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广角]论领导者形象塑造
作者:王宁湘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领导者形象的塑造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领导者形象关乎自己,关乎事业。因此,正确认识领导者形象及其时代特征,研究当前群众关注的领导者形象内容,遵循塑造领导者形象的原则和要求,有利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关键词:形象;领导者形象;特征;原则
       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3-0060-03
       领导者形象的塑造问题,关乎自己,关乎事业,已成为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强对领导者形象塑造的研究,有利于拓宽领导者的视野,使领导者加深对自身形象修养及其特征的认识,也有利于掌握塑造良好的领导者形象的原则。
       一、领导者形象及其特征
       (一)形象及领导者形象的涵义
       形象,从广义上说,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通常指“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从哲学意义上说,是事物自身内在素质的表现,是人们对其总体的印象和评价。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形象是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综合反映,是个人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给人们形成的整体印象。个人形象有种种类型。在家庭生活中有家庭形象,如父母形象、子女形象、兄弟形象、姐妹形象、亲友形象等等。在公众场合则有职业形象、社会形象、媒介形象等等。
       现在,形象一词的使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原定的范围,如:科学管理的企业形象;双“文明”的城市形象;忠勇之师、仁义之师的军队形象;负责任的泱泱大国形象;外国评论说的“中国正在为自己树立更受尊重的国际形象”等。中国传统文化将“立人、立言、立行”视为人生不朽之大事。而“立人、立言、立行”就是形象。因此,“形象”已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脸谱、一种人格。
       领导者形象是指领导者给予外界的风范,是领导者的思想、行为的综合反映,是领导者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展现在群众面前生动、具体、鲜活的个人画像。领导者的形象由两个方面内容构成:一方面是静态和动态的外在表现。领导者的外貌、身材、服饰组成静态形象;领导者的言谈、举止、行为、风度等组成动态形象。这些形象从视觉上决定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第一印象”,亦称“晕轮效应”,是领导者行为的外在表现,它体现领导者的风度和魅力。另一方面是内在的人格。即道德品质,才华等。如,领导者的觉悟、能力、素质,与干部群众的血肉关系等等。而这些内在的素质是长期修炼和外在表现的自觉训练的产物,它体现的是领导者的高尚而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深厚的文化修养。
       领导者形象影响着一个国家、地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总体形象。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的联合国大会上,当时的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在会上进行了慷慨激昂的发言,在演讲中,他一直挥拳顿足,唾沫横飞,当讲到反对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时候,他突然弯下腰脱下右脚的鞋子,用力地敲打讲台。这一粗鲁的举动使与会者惊愕,也让全世界人民难以相信,一个社会主义的苏联共产党领袖竟是这副模样!这一行为不但严重地损害苏联的形象,也严重地损害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形象,在全世界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与此相反,1974年邓小平代表我国政府出席第44届联合国大会时,以庄重大方的仪表、铿锵有力的语气,庄严地阐明了毛主席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和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原则立场,充分表明了中国坚持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的内政外交政策。他的发言深深地打动了与会者,震撼了全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看到了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崭新面貌,充分展现了文明古国和泱泱大国的风范。
       (二)我国领导者形象的特征
       领导者形象具有共同性、普遍性的内容,但在我国,领导者形象更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统一性,即我国的社会主义领导者形象有统一标准及共同塑造途径。它体现在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政治上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行动上以党章为要求,这些统一性的形象塑造标准体现了共产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本质要求。
       先进性,这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形象特有的规定。我国领导者形象的先进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根本的区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领导者形象塑造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带有虚伪的面纱;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形象是勤政为民,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二是与一般干部群众不一样,其领导者形象的塑造标准更高、更严、更具先进性。比如,在道德建设上,领导者不能只停留在遵守社会公德或职业道德上,而是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的最高境界。
       可塑性,领导者形象是可以塑造的,是可以改变的,因为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动态的。一旦走上领导岗位,环境(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随之而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因而思想和行为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这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这一客观规律决定的。这种改变,就是领导者形象具有可塑性的原因。
       时代性,即社会主义领导者形象应体现时代精神。不同的时代,领导者形象有着不同的特征。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献身精神。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领导者形象的要求更多的是“开拓创新的形象”、“敢闯敢干的形象”、“清正廉明的形象”、“廉洁奉公的形象”,这些形象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正是在这种精神激励下,成长了一批如孔繁森、郑培民式的领导干部典型,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崇高的形象。
       二、当前群众关注的领导者形象
       (一)领导品德形象
       在我国,领导品德主要体现在政治品格和道德品格两个方面:从政治品格上讲,领导者都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正确的政治方向、鲜明的政治立场、敏锐的政治眼光,即江泽民同志讲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领导者的政治品格,不仅是个人的形象问题,更是关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如何的政治问题。从道德品德上讲,一是要求领导者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塑造清正廉洁的领导形象;二是领导者要求真务实,要正直坦诚,公道正派、赢得群众的信任,要从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起,在人民群众中树立想大业、干大业、创大业、勤政为民的正义形象。
       (二)领导学识形象
       学识水平是一个人智慧的象征,是领导魅力之所在,是领导者形象的生命之源。博学多识的领导者容易树立威信。从我国领导工作的实践出发,领导学识水平应包括:坚实的文化科学知识、深厚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会生活和实践工作经验。
       (三)领导才能形象
       领导才能在整个领导形象中比领导学识显得更为重要,学识形象使人信服,才能形象使人佩服。现代领导者的才能主要
       包括:一是认识才能,表现在观察、分析、综合、想象、判断能力上。二是组织才能,表现在规划、指挥、控制、管理能力上。三是创新才能,表现在思想解放,与时俱进、使事业发展能紧跟时代潮流的能力上。四是决策能力,表现在能把握住复杂的局面,能及时发现问题,有迅速处理突发事件的果敢与决策能力上。五是策划实施能力,表现在政策制定、贯彻、实施能力上。六是用人才能,表现在识人、选人、用人能力上。七是表达能力,表现在能言善辩和写作能力上。八是人际交往才能,表现在社交、沟通、协调能力上。
       (四)领导风度形象
       风度是由人的性格特征、知识素质和生活阅历这三个因素造就的。一个有风度的领导者,应该根据自身所处的社会环境,汲取当代思想文化精华,加强素质修养,调整充实知识结构,形成现代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把这些熔铸在自己的基本品格之中,形成现代领导者的风度。
       领导者的风度,有多种类型。或是豪放雄健型,或是潇洒自如型,或是沉稳持重型。或是文雅端庄,神采各异,但都能起到影响和激励被领导者的作用。如周恩来总理以其半个多世纪的伟大业绩,一以贯之的对事业的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对人民的无限热爱,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了完美的人格形象,教育感染激励了亿万干部群众。
       (五)领导仪表形象
       仪表是领导者形象的一面镜子,能引起被领导者直接的反应。因此领导者应注意自己的仪表修饰。在公务活动中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庄重、大方、得体、整洁的衣着出现,以文雅的谈吐、庄重的举止做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周恩来总理就十分注重仪表美。他为自己设计了一个标准,即“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1](p133)周总理一生信守这些格言,所以,他的仪表风度,堪称楷模,为世人所敬仰。
       (六)领导心理健康形象
       在领导者的健康心理中,具有宽阔的胸襟、坚韧的意志、稳定的情绪、良好的品格尤为重要。因为领导的关键是对人的领导,实际上是指对人的心理上的领导。因此,领导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且心理健康的人。笔者曾以“领导干部是否需要有个性魅力?”和“您愿意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领导干部”等为试题,在学员中做过问卷调查。99%的领导干部选择了肯定的答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要使领导者敢于展现自己真实个性,从大环境看,要加快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和政治文化的改造,为培育领导者的健康人格提供适宜的土壤。从领导者个人来讲,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中,都要用一种良好的自我状态和心理品质去面对工作、事业、生活和人生。如果你能够以感恩的心理对人,以宽容的心理对己,以进取的心理做事,以顺其自然的心态看待仕途的升迁,你就会从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享受到快乐,就会在人生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七)领导成就形象
       领导成就是领导者形象中的最高层次,它是领导者形象是否得到群众认可的决定性因素,是其他形象的结果和归宿。知识再渊博、能力再强,但最终没有干出实绩,群众还是不买你的账,不听你的话。只有说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有实绩摆在那里,领导者的威信才能树立起来。历史上,被人们怀念的领导人,大部分都政绩突出。毛泽东同志虽然晚年犯了一些错误,但人民依然怀念他。原因在于他创立了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三、领导者形象塑造须遵循的原则
       要塑造好领导者形象,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必须遵循四个“一致原则”:
       (一)与领导者内在素质一致的原则
       注重领导者形象塑造,并不是要搞形式主义、搞生硬的包装,更不是要搞掩人耳目的“画皮”。因为,形象是外在的,既会有真相,也会有假相。但是,任何假相总是难以持久的,一旦被戳穿,真面目就会大白于天下。而且,领导者形象不仅仅取决于其外在表现,往往更多地取决于其思想信念、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判断能力、办事效率和个性魅力等内在素质。内在素质是对领导者个人行为和形象起着长期、稳定、潜在作用的基本因素,决定着领导者个人外在表现和总体形象。因此,塑造领导者形象一定要与领导者内在素质保持一致,不能人为拔高。
       (二)与领导者身份一致的原则
       每个领导者都在扮演着特定的社会角色,具有特定的社会身份,而特定的社会身份又有特定的社会规定性。这些特定的社会规定性主要通过言行、服饰等方面表现出来。如果领导者不顾这些规定性,言行随意,着装怪异,势必造成角色混乱,有失身份,损毁形象。显然,领导者形象塑造不能只考虑“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更要考虑与领导者的特定身份的要求一致,尽量做到衣着与身份相吻合。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过“当总统时就像被人抬着游街一样”,会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置身于众人目光监督之下的无形压力。又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充满朝气的外形,成为他1992年竞选中一个十分有利的因素。因此,领导者形象塑造应与身份相一致。
       (三)与公众要求一致的原则
       领导者形象是领导者在公众中的感觉和印象,也就是公众对领导者的评价。公众心中有一杆秤,领导者的形象,都要在这杆秤上表现出来。也可以说领导者的形象是一个晴雨表、温度计,它反映的是广大公众与领导者的关系,是领导者在公众中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因此,领导者形象塑造必须与公众的要求一致,需要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同。例如,在“非典”危机到来的时候,公众呼唤着勇于面对危机的领导人。而胡锦涛总书记出现在“非典”疫情还很严重的广州街头,并与市民亲切握手;党中央果断将失职高官撤职:政治局常委们到第一线指导等等。这一切真正体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亲民形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人民群众必然更加信赖和拥护党的领导。
       (四)与组织目标一致的原则
       任何领导者及其所领导的组织活动,都是有目的、有目标的。良好的领导者形象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领导者形象的塑造要与组织目标一致,要服从于、服务于组织目标,塑造出能够代表组织、维护组织、发展组织利益的领导者形象。虽然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要推进的组织的总目标是不变的,但在某一时期、某一场所、某一活动中,往往会有具体的组织目标,所以,领导者形象塑造要有针对性、可变性。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决定用一年时间,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当前各级组织领导者的工作目标:就应围绕组织目标而进行工作,因此,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提高机关干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作出新贡献,就能树立起负责任的领导者形象,进而树立起“高效、精干”的政府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伟伟.礼仪形象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黄志恒
       作者简介:王宁湘(1955—),女,湖南双峰人,广西区委党校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维科学与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