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伦理学研究]邓小平诚信思想的主要特点初探
作者:李 浩 贺菊莲

《桂海论丛》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邓小平的诚信思想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浅析邓小平诚信思想的主要特点:立足点——站在立党立国高度讲诚信;着眼点——从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角度讲诚信;根本点——把诚信思想结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关键词:邓小平;诚信思想;特点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1-0046-03
       诚信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道德规范,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显著标志之一。诚信是高于一切的“帝王法则”,已成为社会生活中基本的行为道德准则。诚信乃个人立身处世之本,政党治国为政之道,民族立业建功之基,国家和平共处之源。无论是从字面上来理解,还是从诚信意识基本内涵的认知分析,即从社会诚信的本质来理解什么是诚信,中西诚信观的基本含义是相近的,都包含尊重实际存在、诚实无欺、讲究信用、信守诺言等意思。简而言之,邓小平的诚信思想就是邓小平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实践中,在扬弃中外诚信思想、吸取前人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诚信的认识,它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诚信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理论基础。认识和把握邓小平诚信思想的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邓小平诚信思想的内涵,坚定以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信念;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下的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邓小平诚信思想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立足点:站在立党立国高度讲诚信
       邓小平提出诚信方面的若干观点是站在立党立国高度的,其深悟诚信乃从政之道。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邓小平认为,要保持党的先进性,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要使党永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坚诚守信,取信于民。1985年5月31日,邓小平同志同两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其谈话主要意思是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并指出:“第三代的领导要取信于民,要得到人民对这个集体的信任,使人民团结在一个他们所相信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周围。”“一个是组成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班子,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第二条是真正干出几个实绩,来取信于民。要惩治腐败,并体现我们不但不会改变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且要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拿事实给人民看……”
       邓小平深刻认识到诚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求真,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这是诚信之本质要求,邓小平从事关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高度看待这个问题。实事求是是中国革命、建设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的法宝。历史证明:在任何时候,只有遵循实事求是,中国革命、建设才能取得胜利,否则就会受到挫折,甚至倒退。粉碎“四人帮”后,刚刚经历动乱的人们的思想陷入迷惘。刚复出的邓小平以一个老革命家的气魄首先挑战“两个凡是”,推动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领导和支持开展真理标准讨论这个事关生死存亡的理论较量。他提出正确对待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指导思想,阐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根据中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邓小平领导全国人民果断地把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使中国逐步踏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却是一枝独秀。
       邓小平还认为干部道德建设的关键在于切实使广大干部牢固树立公仆意识,荡除特权思想,自觉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我国党政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乃至腐败行为,归根结底,都是把自己视为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殊人物,把人民的权力视为自己的私有物。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现在有少数人就是做官当老爷,有些事情实在不像话!脱离群众,脱离干部,上行下效,把社会风气也带坏了。做官当老爷,以权谋私的思想行为是破坏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一种主要危险,其损害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大局。“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
       总之,邓小平阐述其诚信思想,站在立党立国高度,都是把坚诚守信问题当作一个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大问题来看待的。
       二、着眼点:从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角度讲诚信
       邓小平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阐述自己的诚信思想。邓小平正确认识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科学处理好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两者相互制约是社会进步的客观规律。高度物质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础,高度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我们在大力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不能忽视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邓小平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科学概念,并面对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引导全党确立精神文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定要坚持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国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对于如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指出: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人手。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都必须大大加强,决不能削弱。同样,对严重犯罪活动的防范和打击,也必须继续加强。对一些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的腐败现象,要坚决制止和取缔。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它们所属的企业
       也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1986年,邓小平再次强调说:“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面对“左”的阻力和“右”的干扰,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坚定不移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确立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向。邓小平反思十年精神文明建设实践,洞察失误所在,提出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的根本方针,从而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总思路。1992年视察南方时,邓小平又谆谆告诫: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党的十四大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号召全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高水平。总的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经验,是邓小平提出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是邓小平“两手抓”思想的核心。邓小平认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社会。物质文明建设是一切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还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以,他一直非常关注和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较系统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1996年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提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地位,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这些都体现了邓小平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思想,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
       总之,邓小平的诚信思想是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关系的角度来阐述的,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三、根本点:把诚信思想结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把诚信思想结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邓小平诚信思想的根本点,这是邓小平诚信思想的另一突出特点。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作为邓小平伦理思想重要内容的诚信思想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中。
       从经济方面看,邓小平痛斥在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他说:“现在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没有理想、没有纪律的表现,比如说,一切向钱看。……有的党政机关设了许多公司,把国家拨的经费拿去做生意,以权谋私,化公为私。还有其他的种种不正之风。……当前在经济改革中出现了一些歪门斜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就谈到上海经济的发展和信用的关系。他说:“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邓小平还提出在开拓国际市场竞争中应坚诚守信,指出:“中国有很多东西可以出口。要研究多方面打开国际市场,……还要研究提高产品质量。我去年就说过,产品不能只讲数量,首先要讲质量,要打开出口销路,关键是提高质量。质量不高,就没有竞争能力。”
       在政治方面,邓小平注重诚信乃为政之道,诚信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准则,其注重党和政府应取信于民,并注重共产党员的诚信表率作用。邓小平非常注重取信于民,他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判断标准。邓小平还提出了富民理论,在他策划的方针、政策中都把人民生活逐年有所改善放在优先地位。1987年9月3日,邓小平会见基辛格说:人民看得很清楚,现行政策使所有的人都得益。人民的拥护、人民的赞成,这是保证我们能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一心一意搞建设的基础。江泽民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3卷报告会上说:从《邓小平文选》第3卷中,我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邓小平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锤炼出的鲜明的革命风格。他尊重实践,思想敏锐……他尊重群众,热爱人民,总是时刻关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还提出取信于民的两条:“一个是组成具有改革开放形象的中央领导班子,使人民放心,这是取信于民的第一条。第二条是真正干出几个实绩,来取信于民。”
       在外交方面,邓小平认为诚信乃一国处世之道,在外事活动中要恪守诚信。1982年,邓小平同志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指出:“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国理解自己的责任。有两条大家是信得过的,一条是坚持原则,一条是讲话算数。我们不搞政治游戏,不搞语言游戏,我个人爱好打桥牌,但中国在政治上不爱好打牌。不仅今天如此,建国以后,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领导我们国家的时候就是如此。所以,国际上许多朋友都信任我们。”中国在与英国协商处理香港回归问题上诚实守信就是典型例子之一。1984年,当邓小平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运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时,就说:“人们担心中国在签署这个协议后,是否能始终如一地执行。……要告诉全世界的人:中国是信守自己的诺言的。”
       上述几方面的特点,尽管只是对邓小平诚信思想的简单概括,但从中已可看出其科学性、实践性和前瞻性。邓小平的诚信思想是邓小平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德治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的诚信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上说其丰富了邓小平理论宝库,可以使我们对邓小平理论有更加全面的认识,进而更坚定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的信念,同时其弘扬了中国传统美德;从实际上看,作为邓小平德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诚信思想指导了邓小平领导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果,同时,它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锦涛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提出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重要论述,明确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这些思想都是对邓小平诚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 任浩明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