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
作者:莫光辉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是民族地区在新的历史阶段发展的美好前景和理想追求,文化在本质上是人的特质外化,文化和谐构成了民族地区和谐的支点显现。文章以广西为例,试从历史的进程、发展的视角、和谐的维度等观照文化和谐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并从文化和谐的视图探讨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新图景。
       关键词:和谐文化;民族地区和谐;和谐社会;潜质内核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3-0016-04
       一、文化和谐在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作用
       (一)对和谐文化、民族地区和谐、和谐社会的认知
       “和谐文化是指在和谐经济和和谐政治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和谐氛围,是人们对和谐经济和和谐政治的一种感受和认知;又指人们在文化生活中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如在享受教育、娱乐、健康等权利方面的平等关系;同时还指文化诸因素积极、健康发展的态势,如先进思想在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得到体现,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得到全面协调发展。”[1]“所谓和谐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制度体制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包含对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也包括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社会发展的实践取向和制度构建。”[2]笔者认为和谐文化是文明的综合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知和评价,是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和谐文化的形成,是一定的社会主体对历史的、现实的和末来的社会生活的自觉认识和向往,代表了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社会主体对社会发展的认识水平。和谐文化是人们心灵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对个体而言,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内含着人们高度认同的共同价值观念。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在我国现阶段的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的和谐文化是指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综合国际国内因素,融合古今中外文明,以以人为本为基点,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科学发展为准绳,以中华民族精神为动力,对社会发展及其历史规律的本质认识、社会反思、价值选择和理想追求。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实现文化和谐、并以此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是和谐社会的一种要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种力量。没有文化的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造活力就会衰竭;没有文化的支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就会动摇;没有文化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就会缺少精神支柱;没有文化的配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将受到制约。“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以宽广深邃的文化眼光,深刻诠释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中蕴涵着价值取向,包含着道德规范,体现着文化判断。构建这样一个社会,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必然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3]这深刻地阐明了社会和谐需要文化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离不开文化的和谐,文化和谐为社会和谐创造良好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是全国各民族地区的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跨越发展进程中对民族地区发展的认识,这种认识既是各民族人们思想的内化和精神的显现,也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目标指引和理论支撑,亦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生命活力和潜质内核。同样的,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潜质内核。何谓潜质内核,即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本质体现和民族地区富于生命活力的支点。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是民族地区文化的外在显现,和谐文化亦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支点显现。
       (二)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内在张力和向度
       “文化是诸多要素构成的复合体,这些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产生了文化功能。文化功能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没有文化,人类社会的发展就不会逐渐高级化,在一定意义上,文化是除社会物质生产之外的人类社会的最重要的推动力。文化功能可分为社会功能与认识功能两大部分。”和谐文化包括反映一切人类和平、和睦及其自然关系、社会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及行为规范。和谐文化从本质上看,是先进文化的集合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本质认识和价值选择,和谐文化的功能亦在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得以外现。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功能的外在表现,是各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融合,是民族地区科学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的生动创造,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可以说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本质体现和重要支点。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是面对多样性、并且积极有效地引导多样性的和谐,是面对复杂的矛盾、并且妥善地处理民族地区复杂矛盾的和谐。这样的和谐,既是一种文化风度,又是一种文化能力。塑造民族地区和谐文化的能力表现在它不是简单粗暴地压抑和消解多样性,而是运用大智慧,积极引导、协调、提升和规范多样性,在多样性之间求沟通、理解、对话和融洽,进而从中提炼出民族的向心力和前进动力。表面上看来它近乎晏婴和孔子说的“和而不同”,但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它在“和而不同”之上追求超越“不同”的“大同”,这是民族地区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向上、众志成城追求民族地区和谐发展、振兴中华的中华民族共识,是一种深层次的民族向心力的体现。
       1.建设民族地区和谐文化是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和谐文化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对个人来说,和谐文化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全社会而言,和谐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内含着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积极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积极促进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民族地区人们树立共同理想,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如果没有共同的理想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加快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提高文化广西的综合竞争力。笔者认为,在文化管理结构方面,建立广西科学合理的政府文化行政管理机构,加强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增进
       部门协调效率;在文化行政部门的职能方面,加快实现职能转变,形成政府支持社会文化发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格局;在文化管理手段方面,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法律、经济、服务手段为主;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文化领域,努力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社会多方力量兴办文化的格局。在具体工作中,可以把类似行业集团整合为重点,深化广西传媒出版业改革,寻求以桂系文化为代表的各类艺术表演改革的突破口;以发展广西民族文物信息产业为主线,在做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普查、发掘、抢救、开发的同时,以培育民族特色强势文化活动和广西旅游文化品牌为方向,积极引进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和管理经验,开拓以东盟国家为重点的国际文化市场,建立以南宁为中心的广西一东盟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圈。
       (三)积极培育有利于基层文化建设的广西民间组织力量,实现广西文化产品的全民共享
       文化广西的建设离不开广西基层文化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就是为最基层的群众送去精神文化。随着近几年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内群众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方面也未必就能面面俱到,志愿者、民间组织的出现恰好可以填补这块空白。它们既为老百姓带来娱乐和享受,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为实现文化公平、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建设文化广西的进程中,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发挥民间力量在基层文化建设的作用,使民间组织成为建设文化广西的重要力量之一。这需要加强对区内民间力量的正确引导,为它们的发展营造健康的政治生态环境。在引导民间力量融入时代和社会的契机中,充分利用好区内民间组织与民间社会、与民族民间文化的天然联系的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政府的宏观调控一方面要避免政府部门的过度干预,为文化建设的民间力量营造健康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打击种种违规违法行为,反对以任何形式和理由设置地方保护的壁垒,尽最大的努力为广西各族人民共享先进文化资源创造条件。
       (四)繁荣广西城乡文化,深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广西民族地区的人民是建设和谐广西的主体,科学理论只有被人民群众掌握和利用才会产生巨大的生产力,人民群众的力量才会形成变革历史、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文化广西的建设只有最大程度上增强广西人民群众的自信心,激发广西人民群众的建设激情,才会使和谐广西的建设充满活力又富有发展后劲。文化广西建设要重视寻找城乡文化发展的互补点,在繁荣城市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农村文化的建设,要继续发挥广西在全国首创“边境文化长廊”、“知识工程”的优势,推进创建“文化先进县”、“村村通广播电视”、“蒲公英计划”、“文化扶贫”等重点文化工程的全面实施;大力推进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和广场文化的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文化品位,促进城乡文明程度的提高;进一步推动“文化下乡”活动,活跃基层文化生活。通过建设文化广西的努力,让全区人民群众在创造和享有精神食粮的愉悦中,为建设和谐广西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文志.试论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攀登,2006,(1).
       [2]雷莹,白显良.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文化和谐[N].光明日报,2006-05-16.
       [3]本报评论员.以和谐文化促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6-07-19.
       [4]叶志坚.文化功能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0).
       责任编辑 赵 静
       作者简介:莫光辉(1980—),男(瑶族),湖南永州人,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200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发展理论、社会认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