得到的利润较高,出版社兴趣浓厚。相反,对于版权输出,由于存在语言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谈判时间长、投入高、效益低,出版社不愿过多地投入。
       2.版权引进和输出地域比较狭窄:版权引进地域主要是美、日、英、法、德、台湾等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版权输出地域主要是东南亚、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输出到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很少。
       3.图书出口主要着重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欠佳:虽然图书出口总码洋比较大,但主要的着眼点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由于出口运输、展台租用、人员出访等各项成本居高不下,加上货款回收周期长,经济效益不太理想。
       4.各出版社的对外合作发展不平衡:广西出版界对外交流做得最好的是接力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家,其他社由于重视力度不够,做得很少,有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
       5.高素质人才匮乏:广西图书出版社专门从事版权贸易的专业人才数量较少,只有10多人,一家出版社一般只有1-2人专门从事出版对外合作,高素质人才不多,他们中有一些人接触版权贸易不久,经验不足,有些人只懂外语,不熟悉出版市场和国际游戏规则,一些单位的高素质人才因为任务重待遇低而另谋高就,版权贸易处于被动的地位。
       6.翻译一直是中国图书走出去的瓶颈: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以资助翻译费的形式助推中国图书“走出去”,但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推广计划还将建立外国翻译家库,吸引海外汉学家对翻译中文图书的兴趣。因为最理想的译者是国外的汉学家,他们既精通自己国家的语言,又了解中国文化,并且有比较厚的文学功底。
       7.图书版权贸易逆差大的症结所在:一是各家出版社都不愿将原来就不多的版税利润再被摊薄。二是国内的版权代理机构自身实力不足,体制、机制、法规都不完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20多家版权代理机构真正能在版权贸易中发挥作用的只是三四家。目前,出版社在向外推荐图书的常规做法是定期给自己能联系到的国外出版机构、大型中介公司发电子邮件,内容是图书简介和推荐理由。其次是借大书展的机会,散发中英文书目。因为缺少高水准的“中介”,双方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对方不知道我们出了哪些好书,我们又不知道对方需要什么,这就使出版社在推荐图书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效率和效益也不是很高。三是作品题材少。输出的图书都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这与我国目前整体“软实力”的发展水平有关,还不能与欧美国家相媲美,中文在世界范围仍处于弱势地位,同时意识形态上也存在着差异。除了把老祖宗的家底翻出来,在现当代文化输出上,难以有太大作为。
       三、图书版权贸易严重逆差的原因分析
       虽然广西出版图书品种越来越多,但可供出口的品种却越来越少。海外读者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文学,尤其是学术性、研究性较高的古籍图书需求量较大,但近两年来整理出版的古籍图书品种不多,加上再版率高,选题撞车,使海外同业可订书减少。从实际输出的版权种类来看,古籍、绘画书法、中医药类版权占绝大部分,自然科技、人文社科类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输出的国家也主要局限在东南亚一带华文圈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中西文化差异。中国图书为何难以打入世界主流市场,主原因在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出现的诸如语言、阅读习惯、思维方式、出版体例等一系列不同,制约了中国图书的版权输出。”近年来,许多西方国家对介绍中医、气功等传统保健类图书非常感兴趣。但事实是,大多数在德国市场上畅销的此类图书却是德国人写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德国人,包括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受众将此类书籍归为专业类图书。按他们的习惯,专业图书应具备有据可查的背景资料和较严格的逻辑推理,否则就没有可信度。而我国出版的这类图书则多写得比较模糊,缺乏相应的解释和严谨性,这就只能被国外出版商拒之门外了。
       2.不适应国际书展。国际书展是国际图书贸易的一大平台。近些年来,中国出版界也多次以较大阵容参加国际书展,但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难得的机会开展对外版权贸易交流。比如,在极具国际声望、被誉为图书业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法兰克福书展上就出现了这样的场景:中国展位上图书很多,但因前期准备不足,问询者寥寥无几,成交数少得可怜。从文化角度来说,输出版权就是输出文化,扶持版权输出因此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政策,如德国和法国都有多家基金会资助翻译出版事业,以促进版权输出。中国在指导思想上非常重视版权输出,但具体措施不够到位。
       3.名牌产品缺乏,单品效益不高。在图书方面,中国的出口产品中还没有出现像《哈利·波特》和《新概念英语》这样的名牌产品,每种图书的输出效益并不是很高,影响也有限。近些年,以中国为主题的英文旅游图书出版了许多种,但在欧美的大书店里却很难看到中国大陆出版的英文版中国旅游书,许多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手中经常拿的是香港或者台湾出版的英文中国旅游书籍。北美中文图书销售量中占主流的是联合报系的世界书局连锁书店系统销售的。在整个欧美中文书店中,尚没有一家能与大型日文书店规模相比。
       4.出版社“向外走”的主观能动性不强。中国出版业主要是“内向型”的,因为国内市场很大,出版社主要考虑的是国内市场,图书也是以国人的思维和习惯出版的,很不适合国际市场发行。同时图书包装和宣传不够,市场运作更无法和国际接轨。不少有实力的出版企业热衷引进畅销书,对“走出去”兴趣不大。
       5.帅才、将才、专才缺乏,人才储备明显不足。整个出版业还缺乏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国际市场竞争规则、熟悉国外企业经营方式的专门人才,缺乏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翻译人才,帅才、将才、专才都比较缺乏。
       图书“走出去”既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出版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为出版单位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要按照中央的要求,
       从政策、体制、机制几个层面同时推进,抓紧抓实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实施。要不断丰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内容,加强对国际图书市场的研究和重大选题的策划,注意对人才的培养,重视同国外大出版机构的合作。要通过策划和打造高质量的外向型文化产品,把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做成“走出去”的名牌工程。通过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形成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名牌企业。研究对外出版重大选题,主动策划、推出一批既能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反映中国当代发展变化,既符合国外读者阅读需求,又适合他们阅读习惯的有份量的名牌产品。
       四、加强图书版权贸易和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思考
       1.加强领导,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图书版权贸易要政府加强领导,尤其是出版“走出去”,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建议政府参照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行之有效的扶持本国文化企业走向世界的做法,加大财政投入,降低门槛,鼓励和资助出版社做大做强出版文化输出业务,对赴海外经营的出版单位实行优惠的政策。“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启动有力地推动了“走出去”的进程,这个计划将有力地资助更多的出版社“走出去”。
       2.培养造就一批出版外向型、复合型人才。搞好出版对外合作,人才是关键,需要培养一支懂外语、熟外事、会出版、通国际惯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这就需要加大投入,采取举办培训班、研讨班或送到国内外高校、出版社进修等多种方式,使相关业务人员能够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同时落实他们的待遇问题,以优厚的条件吸引他们安心做好工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为出版业的对外合作服务。
       3.培育市场主体。“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中国出版“走出去”靠的是出版企业和发行企业,要扶持那些有实力有品牌的出版企业或企业集团,大力开拓外向型业务,在国际竞争中成长壮大。以进带出,借船出海。在引进对我有利、为我所用的有益出版物的同时,要注意以进带出,以资源换资源,以市场换市场,在“走出去”过程中,要学会“借船出海”。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国际知名新闻出版企业进行合作,借助他们的出版、发行能力,销售网络及各种现有平台,在国外合作办报刊、出版社、展览等。
       4.以“本土文化”,带动“走出去”。要鼓励传统文化以“本土文化”的形式传播,这种易被普通民众接受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应当列入“走出去”的计划中。近十年来,日本文化进入中国,直观的动漫出版物起到了很大作用,韩国文化则以电影电视剧引起了中国公众的喜爱,台湾蔡志忠和朱德庸擅长将古籍和说教用漫画与幽默表达,也快速窜红东南亚。我们既要讲“健康高雅”,也要利用本土文化这个载体,让中国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5.加强外向型选题的策划工作。出版对外合作,外向型选题内容的策划很重要。策划选题需要很强的针对性,要根据海外不同读者的阅读口味和需求来策划出版一大批适合海外图书市场的出版物,同时注重提高翻译质量,确保装帧设计达到一流水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播出去,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6.开拓东盟国家的图书市场。结合我国现阶段对于出版“走出去”文化战略部署,以及广西在中国与东盟各国间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所带来的出版机遇,广西的出版社应该抢占先机,先行一步,与东盟国家的图书市场对接。广西出版社计划出版一批面向东盟国家的图书,近期内,计划试点出版的有如下几种系列图书:工具书《当代汉语学习词典》、《学习汉语用例词典》、商务活动用书《中国商务文化知识》、《中国商务汉语》、《经贸洽谈汉语ABC》等,以及小学年龄段学习汉语教材《开开汉语》,中学年龄段学习汉语材料《相会在中国》等适合东盟各国使用的各种版本。
       7.用特色精品构建“走出去”通道。拓展海外市场,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做文章,精确定位,树立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可以说这是版权贸易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经济很了解,但是对中国的文化,即使是海外华人,也并不是十分熟悉。2004年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总裁陈万雄指出,法兰克福书展上新书量不断减少,一些发达国家的出版业可能正面临着内容相对匮乏的局面.有着悠久文化作后盾又不断成长的中国出版业,利用好这一机会,一定能更加强大。
       8.随着全球“汉语热”升温,中国出版的实力不断增强。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举办,“汉语热”持续高温,在今后的20年,将向世界大力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近年,国内出版物虽然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主流销售渠道仍略显不足,但令人欣喜的是,随着全球“汉语热”升温和我国出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出版物引起了越来越多外国出版商的关注,中国出版人的步子已经越走越稳,路也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 黄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