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研究]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作者:李 姝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始终没有摆脱资金匮乏的状况,而且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这一问题在当前国家继续实施宏观经济调控的背景下显得更为突出。文章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论述其形成的特殊原因,探讨如何通过融资创新化解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问题。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3-0036-003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新特点之一是东、中、西部不同区域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差异较大,对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依然是多数企业处于融资困境中。因此,在当前国家继续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特点分析
       近年来,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依然普遍地表现为以下困难状况:
       (一)内源资金不足、自我积累有限。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仍有90%以上的中小企业的原始资本来自业主、合伙人或家族的自有资金。企业创办以后,大部分企业仍然在较大程度上依赖内部资金经营,但这部分资金的数额却又十分有限,当企业需扩大生产规模时,仅靠自身筹资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在后续发展过程中自有资金积累也受企业规模及盈利的限制始终处于低水平。
       (二)对金融机构的依赖度高,但信贷融资的主渠道障碍重重。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城乡居民收入低,社会闲散资金少,对外开放度处于较低层次,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对金融机构贷款的依赖度超过80%。然而现实中金融体制改革及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尚不协调的,信贷融资的主渠道障碍颇多,近几年国家又一直实施宏观调控加强信贷规模的控制,使整个信贷在紧缩,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不可避免地在下降。
       (三)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平台狭小,直接融资渠道不顺畅。一方面,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虽然具有资源优势,但表现为总体发展水平低、产业结构落后、规模过小、技术要素贡献率低、持续盈利不稳定等问题,核心竞争力不强,大多与上市要求相去甚远。虽然深交所设立了中小企业板,但其要求的“两个不变”的前提并未降低企业上市的门槛。因此,对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而言,上市融资渠道的发展一直是滞固不前的,如广西中小企业至今仍没有一家在中小企业板块成功上市。当然,除了上市融资外,发行债券也是一条直接融资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对债券市场严格监管,经济发达地区中小企业想利用债券方式融资尚困难,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更是基本被排除在外。另一方面,在全国各地产权交易市场蓬勃发展的推动下,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也相应成立了产权交易市场,如广西成立了广西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并先后加入了北方产权交易市场和中国西部产权交易共同市场,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等国内先进同行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关系。但各产权交易所并没有形成共同市场,极少有业务合作,再加上产权交易市场交易信息极不透明,运行机制效率非常低,能真正完成交易或重新进行资源配置的项目极少。可以说,初级资本市场发育的缓慢,使经济欠发地区的中小企业想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实现融资的希望还是较为渺茫的,与产权交易市场几乎绝缘。
       (四)信用担保体系功能薄弱,风险抵抗能力不足,难于充分发挥贷款的放大效应。目前,经济欠发达地区已初步建立担保体系,但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还主要是政府资金,而过渡依赖财政担保资金是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也致使担保公司的业务扩张受到严重制约。另外,从组织形式上看,这种较为纯粹的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不是内生于市场本身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往往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相应的风险转移机制,一旦发生代偿就可能影响担保业务的继续运作。以广西为例,目前全区仅成立有6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这6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共计15410万元,担保资金为38587万元,不仅规模较小,而且担保金额与数量也严重不足。
       (五)民间融资趋于活跃,但其补充作用具有局限性。近年来,由于资金供需内在要求及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等因素影响下,从地区分布看,越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对民间融资的依赖性越强,据有关资料显示,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约43.18%来自地下借贷。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民间融资活动基本上又还处于地下或半地下状况,市场发育程度很低,一般仅仅依靠血缘和地缘关系进行操作,较难发展真正市场化的融资活动,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大规模经济活动的金融需求,并且非规范性操作带来了融资成本太高、法律纠纷等问题。因此,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间融资通常还仅仅是在正规金融市场失灵情况下的一种次优选择。
       (六)风险投资不发达,投资能力低下。事实上,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刚刚起步,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浙江、温州等地。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风险投资人力资源不仅匮乏而且在大量“东流”,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尚不足,在立法执法方面也还存在诸多缺陷,严重制约了该区域风险投资的发展,使得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获得资金异常艰难。
       (七)创新的融资渠道尚处于试点与摸索阶段。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情况来看,在改善并创新融资方式,建立一系列新的融资品种供中小企业选择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尝试,如在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理论的指导下,广西柳州市与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合作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以政策性融资引导商业银行的融资。但从总体的情况来看,试图通过创新渠道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有成功的模式可循。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特殊成因分析
       从普遍的原因来看,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是由于转轨时期的种种制度障碍而面临融资缺陷,导致融资效率低下,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形成而言,除此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成因。具体来看:
       (一)经济转型期下薄弱的经济基础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共同影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内源融资不足而高度依赖外源融资的的深层原因
       在经济转型期,欠发达地区由于原有经济基础、产业发育层次、民间资本充裕程度等方面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导致了长期以来的积累水平偏低,在向工业化过渡中一直存在资本积累“硬折弯”的问题。而在这种基础上发展的中小企业大多发展起点低,规模小、竞争能力弱、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等等,进而影响到其只能依靠高负债起步,而且随着市场
       竞争的加剧,企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使中小企业原来主要以内源融资的渠道变得越来越困难,进而也增加了其获取后续融资的难度。
       (二)经济转型期下金融政策与制度安排缺陷的直接影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约束趋紧的现实原因
       1.信贷融资政策及制度安排缺陷,极大约束间接融资。首先从我国现行金融政策的导向来看,仍是在驱使资金大量流向发达地区,如全国统一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下,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货币乘数、资金扩张倍数、货币供应量等均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导致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减少;再如在现行的统一的存贷款利率管制下,由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资金的边际利润率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使得资金大量流向东部发达地区;还有商业银行布局的区域差异也使经济欠发达地区拥有相对较少的资金资源等等,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整体上面f临信贷融资困难问题。而从具体的区域金融资源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短缺的约束特征也非常明显,主要是金融机构存在着制度性的安排缺陷,对中小企业持续的信贷支持明显不足。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强化内控机制,却同时缺乏开展金融创新的动力,只是简单地采取以抵押为主的信贷配给手段,实行紧缩信贷的策略。除此之外,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资本市场又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抽走资金,使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金融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一种真空状态;而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机构数量过低、市场份额和功能都尚欠缺,无法满足企业资金要求,由此导致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环境恶化。
       2.适合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层次性不够,直接融资效率缺失。目前我国虽已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块,但从本质上看尚从属于主板市场,仅仅是向多层次市场迈出了一小步,很难说是在逐步建立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而事实上多数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条件也不太成熟,因此,在当前其他层次的地方性资本市场基本缺失的情况下,可以说就暂时无法充分利用直接融资这一渠道了。
       3.民间融资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其作用有限。民间融资虽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另辟蹊径,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滞后性、抗风险能力差、融资成本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冲击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如由于缺乏与国家产业调控政策相呼应的当地产业政策指引,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入受限制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宏观调控的效果,也不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容易出现风险等等。
       (三)经济转型期下的企业成长性缺失,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整体性约束的内在原因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成长性缺失带来了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不完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等级评定不完善、有效资产不足、技术积蓄与创新力度不足、开发机制落后,发展速度和效益均较低等自身缺陷,使其后续发展能力相对不足,经营稳定性欠缺,造成其融资的高成本、高风险的状况长期并存,致使其与目前我国的各类主融资渠道对接均相当困难。
       三、化解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现实策略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既有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那么在努力化解这种困境的过程中,我们即需要全方位综合考虑,全力整合现有融资资源,又必须突出重点地寻求相关创新策略,建立起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多主体、广覆盖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形成良好的融资环境。具体来看:
       (一)政府要继续着力优化融资的外部环境
       1.继续深入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把法律、法规及政府出台的各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更加有效地用足、用活,引导、利用已有的条件加大融资力度。
       2.大力发展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构建融资担保体系。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运用政策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杠杆促进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事实上,通过给予各类财政补贴来鼓励、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毕竟政府的财力有限,而通过支持建立市场化的融资担保机构,如支持各高新区(园)、投资机构与商业银行联合设立融资担保机构,支持行业协会、企业群体和其他社会团体设立融资担保机构等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的帮助更大、更长远。
       3.将信用环境建设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加以推进。通过不断改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环境、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和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约束和动态管理机制;完善征信系统建设,健全对失信企业的联合惩处机制等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4.努力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通过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依法设立商会、行业组织、及社会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综合性辅导体系,形成一个汇集信息、人力、设施、技术、财务的协作体系,充分发挥它们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促进作用,全面帮助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
       (二)继续强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融资体系
       1.努力整合现有金融资源,发展以现有金融机构体系为基础的主要间接融资渠道,逐步建构功能完善和布局优化的金融供给格局。在近期,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仍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虽然各商业银行都还处于改革调整期,但还是要在合法与合理的范围内鼓励其调整战略,根据自己的核心能力增加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扶持,扩大主流融资机构的市场空间,优化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信贷供给格局;而从金融机构发展的层面看,力主建立完善、合理、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相协调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即鼓励面向中小企业的多种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当前主要是发展城市商业银行、鼓励一些诸如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增加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强化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能力。当然,作为主要融资中介的各类金融机构,还应注重加快金融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改进授信决策,开发适应中小企业的信贷品种,积极推出新的中间业务,扩大抵押和质押贷款范围,探索适应中小企业的新抵押办法等等,实现金融资源向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的流动和聚集,提高区域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2.积极创造条件培育多层次的、专门化的地方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以继续推进发展直接融资渠道。目前,让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直接在二板市场上市的条件还不太成熟。为此,可尝试从培育地方资本市场入手,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地方中小资本市场体系,如培育区域性小额资本市场,为达不到进入二板市场资格标准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整合现有产权交易所并改造成为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股权流通服务的产权交易所:加大金融创新力度,降低企业发债门
       槛,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严格监管约束的条件下,可允许其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等形式面向社会筹集发展资金,推动地方债券市场的发展等等,引导区域内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形式面向市场直接筹集资金。
       3.规范和促进民间金融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其补充作用。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种类齐全、功能完备的民营金融服务企业,在加强政策引导及监管约束的基础上,鼓励其金融创新,同时充分开放民营资本的金融准入市场,拓展投资领域,促进社会资金融通,从而在限制和降低民间融资风险的同时达到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真正实现民间金融在正规金融退出的欠发达区域的补充作用
       (三)重塑企业机制,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拓宽融资理念,增强自身融资能力
       在融资难的问题中,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扮演的似乎是个委屈的角色。事实上,企业自身是影响其融资的根本,在畅通融资渠道方面同样需要有所作为,即必须苦练内功,找准市场定位,不断增强自身积累能力和获得外部融资支持的能力。一方面是要通过各种方式的运作,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的、具有自我积累能力的企业制度,推动中小企业制度的多元化和社会化,实现治理结构合理化,积极培育自我积累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三加强一互助”方式强化自身管理,寻求有效担保,即强化财务管理、强化信用意识、强化信息沟通,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关系,积极参与地方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基金,取得有效担保,从而取得银行贷款。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还应注意多拓宽融资观念,在企业发展规模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在可行的方法中选择合法的开放型的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中国中小企业融资调查报告[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11-28.
       [2]李毅;李燕;张迎春.西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分析[J].经济师,2006,(5).
       [3]唐新贵;冯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创新探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6,(8).
       [4]薜亮,徐卫东,唐友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途径探索[J].经济师,2006,(8).
       责任编辑 陆 莹
       作者简介:李姝(1974—),女,广西百色人,广西区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